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李东海 《科技信息》2012,(9):305-305,318
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的社会;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整体和谐的社会;在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拟从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的角度对思想政治教育在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的价值做一些初步的探求。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天人合一”、“和而不同”,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与人和睦相处。这一丰厚的“和谐”思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传统文化根基。  相似文献   

3.
和谐社会应该是社会结构的各个组成部分内部及各部分之间有一个比较稳定、比较均衡的比例关系。“全球问题”的出现,折射了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和谐,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要正确认识和利用好科技这柄“双刃剑”,提倡绿色科技。因此,构建和谐社会,科技任重道远。本文从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性入手,分析了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的关系,挖掘了造成人与自然不和谐的科技因素,最后提出了以绿色科技为支撑,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论和谐社会视野下的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云杰 《科技信息》2007,(12):25-26
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可以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充满了对道德方面的要求。和谐社会的构建取决于人与人之间和谐、人与社会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道德作为维系人际关系的纽带和协调社会利益的  相似文献   

5.
先秦思想家对“诚信”与“和谐”有非常深刻的论述,把诚信作为手段方法,以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诚信对于实现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三个方面的和谐有着重要的作用。为此,我国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加强诚信为重点的道德教育,建立牢固的思想防线,建立全面、权威、有效的诚信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6.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和谐社会要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作为普世性宗教的基督教,把实现社会和谐,人类和平作为基督教伦理思想的归宿。概括基督教文化中关于社会和谐的思想,分析基督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所起的积极作用,可以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构建和谐社会是基督教信仰的追求目标和价值体现。  相似文献   

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以及它们之间的和谐关系,它体现出的伦理是一种人本的定位和一种人性化的关怀,其实质是依靠人,更要规范人。为此,需要一种新的伦理观来引导,“八荣八耻”的新时期荣辱观就是适应这种需要而提出的新伦理观。新时期荣辱观能培养出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能规范人的理念和行为,其本身也融入到和谐社会的构建之中。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和谐社会”理念哲学意蕴的阐发,认为“和谐社会”理念从全新角度阐释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为今天中国人思考自己的发展问题提供了思想前提;“和谐社会”理念既葆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统一性思维方式和“和合精神”,又批判吸收了西方分析社会的理性主义方式;“和谐社会”理念是现阶段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社会发展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建立和谐社会,达到全社会的和谐发展"是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一个新的重要思想。和谐社会就是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社会发展内在制度和机制的和谐以及外部环境的和谐。有和谐才有进步,有和谐才有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要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图书  相似文献   

10.
侯秋月 《科技咨询导报》2009,(26):176-176,17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核心“以人为本”不是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否定,更不会演变成个人本位主义或人本主义,它是强调要把“人”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本质,最终目的、原动力和根本标志,要寻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总体性协调发展,其目的就是要不断促进社会成员成为自由的人、自主的人、自觉的人,以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和谐,作为一种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和谐校园的需要。民族体育作为一种具有丰富理性内涵的文化.他对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等起着重要的作用。因而,构建和谐校园须加强对民族文化(包括民族体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和谐是人类所推崇的一种崇高的社会理念,和谐社会是人类所向往的一种美好的社会生活状态。古代儒家的和谐思想由来已久,源远流长,其内涵十分丰富,其意境十分高远,涉及到个人的修身养性,包含着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方面的关系,对于今天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特别是在道家和儒家的思想中有许多关于和谐的理念.它们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和谐,这种追求理想的和谐社会的思想,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4.
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实现全社会人与人秘洽相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和谐社会的主体是人,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就无所谓社会的和谐.健康、向上的人际关系需要全社会进行培育、引导和构筑.  相似文献   

15.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面临的重要而艰巨的任务。从文化资源的批判继承角度,探讨和谐社会理念的传统文化底蕴。儒、道两家的"天人合一"思想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发展的传统文化根源。儒家的"仁、义、礼、信"是今天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的文化遗传基因。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精华是我们今天"以人为本"原则的历史积淀。  相似文献   

16.
白族传统社会中有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在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等方面都形成了一定的和谐思想.对白族传统社会中和谐思想进行梳理、审视,充分吸收和借鉴其宝贵资源,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7.
作为居于社会意识结构中第二个层次的社会意识形式,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资本。社会主义道德能够有效地消除社会不和谐所产生的经济根源,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因而是一种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言不可或缺的道德资本。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借由社会主义道德所赖以产生的经济与政治基础的巩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践行以及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构建与弘扬,道德资本必将得以有效筹集,并以正确的方向对社会主义市场机制予以介入的基础上,切实增强渗透力与运作效力。  相似文献   

18.
范晓丽  庞海青 《科技资讯》2007,(29):115-116
生态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生态文化是指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念体系.在当代,生态文化能够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它与和谐社会所追求向善求和、互惠共存的社会发展目标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只有在人与自然矛盾缓解的过程中,人才能最大程度实现全面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美好理想.  相似文献   

19.
诚信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之一,它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道德底线,是和谐社会高楼大厦的基石,没有诚信,就没有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要加强诚信道德的培育。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教育人的实践活动,这项育人活动总是要通过一定的载体才能进行。“文化”无疑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和谐文化”具有价值导向、教育熏陶、激励、娱乐教育等思想教育功能,以和谐文化为载体,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渗透力,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形成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