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7 毫秒
1.
车辆换道行为是微观交通流中的典型驾驶行为之一。研究车辆换道决策模型,可以帮助无人驾驶车辆正确进行换道决策。以NGSIM数据集为依据,采用SG滤波器对NGSIM数据集进行平滑处理,筛选平滑处理后的数据得到训练集和测试集;选择影响车辆换道决策的7个因素作为模型输入,建立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支持向量机(PSO-SVM)车辆换道决策模型和标准支持向量机(标准SVM)车辆换道决策模型;对训练集和测试集进行归一化处理,利用归一化处理的数据进行模型的训练和测试。测试集数据分类验证结果表明,建立的PSO-SVM车辆换道决策模型的决策准确率为94.67%,相比于标准SVM车辆换道决策模型提高6%,能有效实现无人驾驶车辆的换道决策。  相似文献   

2.
一种网络入侵检测特征提取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去除冗余特征,降低系统存储和运算负担,提高网络入侵检测分类器的性能,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Fisher分和支持向量机的网络入侵检测特征提取方法.针对KDD′99网络入侵检测数据集,应用该方法得到了混合攻击和4种单一攻击模式下的特征重要度排序,选取重要特征建立支持向量机入侵检测分类器.结果表明,该分类器精度与使用全部特征构建的支持向量机分类器相当,训练和测试时间则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3.
基于进化支持向量机的岩土体位移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要介绍了支持向量机(SVM)及其进化支持向量机(ESVM)的基本思想,建立了基于进化支持向量机的岩土体材料参数反分析模型,并采用进化支持向量机来反演岩土体位移.通过Matlab优化工具箱解相应的优化函数来验证工程算例.由结果可知,进化支持向量机的位移反分析精度较高,相对误差小,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支持印量机是在统计学习理论最新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一个崭新的学习系统.支持向量机算法通过支持向量控制学习机器的容量.为了控制支持向量的数目,Schφlkopf等提出了v-支持向量机.研究了v-支持向量机的若干性质,并给出了相应算法的收敛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特征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主要研究了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特征选择方法——特征权法,通过对两组数据进行试验,说明了特征权法在分类效果上优于F-得分法和支持向量机.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针对空瓶特点如何设计空瓶的图像采集系统及其从空瓶图像中提取特征的方法.首先提出采用多特征综合的专家系统以适应高速检测的需要.其后又研究了基于遗传支持向量机的决策算法,提出采用遗传算法根据分类准确率来优化支持向量机的参数,以提高分类决策的性能.通过与模糊神经网络的实验比较表明,采用专家决策算法检测速度快;基于遗传支持向量机决策算法的准确率较高,达到94%以上,并具有更好的推广性能。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支持向量机在时间序列预测中应用的理论基础,建立了人口时间序列的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计算结果表明,无论是在拟合过程还是在预测过程,支持向量机方法都具有很高的计算精度.因此,采用支持向量机方法对人口时间序列进行预测分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Ⅱ型糖尿病判别与特征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支持向量机理论的分类算法,由于其完善的理论基础和良好的试验结果,目前已逐渐引起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文中采用支持向量机技术,对436个病例的14个特征建立了Ⅱ型糖尿病的“预测性”分类模型,进行全面的数据挖掘和分析,探寻与Ⅱ型糖尿病判别相关联的重要病例特征。同时,还采用决策树、多层感知器方法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支持向量机的效果最好。当输入向量为腰围、腰围/臀围、舒张血压、年龄时,敏感度、特异性、准确率最高,分别为0.8666、0.6420、0.7014.结论表明,支持向量机对Ⅱ型糖尿病特征筛选、分类识别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为Ⅱ型糖尿病强相关病例特征鉴别探索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基于分形和支持向量机的装备技术状态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分形和支持向量机回归理论,建立了装备技术状态预测模型.将反映装备运行状态的特征数据作为时间序列,首先进行相空间重构,得到时间序列的最小嵌入维数,以此作为支持向量机输入节点数.利用支持向量机对样本训练,建立预测模型.以装备振动信号预测为实例,表明将时间序列最小嵌入维数作为支持向量机输入节点数目,所建立的模型是最优的.支持向量机预测结果和真实值相比误差较小,可以满足装备技术状态分析和预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以机械传动系统特征因素做为输入,利用BP网络构成了机械传动方案的决策系统,为传动方案的制定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离心机动特性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离心机动力特性的设计水平 ,讨论了典型离心机的转子 -支承系统建模方法 ,利用阻抗匹配法 ,配合 Ric-cati传递矩阵法及模态分析法对它的动特性进行计算 ,通过对转子 -支承系统的振型分析 ,明确了主要另部件对各阶临界转速的影响 ;同时 ,对该机的停机过程做了动特性测试 ,计算和实验取得了相符的结果。据此 ,成功地调开了该机在工作转速范围内的临界转速 ,并提出了该机驱动结构进一步改进的意见。为离心机动特性设计提供了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12.
定压源系统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静液压驱动系统,它不仅能高效地从系统中取得能量,还可以回收与重新利用运动物体的动能和势能,显著提高系统的效率。论文详细地论述了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并总结了系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多边形效应是链传动系统的固有特性,也是制约其传动性能的主要因素,本文针对一种重载输送链-滑道式约束链传动,应用MATLAB的优化工具箱对其结构进行了优化计算,基于对运动传递过程中多边形效应的分析,提出了一种补偿方案,并进行了轨迹仿真,仿真结果显示,该补偿方法可以有效减轻链传动多边形效应的影响,提高了链输送系统的传动性能.  相似文献   

14.
一种高精度的多单元传动同步控制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成组拖动是传动控制系统的一种主要形式 .讨论了传统的模拟式同步控制系统及其局限性 ,引出了一种数字式同步控制系统 ,介绍了数字式同步控制器的原理和特点 .采用旋转编码器 ,在单元间引入一种数字转速偏差反馈 ,可以大大提高转速同步控制精度 .  相似文献   

15.
三种油田产量预测联解模型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数学模型和甲型水驱特征曲线是油藏工程中两种重要的预测方法。为有效克服两种方法的局限性,近年来不少学者提出了数学模型与甲型水驱特征曲线联解模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选取较具代表性的三种联解模型,从模型的特点及适用范围进行分析和对比,实例验证表明Hubbert模型与甲型水驱特征曲线联解法对油田整个生产阶段预测效果最理想,Rayleigh模型与甲型水驱特征曲线联解法适用于油田生产递减阶段,而广义翁氏模型与甲型水驱特征曲线联解法预测含水率偏低。  相似文献   

16.
风电齿轮箱传动系统的动力学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风速的随机性特点,使得风电齿轮箱长期处于较为复杂的变载荷作用下而产生振动,这些振动将会引起齿轮箱内部结构的损坏.为了更好地对齿轮箱进行动力学分析,将风电齿轮箱传动系统分解为三级齿轮传动,采用集中质量法,在直齿轮、斜齿轮和行星齿轮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整个齿轮箱传动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并在考虑齿轮啮合刚度、啮合阻尼、啮合误差、偏心量、弯扭耦合、自身重力以及支撑轴承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利用拉格朗日方程推导了整个传动系统的动力学方程.为今后分析兆瓦级风电齿轮箱传动系统的固有特性、动态响应等动力学特性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核反应堆控制棒水压驱动技术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介绍了控制棒水压驱动系统的技术方案、工作原理、技术效果和安全特性。在对清华大学发明的水力驱动控制棒系统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商用压水堆磁力提升器的优点,开发一种新型内置式控制棒驱动技术。该驱动技术解决了磁力提升器把驱动机构置于核反应堆压力壳外的缺点,但保留了抓式机构驱动的优点;解决了水力驱动控制棒系统动压驱动因工况变化而引起的驱动特性的复杂性的缺点,继承了内置式控制棒驱动机构不贯穿压力壳、传动线短、避免了弹棒事故等优点。该驱动技术主要应用于一体化布置核反应堆,可以推广到其他研究堆。  相似文献   

18.
设计了一种集磁悬浮技术和线性驱动技术为一体的微电子设备用进给机构。此机构采用直线同步电机,对悬浮的平台进给机构提供驱动力,实现了平台进给机构在水平和垂直两方向的无接触支撑和导向。文中对磁悬浮平台进给机构产生的悬浮力和直线电机产生的推力进行了分析计算。此进给机构具有响应速度快、刚度高以及定位精确的特点,能够满足微电子设备高精度、高效率和超洁净加工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汽车牵引式无级变速器及速比控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牵引式无级变速器具有承载能力强、效率高、平稳性好等优良的传动特性,是除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外,可用于车辆传动的又一种无级变速器,适合于较大排量车辆上应用。在对弧锥型牵引式无级变速器的基本结构、传动变速原理及变速控制系统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推导了速比变化关系、接触压力与传递扭矩的关系以及速比反馈伺服控制阀-液压缸-滚轮系统的传递函数,建立了速比控制动态特性的数学模型,并给出了系统框图,为进行系统的性能分析及仿真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简要阐述了双驱动胶带输送机负载分配的原理,指出了当前使用的双驱动方式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基于双驱动带式输送机的传动特点,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的,使用差速器对动力进行分配的带式输送机双驱动方式,介绍了差速器以及该新型双驱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并在ADAMS中建立了该驱动系统模型,进行了动力学仿真,分析了仿真结果,证明该驱动系统可以在双滚筒及双电机之间进行理想的动力分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