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连杆节间为界,按弹性支座上的Timoshenko悬臂梁建立剪力墙部分的振动方程,按一般框架建立框架部分的振动方程。根据力,位移协调条件,形成底层大空间高层建筑结构的自由振动方程,并据此计算其自由振动。  相似文献   

2.
针对框架剪力墙结构在强震作用下存在连接处楼板或连梁破坏以及剪力墙底部出现塑性铰的问题,在课题组开发的智能框架剪力墙双重结构体系中,将剪力墙设置为底部连接金属阻尼器的摇摆剪力墙,形成一种新型双重耗能单元控制的智能框架摇摆墙结构体系.以6层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为原型,应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传统框架剪力墙结构、智能框架剪力墙双重结构、摇摆墙与框架间连接BRB结构和摇摆墙底部连接金属阻尼器的双重耗能智能框架摇摆墙4种结构对比模型,进行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考察各结构的动力响应.结果表明:新型双重耗能单元控制的智能框架摇摆墙结构体系在BRB屈服强度为0.1fy~1fy区间时,结构地震响应均比传统结构有所减小,框架结构层间位移也得到有效控制,进一步说明在合理参数取值下双重耗能单元控制的结构地震动响应小于单一耗能单元结构.  相似文献   

3.
底框结构基础橡胶垫隔震设计及其时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讨论了底框结构橡胶垫隔震层的刚度、屈服强度、轴向压应力等参数的设计原则,以典型工程为例,采用弹塑性时程反应分析方法,检验了底框结构使用橡胶垫隔震层后的隔震效果,对底框结构基础隔震设计与分析方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对钢筋混凝土建筑抗连续震动壁板结构进行分析时,采用传统方法需要对大量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工作量很大。提出一种新的钢筋混凝土建筑抗连续震动壁板结构分析方法。选用5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的建筑壁板结构,给出结构的总信息、材料信息和载荷信息。通过构建壁板结构的有限元模型,确定混凝土材料属性、钢筋材料属性及截面与单元材料。通过分析钢筋混凝土建筑抗连续震动壁板结构抗连续倒塌能力,发现所分析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壁板结构不会出现连续性倒塌。通过分析结构柱移除后钢筋混凝土建筑抗连续震动壁板的结构内力,发现移除内柱后所分析壁板结构不会出现连续性倒塌,不会出现柱的抗剪、抗弯破坏;移除角柱和长边中柱后,壁板结构在很大程度上会失去支撑力,需对柱的抗剪承载力和抗弯承载力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5.
用杆系-层模型和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分析不同高度和结构刚度特征值的断层剪力墙框剪结构地震反应,设定可中断剪力墙的高度条件.计算表明,可中断剪力墙高度的决定因素为上部框架的抗剪能力,随着刚度特征值的增加,可中断剪力墙的相对高度随之增加.文中给出结构高度和相对高度的表达式,结构高度对相对高度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根据密肋复合板结构的特点,对框支密肋复合板结构进行了简化,建立了框支密肋复合板结构的计算模型,采用有限元法对该结构的动力特性及时程反应进行了分析并与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7.
在三次样条函数及分段样条函数等概念的基础上,考虑墙肢截面竖向位移的非均匀性分布,提出了短肢剪力墙的样条有限墙元模型。在建立单元的能量方程后,对方程进行变分得到墙元的常微分方程。通过推导单元特征方程的解及应用虚功原理,建立了墙元的刚度矩阵和荷载向量。应用本文提出的模型,进行了算例分析。通过比较三种模型的计算结果,可以证明,用分段样条函数插值的方法代替线性插值,提高了计算精度,增加了灵活性,比较真实地反映了短肢剪力墙结构的受力和变形特点,并且计算量小,计算结果可靠,因此可以广泛地应用于这种结构的受力分析中。  相似文献   

8.
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空间钢筋混凝土交错空腹桁架结构进行线性模态分析.在对该结构体系进行模态分析后,提取对结构有影响的前12阶模态,列出每一阶模态的自振周期及主振型,用于考察结构的质量分布和结构刚度.分析结果表明,该结构体系的振动周期较小,结构整体刚度较大,介于相同条件的框架和剪力墙之间.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ZJ-32Ⅱ型钻机井架和底座的具体构造和传力特点,提出一种对其底座进行强度计算的简化力学模型。这是一个支承于刚性基础上的平面刚架模型。文中对这一模型的可行性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并提供了实际计算和其真实工作状况的有关资料。这一模型可极大地简化计算工作,但却不致引起过大的误差,而且偏于安全。文中并简要讨论了极限分析方法在底座设计中的应用及局部应力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MRD与LRB相混合的结构振动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磁流变阻尼器(MRD)利用磁流变液提供可控性是当今最有前途的半主动控制装置,附加MRD是铅芯橡胶垫(LRB)隔震结构的发展方向.因此提出3种MRD与LRB隔震混合方案,建立了MRD与LRB隔震混合结构的动力分析模型,推导出运动微分方程,对其进行时程反应分析.以7层框架结构为例,采用瞬时最优控制算法分别对3种混合方案进行地震反应分析,与LRB隔震结构进行比较,各混合方案的各种地震反应均明显得到更好地控制,而混合方案3的控制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