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高威 《科技信息》2011,(10):I0317-I0317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越来越高,同时越来越重视水资源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本文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理论体系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原则、地表水资源形成和开发利用工程、地下水水资源形成及开发利用工程等一整套理论与技术方法,对水资源评价方法的研究和水资源综合规划都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茹 《山西科技》2009,(4):136-137,139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生活、生产用水的重要水源,全面认识地下水,合理开发地下水,积极保护地下水已成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迫切要求。文章分析了汾河灌区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不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导致生态环境等多方面问题,并提出如何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  相似文献   

3.
华北平原地下水位动态变化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华北平原降水、地表径流、地下水流场变化、地下水资源的系列变化分析,认为:除降水量减少等自然因素外,人类治水工程和开采地下水等因素是造成华北平原区水资源减少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白洋淀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是白洋淀生态演变的关键性因素。本文从研究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探讨其对入淀水量,流域地下水及水域环境的影响。并依据水资源条件对白洋淀未来环境变迁作出评价。由此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白洋淀水环境的前景不容乐观,并从改善生态环境考虑提出了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意见与措施。  相似文献   

5.
针对日益突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从菏泽市地下水资源状况、开发利用现状及由此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入手,系统分析了该地区面临的地下水资源形势,并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了合理规划,提出了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岩溶环境地下水水化学成分和微量元素的分析,确定普定县南部地区地下水的化学类型及微量元素的本底值。结合地下河水量变化与矿化度等的相关性,了解了水化学成分的迁移变化规律,为该区岩溶发育规律的研究、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及综合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烟台市地下水资源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近年来地下水开采资源量与实际开采量的关系,对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进行了评价.探讨了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地下水超采,水的利用率低,水污染等问题.采用综合指数法对浅层地下水环境进行评价,分析了地下水污染的发展趋势,提出了防治地下水污染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在地下水资源中蕴藏着人们日常每天必不可少的饮用水资源,而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随着对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也受到前所未有的污染,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也遇到了盛胁,这样使得进行地下水环境监测尤为迫切,做好此监测工作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重大意义,对我国的经济健康发展也有重大意义,本文就地下水环境监测进行一些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9.
甘肃石羊河流域武威绿洲水资源系统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武威市的地表、地下水资源及水资源总量和可利用水资源总量进行了全面地分析评价,指出了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6个主要问题,根据武威市的工农业发展规划。经济技术条件和可利用水资源数量及时空分布等特点,计算了水资源的供需平衡,提出了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配水模型。  相似文献   

10.
孙忠武  李芳 《科技信息》2010,(3):345-345,173
引黄灌区经过四五十年的大规模开发和建设,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格局和下垫面条件等发生了深刻变化,目前单纯依靠水文资料及常规计算方法已很难正确评价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水资源量及其时空分布规律,探索和研制适用于人类剧烈活动影响下的引黄灌区水资源统一评价模型。为全国水资源的二次评价提供新的理论和技术途径,乃是当务之急。本项研究主要是针时人类大规模活动影响下引黄灌区下垫面条件和水循环规律的深刻变化.首次将概念性水文模型与地下水动力学模型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起引黄灌区地表水与地下水统一评价的联合调度优化分析,为解决大埋深条件下引黄灌区水资源的精细评价提出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1984-1995年济宁市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预测了未来地下水的开采量及耗用量,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开发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灌溉系数评价了黑龙港地区地下水水质,该方法优于传统的用矿化度进行灌溉水质的评价。通过评价,为黑龙港地区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水溶性硫磷型极压剂复合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四球试验机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考察了硫脲和磷酸酯复配后的抗磨效果,并对钢球磨斑形貌和摩擦表面的元素组成进行了分析。四球结果表明,硫脲和磷酸酯具有良好的协同抗磨效应。电镜能谱分析表明,硫磷型复合极压剂水溶液在摩擦表面与Fe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种含硫磷的化学反应膜。  相似文献   

14.
洞穴碳酸钙沉积过程中的水形状因素(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洞穴碳酸钙的成因一直是很多学者研究的对象,特别是对于制约洞穴碳酸钙沉积的因素,研究的文章较多,比如象温度的因素。Pco2因素,水运动因素,界面因素,生物因素等等,作者多年来从事洞穴碳酸钙实验的研究,从水的界面因素及CO2逸出的机制出发提出了水体形状因素的观点,提出水体在不同的形状下,可以导致其沉积速度的不同,而且这种影响可以达到不可忽略的程度,同一体积的水体,由于它所处的不同形状的改变,将导致其沉积速度的很大差异,换言之,处于沉积中的CaCO3水,可以因为其水体形状的改变而产生加速的沉积作用。因此在讨论CaCO3沉积速度的时候,不能忽略其所处的水体形状条件。通过室内不同形状水体(同体积)的对比实验,以及同体积改变形状的实验,提出了水体形状的改变应是影响CaCO3沉积速度的重要因素。由于CO2在水中向空气逸出过程中,要经历一定的路程,当水体形状改变以后,C2Z的逸出路径大大地改变,这是造成沉积速度改变的主要原因。文章也提出,当水体形状被分裂成水沫形状时和水体被充满气泡时,这些形状的改变对CaCO3沉积速度改变最大。洞穴地下河以一种大体积小的水——气界面的状态存在,当以泉等形式递出地表时,它的水体形状改变往往是大水——气界面,小的水深,这种形状  相似文献   

15.
以内陆河流域下游干旱平原地区的水资源系统为例,采用二维单增量搜索动态规划方法探讨了该地区地面水、地下水的联合调度问题。在数学模型中,针对缺乏水文地质参数地区的特点,提出了地面、地下水库逐时段最大、最小可能蓄水量的计算方法,为求解迭代确定了更严格的状态容许域;同时,在递推方程中引入惩罚因子这种软约束,以保证优化过程中地下水的多年均衡。通过模型的求解,可得出计算区的最佳灌溉面积、夏粮种植比以及水库的优化调度图。  相似文献   

16.
李坡  杨汉奎 《贵州科学》1994,12(3):12-20
喀斯特地区的环境容量低,工业发展对其影响较为强烈,而且不易治理,本文以水城盆地为例,着重讨论了工业发展对土壤。水体(包括地表水及地下水)以及塌陷等产生的影响,其结果表明:随着水城盆地近三十年来的工业发展,其上壤、水体及塌陷均受到了强烈的冲击,环境产生了较大的变异。  相似文献   

17.
交互带是河水和地下水相互作用的界面;是河水和地下水耦合的中心;在河水和地下水发生动态交换的过程中,交互带发生着强烈的生物地球化学作用.本文在介绍河水-地下水交互带定义和特征的基础上,综述了河水-地下水交互带内污染物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详细介绍了交互带的探测技术方法,包括原位和非原位探测的技术和设备;并提出了目前交互带环境地球化学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河水和地下水交互带边界的确定、交互带野外采样和原位探测的方法、交互带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以及交互带对河流水质影响的机制等.  相似文献   

18.
交互带是河水和地下水相互作用的界面;是河水和地下水耦合的中心;在河水和地下水发生动态交换的过程中,交互带发生着强烈的生物地球化学作用.本文在介绍河水一地下水交互带定义和特征的基础上,综述了河水-地下水交互带内污染物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详细介绍了交互带的探测技术方法,包括原位和非原位探测的技术和设备;并提出了目前交互带环境地球化学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河水和地下水交互带边界的确定、交互带野外采样和原位探测的方法、交互带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以及交互带对河流水质影响的机制等.  相似文献   

19.
修建水库后水域面积的扩大必然会引起一些气候要素的变化。本文根据岗南、黄壁庄水库地区建库前后多年的降水量统计资料,采用回归分析法和综合系数法,比较科学地分析了大型水库水体对其周围地区降水量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建库使得该地区降水量的时空分布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20.
水足迹是水资源短缺问题和安全问题的一个新概念,由于其考虑了经济消费中虚拟水的消费量,从而较为深刻的揭示了社会经济系统对水资源的真实消费情况,为水资源科学管理提供了一个新视角.本文引用水足迹的概念以及计算方法,对山东省2006年的水足迹及其相关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总体水足迹为408.75亿m^3,人均水足迹439.09m^3·人^-1·a^-1,大大高于所统计的水资源的利用量.山东省今后水资源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针对这种情况分析并提出了降低水足迹以缓解水资源压力的儿条途径,探讨了水足迹今后的研究方向及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