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充电新概念     
革命者:丁烷电池 革命宣言:革锂电池的"命" 2010年11月,号称"世界第一款个人能源解决方案"的丁烷电池在美国电源科技公司Lilliputian问世.低碳、小巧、安全、便携是其最大卖点.性能方面,根据Lilliputian公司的介绍,一个打火机大小的丁烷筒含有至少22 400 mAh的能量,至少可给iPhone 3GS充电12次.如果不计入电压因素,那么也足以给一个容量为4 400 mAh的笔记本锂电池充电5次. 显然,丁烷电池已经获得了大家的关注.这不,Lilliputian公司已经与InteL签下了一份合约,InteL将协助Lilliputian量产这类高科技电源产品.丁烷电池--最有开发价值的充电方式中一定不能少了它.  相似文献   

2.
相较于传统储能器件,锂离子电池具备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无记忆效应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便携电子设备、电动汽车以及大规模储能等领域中.然而,随着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不断提升,其安全性受到极大挑战,电池安全事故频发.热失控是导致电池安全性不佳的主要诱因,其受到滥用情况、电池初始状态、工作条件以及电池结构设计的影响,无法完全避免.了解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的内在机制和外部特征,对电池热失控进行检测和早期预警,避免热失控引发的灾难性安全事故发生,可显著提升电池安全性.本文系统介绍了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的主要诱因(包括电滥用、热滥用、机械滥用等)、热失控发生的过程及早期预警信号和方法(包括电池电压/电阻、温度、压力、气体、声音、烟雾、火焰等).最后,对未来锂离子电池热失控预警的高精度、宽应用范围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技发展,锂离子电池技术广泛发展。文章介绍了在飞机上使用的锂离子电池的发展简述及其优异的性能,最后对锂离子电池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张强 《科学通报》2019,64(36):3808-3810
<正>2019年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约翰·班宁斯特·古德纳夫(John B.Goodenough)、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宾汉姆分校斯坦利·威廷汉(M. Stanley Whitting ham)和日本旭化成株式会社吉野彰(AkiraYoshino)三人获得201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以表彰他们对锂离子电池研发的贡献(for the development of lithium-ion batteries).三位科学家领衔发展的便携式二次电池,开启了电子设备便携化进程,促进了清洁能源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此外,97岁的约翰·班宁斯特·古德纳夫教授成为诺贝尔奖历史上最高龄获奖者.诺贝尔化学奖颁给锂电池领域的三位科学家,是对每一位为  相似文献   

5.
唐乾 《科学之友》2007,(23):24-25
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数以百计的心脏病患者通过植入起搏器和除颤器维持生命;耳聋患者通过人造耳蜗改善听力……然而有一点美中不足:更换电池太难了.植入了以电池为动力的起搏器的患者需要每隔几年做一次手术,以更换电池,每次手术花费昂贵,并且谁也不喜欢为了更换电池而打开自己的胸腔,那实在是不堪忍受的.  相似文献   

6.
锂硫电池具有理论能量密度高、硫资源丰富等特点,被认为是下一代极具前景的储能电池体系.但锂硫电池中严重的多硫化物“穿梭效应”以及迟缓的反应动力学等问题制约其进一步发展.近年来,将非均相纳米电催化剂引入锂硫体系,在抑制“穿梭效应”及提升反应动力学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本文对常见的非均相电催化剂调控策略进行了清晰的分类,总结了最新的研究进展,分析了不同调控策略对于促进多硫化物转化的内在机制,最后对未来锂硫电池电催化剂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锂硫电池具有高比能、低成本、环境友好等优点,是最具发展潜力的下一代二次电池体系之一.受限于硫的本征绝缘性、多硫化锂的穿梭效应、界面副反应、锂枝晶生长等问题,锂硫电池的商业化应用还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结合本课题组近年来在锂硫电池领域的相关研究进展,提出了硫正极反应机制的调控、电极结构设计、电解质改性优化策略,实现了锂硫电池综合性能的协同提升;最后对锂硫电池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发电服装等     
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现代化电器的体积变得越来越小,可随身携带的电器也越来越多,如传呼机、手机、随身听等,它们都要用电,而用电池长时间供电有许多不便.一种能发电的服装可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9.
刘金云  刘锦淮 《自然杂志》2017,39(5):340-346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典型的可充电电池,在储能技术领域占主导地位,应用极为广泛。近年来,科技发展对锂离子电池提出了更高要求,包括高能量密度、高安全稳定性等,驱动着电池材料与结构不断创新发展。研制石墨烯基复合正极负极材料,是极为活跃的方向。在此,对锂离子电池的结构、面临的突出挑战以及石墨烯基正极和负极材料研究前沿进行了介绍,重点围绕石墨烯增强电极材料电学特性的基本原理和复合材料制备技术作了阐述,也提出了未来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10.
经过近10年的快速发展,车用燃料电池的性能、寿命和成本在国际上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新一轮的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浪潮正在迫近.为鸟瞰全球车用燃料电池研发布局,梳理技术发展脉络,掌握科技创新的新动向,本文通过对车用燃料电池文献的检索与统计,详细分析了世界车用燃料电池论文与专利的数量与质量、研发重点领域与分工、研究机构的性质与数量、参与的广泛度与集中度等研发生态与演变.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了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和存在的问题,从研发布局的角度探寻了优化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研发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以来,基于道德、信仰以及安全方面的考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生物化学领域的科技创新持不欢迎态度.民众的抵制加上不利的政策环境,成为21世纪生化科学的困境,特别是制约欧美生化领域科研发展的巨大障碍. 欧美的“上帝效应” 在欧洲和美国出现的从宗教角度对生物技术的抵制,很可能导致欧美丧失这个重要技术领域的主导地位.人类文明的基础 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以大自然提供的野生植物和动物为食,勉强维持生活.渐渐地,人类通过培育某些具有明显优势的品种,淘汰不太优秀的品种,设法让生态平衡向自己这方面倾斜.  相似文献   

12.
<正>每年10月诺贝尔奖的公布全球瞩目,花落谁家牵动着亿万科技工作者的心. 2019年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今年诺贝尔化学奖由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约翰·古迪纳夫(John B. Goodenough)、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宾汉姆顿分校的斯坦利·惠廷厄姆(M. Stanley Whittingham)和日本旭化成公司的吉野彰(Akira Yoshino)共享(图1),表彰他们为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诺贝尔奖官方网站高度评价他们创造了一个可充电的世界("They created a rechargeable world"),对锂离子电池描述为:重量轻(lightweight)、可充电(rechargeable)、强劲(powerful).如今,锂离子电池已经应用于手机、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  相似文献   

13.
邹波波  刘芯言  彭翃杰 《科学通报》2022,(24):2906-2920
随着社会发展对储能系统的要求不断提高,锂硫二次电池因其低成本、高能量密度和环境友好等优点,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但是多硫化物的穿梭效应和缓慢的氧化还原过程限制了硫正极的活性物质利用率,同时导致其快速的容量衰减,阻碍了其实际应用.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者采用“锂硫电催化”模型体系以缓解穿梭效应并促进多硫化物的转化动力学.本文系统总结了包括非均相与均相催化体系在内的锂硫电池电催化材料和模型体系的设计原理及最新研究进展,展望了未来锂硫二次电池电催化研究的主要挑战和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4.
首先选购一个多口袋式的小背包,多口袋设计可放置不同的逃生用品.照明用具 手电筒或可带在头上的照明设备,头灯就是不错的选择. 电池 以碱性电池为佳,依头灯所需,准备2~3份备用电池.  相似文献   

15.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自2009年被提出以来取得了迅猛的进展,其性能甚至超越了其他类型电池多年的积累,在2013年被Science评为国际十大科技进展之一.截至目前,钙钛矿电池已经取得了转换效率为20.1%的佳绩,并在不久的未来有望继续迅速突破.本文主要总结了2014年至今钙钛矿电池研究所取得的部分最新进展,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基本结构、工作机理、界面调控、制备工艺等方面出发,针对提高电池效率及稳定性、环境友好化等几个亟待改进的问题进行概述总结.本文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未来仍需努力的方向进行展望,有助于我国研究者迅速了解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的最新动向并取得进一步突破.  相似文献   

16.
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数以百计的心脏病患者通过植入起搏器和除颤器维持生命;耳聋患者通过人造耳蜗改善听力……然而有一点美中不足:更换电池太难了。植入了以电池为动力的起搏器的患者需要每隔几年做一次手术,以更换电池,每次手术花费昂贵,并且谁也不喜欢为了更换电池而打开自己的胸腔,那实在是不堪忍受的。  相似文献   

17.
张力  Rashid Arif  李莎  张桥保  晏成林 《科学通报》2019,64(32):前插4,3285-3296
锂硫电池是高能量密度二次电池的重要体系.但硫材料固有的绝缘属性以及硫正极在电化学循环中特殊的"固-液-固"反应历程,易导致材料利用率低、极化严重、溶解性多硫化锂"穿梭"以及剧烈体积变化等负面影响,造成高负载硫正极性能发挥和稳定循环的极大困难.近年来,作为非活性组分的黏结剂在锂硫电池中被赋予了丰富的功能,如有效捕捉溶解性多硫化锂以及维持电极/导电结构长期循环稳定性等,极大地推动了高负载硫正极的发展.本文从高负载硫正极用黏结剂的关键作用、研究现状、作用机制原位解析、现存挑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重点归纳和阐述近年来高负载硫正极用功能性黏结剂的重要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双碳”背景下,钠离子电池因成本低廉、安全环保和性能优异等优点受到社会各界的重点关注.低成本的钠离子电池是锂离子电池的有益补充,并将在储能领域展现自己的独特优势,现阶段钠离子电池正处于由实验室探索到产业化推进的关键节点.本文简要介绍了钠离子电池的研究背景,重点介绍了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在钠离子电池关键材料(正极、负极和电解质)、基础理论和工程化探索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对钠离子电池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推动钠离子电池的持续发展,加速钠离子电池的商业化应用.  相似文献   

19.
智能电网储能用二次电池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占良  陈军 《科学通报》2012,(27):2545-2560
储能用二次电池体系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智能电网建设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对铅酸电池、钠硫电池、液流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特点、国内外研究现状、应用情况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提出了制约储能电池发展瓶颈问题,储能电池需关注长寿命、低成本、高安全、大容量、高功率、快速充放电和环境适应性等性能指标,展望了储能二次电池体系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放射性同位素电池因其巨大的应用前景而受到学术界与工业界的广泛重视.本文简述了放射性同位素电池的历史背景、发展历程及现存的关键技术瓶颈;简单介绍了放射性同位素电池的基本原理与设计要求,讨论了目前国内外研究的不同换能方式同位素电池的技术方案,具体介绍了静态型热电式同位素电池、辐射伏特效应同位素电池、动态换能方式同位素电池、压电换能机制同位素电池的实验原理与研究进展;最后,对上述几种技术方案进行了分类总结与对比分析,并结合放射性同位素电池未来发展趋势、发展要求和用于放射性同位素电池燃料的同位素来源,展望了放射性同位素电池未来发展前景与潜在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