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方飞 《科技信息》2011,(36):I0069-I0069
韩语中的汉字词占有很大比例,体现韩国语的开放性与包容性,展示着韩国人的独特创新性与批判性,对师生的教与学产生重大影响。汉字词主要来源于汉语界的汉字词、韩国人独创的汉字词及借用日语汉字词。汉字词在日常的运用和时代的发展中逐渐发生着巨大变化,与汉语词在词的内涵、词义范畴、词的感情色彩、用法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同。这种不同影响着师生对韩语的教授与学习,只有从不断的实践中才能达到对汉字词的正确理解和准确运用。  相似文献   

2.
陈越 《科技信息》2014,(12):32+34
文章从日汉语中皆有的汉字结尾词"-品"出发,通过对词典中所载词汇的梳理,对两者进行了对比考察。通过比较发现,在这些词中虽然不乏形同义同者,但也有形同义不同、形不同义同,以及形不同义不同的,在构词方式等方面也存在差异。进而利用网络,对个别词汇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对比,并对日汉语中相关词汇的发展趋势作了简单预测。  相似文献   

3.
从多词一义,一词多义,词义的专业化选择和词义的习惯表达等方面论述了科技英汉翻译中的词义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4.
以《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甲级词中的单音节动词为对象,同与之同义的单音节动词(包括非大纲甲级词甚至非大纲中的词)组成了297组同义词,对词义进行比较发现,《现代汉语词典》对297组同义词的解释可以分为两大类:义项相同的同义单音节动词和义项相近的同义单音节动词。  相似文献   

5.
对"缠绕""环绕""萦绕"在语文辞书中的收录情况进行比较,结合词义源流,从词语搭配等角度补充、细化同义辨析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修辞同义被定位为语言同义和言语同义。从辞格内部的各种语义结构方面分析辞格同义及其特点。辞格同义是以修辞关系为纽带的产物和言语同义的一种手段,同时强调并不是每种辞格都能形成辞格同义。  相似文献   

7.
韩国语中的汉字词起源于汉语,很多的汉字词都保留着它原有的汉语词义。但由于历史的发展及文化背景的不同,汉字词与它相对应的汉语又产生了很多的差异,其中词性褒贬、词义范围、词义内涵、习惯用法等都产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8.
词义问题时常困扰词汇学习.词与词之间的上下义关系、同义关系、蕴含关系直接干扰我们对句义的准确理解.本文从语义学的角度解析二语习得中的一些词义问题.通过对词义变化、词义聚合关系及词义通感现象的分析,揭示词义关系的特点及影响词汇习得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9.
词汇,就其外在特征而言,是一种特定的符号:但从语义上来说,所有词汇之间都有各种不同的联系,包括上下义关系,同义、异义关系,以及一词多义关系等.本文就医学英语词汇中的同义聚合现象对其同义关系进行分析和探讨,以便更好地发现医学英语词汇的特点,从而提高医学英语词汇的习得能力.  相似文献   

10.
古代训诂学家早就注意到同义连言词现象,并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见解。文章试图运用现代词汇语义学的有关理论,初步考察其内部构型特征为:组成同义连言词的两个语素在组合发生之前只在某一个义位或相对应的几个义位上具有同义关系,当这两个有N项相同义位的语素组合成同义连言词时就有产生N项意义的可能;增字释词偶然组合而成的同义连言词会强化其相同的义位;组成同义连言词的两个语素在组合后由于语义渗透而产生临时的或历时的新义位。这一探求对古注误释的辨识、古注训诂方法等故训实践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汉字作为世界上古代表意文字中唯一能够巩固和流传下来的文字体系,具有许多优越性。本文从汉字与汉语词义关系的角度,论述汉语词义与汉字的相互依赖关系,主要谈四个问题:1、词的原始性与字的原始性相吻合;2、字本义保存了词的最初意义状态;3、词的繁衍与字的繁衍同步进行;4、汉字对显示词语身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汉字是音、形、义三者一体的表意系统的文字。汉字音、形结合表义的特征可用公式“(L∧F)→Y”来表示。汉字(L∧F)→Y的特征对语法的影响很大。从微观上看,构字法中的形声义关联对语法的影响尤其是对确定词类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从宏观上看,汉语从字结构到词结构再到句子结构的认知过程中,采取了Q空间来形成语言结构的等级格式及其间的关系,并形成汉语语句的中国套箱式的分形语法体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香港社区词研究的现况进行了梳理,以《香港社区词词典》为考察对象,探讨了香港社区词的来源及类型问题,还从同形异义、异形同义两个方面探讨了两地词语的差异和特征。香港社区词与普通话词语间的差异是香港词汇系统长期发展的结果,其差异具有多层面性,既受香港词汇系统自身发展规律的制约,同时也受社会、习俗、政治制度等语言外部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4.
汉字作为世界上古代表意字中唯一能够巩固和流传下来的字体系,具有许多优越性。本从汉字与汉语词义关系的角度,论述汉语词义与汉字的相互依赖关系,主要谈四个问题:1、词的原始性与字的原始性相吻合;2、字本义保存了词的最初意义状态;3、词的繁衍与字的繁衍同步进行;4、汉字对显示词语身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韩国语中的汉字词起源于汉语,很多的汉字词都保留着它原有的汉语词义。但由于历史的发展及文化背景的不同,汉字词与它相对应的汉语又产生了很多的差异,其中词性褒贬、词义范围、词义内涵、习惯用法等都产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6.
浅析英语语言中的歧义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语义学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在词与词,句与句之间存在着同义关系,反义关系和上下义关系。然而,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我们会发现它们之间还存在着一种特殊关系——歧义。产生歧义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本文将从语音、词汇和句法三方面对这一现象进行归纳和论述。  相似文献   

17.
一组同义单音节动词在一般情况下词义相同,组合结构能力也相同。但有些同义词在词义相同的情况下,它们的结构能力是有强弱之分的。通过对《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甲级词中的35组同义单音节动词进行封闭式研究,发现它们在带宾语、补语能力方面同中有异。  相似文献   

18.
试论“浑言”“析言”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浑言""析言"这一对术语所指称的词义通别之理在训诂学上的三个问题:1 词义通别之理在《尔雅》《毛传》《方言》中已经得到相当充分的体现,西汉的训诂学家已有一些语言学学理自觉地指导训诂实践,训诂学在西汉已告成立;2 历来训诂在词义通别处理上的失当,主要原因是对"语言"和"言语"的关系缺乏认识;3 从词义通别角度考察"同义连文"现象,词义通别之理是判断同义连文属于词还是非词的本质因素。  相似文献   

19.
东巴文借用汉字的情况,根据借用理据可以分为借音、借义、借音义和转借;根据借用方式可以分为直接借用、改变形体和参与构形。从借用理据和借用方式两个方面对东巴文借用汉字机制进行研究,并探析东巴文借用汉字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中日汉字之比较林清书一、引言日本原来没有文字,后来借用汉字记录日语。当时,是借用汉字代表日语的语音,就象现代的音译一样。如:《后汉书·倭传》中的“耶马台”,就是“大和”的音译(日语读音为yamato)。这种借用汉宇来记音的办法,凡借用汉字的民族都曾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