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应运而生的八一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璀璨瑰宝。红军长征揭开了中国革命的崭新篇章,实现了党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无与伦比的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八一精神与长征精神一脉相承,同条共贯,两者具有一致性又有相异性。继承和弘扬八一精神与长征精神,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关键时期产生和形成的西柏坡精神是继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之后,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又一座革命精神的丰碑。西柏坡精神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伟大创举,又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3.
正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3周年,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安徽省科技厅组织离退休老同志举办了以"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国梦"主题的征文活动,现选登原安徽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王百江同志的征文,与广大读者分享。  相似文献   

4.
论八一精神     
八一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上个世纪处于血与火的革命战争年代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而形成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同时它也是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北坡精神等民族革命精神的重要源头.深入了解"八一精神"形成的历史条件,认真学习"八一精神"蕴含的内在品质,大力弘扬"八一精神"体现的时代价值,在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和巨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八一精神与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脉相承、同根同源,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斗争过程中形成的革命精神。它们之间既有共同之处,又存在不同点,本文拟通过八一精神与其他革命精神的比较研究,呼吁社会各界应更加关注八一精神,充分认识和把握八一精神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历史地位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优良传统和作风。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进伟大的事业,当前,传承和弘扬中国革命精神对于执政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牺牲、奉献、创新、争先"为内涵的六安精神是六安人民进行经济社会建设、推进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精神支柱。六安精神的形成过程及其内容与皖西革命是密不可分的,皖西革命是六安精神形成的实践基础,六安精神是皖西革命精神的传承和创新。从过程看,皖西革命30年即是六安精神初孕、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从内容看,六安精神与皖西革命精神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以历史视角来解读六安精神有利于我们更深入地认识其本质,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8.
八一南昌起义不仅创建了新型的人民军队,而且形成了伟大的八一精神。八一南昌起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勇于创新的革命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团结合作、共同对敌的统一战线思想;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不移的革命理想信念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八一南昌起义虽然距今已有84年了,但八一南昌起义的精神是永存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梦"是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实现我国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重要思想。通过对"中国梦"的追求,依靠党的自身建设和"以人为本"的指导原则、强大的"中国精神"和青年人热衷的新媒体平台等手段和方式,重塑当代青年正确的、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可以使他们更加清晰地了解和认识"中国梦",并自觉地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的快速崛起,"中国梦"已经成为当今学界谈论的一个热点话题。学界围绕追溯"中国梦"的源起及含义、探讨"中国梦"的形成因素、进行"中国梦"的历史阶段划分、探讨"中国梦"面临的问题、剖析"中国梦"的发展道路选择、分析"中国梦"的实现路径、梳理"中国梦"实现的意义、中国能否复兴、中国崛起对世界的影响等问题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审视如何实现"中国梦",则是当下研究的盲点。只有认真钻研经典理论,并立足于解决现实问题,对"中国梦"与他国"大国梦"进行对照比较研究,才能进一步提高人们对"中国梦"的内涵及实质的认识。这既是"中国梦"研究的理论生长点,也是理论研究真正服务于我国经济社会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1.
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进步的根本力量,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以群众的"梦圆"为基础。论文首先定义了"梦"和"助梦人"的概念,接着就如何当好群众的"助梦人",对党员干部提出了"爱群众"、"知群众"、"帮群众"等要求,最后强调,当好人民群众的"助梦人"是一项实践活动,党员干部要在助群众"圆梦"的过程中,汇聚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国革命精神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环,八一精神和黄埔精神一脉相承,它们是华夏儿女精神特质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精神新的升华。既体现了各自特色:"精诚团结"是黄埔精神最鲜明的特点;敢于斗争是"八一精神"最显著的特征。同时,又彰显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共性:把"民族复兴"作为奋斗目标;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勇于牺牲的精神。黄埔精神和八一精神,与中国梦在指导思想和价值取向上有着内在的一致性,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这些精神力量具有超越时空的恒久特质和魅力,必然迸发出无穷的正能量,成为引领实现中国梦的巨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3.
江西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是中国工人运动的策源地、人民军队的摇篮、中国革命的摇篮、共和国的摇篮和党的思想路线的摇篮.江西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江西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过程中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在新的历史时期,利用江西红色文化为高校党建工作服务,对弘扬革命传统和民族精神,增强高校党建工作的实效性具有现实意义,能够为办人民满意的大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论国家统一观念的转变和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彻底改变了中国人的国家统一观念。中国人统一观的这种巨大变化是思想解放和理论创新的结果。其创新价值就在于调整实现国家统一的标准,把实现国家统一的成本和代价降至最低,追求的是各方利益的最大化。我们党的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体现的是“以民为本”的精神。国家统一,民族复兴,是每个中国人的共同愿望。中华民族是充满智慧的民族,我们完全有能力实现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复兴。  相似文献   

15.
九十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方位发生了持续不断的变与不变。我们党的历史方位实现了从革命的党到执政党的转变,并实现了创新性发展。梳理党历史方位的变迁与党的创新性发展,对我们更加准确地认识党,学习党,捍卫党的权威,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党的领导,践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策略,实现党领导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是十六大通过的党章对于党的性质的规定。"两个先锋队"性质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党群关系角度看,党的"两个先锋队"性质的确立是党不断深化群众观点,扩大群众基础,保障群众利益,不断取得群众支持的过程。它是对党历史上的群众工作的经验总结,也是对新时期党进行群众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认真探索党的"两个先锋队"性质的形成过程,深刻反思和总结其中的规律,对于当代和未来党和国家建设都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平民政权"是中国共产党在1923年"三大"期间提出的政权主张的新提法,之后一直出现与二、三十年代中共中央的文件、宣言、报告、决议中。这一口号,既延续了"二大"所提出的"由一个或数个革命的党派共同执政"的政权观点,也为稍后中国共产党"革命民众联合政权"、"建立一个工农小资产阶级独裁制"以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政权方案提供了一个总体思路。在中国上世纪20年代复杂多变的历史背景下,它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内涵。文章追寻这一思想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轨迹,为进一步研究中共早期政权思想提供更为广阔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与先进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以发展先进文化为己任,不但掀起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文化的波涛,而且不断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高潮,高举着先进文化的旗帜,引领着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善于以先进文化建设提高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增强文化软实力,不断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紧紧伴随着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就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当今时代发展趋势和我国文化发展方位的准确把握,也体现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高度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9.
张涛 《长沙大学学报》2013,(6):57-58,72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每个民族也都有自己的梦想.中国梦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真切追求,是凝聚13.4亿中华儿女的共同理想.实现中国梦,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