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0 毫秒
1.
以硝酸铝,硝酸镧及碳酸氢铵为原料,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纯相的LaAl11O18及Al2O3/LaAl11O18复合粉体。分别用激光粒度仪,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对粉体的粒度,物相组成及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纯相LaAl11O18粉体及Al2O3/LaAl11O18复合粉体平均粒径约为1μm;在800℃到1200℃之间快速升温,加大Al2O3的比例均会抑制LaAlO3的形成,有利于得到纯相铝酸镧粉体;同时发现得到的LaAl11O18晶粒呈棒状,长径比约为5∶1,能够均匀的分散在Al2O3基体中。  相似文献   

2.
钛酸铝陶瓷粉体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NH4HCO3作沉淀剂的共沉淀法制备了钛酸铝(Al2TiO5)陶瓷粉体.实验发现,此反应体系的pH值对钛、铝元素的沉淀量有重要的影响,只有在pH6.0~6.5左右极小范围内能保证钛、铝完全沉淀.采用FT-IR、XRD、DTA-TG等分析手段确定了前驱体的组成.通过XRD、DTA-TG等分析表明,前驱体在热处理形成Al2TiO5的过程中,物相的变化情况是:碳酸铝铵→无定形Al2O3→α-Al2O3;无定形TiO2→锐钛型TiO2→金红石型TiO2;在1000℃左右α-A12O3和金红石TiO2开始形成Al2TiO5,然后在1350℃完全形成Al2TiO5.同时,TEM分析显示Al2TiO5粉体的形貌为球形,粒径为70~100nm.  相似文献   

3.
促进剂对荧光粉用α-Al2 O3 形成过程及粉体形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碳酸铝铵热分解法制备出α-Al2O3粉,并重点研究了促进剂在氧化铝制备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加入促进剂可以使α-Al2O3相变温度降低至900 ℃,且没有θ-Al2O3相的生成;促进剂的加入促进了Al2O3晶体的生长,并趋向于形成六角形的片层状颗粒;煅烧温度过高容易形成过薄的片状氧化铝颗粒;适量加入促进剂可以获得大小均匀,外形规则的六角形氧化铝分散颗粒,大小约为1~2 μm,比表面约为2 m2/g.  相似文献   

4.
固体碱催化剂上碳酸甲乙酯的洁净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制备了氧化镁、氧化钙及镁铝复合金属氧化物3种固体碱催化剂,对不同温度下3种催化剂上碳酸二甲酯与碳酸二乙酯酯交换合成碳酸甲乙酯反应的催化性能进行了考察,并推测了固体碱催化剂上碳酸二甲酯与碳酸二乙酯酯交换合成碳酸甲乙酯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镁铝复合金属氧化物对该反应具有最优的催化活性,在回流温度下、反应时间为4h、碳酸二甲酯与碳酸二乙酯摩尔比为1:1的条件下,碳酸甲乙酯收率可达45.8%.采用X射线衍射,CO2程序升温脱附对催化剂进行表征.X射线衍射谱图显示镁铝复合金属氧化物中以MgO、Al2O3晶相为主,同时存在少量的MgAl2O4物种.CO2程序升温脱附曲线表明酯交换反应主要在弱碱活性住上进行.  相似文献   

5.
从材料物理化学角度,研究了SrAl2O4:Eu^2+,Dy^3+磷光体基质的同相反应历程及成相规律,探明了SrAl2O4:Eu^2+,Dy^3+磷光体基质铝酸据相的固相反应历程为:1000℃=首先开始形成Sr3Al2O6相,约1080℃开始形成SrAl2O4相,约1300℃开始形成Sr4Al14O25相,高于1300℃稳定存在的不是单相,而是SrAl2O4和Sr4Al14O25的混合相。  相似文献   

6.
从材料物理化学角度,研究了SrAl2O4:Eu2+,Dy3+磷光体基质的同相反应历程及成相规律.探明了SrAl2O4:Eu2+,Dy3+磷光体基质铝酸据相的固相反应历程为:1000℃首先开始形成Sr3Al2O6相,约1080℃开始形成SrAl2O4相,约1300℃开始形成Sr4Al14O25相,高于1300℃稳定存在的不是单相,而是SrAl2O4和Sr4Al14O25的混合相.  相似文献   

7.
针对高纯Y2O3和Al粉体之间发生的相变和Y2O3-Al粉体固相反应法制备的YAG粉体进行了研究。Y2O3-Al粉体在摩尔比3∶10和转速200 r/min条件下球磨12 h,在1 200℃空气中煅烧2 h生成YAG粉体。采用DTA-TG表征混合的Y2O3-Al粉体热物性,并采用XRD、SEM表征混合的Y2O3-Al粉体、YAG粉体特性。实验表明:Y2O3-Al粉体在569℃时,Al粉氧化显著,Al氧化物继续与Y2O3粉反应;600℃煅烧后出现YAM相,800℃煅烧后显现YAP相,1 200℃煅烧生成YAG粉体;混合的Y2O3-Al粉体和煅烧的YAG粉体粒径均为亚微米级,粉体存在软团聚。  相似文献   

8.
AACH热解法制备纳米氧化铝粉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NH4Al(SO4)2和NH4HCO3为原料,用沉淀法在搅拌转速10000r/min,1%(质量分数)分散剂PEG1000,陈化15h的条件下制备了氧化铝前驱体碳酸铝铵(AACH)。经850℃×30min煅烧制得了粒度为20~30nm,比表面积为245.8m2/g,形貌为球形的纳米γAl2O3,并研究了AACH焙烧过程中晶体结构的变化。研究表明:搅拌强度、有机表面活性剂、陈化时间对前驱体晶体结构有重要影响。γAl2O3的粒径分布及形貌与AACH的粒径分布及形貌有密切的关系;强化搅拌及添加有机表面活性剂对阻止纳米颗粒的团聚有较好的效果;室温下陈化时间超过30h,前驱体形貌有转变为棒状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以铝粉和NiO粉为原料,采用铝热法合成了NiAl/Al2O3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并结合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其相组成、微结构和反应过程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850℃Al/NiO体系铝热反应被点燃,并自蔓延发生于整个反应系统;950℃保温40min,Al/NiO体系铝热反应生成相互交织网状结构的NiAl/Al2O3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0.
对合成碱式碳酸铝铵及α纳米氧化铝的新方法进行了研究.基于室温固相反应的应用,在试验中有意识地引入钠镁诱导碱式碳酸铝铵的合成,从而得到不含结晶水的纤维状碱式碳酸铝铵微晶.试验还表明,经过钠镁诱导得到的纤维状碱式碳酸铝铵在裂解为α氧化铝的过程中呈现自分散行为,从而有效地克服了纳米氧化铝制备过程中的团聚问题,获得了尺寸均匀、分散良好、团聚较小的α相纳米氧化铝.  相似文献   

11.
掺8mol%Y2O3的纳米ZrO2粉体中加入0-5wt%纳米Al2O3,在1100℃、1200℃、1300℃不同温度下烧结2h,烧结样品在烧结温度达1200℃以上,掺1wt%以上的纳米Al2O3的四方相完全转变为立方相。初步探讨掺纳米Al2O3的8YSZ陶瓷烧结体相变机理及纳米Al2O3对8YSZ烧结体的晶参数和电导率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以AlCl3.6H2O为原料,采用喷雾热解法制备了纯度较高的Al2O3粉末,并利用XRD,SEM技术和比表面积分析仪研究了Al2O3粉末的物相组成、微观形貌及比表面积.热力学计算和DSC-TGA分析分别表明:在800~2 200 K温度范围内,热解主反应可以发生,提高温度更有利于反应发生;氯化铝热解适宜的温度为800℃.实验结果表明:喷雾热解最优条件是热解温度为750~850℃,AlCl3溶液质量分数为15%,热解时间为20 min.热解产物Al2O3粉末满足电解铝要求.  相似文献   

13.
以AlCl3.6H2O为原料,采用喷雾热解法制备了纯度较高的Al2O3粉末,并利用XRD,SEM技术和比表面积分析仪研究了Al2O3粉末的物相组成、微观形貌及比表面积.热力学计算和DSC-TGA分析分别表明:在800~2 200 K温度范围内,热解主反应可以发生,提高温度更有利于反应发生;氯化铝热解适宜的温度为800℃.实验结果表明:喷雾热解最优条件是热解温度为750~850℃,AlCl3溶液质量分数为15%,热解时间为20 min.热解产物Al2O3粉末满足电解铝要求.  相似文献   

14.
以Al2(SO4)3为铝源,(NH4)2CO3为沉淀剂,利用沉淀-共沸蒸馏法制备出前驱物碳酸铝铵(AACH),并煅烧得到超细α-Al2O3粉末.研究了加料方式、表面活性剂、干燥方式等因素对产物分散性能的影响,分析了超细氧化铝粉末在热处理过程中的结构和性能变化.采用热重/差示扫描法(DTA/TGA)、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以及ICP等现代分析检测技术对样品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只有将Al2(SO4)3溶液雾化加入到(NH4)2CO3溶液中,添加适量PEG1000做为分散剂,同时采用正丁醇共沸蒸馏才能制备出粒度分布均匀、分散性能优异的超细α-Al2O3粉末.煅烧过程中,氧化铝的相变过程为:Al2O3(无定型)→γ-Al2O3→θ-Al2O3→α-Al2O3,且随着煅烧温度的提高,产物的晶粒尺寸不断增大,密度不断得到提高.在优化条件下合成的前驱物AACH于1 200 ℃煅烧2 h,能得到粒度分布均匀、分散性良好、形貌为类球形且纯度为99.97%以上的α-Al2O3粉体.图9,表1,参15.  相似文献   

15.
以板状刚玉为骨料,配以电熔白刚玉、α-Al2O3、MgO和Cr2O3细粉以及secar71水泥结合剂制得Al2O3-MgO-Cr2O3浇注料,研究添加TiO2微粉对浇注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Al2O3-MgO-Cr2O3浇注料中加入TiO2微粉后,材料致密化程度增加、体积密度和冷态强度增大,且材料经高温烧成后由于生成钛酸铝而使材料抗热震性显著提高。但材料在高温下形成少量低熔相,且钛酸铝在750~1280℃下易分解为Al2O3和TiO2,使得材料的高温抗折强度降低。  相似文献   

16.
前驱体碳酸铝铵的制备及相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硫酸铝铵和碳酸氢铵为主要原料,采用沉淀法制备出α-Al2O3的前驱体碳酸铝铵。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透射电镜对纯碳酸铝铵粉末进行表征,并对其煅烧过程中的相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所制得的前驱体碳酸铝氨粒径较小,约为9nm,在煅烧过程中,经历如下相变:AACH→无定型→γ→γ+θ+α→θ+α→α。  相似文献   

17.
Sol-Gel纳米包覆技术合成SrAl2O4:Eu2+,Dy3+磷光体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铝醇盐Sol-Gel纳米包覆技术合成出性能优异的SrAl2O4:Eu2 ,Dy3 长余辉发光材料.与高温固相法相比,该法能使绿晶相SrO.Al2O3生成温度降低200℃以上,并且能避免杂相3SrO.Al2O3的生成.生成的磷光体具有颗粒直径小、粉体松散、发光强度高、余辉时间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铝液内部直接氧化法制备Al/Al2O3复合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在铝液内部用直接氧化法制Al/Al2O3复合材料的技术,通过在铝液内部吹氧,使熔融铝迅速氧化生成A12O3,凝固后获得具有弥散分布的Al/Al2O3质点的铝基复合材料,并对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及力学性能进行了观察分析。试验表明,复合材料中的Al/Al2O3质点分布均匀,通过调节吹氧时间,可方便地制备Al/Al2O3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9.
利用铝热反应熔化法制备YAG/Al2O3复相陶瓷材料,研究配料中Y2O3含量对复相陶瓷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相陶瓷的相组成为YAG和Al2O3,合有少量的Fe相.随着Y2O3含量的增大,Al2O3颗粒分布越均匀,复相陶瓷的维氏硬度先减小后增加,而相对密度是增加的,在x=0.90时达到最大值分别10.9 ...  相似文献   

20.
水滑石与氢氧化镁纳米晶的液相法制备及其生成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纳米晶镁铝水滑石Mg6Al2(OH)16CO3·4H2O与 Mg(OH)2 的液相法制备及其物相变化.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镜(TEM)分析表明,在制备温度分别为30 ℃的低温和190 ℃的高温,可获得纯度大于99%的氢氧化镁针状纳米晶,在45~150 ℃的中间温度范围,可获得纯度大于 99%的镁铝水滑石针状纳米晶.合成温度由35 ℃提高到45 ℃时,生成物相由氢氧化镁变成镁铝水滑石相;合成温度由 170 ℃提高到190 ℃时,生成物相由镁铝水滑石相变成氢氧化镁相.提出低温时生成物的变化与瞬间生成无定形态的Mg(OH)2 有关,无定形态的Mg(OH)2 沉淀为Al13(OH)7 32 中铝离子以及CO2-3 扩散进入Mg(OH)2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高温时生成物的变化,是由于温度的升高,使含结晶水的镁铝水滑石纳米晶中间层中的高极性水分子堆积所要求的一定的物理条件受到破坏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