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登临西安明城墙,你会发现在高大的墙体外侧,每隔一定距离,就会有凸出于墙体外侧的一段,这就是马面(称为敌台、墩台、墙台)。平面有长方形和半圆形两种,因外观狭长如马面而得名。马面的使用是为了与城墙互为作用,消除城下死角,自上而下从三面攻击敌人。它的一般宽度为12~20米,凸出墙体外表面8~12米,间距为20-250米(一般为70米)。  相似文献   

2.
1927年的北京。著名探险家、瑞典人斯文赫定的第四次中国西北科学考查被北洋政府叫停了。叫停的原因既简滩却又是破天荒的一一科考队里必须有中国人。晚清时,外国人在中国的科考都是无需征得清政府的同意,或者仅仅是走个过场似的向清政府打个招呼,而且中国人对科考获得的结果是没资格问津的。  相似文献   

3.
"亚细亚生产方式"是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的重要论断,本文以"亚细亚生产方式"作为切入点,对中国特色的科学技术进行了分析。认为"亚细亚生产方式"首先是一个地理学范畴,其次才是政治经济的范畴。由于地理环境与西方不同,东方社会具有特殊性,国土改造和环境改造是亚细亚生产方式的主要内容,也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命运。改造东方国家的穷山恶水使"亚细亚生产方式"有了特定的涵义,它代表着中国科学技术的最大用力方向,是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中国化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20世纪50、60年代的中国科学为研究对象.主要将1949年以后发生在中国科学界的事件,整体地当作科学的改造与社会重建现象来把所握,探讨这一过程发生的深刻文化与社会原因,以及这一过程带来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全球经济一体化为背景,阐释了经济全球化的演进过程,通过对知识经济、虚拟经济、网络经济特点的分析,描画了未来发展的趋势,指出了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挑战,并提出中国应对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20世纪20-50年代,中国在苏联援助下相继创办了黄埔军校、南京军事学院、各军兵种技术学校及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苏军的办学思想、编制体制、培养目标、教育训练内容和方法等,对中国军事院校尤其是军事技术院校的创办,产生深刻影响。苏联在构建中国特色的军事教育体系乃至中国国防正规化、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7.
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1954年)出版之后,中国科学院做出了积极的回应。副院长竺可桢邀请并组织叶企孙、陈桢、谭其骧等学者对它进行了评介,科学院对李约瑟还进行了资助。中国学者对此卷既有高度的评价,也有具体的批评。中国科学院派遣代表团参加第八届国际科学史大会又与李约瑟直接相关。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对中国科学院成立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起到了促进作用。科学史学科在新中国诞生后迅速走上建制化之路,主要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特别提倡爱国主义的时代背景下,由于竺可桢等科学院领导的倡导和支持、李约瑟与苏联的积极影响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阿达玛与中国的数学交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达玛与中国的数学交往分成两个阶段:1936年在清华大学和离华以后。在清华大学,他介绍华罗庚与维诺格拉多夫直接通信,并把偏微分方程初步系统地介绍到中国。离华之后,他编写的几何教科书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他直接指导吴新谋,为中国撰写偏微分著作,进一步推动中国偏微分方程研究的发展。此外,他对数学方法论的研究在中国也受到重视。阿达玛对中国现代数学的发展影响深远绵长。  相似文献   

9.
中国文化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对抗与张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22(8):83-85,F0004
在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之间,既存在着中国文化“重伦理,轻科技”价值取向,“畏天命”、“顺天命”和“自然无为”的自然观,以及科学技术应用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瓦解力,这样几个方面的对抗特点,同时也存在着中国文化重整体性直觉为现代科学技术提供思想模式,科学技术为中国文化提供新的“生长力”,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为现代科学技术提供原动力、支撑力与韧力等相互促进的张力。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玉米的早期栽培与引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前人对中国玉米栽培史作了大量研究工作;然而,玉米是中国原生植物还是引种作物,基在本地栽培的历史或引种传入中国的时间及途径等,至今还是未有公论、有待继续研究的课题。该文系统述评前人研究所得出的诸多观点后,认为中国也是玉米原产地之一,而国外玉米的传入则是多渠道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回顾了新中国天然橡胶栽培科学技术产生与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12.
中国当代的环境与发展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与发展问题是环境保护中的根本性问题。在世界背景下,中国环境与发展思想了从传统发展思想到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过程,在环保战略上从最初的事后转向防治结合,到“同步发展”和“协调发展”战略,直到最新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但中国的经济发展实践则表现出和理论的较大差异。在理论上对“先污染后治理”方式的拒绝以及对发展权力的强调,形成了中国环境与发展思想的特色。  相似文献   

13.
中国创造性思维研究的兴起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现代科学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引言 科学和技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英国的中国科学史专家李约瑟博士甚至指出,在15世纪以前的好几百年里,中国的科学和技术曾经遥遥领先于欧洲,但是发生在17—18世纪欧洲的科学革命,不仅促成了近代科学的诞生,也使中国传统的科学和技术相形见绌,特别是随之而来的工业革命拉大了中国与西方的差距。我们这个历史悠久……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现代科学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者论述近150年来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进程。文章以科学技术的建制化为主要线索,首先介绍近代科学在中国的传播,以下依次论述了中国近现代科学教育和科研体制的建立、新中国计划科研体制的形成及其利弊、近20年来科研体制的改革探索、近年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建立国家创新体系的历史必然性和发展趋势,最后作者展望了21世纪中国科学的发展前景。作者认为,150年来中国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巨大的,但在全人类共同创建的20世纪的科学大厦中,中国贡献的份额还很少。从20世纪初年的“科学救国”、“实业救国”,到50年代的“赶超英美”,历经60年代中叶和70年代中叶的“十年动乱”,迎来了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中国科学的“第二个春天”,再到20世纪末叶的“科教兴国”,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中国的科学发展走过了一段非同寻常的曲折路程。100多年来,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受到了中国社会变革的深刻影响。在21世纪,创造一个有利于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的社会机制和提高创新能力仍然是中国科技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17.
16世纪末,欧洲耶稣会传教士在中国传教的同时,附带传入了一些西方近代科学技术。西方生物学知识最初见于中文著作中的是《无极天主正教真传实录》,其中第5至第7章介绍了各地草木、禽兽等生物学内容。虽然传教士本身并没有带入多少生物学知识,但是这一工作却意味着中西科学技术合流的开端,它促使中国与世界生物学汇成一体。鸦片战争后,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先进的知识分子产生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同时,大批传教士纷至沓来,也夹带了一些包括生物学在内的西方近代科学知识。洋务派,奏设江南制造局,附设翻译馆,聘请西方人士大量翻译出版科技书籍,开始了西方自然科学在近代中国的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30年代科学化运动是由中国科学化运动协会组织发起的中国近代一场深刻的民众科学普及运动.<科学的中国>作为中国科学化运动协会的会刊,是中国科学化运动的喉舌和科技传播的重要刊物.<科学的中国>在传播内容和方式上都具有鲜明的特色,传播了大量的科学技术知识,普及了公众的科学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民众的科学素养和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成立40周年之际,通过回顾个人从事自然辩证法学习、研究和教学的经历,展现中国自然辩证法学派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表明中国的自然辩证法学,派在发挥社会功能、影响社会实践方面的重要意义.同时,自然辩证法也应跟上时代发展,深入研究工程哲学,吸纳中国特色的周易辩证法,为建设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做贡献.  相似文献   

20.
中国早期物理学名词的审订与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科技名词的审订和统一,首先为一些来华西方人士所关注。他们在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进行了包括物理学名词大内的许多工作。清末学部编译审定的《物理学语汇》,明显受到来自自日本的影响。民国之后,名启审定工作由中国专家学者承担,并得到政府部门和学术组织等的支持。二三十年代,中国科学社、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国立编译馆、中国物理学会等机构,曾先后积极组织和进行物理学名词的审订。经过十余年的多次修订,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