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隐士与中国传统农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隐士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特殊产物,作为士,他们掌握着一定的文化知识,而作为隐士,他们又不得不自食其力,且多以农耕为生,知识与农业生产实践的结合,产生了隐士农学家和隐士农书,并在中国农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探讨了隐士农学家的产生、隐士生活对农学的影响,并对隐士的农学贡献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2.
明清时期,随着世界新航路的开通、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中国传统农学也随之东传西被。中国传统农学不仅对日本、朝鲜以及欧洲国家的农学产生重要影响,而且也积极借鉴和吸收西方国家农学的有益成果,并在中国兴农会、刊农报、译农书、办农校,广泛传播农学思想和农学知识,有力地促进了当时中国农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宋代的农学知识有了显著的增长,其后面是士人对于农学态度的改变。苏轼是宋代士人的代表,其于农学也涉猎多端。本文以苏轼为主线,从出身、教育、游历、躬耕等方面,探讨士人对农学知识的获取和传播及农学知识的增长机制。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农学不仅包含抽象的农学原则和具体的农学知识,还有艰深的农学理论。中国古代的农学理论表现为,运用气概念和阴阳学说,对农学原则特别是农学知识作出的理论解释。理论化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先秦至宋元时期为初级阶段,其成果杂列各处,不成体系,理论化程度不高;明清时期为成熟阶段,形成了以马一龙《农说》和杨屾《知本提纲》为代表的传统农学理论化的最终成果。气和阴阳是古代学术的通用工具,古人对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作出气与阴阳解释的趋向,开启了古代农学的理论化进程。明清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潮和宋明理学的方法遗产,促进了古代农学理论化的深度开展。中国古代农学的理论化成果,具有比较明显的逻辑性与体系性。究其本质,是基于古代农作经验知识的理论建构。  相似文献   

5.
《数书九章》与农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从农学史的角度,探讨宋秦九韶《数书九章》中天时、田域等章及其有关问题与农业的关系,指出它们在农学思想及土地利用上的意义和价值,并论及历法与农业的关系,文中还对第九章市物类“菽粟互易”一题中题到的“油麻”一物进行了考证,指出油麻即芝麻。  相似文献   

6.
文章列举汉代字书《尔雅》《说文解字》《方言》《释名》《急就篇》等与农学相关的术语,在结合农学史对相关语汇进行考察的同时,展示术语所反映的汉代农学成就及术语对其后农学发展的影响,以期为今日科技术语参考。  相似文献   

7.
文章列举汉代字书《尔雅》《说文解字》《方言》《释名》《急就篇》等与农学相关的术语,在结合农学史对相关语汇进行考察的同时,展示术语所反映的汉代农学成就及术语对其后农学发展的影响,以期为今日科技术语参考。  相似文献   

8.
唐宋目录中有关农书的分类与著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宋时期古人对于农学的理解。在唐中期,伴随着谱录类与相畜类农书进入古典书目的农家类,唐代的农学观念有了一定程度的扩大。这种农学观念扩大的趋势在北宋的官修史志目录中有着延续和发展,但是,北宋的官修馆阁书目却更强调农学知识的专业化,这就造成了北宋农学观念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9.
唐代出现了很多具有珍贵价值的农学思想,如:农畜牧品种的改良;群策群力治理蝗灾;疏理河渠,完善灌溉,化水害为水利等。这些对当今的农业发展也许不无启发和裨益。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 2006年12月16日,全国科技名词委第二届农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在京召开。中国农学会名誉会长、第二届农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洪绂曾研究员,中国农科院方智远院士近50位专家学者及全国科技名词委副主任刘青等领导出席。会议由第二届农学名词委副主任、中国农学会邹瑞苍副秘书长主持。第二届农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将争取在两年内完成《农学名词》(第二版)的审定工作。 (张瑞)  相似文献   

11.
宋代农书的时空分布及其传播方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代农书时空分布特征是宋代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农业发展的产物和表现。宋代农书多样且有效的传播方式是其对宋代农业发展产生影响的关键因素。宋代农学确立了南方农业技术体系、开辟了园艺学等研究新领域,是传统农学发展的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12.
成立于1932年1月的中央农业实验所,隶属于当时国民政府实业部,为国家级农业科学研究机构及主管全国农业技术改进的农业最高机关,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近代农学研究开始走上体制化的发展道路.中央农业实验所与国家权力之间保持彼此依赖和同构互融的关系,这反映了中国近代农学研究体制官办集中的色彩,与此同时,中央农业实验所又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国家对其研究给予了较多的尊重.中央农业实验所致力于农业科学研究活动和交流,在中国近代实验农学发展方面表现卓越,同时它还指导、联络全国农业科研组织,协助筹设各省农业改进机关和农事实验场.上述工作,有力地推动了近代中国农业科学研究的体制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汝南圃史》的"祖本"是《树艺篇》,且中间经由《花史》一书的修改方才完成。作为"稿本"的《树艺篇》记录了很多明代士人获取农学知识的基础史料,从中可以发现时人从藏书与阅读、游历与交往、采访与躬耕等多个方面获取农学知识。进一步考察《树艺篇》及其删减本《花史》对这些知识的加工,发现撰者颇重视"知识性"的介绍,并在一定程度上流露出该书作者乃是"士人"的身份。《汝南圃史》则在吸收了以上两种编辑与撰写倾向的基础上,进一步系统化了撰者所获取的农学知识。研究表明,农书的撰写并不都来自于实际的生活经验,在很大程度上,明代农书的生产过程,就是文本不断再造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动态     
为终审作准备材料科技名词委召开工作会议本刊讯为了能在2007年一季度召开“全国材料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终审会议”,材料科技名词委于2006年11月24日召开了汇报协调会,师昌绪院士等20多名专家出席了会议。吴伯群先生主持会议。与会专家就会议提出的问题共同进行了探讨。师昌绪院士提出,加快审稿进度,为召开终审会议作好准备。会议赞同这一安排。(才磊)动态第二届农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本刊讯2006年12月16日,全国科技名词委第二届农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在京召开。中国农学会名誉会长、第二届农学名词审定委员…  相似文献   

15.
《告乡里文》:一则新发现的徐光启遗文及其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崇祯《松江府志》卷6"物产"有徐宗伯玄扈《告乡里文》一则,是关于徐光启和中国农史的重要史料,对于研究徐光启的生平事迹、农学思想的形成、传统农业对于灾害的应对,乃至农学知识的传播等,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迄今为止,《告乡里文》尚不见于《徐光启集》等文集之中,也不见有学者的引证和研究。文章首次将其揭橥学界,对其加以点读、释注,并结合其产生的背景进行初步的解读,期待国内外同好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正>丁伟,男,出生于1966年8月18日,河南省邓州市裴营乡大丁村人,汉族,中共党员。1989年毕业于西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植物保护专业,获农学学士学位;1997年毕业于西北农业大学植保系农药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西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专业,获农学博士学位,2008-2009年美国奥本大学的访问学者。目前是西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市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重庆市植物保护学会副理事长,全国植物源农药产业技术联盟副理事长,全国生物农药与生物防治产业  相似文献   

17.
定量测定作物叶片的氮含量、水分含量和叶面指数,在作物估产、农情监测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的田间调查、取样与室内样品分析具有破坏性、不可代表性、滞后性和非动态性,目前多采用光谱仪进行测量,但现有光谱仪一般体积大,不便于携带,不能同时获取多个农学参数,另外需要结合Pc机使用。自主研发的便携式光谱仪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研制成功,利用光学技术,嵌入式系统技术实现了能够独立使用的便携操作的光谱仪,具有体积小,测量速度快,便于使用,准确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美洲作物南瓜在明代中期传入我国,清代对南瓜的加工、利用已经有了初步发展。民国时期随着人们对南瓜认识的深化,南瓜的加工、利用发展更快,在贮藏、食用、药用、饲用等方面已经非常成熟,近代农学的传入也为南瓜的加工、利用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方式。  相似文献   

19.
五行说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思维方式,对传统农学理论及其农业生产实践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五行之"五"充当了农业系统的分类依据,五行生克制化之理为古代农业系统及其运行机制提供了重要解释。五行被广泛运用于农业生产实践之中,引导传统农业走向精耕细作的道路,铸就了传统农业的辉煌。  相似文献   

20.
魏了翁是南宋后期著名的理学家和进步的思想家,他学识渊博,文章、功业彪炳当世,巨著流传后世。他的一生建树颇丰,不仅在经学和哲学方面有突出贡献,而且在宇宙观、农学、医学、天文学等科技思想方面也有诸多的真知灼见,挖掘魏了翁在科技领域的思想和主张,对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科技文化将大有教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