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岭—大别造山带中几条重要构造带的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秦岭一大别造山带内几条重要构造带的构造变形特征,以探讨其动力学过程.方法 通过该造山带中各构造带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研究,分析板块构造体系向陆内构造体系转换和大陆动力学体系演化等地质过程.结果 ①洛栾构造带是二郎坪弧后盆地与华北板块南缘的陆内构造拼合带,形成于365 Ma±,挤压方向为240→60°;②商丹断裂带在260 Ma±形成,挤压方向为220→40°,以压扁作用为主,正花状构造,显示出板块碰撞带的构造特征;③襄广断裂带是扬子板块在220 Ma±,由185→5°方向与大别造山带斜向汇聚的结果;④殷马断裂带为一条右行平移的韧性剪切带;⑤武穴构造对接带是大别造山带南缘与扬子板块北缘的构造复合带,是在140 Ma±扬子板块总体由S→N挤压所致;⑥宜鲁构造带是东秦岭造山带北界,为S→N逆冲的叠瓦状推覆构造,上地壳缩短率为52%;⑦郯庐断裂带是秦岭一大别造山带东端的一条多期活动的剪切带.结论 秦岭一大别造山带经历了不同构造体制转换、板块构造系统发展、板块构造体系向陆内构造体系转换以及大陆动力学体系发展演化等地质过程;显示出古生代以来逆时针"转动挤压"到"三面围限"的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2.
在原岩为大陆地壳的高级变质岩中发现柯石英和金刚石这类超高压标志矿物,使人们认识到低密度大陆地壳曾经俯冲到大于80 km的地幔深部,是20世纪末大陆动力学研究的最大进展,因此革新了板块构造理论.大陆碰撞和超高压变质研究已成为21世纪发展板块构造理论的前沿和核心课题.大别-苏鲁造山带出露有世界上最大的超高压变质构造单元,中国科学家以此为基地,在大陆碰撞和超高压变质的一些重要领域取得了国际上有影响力的系列成果.这些包括大陆地壳俯冲的深度和规模、大陆深俯冲过程的时间序列、大陆碰撞过程中的流体活动、深俯冲陆壳的流变学特征等.本文评述了大陆地壳经历深俯冲的矿物学记录,概括了近年来大别-苏鲁造山带研究的突出进展,从四个方面对大陆碰撞和超高压变质研究进行了展望:①超高压变质带的构造-变质演化,②大陆碰撞过程中的流体活动,③大陆碰撞带数值模型,④超高压变质矿物微区分析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3.
论活动大陆边缘地质学研究的若干新问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探讨大陆边缘地质学的新进展,主要评论下列三个重要问题:1、海沟—岛弧——弧后盆地系的新发展;2、活动大陆边缘地质学研究方法的新进展;3、板块构造理论的新模系(Paradigm)—构造地层地体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造山运动与秦岭造山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造山运动概念的演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分析秦岭造山作用的现实原则基础。根据秦岭造山带区域地质构造演化和不同时期、不同类型造山作用的研究,划分出俯冲、碰撞和陆内造山作用3个主要阶段。其中碰撞造山作用可进一步分为弧—陆碰撞和陆—陆碰撞阶段。研究认为:秦岭地区古生代以来随着板块构造体制向陆内构造体制的复杂转化,经历了多次、多种类型造山作用的复合叠加,仅仅根据经典板块造山模式不能对秦岭演化历史作出完整解释;受古特提斯东部构造城独特的构造背景控制,即使在古生代—早中生代板块构造体制阶段,秦岭造山作用的细节过程也表现出与传统板块作用明显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构造演化的时间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板块构造理论中的构造旋回含义与早期经典的强调以不整合为基础的认识不同。对亚洲显生宙特提斯演化和前寒武纪地块及造山历史的分析表明,构造演化是一个均变过程,地质历史早期大陆地壳已显示具有板块构造基本模式特征。板内同造山和造山后变形具有连续性,其中大型走滑断裂的作用相当明显,调整着构造连续演化的统一进程,这在特提斯和中国西北地区表现明显。加里东、海西和阿尔卑斯等经典造山运动或旋回的阶段性特征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6.
周鼎武,陕西丹凤人,生于1948年12月。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并留校任教。曾任地质系副主任。现任地质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地质学会副秘书长、《岩石学报》编辑委员会编委。他主要从事构造地质学的教学与研究,先后讲授过地质力学、构造地质学、板块构造学、变质构造解体、显微构造学等课程。在科学研究方面,主要从事前采武纪地质和造山带地质研究。他作为主要研究者参与完成了国家重点项目“河北许昌富铁矿会战区基础地质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华北地块南部早前寒武纪地质研究”、“北秦岭前家武纪构…  相似文献   

7.
一种新型的大地构造相模式和弧后碰撞造山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瑞士阿尔卑斯造山带分析入手,本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在地构造相模式;即认为世界上绝大多数造山带均为弧后碰撞造山形成,而造山带均由三个大地构造相组成:Alemanide facies(日耳大地构造相)、Celtide facies(摄尔特大地构造相)和Raetide facies(类特大地构造相)。本还列举了几个造山实例,并认为该模式可用于对世界上其它造山带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在现代地学领域中,已逐渐引用板块构造学说来解释全球性的造山运动,地震的基本成因,矿产资源的富集,大陆、大洋的分合以及其他有关问题,为现代地学提出了一个崭新的研究方向。本文将着重讨论板块构造与世界造山带的关系,以说明世界主要造山带的形成和分布的规律。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塔里木沉积盆地及周缘造山带的构造研究,重点讨论了陆内前陆盆地基底性质、变形构造样式、沉积盆地与周围造山带的几何结构特征,提出沉积盆地及盆山耦合关系的楔入造山推覆成盆作用的大陆变形动力学模式  相似文献   

10.
“板块构造”是讨论地壳构造特征、运动规律和运动成因机制等问题的新学说。它是最近几年由原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发展而来的。这个学说的创立引起了中外地质学家的很大注意,很多地质学家被它吸引过来,很快形成了一个研究和讨论板块的热潮。板块构造动摇着传统的大地构造学说,影响着地球发展史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因此,这门新学说必然激起地质科学领域里的新的纷争。总之,板块构造学说将对地质学  相似文献   

11.
深化大陆构造研究 发展板块构造 促进固体地球科学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提出深化大陆构造研究,发展板块构造,推动固体地球科学发展的思考与建议,以引起关注与讨论.方法 面对当代地球科学的最新发展和板块构造与大陆动力学研究的新进展,根据中国大陆地质与大陆构造在全球共性中的地域突出特点及其在现代地学发展中的独特意义,提出深化大陆构造研究的思考和建议.结果 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考和建议.结论 深化大陆构造研究是发展板块构造,推动固体地球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
粤东地区中生代岩浆活动十分强烈.形成了遍及全区的火山-侵入杂岩。作者根据区域火山-侵入杂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的系统研究.结合区域地质、地球物理和西太平洋板块构造格局的研究成果,认为粤东地区中生代岩浆作用的大地构造背景不同于安第斯型活动大陆边缘.具有大陆板内向活动大陆边缘过渡的特征,构造变动和相应的岩浆活动是在中生代全球构造运动背景之下.亚洲大陆板块与南半球洋中脊体系和库拉-太平洋板块三者之间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正北祁连造山带呈NW-SE向展布于阿拉善地块与祁连一柴达木地块之间,与秦岭、昆仑一起构成了中国大陆内部巨型中央造山带.近半个世纪以来,作为大陆板块构造研究摇篮的北祁连造山带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国内最早报道的蛇绿岩就发现于此.以往发现的北祁连蛇绿岩主要分  相似文献   

14.
渤海湾地区中西部中生代构造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周边露头资料、盆内钻井资料及地球物理资料,以板块构造理论为基础,以构造演化阶段论和活动论为指导,采用构造解析法对渤海湾地区中西部中生代各期构造变形场、构造应力场及沉积盆地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渤海湾盆地中西部中生界可划分为4个构造层:印支期构造层、燕山早期构造层、燕山中期构造层及燕山晚期构造层。成盆期主要经历了早中三叠世大型陆内坳陷盆地、早中侏罗世河湖沼相中小型坳陷盆地、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陆内小型裂陷盆地及晚白垩世隆起背景上形成的小型坳陷盆地等。造山期经历了印支晚期(T3)准造山作用、燕山早期(J2末)强烈造山作用及燕山晚期(K2)准造山作用3个演化阶段。中生代构造样式以挤压褶皱、逆冲构造及张性正断裂为主,其次发育横向调节构造。燕山运动早期对本区作用最大,奠定了本区北北东向的构造体系。中生代构造演化型式与欧亚板块东部的伊佐奈畸板块的相对运动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含油气盆地地质学、板块力学和地球均衡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二三十年,作者在油气田地质学和含油气盆地构造教学和科学研究中,曾先后提出过三个有关学术问题。现汇总于此,以求教于同行。这三个问题是:建立一门新学科:《含油气盆地地质学》的可能性;试行一种将板块构造应用于局部地区或含油气盆地构造研究的方法,即:板块力学;将地壳均衡说发展为地球均衡说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末的伸展事件:拗拉谷与岩墙群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通过基性岩墙群的伸展构造研究和地质年代学对比分析,结合拗拉谷地质年代学资料,探讨了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末的伸展构造作用及其大地构造意义.古元古代末是华北克拉通前寒武纪演化史中重要的转折时期,以拗拉谷和基性岩墙群为代表的伸展构造系统是遍及整个克拉通的大规模伸展事件,标志着华北克拉通完全固结,已经具有类似现代板块的刚性特征.构造应力场分析表明岩墙群和拗拉谷不是同造山和后碰撞造山的产物,而是非造山的伸展构造,标志大陆裂解的开始.1.83—1.77Ga 是华北克拉通基性岩墙群的主要活动时期.基性岩墙群表现为极有限的脆性破裂伸展,平均伸展率为0.35%,而古元古代末华北克拉通的强烈伸展作用主要表现在拗拉谷的扩张作用.岩墙群与拗拉谷有一定的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17.
秦岭二台子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指导找矿,通过近年来找矿预测获得的新突破和积累的较新测试资料,对二台子金矿床作出进一步的认识和总结,在探讨矿床成矿大地构造背景的基础上,提出矿床所在盆地的容矿岩系发育模式,在矿床成矿作用演化研究中,进一步阐述了矿床形成经历的同生与后生两次成矿作用,分别与秦岭造山带南北陆块俯冲碰撞造山导致被动大陆一侧局部出现伸展断陷式盆地和转入陆内逆冲推覆造山的构造-岩浆活动密切耦合。  相似文献   

18.
南阳独山玉矿的成矿构造背景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构造地质学分析出发,主要利用地球化学的方法,结合古火山岩构造背景判别(ESCORT)专家系统,重点对南阳独山玉矿的成矿构造背景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南阳独山玉矿是在华北板块、华南板块和秦岭洋板块间相互作用形成秦岭造山带的特定大地构造背景下,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综合作用而形成的复成因玉矿床.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板块构造理论,总结大别山区12个基本地质特征,进而得出结论,认为该区是我国东部南北陆块碰撞的对接地带。由此形成横贯我国东西的大陆内部造山带。碰撞的时间从印支期至燕山期。大别山碰撞带的认识对南北之间广大地区的构造格架、对区域成矿研究及浅源地震的探讨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陆彦国 《科技资讯》2013,(17):211-212
综合构造研究主要包括地质建造及类型划分、大地构造分区及环境、大地构造演化等内容。地质建造类型划分为沉积岩、火山岩、侵入岩、变质岩建造;大地构造可分为陆块区、造山系两个相系(一级大地构造单元),其构造环境包括沉积岩、火山岩、侵入岩、变质岩以及大型变形构造带所形成的区域构造环境;大地构造演化包括构造旋回、构造阶段及构造期,是不同地质时期地球动力学背景及其发展变化,以及不同时期不同地球动力学背景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