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武陵山区是我国生物多样性重点保护地区之一,该区生物多样性面临的生态风险因素较多,主要有干旱、山体滑坡泥石流、酸雨、人为干扰等.本文采用生态风险因子等级评价的方法,应用ArcGIS和Erdas分析工具,依据生态风险源风险等级,对武陵山区生物多样性面临的生态风险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生态风险极高的地区位于湖北省恩施地区中南部、湖南省湘西地区大部以及贵州省铜仁东部局部地区.主要生态风险特点为存在一定人为干扰,天然植被较少,酸雨发生可能性大.因此发展过程中应当予以重视和保护生态风险高的地区,降低生物多样性的损失. 相似文献
2.
基于降水、土壤属性、数字高程模型(DEM)、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和土地利用等数据,采用修正后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模型计算了武陵山区的多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探讨了武陵山区土壤侵蚀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2001—2020年武陵山区约71.59%的区域受到土壤侵蚀的威胁,中度及中度以上土壤侵蚀占比30.55%;(2)坡度是影响土壤侵蚀强度分布的主要因素,中度及中度以上的土壤侵蚀主要分布在大于15°的坡度上;(3)同一坡度级下,林地土壤侵蚀强度最低;(4)重庆武陵山区多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最高,其次分别是湖北武陵山区和贵州武陵山区,湖南武陵山区多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最低;(5)重庆市武隆区,湖北省巴东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秭归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贵州省江口县和湖南省古丈县是多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较高的县(区);(6)武陵山区土壤侵蚀的空间分布具有正的空间自相关性,高高集聚主要分布在湖北武陵山区,低低集聚主要分布在湖南武陵山区.研究结果对于武陵山区水土资源优化管理和地质灾害分区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4.
白洪清 《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7(3):90-92
在武陵山区利用水库底层水养殖大鲵1年,成活率100%,平均增重1.92 kg/尾,平均饵料系数为2.23,平均摄食频率为6.2次/月,9~12月为主要摄食月,占全年摄食50%以上. 相似文献
5.
选取贫困率、返贫率、五通率、文化卫生事业、人力资本、收入状况等维度,通过调查武陵山区24个县(市)2792个村在每个维度上的取值( achievement ),将贫困这一概念量化。最后,根据标准给每个维度定义一个贫困线,根据这一贫困线来识别每个个体(或村)在该维度上是否贫困。基于多维贫困指数维度分解,发现行政村在贫困率维度上最为贫困、社会事业发展明显滞后、人力资本亟待开发、人均收入低,收入结构单一、返贫现象需特别关注等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李文瑞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34-38
本文从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及其价值评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策的确定、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生物安全、生物多样性的调查、编目及数字化信息系统的建立四个方面介绍了国际国内的研究进展,并根据国外对生物多样性的研究热点以及国内的现状,讨论了武陵山区生物多样性调查策略. 相似文献
7.
重庆武陵山区野生园林植物资源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植物种类组成特点、生态适应性、生长型和休闲观光功能等方面对重庆武陵山区野生园林植物资源进行分析,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重庆武陵山区共有尚未被利用和较少被利用的野生园林植物929种,隶属于385属133科,其中被子植物103科343属815种.(2)绝大多数的种分布在2 000 m以下的中低海拔地区,适宜引种驯化.(3)67种具有食用功能,约230种具有药用功能,是重要的观光休闲植物.(4)白檀、头花蓼和大百合等20种植物最有应用潜力,应加快野生园林植物的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8.
武陵山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泽海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1,27(1):59-62,98
武陵山区要在未来10年实现新的跨越,必须培育内生动力,摆脱经济依赖性,依靠自身的比较优势,参与区域分工,实现武陵山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武陵山区经济建设为核心,研究该地区的GDP增速、动态度、3个产业的变化、人均GDP的极差和标准差、变异系数和极差值率,应用聚类分析方法总结其经济发展特点,对武陵山区脱贫致富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56-59
检测了巴东县野三关镇大河坝、穿心岩、招凤台、白岩子村的29个中药材种植地土样的肥力特征,结果表明:调查区中药材种植地以酸性土壤为主;有机质、速效钾和全氮含量丰富,达到Ⅰ级水平的土样分别占总样的100%、96.6%、51.7%;钙含量均达到I级水平;总磷含量较高,而总钾含量较低;硼含量均处于Ⅴ级水平;硒含量丰富;不同村的土壤肥力差异较小,但不同中药材种植地的土壤肥力差异较大.该结果可为该地区中药材种植的科学培肥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对重庆市涪陵区武陵山旅游度假区的社区居民进行抽样调查,从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探讨其旅游影响感知.研究结果表明,社区居民认为旅游发展的正面示范效应明显,旅游发展利大于弊;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居民其影响感知和态度不同,特别是不同文化程度的居民其感知差异明显;少部分家庭环境发生变化的居民,对新的生产生活环境不适应.建议在发展旅游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居民文化水平,并注重改善居民生产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2.
李民 《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0(6):98-102
农业作为民族地区农村的主体产业,对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农业经济发展与农民增收的相关研究出发,以湘西州和恩施州为例,对比分析武陵山区农业经济发展和农业结构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并提出了推动农业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民生体育是民生建设的重要方面,但武陵山民族聚居区民生体育发展仍存在着体育公共服务产品供给不足、城乡体育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群众体育健身意识薄弱、弱势群体体育参与困难等诸多问题,为此,提出了特色化体育场地建设与结合民族文化特色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等对策建议,在逐步提高民众健身意识和保障弱势群体体育参与权利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武陵山民族聚居区民生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以武陵山片区127家博物馆为研究对象,运用核密度估计法和最近邻指数法等分析了片区博物馆空间分布的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片区博物馆的空间分布总体上呈现集聚型,集中分布在县级行政区域;4大类型博物馆数量相对均衡,每个类型都存在高密度分布区;以国有博物馆和无级别博物馆为主,其中无级别博物馆呈集聚型分布.影响片区博物馆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自然文化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交通通达度、旅游业发展水平和人口密度.为了优化武陵山片区博物馆的空间布局,从深入挖掘资源、响应市场需求、创新体制机制、借助旅游产业优势和完善基础设施等方面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土家族医药作为武陵山片区少数民族特色医药的代表,其药物历史悠久,医学体系独特.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土家族医药在文献整理、药用资源调查、临床应用和药物开发等方面取得了众多成绩.对片区土家族医药特点、研究的现状和研究的重要性进行了综述,旨在促进土家族医学传承和土家族医药开发,为片区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6.
热能是水分在森林生态系统中运动的主要驱动力之一,研究热量平衡有助于理解森林水文过程和森林生态系统水量平衡等问题.本研究选取北京西北部山区的典型侧柏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建立的气象塔和波文比系统观测热量平衡的各个分量.通过研究发现以下规律:(1)各个热量平衡分量一般都表现为净辐射>潜热通量>显热通量>土壤热通量;(2)显热通量和潜热通量在夜晚为负值,在白天随着太阳辐射的增强而逐渐增强,在中午达到峰值;显热通量和潜热通量都在夏季最大,而秋季和冬季逐渐减弱,土壤热通量在日变化遵循相似的规律,但是秋冬季节始终为负值;(3)生长季生态系统所接受的净辐射绝大部分用于潜热交换和显热交换,而非生长季净辐射绝大部分用于潜热交换;(4)北京西山典型人工林热量不平衡状态是长时间存在的.热量平衡方程出现了一定的差值,这部分差值有着与净辐射相似的变化规律.通过分析北京山区热量平衡状态,表明总体上北京山区人工林是一个水汽源,显热汇. 相似文献
17.
武陵山特困区脆弱生态环境与贫困耦合关系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6):18-26
研究贫困地区脆弱生态环境与贫困的耦合关系是统筹扶贫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前提.以典型特困连片区——武陵山特困连片区为例,从地区生态问题出发,利用空间主成分分析方法剔除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对研究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进行了整体评价;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生态建设—扶贫开发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了两者的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研究区扶贫开发与生态建设耦合协调程度较低,国家级贫困县多为扶贫开发落后型,非国家级贫困县以生态建设落后型居多.研究得出了在扶贫开发过程中需要注意生态环境保护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雾灵山亚高山草甸植物群落基本特征的研究,发现在调查所涉及的52种植物中,大叶章、硬质早熟禾、地榆、藁本、双花堇菜、细叶藁本、披针叶苔草以及细叶苔草等植物的重要值较高,在群落中占据明显优势。群落的Simpson指数为11.75;Shannon-Wiener指数为4.19;PIE指数为0.91。以这3个指数为基础的群落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17,0.69,0.93。从总体来看,群落的生态优势度指标偏高,而物种多样性指数偏低。瑙基耶尔生活型谱分析得到以下结果:高位芽和地上芽植物各1种,分别占总种数的1.9%,地面芽植物和隐芽植物占绝对多数,分别为31种和16种,占总数的59.62%和30.77%;1a生植物有3种,占5.77%。表明该地区为夏季较短,冬季漫长,气候严寒而潮湿的温带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19.
地貌分类是认识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基础.然而,由于地理空间差异的影响,宏观地貌分类标准并不能有效地服务于小区域的自然地理研究.基于此,采用30 m分辨率的SRTM DEM数据,以海拔和起伏高度为主要分类参数,对桐柏山地区进行了地貌分类研究.结果发现,桐柏山山区海拔主要集中在300~800 m,起伏高度约0~370 m,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