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活动断层是地壳最易破坏的地方,也是发生形变和位移最大的地方.通过对活动断层的观察,对于预测地震的发展趋势、减轻地震灾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临汾、洪洞两个剖面的观察研究,揭示活动断层和地震的关系,为山西的地震预报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2.
针对特大断面隧道断层破碎带地震响应强烈而导致衬砌结构更易遭受破坏的问题,本文采用FLAC 3D仿真计算软件,通过数值模拟,研究特大断面隧道地震与断层宽度、断层倾角的关系,分析衬砌地震响应规律,确定抗震薄弱位置及抗震设防范围。分析结果表明:断层处的衬砌横断面上的拱腰和拱脚处属于抗震薄弱位置,需要在这些位置处重点进行设防;断层上盘位置对地震响应更明显,应加强这些位置上隧道衬砌的抗减震措施;地震时,小倾角,大宽度的断层构造对特大断面隧道的影响大。在本文研究的断层构造范围内,特大断面隧道的抗震设防区域选取应为:断层及断层交界面前后各取25~30m的区域。这些结果可为地震区的特大断面隧道设计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前人研究1730年北京西郊6 1/2级地震的基础上,综合井孔、电磁和重力资料,经分析初步确定了青龙桥一七里渠活动断层和沙河断陷南缘活动断层的存在及其位置、规模和基本特征,认为这两条活动断层是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其中青龙桥一七里渠断层在此次地震中起主导作用。对这两条活动断层的形成机制作了简单的力学分析,认为青龙桥一七里渠活动断层应该向南北继续延伸。这些活动断层和震中位置的确定,有利于首都地质灾害防治和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4.
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Mw 6.6级地震发生在龙门山构造带南段,未见典型的同震地表破裂。作者在对震后400余个地震破坏宏观调查点重新厘定的基础上,参考四川数字强震台网的近场峰值加速度(PGA)记录,绘制的本次地震等震线图的极震区地震烈度为Ⅸ度,略呈长轴为NE向的扁椭圆状,不具明显的方向性。进一步综合3 323个早期余震重新定位结果、石油地震勘探剖面和震源机制解等,判定本次地震的主要发震构造为控制蒙山东麓的大邑断裂,系龙门山构造带南段NW-SE向缩短所导致的大邑断裂上冲作用的结果;新开店断裂亦在深部产生了同震破裂,造成了断裂上盘震害明显高于下盘的断层上盘效应现象。  相似文献   

5.
地震发震大尺度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次大地震发生前,地震活动在其未来震中区近处,常会表现平静。但着眼于全球大尺度规模,则可观测到颇具特色的地震活动性图像。较为普遍出现的图像是直线型与圆弧型,以及构成这些图像的主要地震事件的等间距性。本文认为大地震发震结构可以具有全球规模的大尺度,这些地震发震大尺度结构主控着大地震发震的短临进程,对认识地震成因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文中还给出中国近年发生的数次大震(1976唐山M7.8;2001昆仑山口西M8.1;2008汶川M8.0)前呈现的地震发震大尺度结构,很明显它们具有一定的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6.
采用复数响应法,研究日本大阪上町逆断层地表地震响应,根据谐波震动分析和阪神地震实测地震波非线性动力计算,得到深部断层影响下的地震响应分布规律及频率特性,研究表明:深部断层对地震响应产生影响,使地表出现地震响应“增强带”及“干扰带”。  相似文献   

7.
利用物探方法研究林甸地震发震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物探方法,结合地震地质背景,剖析松深Ⅳ、Ⅵ大剖面得出林甸地震震中位于孙吴-双辽断裂(大安-德都断裂)与滨洲断裂的交汇处。采用重、磁、电、震以及钻孔资料,求取其震源深度为13.84km。滨洲断裂在松辽盆地形成过程中始终处于活动状态,造成松辽盆地在滨洲断裂两侧沉降差异;北西向断裂的走滑性使滨洲断裂更易成为发震构造,加之历史上本区中强地震多发生在北西向构造,判断林甸地震的发震构造为滨洲断裂。本次研究是大庆历史上第一个面向天然地震发震构造研究方面的课题,具有相当大的难度,填补了大庆天然地震发震构造研究方面的空白,为以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积累了必要的天然地震研究经验。  相似文献   

8.
1730年北京西郊6(1/2)级地震发震构造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前人研究1730年北京西郊6(1/2)级地震的基础上,综合井孔、电磁和重力资料,经分析初步确定了青龙桥-七里渠活动断层和沙河断陷南缘活动断层的存在及其位置、规模和基本特征,认为这两条活动断层是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其中青龙桥-七里渠断层在此次地震中起主导作用.对这两条活动断层的形成机制作了简单的力学分析,认为青龙桥-七里渠活动断层应该向南北继续延伸.这些活动断层和震中位置的确定,有利于首都地质灾害防治和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9.
以二维问题为例给出一种分析建筑物对层状场地震响应影响的方法,并假设建筑物群体为均布于场地某一区域上的松散群体,各点间无相互作用,该法适用于刚性建筑物,对柔性建筑物文中给出一种等效质量方法。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一维剪切波理论分析了广州洲头咀隧道场地土水平地震波作用下的响应.计算结果表明:①洲头咀隧道场地土在不同超越概率的基岩加速度作用下的地震响应放大系数基本相同;②土表加速度响应谱的卓越周期比基岩加速度的卓越周期稍有左移,但幅度很小;③不同钻孔土体对于同一基岩加速度的地震响应放大系数差异较大,因此对于土层构造变化较大的场地,应适当增加钻孔密度.  相似文献   

11.
地震波频率对巷道围岩动力响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地震波频率对巷道围岩动力响应的影响,建立了5个围岩性质不同的巷道模型,利用动力有限元疗法分别对各模型在0.2、0.5、0.7、1、1.5、2.5、4、6、9、12、15Hz等11个频率的地震波作用下的闱岩动力响应进行了数值模型,并对各模型在不同频率地震波作用下的最大动应力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输入波动的振幅特性不变的情况下,某一频率或频率范围的波动能够激发模型的最大响应。随着模型介质剪切波速的增大,最大响应频率逐渐由低频向高频移动。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强震作用下液化场地桩-土非线性动力相互作用特性,依托海文大桥实体工程,利用Midas/GT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桩-土相互作用模型,分析了地震动峰值为0.35g时4种类型地震波作用下桩身加速度、桩身位移、桩身弯矩及剪力等动力响应,并根据计算结果对桩基在强震作用下的安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0~10 m的可液化粉细砂层,桩身加速度峰值迅速增加,并在桩顶处达到最大,桩顶加速度出现峰值的时刻与桩底相比均呈现滞后现象,最大滞后时间为2.14 s;不同类型地震波作用下,在可液化的粉细砂层,Kobe波产生的桩顶位移最大,El-Centro波次之,5010波产生的桩顶位移最小;桩身弯矩峰值均出现在液化层和非液化层分界处,桩身剪力峰值均出现在地下0~10 m的可液化土层之间,Kobe波作用时,桩身弯矩和剪力峰值均最大,El-Centro波次之,5010波最小;地震动强度为0.35g,5010、5002、El-Centro地震波作用时,桩身弯矩及剪力峰值均未超过桩身截面抗弯和抗剪承载力,Kobe地震波作用时,桩身弯矩峰值小于桩身截面抗弯承载力,而桩身剪力峰值超出桩身截面抗剪承载力的68.6%,桩基础桩身强度不满足抗震要求,建议增加桩基础纵向配筋.  相似文献   

13.
新疆克孜尔坝址设定地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新疆克孜尔坝址为研究对象,综合确定性和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的优点,依据最大贡献和构造一致原则,提出了基于有效峰值加速度(EPA)的设定地震方法,给出了新疆克孜尔坝址100a超越概率为2%的设定地震参数——震级、震中距和反应谱.该设定地震反应谱介于一致概率反应谱和规范标准反应谱之间,克服了一致概率反应谱和规范标准反应谱的不足,证实了设定地震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断裂活动与矿山岩体地质动力灾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岩石圈动力学的基本原理,结合北票,抚顺矿区断裂活动与矿山地质动力灾害研究成果,阐述了冲击地压,瓦斯突出等矿山岩体地质动力现象,是采矿活动影响下断裂的孕育,生长过程中的一种伴生现象这一基本观点,并分析了矿山岩体动力现象发生系统的能量来源,形成条件和显现特征,展示了矿山岩体动力灾害区域预测与防治工作的理论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总结分析国内外地震波研究成果,结合中国相关规范,提出地震波选取原则:根据结构动力特性、反应谱曲线初选地震波,对结构进行弹性时程分析;然后对其分析结果依据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基底剪力的"下限"要求以及波的离散性筛选地震波,确定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的地震波;最后对弹塑性分析计算过程及结果进行分析判断,确保分析结果真实可靠.理论分析和具体工程实例表明,利用这一原则选取地震波,概念比较清晰,实施相对简单,有利于在结构动力弹塑性分析过程中迅速选择合适的地震波.  相似文献   

16.
2013年4月20日8时2分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的7.0级地震,是继"5.12"汶川地震之后相隔约5年发生的又一次强震。作者在收集了遥感、DEM、地面地质及芦山震区人工地震剖面基础上,对网上公布的芦山地震震中数据、地震机制解、余震分布数据和地震的地表破裂情况进行了分析,初步推断引发芦山地震的断裂是盆地内西南侧地腹隐伏断裂或新生断裂。将芦山地震与汶川地震进行了综合对比,认为2次地震均属构造地震,从构造动力学角度分析均与印度板块向北挤压碰撞有关;但2次地震发震断裂和发震构造单元特征是不同的,应属2次独立地震。  相似文献   

17.
以某近岸场地为研究背景,通过选取合理的材料本构模型及状态方程,建立水下爆炸荷载作用下近岸场地动力响应数值分析模型,利用ANSYS/LS-DYNA进行近场水下爆炸荷载作用下动态响应分析.研究爆炸冲击作用下冲击波在近岸场地的传播特性以及近岸场地动态响应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在冲击波传播过程中,其传播特性会受到边界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一种新的地震反应分析法———二维动态有限元分析法。并对它的分析步骤及其重要参数的确定进行了阐述,重点对动态有限元的动态形函数的构造进行了分析。通过工程实例,和一维的地震反应分析法进行了比较,证实了本方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Based on the published focal mechanisms we have built the fault model of the main shocks of the 1976 Songpan earthquake sequence and calculated the coseismic Coulomb stress changes in the reg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most of the aftershocks had occurred in the region where the Coulomb stresses had been increased, indicating a trigger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in shocks and the aftershocks. We also show that the first main shock (Ms = 7.2), which is a left-lateral slip event, had increased the Coulomb stresses by 5×10^5 Pa at the second main shock (a thrust event with Ms = 6.7). Therefore, we conclude that the first main shock had triggered the second main shock. The third main shock is also a left-lateral event, however, the trigger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hird main shock and the previous two events is less obvious. General model calculations show that there is a good trigger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adjacent left-lateral slip fault and thrust fault, but triggering between parallel slip faults is rather wea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