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惠娟  王荣刚  李鹏 《科技资讯》2011,(24):166-166
O/W(水包油型)微乳液是农药微乳液的三种类型中的其中一种,作为农药药物载体,能够很好的制造出环保性强的绿色农药,减少农药对于环境的损害和人类自身健康状况的危害。本文主要研究二元表面活性剂O/W微乳液作为农药药物载体的应用,分析二元表面活性剂O/W微乳液的形成及其性质;农药微乳液及其性能;农药微乳液中的水溶助长剂;目前农药微乳液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综合评述了表面活性剂缔合结构,特别是微乳液、囊泡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在这一领域进一步开展仿生磷脂囊泡,微乳液凝胶,微乳液/环糊精复合体系研究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淀粉纳米粒的制备方法有酸水解法、机械法、沉淀法、细乳液法和微乳液法,其中沉淀法具有简单易行、低耗能、对设备要求较低等突出优点。淀粉纳米粒已经可以应用作为填充剂、药物载体和乳化剂,随着研究的深入,淀粉纳米粒将会在其他领域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超临界二氧化碳微乳液技术在超临界流体技术和微乳液技术的基础上,结合了超临界二氧化碳和微乳液的优点,拓展了超临界流体技术的应用领域。文中阐述了超临界二氧化碳微乳液体系的结构表征方法和分子动力学模拟进展,介绍了超临界二氧化碳微乳液萃取应用在分离发酵液方面的研究,同时分析讨论了含有离子液体的新型微乳液体系类型和纳米材料应用情况。作为典型绿色溶剂,包含离子液体的微乳液体系是绿色化学的热点课题,它既对环境友好又扩大了绿色溶剂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5.
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微乳液共聚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70℃,以过硫酸钾(KPS)和亚硫酸钠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作为引发剂,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进行微乳液共聚合,成功制得了固含量为35%、平均粒径在45nm左右的蓝色半透明微乳液.进一步考察了引发剂及乳化剂用量对微乳液粒子粒径的影响;深入研究了微乳液的粒子形态、粒径大小及其分布和微乳液流变性能.  相似文献   

6.
丙烯酸酯微乳液聚合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正交试验探索构建丙烯酸酯微乳液聚合体系的基础上 ,采用目视滴定法考察了助乳化剂对微乳液相行为的影响 ,描绘了微乳液体系的拟三元相图 ,并用电导法将单相微乳液进行了类型分区 .反相微乳液聚合表明 ,虽然正戊醇和丙烯酸都可以作为助乳化剂协同十二烷基硫酸钠形成稳定的单相微乳液 ,但是正戊醇微乳液体系在聚合过程中发生相分离 ,丙烯酸体系则聚合过程稳定 ,得到了透明的聚合物凝胶材料 .  相似文献   

7.
提取分离活性染料的微乳液膜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适用于提取分离水溶液中活性染料的微乳液膜体系进行研究.以三元相图为实验方法,考察了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油溶剂以及促进迁移载体的选择和用量;分析了不同内水相浓度、温度等因素对微乳液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OP-7为表面活性剂、异戊醇为助表面活性剂、煤油为油溶剂、N235为促进迁移载体组成有机相,以NaOH溶液为内水相的微乳液膜体系,可有效提取分离活性染料艳蓝-K.  相似文献   

8.
以新型聚合物聚碳酸亚丙酯马来酸酯(PPCM)为载体,采用Oil/Water单乳液溶剂挥发法制备药物非那雄胺(finasteride)的缓释微球,并研究聚合物PPCM与药物finasteride的质量比对微球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所得PPCM微球外观圆整,平均粒径约为2μm。随着非那雄胺比例的增加,微球的载药量提高,而药物的包封率则明显降低。在m(PPCM):m(finasteride)为5:1的条件下,获得较高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14.78%和66.17%。在pH 7.4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载药微球的体外释放时间达42 d,药物累积释放量为(92.59±2.62)%。微球的释药特性符合Higuchi方程Qt=3.11+15.07 t1/2。PPCM适用于长效缓释药物传递系统。  相似文献   

9.
在CTAB/正丁醇/苯的质量比为1:1:2,温度30℃时,分别以水和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作为水相配制微乳液并测定电导率.以0-0.15mol·dm-3蔗糖溶液为水相的微乳液的微乳区和电导率与纯水微乳液基本相同;以0.15-0.85mol·dm-3蔗糖溶液为水相的微乳液的微乳区与纯水微乳液基本相同,而电导率则较大幅度地降低;以0.85-2 mol·dm-3蔗糖溶液为水相的微乳液的微乳区较大幅度地减小,电导率也较大地降低.  相似文献   

10.
制备了Tween80/正丁醇/水3组分体系的微乳液相图,研究了温度、盐度对微乳液区域的影响,并通过染色法和电导率法对微乳液的O/W、W/O和B.C.型区域进行了区分.利用动态光散射仪测定了不同盐度下的空白微乳液和包封有全反式维甲酸载药微乳液的粒径,并用渗析-紫外光度法研究了微乳液对全反式维甲酸的缓释作用.结果表明:正丁醇在Tween80胶束相和水相之间的分配系数K为130.2,室温下混合体系在水相大于64%时形成O/W型微乳液;温度和盐度对微乳液形成区域影响很小;增加盐度和加入药物能使微乳液的粒径稍有减小.所制得的微乳液对全反式维甲酸有良好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