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三峡库区瀼渡河库湾为研究对象,连续五年逐月监测水体硝态氮、氨态氮、叶绿素a浓度.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分析水体富营养化与硝态氮、氨态氮的关系,结果显示硝态氮与富营养化呈负相关,氨态氮则与富营养化无显著意义,由此表明三峡库区支流库湾水体硝态氮是藻类等浮游植物繁殖吸收的主要价态氮.  相似文献   

2.
湖泊富营养化过程中内源性营养盐释放规律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集3种典型营养级别湖泊沉积物,对其营养盐的释放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碱性条件下,富营养化湖泊沉积物中总磷、总氮释放量达到峰值;在中性条件下,富营养化湖泊沉积物中总有机碳释放量最大;在厌氧条件下,富营养化湖泊沉积物中氮、磷、COD的释放量最大.在平行实验条件下3个湖泊中的重度富营养化湖泊的氮、磷、COD的释放量最大.  相似文献   

3.
氮的环境污染是严重的,多种形态的氮(氨氮、硝氮和亚硝氮)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如水体富营养化是氮环境污染物的一种表现.由于在不同氧化还原环境条件下它们可相互转化,单独去除其中某种状态的氮意义不十分重要.介绍了硝化-反硝化脱氮的化学计量、质量守恒和能量转化途径,以及氮的转化和几种脱氮技术——ANAMMOX、SHARON、OLAND等.这些技术的探索为含氮污水处理、地下水污染控制和水体的富营养化防治提供应用基础,也可对氮的区域污染控制、面源氮污染防治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4.
富营养化治理应放宽控氮、集中控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传统上普遍认为,湖泊富营养化及蓝藻水华治理需要严格控制氮的排放.国际上最新研究否定了这一观点.文中首先通过分析指出传统控氮观念的科学基础并不可靠,其中氮磷比假说只是一种臆断,而封闭瓶营养添加实验未能模拟自然固氮过程.然后介绍在长江流域40多个湖泊多年比较研究的最新成果:无论总氮浓度是高还是低,总磷浓度都是限制浮游藻类生长的最重要因素,藻类总量决定于总磷而不是总氮,从而证明在野外条件下控氮不能减少藻类总量.研究结果得到北美长期全湖实验的证实.这两个研究点面结合,共同阐明了"减氮不能控制藻类总量、反而诱发固氮蓝藻水华"这一普适规律.从氮磷循环特点来看,这一结论也是必然的.进而从多方面论证指出:富营养化治理无需控氮、只需控磷,除非氮浓度过高对人类和生物造成直接毒害.最后提出了关于放宽或取消氮控制及湖泊富营养化治理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5.
鄱阳湖水质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应用及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国内外富营养化研究成果,以鄱阳湖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鄱阳湖水体富营养化原因,对参数法营养级别评价、营养物质负荷模型和预测模型进行了比较.参数法能够简便地评价湖区水体富营养化级别;营养物质负荷模型适用于对氮、磷营养元素负荷的统计计算;预测模型则使鄱阳湖湖区水环境富营养化状态得到了定量评价.将参数法与模型进行综合应用,对于鄱阳湖富营养化的长期研究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莫愁湖作为南京市一个重要的景观类湖泊,近些年已经呈现较为严重的富营养化状态.探求影响莫愁湖水质富营养化的限制因子,对于防治莫愁湖水体富营养化,维护莫愁湖水质特别重要.本文通过莫愁湖藻类增长潜力试验研究,设立试验对照组,确定莫愁湖富营养化的主要限制因子为氮,并为防治莫愁湖水体富营养化,加强水质管理,进行水体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大量文献资料和实际数据分析,讨论了浅水型湖泊水体中氮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其生态学意义.以太湖流域为例,采用入湖河流多年水文和水质监测数据,分析了流域内氮的主要来源、不同来源的相对贡献及入湖通量的年变化规律.利用氮形态转化的文献资料,讨论了入湖河流、湖泊水体和沉积物环境氮的形态转化过程及控制形态转化的物理化学条件.结合湖泊富营养化机制,讨论了氮的湖相循环及氮、氮磷比对藻类的限制性作用.围绕湖泊富营养化中氮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其生态学意义,提出未来需要重点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8.
通过实地监测,系统分析了一年的镜湖水质状况,并采用粗糙集模型分析了造成富营养化的驱动因子,在此基础上,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镜湖富营养化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总磷因子对镜湖水体富营养化的贡献率最大为35.12%,表明总磷是镜湖水体富营养化限制性元素;其次为总氮、叶绿素a,透明度的贡献率依次递减,而溶解氧几乎没有.TLI(∑)数值除6月份49.79以外,其余均在50以上,最高达到10月份的63.83,镜湖水质总体上有从轻富营养化向中富营养变化的趋势.最后进行了相关讨论,并对镜湖的富营养化控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针对河流湖泊水体富营养化污染严重现状,选取6种水生植物进行水质净化试验,为富营养化水体的生态修复治理提供参考.通过人工模拟受污染水体水质,采用静态水培的方法,对富营养化指标氮的测定研究六种水生植物及其组合对模拟污水中不同浓度氮的净化效果,六种水生植物包括菖蒲(Acorus calamus)、美人蕉(Canna indi...  相似文献   

10.
以美人蕉、鸢尾、千屈菜和黄菖蒲4种水生观赏植物为材料,分析单种植物和不同植物组合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的生物量变化及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总氮、总磷、pH、化学需氧量、溶解氧及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生植物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生长的生物量增加值差异性显著,变化范围为3.77~12.17g·L~(-1).单种植物和不同组合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总氮、总磷和COD_(Mn)均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对DO值有显著的增加作用(P0.05),且降低了水体pH.在处理35d时,单种植物对磷素去除率在87.24%~91.38%,植物组合对总磷去除率为62.67%~88.44%,对COD_(Mn)的去除效果达到显著水平(P0.05);此外,美人蕉和美人蕉+鸢尾组合对富营养化水体净化效果明显,各指标间有极显著相关性.该研究结果为利用水生观赏植物防止富营养化水体提供了依据和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