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不断探索符合省情的经济发展路子,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国民经济整体实力大为增强,人民生活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但是省内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弊端也日益凸现,客观、准确地评价山东省17个地级市的经济发展现状,找出各城市经济发展的差异,探讨其成因,对于进一步提升山东的整体经济实力具有重大而深刻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建立多指标评价体系,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对山东省的17个地级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以了解山东17个地级市经济发展的概况。二、指标体系的建立城市经济发展的内容是广泛的,故衡量  相似文献   

2.
以山东省17个地级城市为研究对象,选取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基础设施、社会发展水平和城市环境水平四类指标作为评价因子,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山东省17个地级市生活质量进行了定量评价.依照综合得分情况,将山东省17地市分为五类,即:第一类包括青岛市和威海市;第二类包括济南、东营和烟台市;第三类包括潍坊、济宁、淄博、德州和滨州市;第四类包括泰安、聊城、莱芜、日照和临沂市;第五类包括枣庄和荷泽市.同时简要分析了每个城市的优劣之处,对各城市今后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运用ESDA和自相关指数方法,结合山东省十七城市2004-2013年人口和GDP数据,探索山东人口和经济空间分布特征动态演化规律,分析人口、经济空间集聚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山东省十七地市人口和经济空间集聚特征显著,人口空间分布和经济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呈现差异性,说明山东各区域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加剧,各区域之间的经济关联度减弱,山东沿海区域与内陆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内陆区域人口和经济发展不同步.山东省应该采取适当措施,缩小经济空间分布差距,实现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山东省17个主要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做出综合评价,分析了各个城市在山东省的经济地位,并为山东省今后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绿色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新型发展模式.如何衡量区域发展的"绿色"程度,是实现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核心问题.以山东省17地市为研究单元,分别从经济增长绿化度、资源环境承载潜力和政府政策支持度3个方面,选取9个二级指标、38个三级指标构建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对各地市绿色发展水平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显示,各地市绿色发展水平差异显著,呈现出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趋势.根据评价结果,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将17地市的绿色发展状态水平依次划分为P1相对均衡型、P2单项超强型、P3基本调和型三大类,对各类型城市的经济特点、资源环境状况、政策支持度进行了具体分析,指出了各类型城市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为指导山东省绿色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省内旅游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异,以省内17地市的旅游收入指标为测度旅游经济差异的变量,用标准差、加权变异系数和塞尔指数,定量评价了山东省旅游经济差异变化的总体趋势及空间特征,结果表明在整体区域绝对差异增长的同时,鲁东、鲁中与鲁西3大区域问的差异不断扩大,但各区域内的差异有减小的趋势.在此基础上阐述了资源禀赋、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条件等因素对山东省旅游经济的影响,最后简述促进山东省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针对各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文章以山东省各市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据挖掘软件中的Kmeans聚类算法对各市从综合经济实力、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和环境五个指标方面进行聚类分析,研究聚类分析在山东省经济发展中的应用以及该省各地区经济发展异同点和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从而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山东各地区的经济类型,可为提高各区域的经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水平即区域城市化发展的程度,已成为反映一个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文章运用数据处理的统计方法,通过对山东省17个地级市城市化水平进行分类,以探究城市化水平区域差异性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区域竞争力的概念,在此基础上,从经济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两个角度构建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山东省2012年17地市的区域竞争力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研究指出:山东省东、西部地区竞争力发展明显不平衡,特别是在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教育水平这三个方面上的差距尤为明显.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突出不同区域的错位发展,加强区域间的合作;重视西部地区的教育和科技发展;提高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0.
以山东省17个城市为研究对象,揭示山东省城市网络的时空特征,并分析影响城市网络时空变化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城市网络呈现"双核引领、中心竞衡、极化明显"的发展态势;济南市和青岛市核心城市地位逐步确立,潍坊市和临沂市成长为骨架网络节点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功能定位和城市大事件效应对山东省城市网络结构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