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曾建平 《武陵学刊:社会科学版》2011,(4):33-38
自然观是人们看待自然在人类生活中的性质、地位的观点的总和。池田认为,西方的机械论自然观是导致当前生态危机的根源,在西方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的支配下,人与自然被分割开来,最近300年终于确定了西方支配世界、人类支配自然的格局。当前需要改变这种局面,拯救人类,就要回到东方天人合一思想和佛教依正不二的观念中去。天人合一论认为,天道与人道在其根本上是一致的,人心或人性中都具备着天性和德性。这一思想构成了中国儒家的人生观与宇宙观的根本。而佛教则以依正不二和一念三千来展示它的大宇宙、大自然与人的生命的关系。二者的表现形式不同,但内涵相同的哲理,是异曲同工的。 相似文献
2.
谭桂林 《邵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104-109
池田大作的自然观与佛教文化的智慧紧密联系在一起,池田大作的万物有灵、众生平等、和谐共生观念,既包含着佛教教义的启示,也体现出他对自然本质的独特思考。普济众生,广大慈悲,是池田大作在写景纪行散文中表现得最为突出的一种自然精神。池田大作对于自然的生命力和向上精神的强调其着眼处不仅放在那些自然生命的朝气蓬勃的时段上,而且特别注意到了自然生命处于萎缩时段中的力量的进发和向上的执著。谦让和平,始终抱持一颗感恩之心,感激自己所受到的来自自然的种种恩惠。这是池田大作的和谐共生的自然观的形象表达,同时也是池田大作的生命理念与人格精神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冯永昌 《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08,11(3)
科学发展观中很重要的一个思想是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矛盾,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一思想可以追溯到我国传统的道家思想,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在道家思想中有着系统的体现。先秦道家把人与天地万物进行整体性的考察,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性,提出了“天地父母”、“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珍贵思想,体现了对人与自然和谐的追求,这些理论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池田大作的生命思想是以珍爱生命,尊重生命为核心内容的一种积极的生命思想,它提倡与大自然建立和谐统一的关系,创造人生价值来实现幸福人生。在国内高校生命教育严重缺位的情况下,大学图书馆应该将池田大作的生命尊严思想纳入生命教育的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构建生命教育网络平台,通过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来实践生命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5.
池田大作的人学思想博大精深,佛教思想对他的人学思想的形成产生了深广的影响。池田大作的人学思想是以他的佛法思想为依托产生的。他的关于人的平等的思想来自佛教,对人生生死的看法,也受到佛教的影响。他结合新时代的一些新问题,对佛教思想进行了新的阐扬,其佛教思想影响下的人学观具有"新宗教"的特色。 相似文献
6.
池田大作的教育思想,处处体现了和谐教育的理念,他极度关注现代社会中人所面临的人与自然和人与生命等种种的危机,极力主张教育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应该始终追求人类自身的进步和幸福,不仅要追求教育环境的和谐,而且要追求学生生命的和谐。 相似文献
7.
8.
9.
冉毅 《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
池田大作每年发表"和平倡言",其一以贯之的思索脉络始终以"人"的"精神"、"人类"的和平、时代精神、世界精神、地球文明为主题.他关心的是人,是生命,是人的精神,是人类的共生,是与"人"息息相关的文化,是"地球文明".池田思想的构成及其表述多以对话展开而不断创造,多为开放、流动的思想表述文本.但通过"和平倡言",池田以彻底自我省察,遍历哲学思想,以宗教思想家睿智的思索,建构了他和平思想的体系,"和平倡言"文本就是池田和平思想最充实完整的具现. 相似文献
10.
日本著名教育家池田大作提倡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贯穿着对生命的重视、对人的重视、对人创造价值谋求幸福人生的重视。这对于目前解决"大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价值观的扭曲、人格的缺失"等诸多的教育问题有着极其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文章通过对池田大作人本教育思想的内涵的分析,提出对大学生如何"成人"、"成才"、"成功"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池田大作先生摄影作品写实、新颖、视角独特,颇具鲜明之艺术特点:以正面取材手法,取景广阔而宏大,构图形式协调统一,色彩饱和,意境宁静、悠远、和谐;摄影捕捉元素多以月亮、山体、河流、植物花卉与建筑为主,少有刻意运用照相机的技术特性,注重对客观事物原本形态直接展现。作品带给观众美的享受,深刻的思考与启迪,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同时映射出其自然、和平、和谐思想观。 相似文献
12.
王巧玲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5,(1):72-77
学术界对风水褒贬不一,网络讯息鱼龙混杂,民间风水师故弄玄虚,这些都加重了目前风水研究的难度,若能从文献学的角度入手,再结合道教和美学这两大当今学术界热点,则道教风水美学文献研究或许能成为新的突破点。道教文献中有丰富的风水文献,既有实用价值又有美学价值,从交叉学科和实际应用的角度都有可挖掘的潜能。对道教风水美学文献的梳理是挖掘与弘扬古代环境理论的前提,整理后的道教风水美学文献,可以凭借丰富的美学内涵和生态理念,为完善当今环境美学和生态理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吴伟群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6(5):9-11,15
传统环境伦理思想对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的认识滞留于传统主客观二分的境地,非但不能取得积极的成果,反而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如何做到有效地发展经济、保护生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必须实现传统环境伦理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自然观转向。 相似文献
14.
陈辉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5,(4)
魏晋之际,楼观派在长安附近的终南山一带形成,它具有鲜明的五斗米道信仰特征,是张鲁北迁后五斗米道在当地衍生的一个教团。在楼观派的发展过程中,它抓住历史机遇,逐步革新五斗米道教义理论,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5.
现代自然人性作为现代文学中的一种价值意向并非笼统的抽象,具体来看主要表现在对人的本能欲望的肯定,对道家自然人性的借鉴发展,对生命强力与生存意志的张扬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池田大作先生认为只有和平思想与和谐教育才能提高人们的“教养”水平,唤醒人们捍卫世界和平的意识,加强国际、民族间交流与理解.让世界各国人民宽容多元、尊重差异,是实现“人与人之闻心怀宽大地共处”和平景象的关键。读书能培养人们遵循生命至上法则的和平思想,提高人们的教养水平,是实现“人性革命”的重要路径,促进人的和谐发展。读书是培养人们和平思想与价值观念的和谐教育形式之一。阅读培养人的高尚人性,从而理解对立、宽容多元、尊重差异,促进人类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探析道家“自然而然”的生态伦理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与"和"既是道家哲学思想的精髓,也蕴涵着丰富的生态智慧。以"道"与"和"为基石的道家思想感悟,形成了与今天的非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密切相关的思想。"道"与"和"在新时期的辩证统一是一种内在与外在的自然与人的自然而然的和谐,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趋向于"自然而然"的"中道"之路。这条"自然而然"的"中道"之路是新时代的自然和谐之路,是人类走向进一步成熟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