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国的明清之际诞生?”人们对这个问题作过不少的探讨。本文仅从明末至清中叶(以下简称明清间)的科学家对中西科学关系的认识来分析这个问题。明清间的西方传教士将西方近代科学技术传入中国。中国当时的绝大多数科学家都注意到学习和吸取先进的西方科学,提出“会通”中西科学的主张,并付诸实践。因而李约瑟认为在这一时期,“中国和欧洲的数学、天文学和物理学已经没有显著差异,它们已经完全融合,浑然一体了。”(《世界科学的演变》)但是,明清间中西科学的会通,没能够改变中国科学落后于西方的总体格局。相反,中西科学的差距正是在这期间增大的。造成这一历  相似文献   

2.
该文首先对西方科学哲学家托玛斯·库恩提出的“科学共同体”概念作了分析,然后讨论了“科学共同体”在近代西方(欧洲)的形成以及它的作用,同时对这一时期中国与西方的情况进行了比较,进而指明“科学共同体”未能于明末清初出现是中国科学技术在近代落后的内在原因之一,最后以中国科学技术在20世纪10~40年代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例,得出“科学共同体”是将科学技术向前推进的有力杠杆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近代数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国产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学已成为一个庞大、严谨、优美的理论体系。它也渗透进每一门精密科学的理论,是各门学科的共同语言,也是科学探索的有力工具。数学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及其对于科学技术历史进展的深刻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中华民族的文明中包括许多杰出的数学成就,我国古代的数学研究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可是为什么近代数学却未能在中国出现呢?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选编了以下这组文章。梁宗巨的文章论述了中国近代数学落后的历史原因。郭金彬概括了中国数学理论的某些特点。梅荣照、王渝生根据李善兰尖锥术的历史资料对于中国数学按其本身规律发展能否产生近代数学理论作了有意义的分析。乐秀成则分析了中国和西方数学理论不同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本文是在《历史上的科学技术结构——试论17世纪之后中国科学技术落后于西方的原因》一文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科学结构与社会结构的内在联系。文章分析了原始科学结构的形成及其对近代科学结构确立的示范作用,以及原始科学结构社会化的历史条件。与此相对照,古代中国由于原始科学结构的不完备和封建社会结构的特点,使得近代科学不能首先在中国产生。文章还分别从基督教和儒道互补这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上,讨论了它们和原始科学结构的社会化的关系。文章还特别强调近代科学技术结构只有集中全人类创造的精华才能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清初康熙年间(166l-1720),中国的科学技术曾一度闪烁起新的曙光,产生过科学技术方面的新成就。导致这种新的形势产生的原因很多,但是,深究当时中国新科学技术的勃兴根源,不难看出它实际上是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由于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和文明的东新而形成的。不同于中国文化传统的近代欧洲的物质文明,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科学技术在古代是先进的,进入近代后变得落后了,这确实是值得思考的问题。现在就农业科学技术这个侧面,分析一下它在近代落后的过程、原因和教训。  相似文献   

7.
科学救国作为一种爱国主义进步思想,萌芽于林则徐的师敌之长技以制敌和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的科学救国思想及其实践影响广泛而深远,对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以及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但洋务派的科学救国思想毕竟是在封建专制的社会背景下形成和发展的,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历史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论二、三十年代中国科学本土化探索及其局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关于中国近代科学的本土化问题,是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作认为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近代科学的本土化探索已经开始。本对这一时期中国的科学本土化探索进行了历史的考察,指出了这一时期科学本土化探索所取得的重要成就;同时作又认为这一时期科学本土化工作又并未真正完成,本揭示了当时中国科学本土化探索的历史局限。  相似文献   

9.
古代中、西科学技术的发展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希腊罗马的科学技术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相比,各有千秋,它们都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研究中、西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点,对于我们认识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理解近代科学在欧洲的产生,近代科学在中国的衰落(李约瑟难题)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工业、农业、国防的现代化,要通过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来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在四化中是带头的。现在,我们既然要提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表明我国的科学技术是落后的。一般地说来,要比西方落后三十年。为什么落后,这中间有不少原因。过去中国的文化,虽然比较发达,也有一些重要的发明创造,但是没有注重发展科学。现代科学,从伽里略、牛顿开始,在西方也只有  相似文献   

11.
哲学要为新世纪的科技革命开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发展到二十世纪,海德格尔曾坦言其“终结”,霍金却直言其“堕落”,这是为什么?西方哲学一般是在神学一科学二极之间跑动。自亚里斯多德始,中经培根、笛卡尔等大师,便铸就了西方哲学擅于为科学争取和守护其自由空间的传统。科学进入近代以来,开始了迅跑,极大的影响了世界进程。中国哲学由于无此传统,终于坠入了饱受欺凌的苦难。当这种苦难还没有结束,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为标志的二声惊雷,已揭开了二十世纪科学技术指数式飞速发展的序幕。曾经是科学养母的西方哲学,渐显跟不上科学的步履了。哲学曾创造了纵向深入的千年传统,…  相似文献   

12.
光学天象仪1923年诞生于德国的蔡司工厂,随即于1925年便在中国杂志中出现了相关介绍。随着中文译名的确定与近代天文学家的正式引介,光学天象仪的形象和原理在中国得到一定的传播。然而此新生事物只被部分知识群体所了解,几乎没有传播至普通公众,更没有在当时社会中产生强烈的引进需求。这其中自然有特殊时期的国情限制,以及近代知识转型中必然出现的发展时间差问题,同时亦受到了中国天学(教育)传统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3.
清代君主集权政治对科学技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十五世纪以前,中国的古代科学技术曾长期保持过西方所望尘莫及的水平。然而到了近代,却越来越落在西方的后面。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造成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的渊源可能很深远,但关键时期却在明清两代。尤其清代,中西差距日益扩大,落后局面最终形成。问题和矛盾暴露得比较充分,便于我们从中探讨和总结出一些带规律性的东西。在限制中国近代科学技术产生和发展的各种社会因素中,清代君主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政治是个关键的因素。正像恩格斯阐述政治对经济的反作用时所指出的“经济运动会替自己  相似文献   

14.
从术语学建设看两岸合作交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中国术语建设新发展 中国是一个重视名词术语的规范和统一的国家。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成为世界科技发展史上的光辉篇章。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产生、发展和传播的科技名词,是中华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代,1909年在当时大学部设立了科学名词编汀馆,专门从事科学名词的转译、规范工作。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代冶金技术落后原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具有灿烂文化的中国和其他东方文明古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同欧洲文艺复兴以后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原因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讨论这个举世关心的问题对探索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和东方国家实现科技现代化的道路都有现实意义。本文采用由特殊到一般的方  相似文献   

16.
为深入理解近代以来中国科学技术为什么落后于西方国家,探索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的正确途径,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于去年10月16日至22日在成都召开了“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原因学术讨论会”。出席会议的包括自然科学史、自然辩证法、科学学以及哲学、历史学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者七十人,提供论文约五十篇。中共四川省委书记杨超同志出席了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7.
科学功利主义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科学在近代中国传播和发展的社会逻辑前提引起的,这个逻辑前提包括:为什么要在中国传播科学,科学的基本功能是什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在中国传播科学,科学与中国传统文化比较有什么不同特点等内容。科学功利主义从科学在中国传播的一开始就已经出现,到目前为止,虽然有许多学者反对科学功利主义,但是,由于没有完全改变科学在中国存在和发展的社会逻辑前提,所以不可能取得成功。消解科学功利主义的根本方法有三条:重新解释科学的功能,建立科学的理论标准和发展中国社会的民间力量。  相似文献   

18.
1 .中国科技界精英离诺贝尔奖有多远 ?关于这个问题的思考 ,一些人从思维方式的角度来找差距 ,他们在探讨近代科学未能在中国兴起的问题时 ,认为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与近代科学以分析为主的方法是格格不入的 ,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他们在思考中国科技界精英为什么未能获得诺贝尔  相似文献   

19.
如何进一步发展中国古代科学史的研究?本文从“李约瑟问题”得到启发,认为如果把注意力从反问题“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国发生”转移到正问题“为什么中国文明在把人类对自然界的知识应用于人类实际需要上比西方文明更有效得多”上来,则可以发展社会学与文化取向的中国科学吏研究。这样的研究就不再仅仅是“科学事实”的考证,而是从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等视角,研究中国古代科学与社会及文化相关的多方面的问题。本文以宋代为例,提出了一些可以照这一思路开展的研究问题。  相似文献   

20.
“科学语言”,即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和交流时所使用的一套语言。考察中国近代科学语言的形成,既是中国近代科技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又为研究中国近代科技史提供了独特的视角。自西学东渐开启以来,传统汉语不断在语词、符号、语法、文体、标点、文字排列等诸多方面发生着调整和变迁,以适应近代科学向中国的移植和发展。然而,中国近代科学语言的形成不仅应关注语言本身,还须关注创造和使用该语言的群体,以及与该语言的出现密切关联的社会制度和思想观念等多方面的因素。从科技与社会(STS)的视角,探讨近代中国科学的发展和语言变迁之间的互动问题,进而从科学技术史的维度阐释近代科学语言在中国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