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采用硫酸亚铁还原法,对实际工厂中的含铬废水进行无害化处理,指出硫酸亚铁还原法处理工业含铬废水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采用铁屑处理人造首饰废水。经处理后的废水,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研究了铁屑用量,作用时间等的最佳值。与硫酸亚铁法做了比较,其优点是用量少,成本低,处理效果好,并做到以废治废。  相似文献   

3.
高品位硫铁矿烧渣物化性能特殊,质地疏松,矿物质相互渗透和包裹.烧渣含铁高,杂质含量低,可直接用于炼铁和生产海绵铁.采用分级--浮选--化学处理--氧化焙烧联合工艺回收处理,可得到系列高品质氧化铁产品.把高品位硫铁矿烧渣用硫酸分解处理,可制备聚合硫酸铁和硫酸亚铁,对硫酸亚铁进一步处理,经过不同的化学方法,制备生产出软、硬磁用氧化铁,还原铁以及铁系列颜料.  相似文献   

4.
简述了氰化物及其危害,重点介绍了几种常用的含氰废水处理方法的原理及特点,包括碱性氯化法、硫酸亚铁法、过氧化氢氧化法、臭氧处理法、电解法、加热水解法、离子交换法及微生物处理法等。  相似文献   

5.
对花马鬃尾剥色漂白工艺进行了研究试验,得出用硫酸亚铁先处理再经双氧水氧化的一浴二步剥色漂白的方法。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较好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6.
Cr(VI)是对环境有害的主要重金属之一,实验室含Cr(VI)废液不能直接排放,必须进行回收处理。采用间接碘量法测定含Cr(VI)废液的浓度;化学还原法处理含Cr(VI)废液,研究以硫酸亚铁为还原剂还原Cr(VI)废液的酸度条件、还原剂用量、反应时间等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下,以硫酸亚铁为还原剂处理,废液达到了国家排放标准,取得了良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7.
硫酸亚铁单液法调剖剂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多点测压参流装置分析研究了硫酸亚铁单液法调剖剂的性质,证实了该调剖剂有近井增注,远井调剖的作用,提出了用调剖指数、增注指数和增调比数等物理量度量增注和调剖效果的方法,并以此为基础,研究了各种因素对调剖剂作用的影响规律,说明硫酸亚铁单液法调剖剂有增注和调剖作用外,还具有耐温、耐盐等优点通过优化试验,给出了以调剖为主,增注为主和增调结合的三种调剖剂配方,并通过平板模型试验证实了硫酸亚铁单液法调剖剂  相似文献   

8.
利用多点测压渗流装置分析研究了硫酸亚铁单液法调剖剂的性质,证实了该调剖剂有近井增注、远井调剖的作用。提出了用调剖指数、增注指数和增调比数等物理量度量增注和调剖效果的方法。并以此为基础,研究了各种因素对调剖剂作用的影响规律,说明硫酸亚铁单液法调剖剂有增注和调剖作用外,还具有耐温、耐盐等优点,通过优化试验,给出了以调剖为主、增注为主和增调结合的三种调剖剂配方,并通过平板模型试验证实了硫酸亚铁单液法调剖刑的控水增油作用。  相似文献   

9.
我厂的产品主要以煤焦油、粗酚作为主要的生产原料,其生产废水中酚含量很高且水色为棕红,传统处理方法的效果很不理想。经硫酸亚铁和硫酸铝的化学及吸附处理后,再用传统方法处理,则可达到国家污水排放标准,也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10.
草浆造纸黑液酸析木质素后滤液的混凝处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硫酸铁、硫酸亚铁、高铁酸钾、聚铁、聚硅硫酸铁分别作为混凝剂对草浆黑液酸析木质素后滤液的混凝处理,试验结果表明,硫酸铁的处理效果好,且操作工艺简单,在此基础上,采用三因子二次回归正交试验设计安排实验,研究证实原水样的CODcr值、混凝剂投加量以及助凝剂投加量是影响混凝试验的重要因素,并建立了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1.
采用BOD5/CODCr法和瓦勃呼吸仪分别对炼油废水、聚合物驱采油废水和高含盐采油废水的可生化性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炼油废水和聚合物驱采油废水具有可生化性,而高含盐采油废水可生化性极差.在两种评价方法中,BOD5/CODCr法方法简单,易于操作,但可靠性差;瓦勃呼吸仪法通过测定微生物的呼吸曲线,能更加准确地反映废水的可生化性,为废水能否采用生物处理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印染废水处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印染废水处理难度大、费用高的问题.对常州某印染厂污水处理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该厂印染废水水质、锅炉烟气成分以及印染工艺低温余热现状.对不同种类的印染废水进行低温烟气余热蒸发处理及利用烟气中和碱性废水的方法处理.此方案可使废水的质量浓度提高约13%,每小时可处理废水量约27 000t,同时使废水pH降至7~9.  相似文献   

13.
在考察明胶生产工艺、废水水质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一改进的磷酸氢钙清洁回收工艺。在浸灰工段后设一沉淀池,沉淀分离石灰沉渣,将上层饱和的氢氧化钙浸灰废液送至浸酸工序,处理浸酸废液,调液外排,造成了难于治理的明胶生产废水高碱、高钙、高悬浮有机物污染。实验证明,该改进工艺能消耗大量的浸灰废液,有效降低明胶生产废水的高碱特性,对悬浮COD的去除效果与使用普通净水剂效果相当,且对磷钙复合肥的收率无重大影响,所排废液不再是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钙污染也得到一定控制,与原废水相比生化处理难度大大降低,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4.
含油污水处理工艺改进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剑天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36):9057-9060
结合大庆杏北油田普通污水处理站的工艺流程,对含油污水处理过程中深度污水站达标率低、滤料反洗再生效果差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油田污水处理站提出含油污水处理工艺流程改进方案。改造后,对含油污水处理工艺改造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核桃壳、石英砂滤罐的改造使反冲洗效果得到改善;(2)核桃壳滤罐的改造使罐群余压反冲洗得以实现,简化了地面工艺;(3)提高普通污水站滤后水质,优化深度污水站反洗工艺,可减少深度污水站一级过滤工艺。  相似文献   

15.
玉米淀粉工业废水是高浓度有机废水,在利用酵母菌净化此废水的研究试验中,向废水中添加无机盐,可明显提高其净化效率。  相似文献   

16.
铅锌矿选矿废水的处理及循环利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聚合硫酸铁(PFS)和PFS-FeSO4复合混凝剂处理铅锌矿选矿废水。结果表明:采用PFS处理选矿废水,当剂量(以铁计)为56 mg.L-1时,Cu,Pb和浊度去除率分别可达90.63%,99.97%和100%,但Cr去除率仅为24.98%;采用PFS-FeSO4复合混凝剂处理选矿废水,当剂量(以铁计)分别为42和780 mg.L-1时,Cu和Pb去除率分别为81.25%和99.97%,Cr去除率达到88.74%,但浊度去除率下降至86.06%;当剂量(以铁计)为84 mg.L-1,并在0.5 L废水中加入0.5 g Na2S时,Cu,Pb,Cr和浊度去除率分别为84.69%,99.97%,98.9%和99.14%,去除Cr效果显著增加,处理后选矿废水中的Cu,Pb,Zn和Cr含量低于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工业放大实验结果表明,处理后废水可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17.
在油田普遍采用聚合物驱三次采油新技术的同时也产生了含聚丙烯酰胺(PAM)污水的处理问题。含PAM污水的特点是粘度大、含油多、乳化油稳定,故传统的废水处理方法及设施难以使该污水处理达到回注水水质的标准。对模拟含聚废水驯化的好氧颗粒污泥内微生物的研究将有助于油田含聚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的开发。采用人工模拟油田含聚废水在实验室内驯化好氧颗粒污泥,结果表明好氧颗粒污泥对含聚驱采出水有良好的适应性。在水力停留时间为144h时,好氧颗粒污泥可以将进水中的聚丙烯酰胺由350mg/L降低至150mg/L,去除率达到57%。对颗粒污泥内的优势微生物研究表明,在模拟含聚废水中对PAM起主要降解作用的微生物为产碱假单胞菌。  相似文献   

18.
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油田含聚污水室内模拟实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对胜利油田含聚污水水质分析和可生化性分析的基础上,在对含聚污水进行可生化性调整和生物膜的培养与训化后,运用生物接触氧化法进行了含聚污水处理现场模拟试验.监测了污水接种PM-1菌后聚丙烯酰胺的含量变化以及生化处理后污水中的油含量、悬浮物含量、CODCr、BOD5、平均腐蚀率和微生物种群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经生化处理后的含聚污水基本达到回注水A级标准.由于污水中聚合物还不能被彻底降解,矿化度仍比较高,还要有相应的后处理.  相似文献   

19.
造纸废液的白腐菌处理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就具有较强木质素降解能力的白腐菌对造纸黑液的处理能力及特性进行初步研究。采用液体发酵对不同状况下的造纸废液进行处理,以白腐菌处理造纸废液过程中的生长状况,浊度,COD,可溶性糖等指标进行观察与测定,结果显示出不同种属的白腐菌对各种状态的造纸液处理程度不同,其中效果较好的2^#菌株在光解,非光解造纸废液上的COD去除率达到80%以上,处理后的水质清亮无色,说明木质纤维素分解菌-白腐菌具有处理造纸黑液的潜在能力。  相似文献   

20.
国内油田含油污水处理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国内油田含油污水常规处理技术的分析,介绍了国内油田含油污水处理的现状,论述了国内油田含油污水处理中所面临的新问题,对国内油田含油污水深度处理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