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年科学》2011,(12):28-29
世界艾滋病日 1日 自1981年世界第—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现至今,短短30年间,艾滋病在全球肆虐流行,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1988年1月,世界卫生组织在伦敦召开了一个有100多个国家参加的“全球预防艾滋病”部长级高级会议,  相似文献   

2.
陈金清  苏梅娟 《海峡科学》2005,(12):F0003-F0003
性病病人是艾滋病高危人群之一。为了摸清我市艾滋病在性病病人人口学特怔和感染途径,探索其流行规律.为制定艾滋病预防与控制策略提供参考,我市于2002年8月20日-9月30日开展性病门诊的艾滋病血清学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被称为“超级绝症”“世界杀手”的艾滋病的死亡率几乎达100%。艾滋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最大挑战之一,严重危害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艾滋病的治疗一直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它承载着人们无数的期望和厚望。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2009年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致词呼吁各国持续开展有效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力争在2010年实现艾滋病预防、治疗、关怀和支持的普遍可及。要实现艾滋病防治的普遍可及.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是艾滋病的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4.
曾毅 《科技潮》1999,(4):17-20
艾滋病关系到群众健康和安全,如果没有相关的知识,往往通过各种途径传染艾滋病,如仅仅是因一般患病打针,也有可能通过注射把艾滋病毒传播开来。所以,让更多的人了解艾滋病是非常必要的。艾滋病毒的发现与艾滋病毒的传播18年前的1981年,在美国的洛杉矶突然发现5例病人,他们症状相同,都是非常消瘦,发高烧,临床表现为肺炎(后来证明是卡氏肺囊虫肺炎),身上一点一点的是卡波西肉瘤。这是什么病呢?当时医生非常奇怪。1982年,这样的病人在其他地方,像纽约、旧金山等地都有发现。经研究得知这类病人  相似文献   

5.
2006年2月19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纪事》栏目播出了题为“少年网游成瘾事件”的纪实报道,胡彬等两名中学生在这起“网游成瘾事件”中自杀身亡。应该说.近两年类似的报道在各种媒体上并不少见。事后.我们总是更多地指责网络,指责网吧老板,指责游戏的开发者,等等。那么,在这些事件背后,我们的学校、老师又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呢?报道中胡彬班主任的一席话,似乎可以作为这个问题的答案。他说:“我们都知道网络游戏不好.但因为大多数家长、老师都不会玩,所以网游不好在哪儿、为什么会让学生上瘾、究竟会有哪些危害,其实并不清楚。”不清楚,怎么会有共同语言;没有共同语言,怎么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沟通;没宵真正意义上的沟通.淡何教育?看来,任这个信息与网络的时代,让教师“触网”.提高信息素养.真的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6.
2005年:遏制艾滋、履行承诺2004年:关注妇女,抗击艾滋2003年:沿用2002年“相互关爱,共享生命”的宣传主题,强调以消除歧视、倡导关爱的精神来鼓励全社会积极行动,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创造更为宽松和谐的生活环境2002年:相互关爱,共享生命2001年:预防艾  相似文献   

7.
艾滋病是近十几年来流行于世界的一种特殊传染病,全世界以1.5万/天人感染,每年以30%的速度递增,它威协着整个世界。现在我国已有感染者84万人之多,但在监测、预防和控制方面都还没有一整套完整的方案,监测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基础,目前全面有26个省设立了约200个哨点作基线调查,为期三年。目的是了解艾滋病的流行现状,对艾滋病的流行因素和流行趋势作全面的分析,向政府提供可靠的信息和切实可行的预防控制性建议,为促进和改善艾滋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服务。现将红花岗区2003年、2004年基线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艾滋病知识及其相关态度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艾滋病常识的掌握情况、对待艾滋病病人的态度以及假定患有艾滋病后的行为倾向,为学校进行相关健康教育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整群取样法,对湖南科技大学230名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对艾滋病常识的掌握程度偏低;对待艾滋病病人的态度整体上较积极;但对假设自己患有艾滋病后的行为倾向表现出多样化趋势。结论:大学生对艾滋病的了解不够,部分学生对待艾滋病及其病人缺乏正确的态度、行为,学校应普及艾滋病预防教育、着力培养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技能。  相似文献   

9.
《青年科学》2009,(5):47-47
男士更要预防艾滋病的原因 联合国在2000年3月6日确立了2000年新全球艾滋病运动的目标。将全球艾滋病运动的目标锁定在那些能影响HIV传播的男人上。提出当年世界艾滋病日的口号为:预防艾滋病,男士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10.
在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工作中,通过健康教育促使人们改变其态度和行为是最根本的干预策略,而培训是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认为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培训班是通过向人们提供基本知识,帮助人们建立健康信念,改变人们对某些问题的负性态度,增强人们的防病意识和能力,减少对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的歧视等方面来预防艾滋病的。这样的培训特点强调人们的参与,强调人们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但由于我国传统教学方式的原因,很多培训者还不了解参与性教学法,还不能有效地在培训活动中使用这种方法。本文作者总结了自身的实践经验,在文章中介绍了参与性教学法的基本特点和基本做法,并给了一些培训班能够使用的实例,供从事艾滋病健康教育的的同仁们参考  相似文献   

11.
蓝山 《今日科技》2007,(3):45-50
《浙江省艾滋病防治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经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于2007年3月1日起施行。省公共卫生委员会将2007年3月1日至7日定为《浙江省艾滋病防治条例》宣传周。在此期间,我省有关部门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周”活动。各地、各部门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条例》,深刻领会《条例》的颁布对我省依法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明确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职责。为广泛宣传《条例》,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减少社会对艾滋病病人和病毒感染者的歧视,进一步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本刊特编辑有关艾滋病防治知识的专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2013年7月3日,艾滋病研究者Timothy Henrich和Daniel Kuritzkes两位医生向全球宣布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消息,“波士顿病人”——两名感染艾滋病病毒(HIV)及患有淋巴癌的患者在接受干细胞移植后,停止使用抗艾滋病病毒药物,已有数月检测不到HIV的存在——艾滋病可能已被功能性治愈。不料,美景须臾,噩耗即传,HIV在两名“波士顿病人”身上宣告复发。研究人员刚刚升起的治愈艾滋病的希望再次落空。不过,也有研究人员表示,这个结果“令人失望,也令人清醒”。  相似文献   

13.
最近,中国股市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划推出“证券期货指数”,据权威人士透露,推出的时间很可能将在2001年初。提起“证券期货指数”,就不能不让人想起发生在1995年2月23日的“327”金融事件与管金生罪案,我们应当细细地重温这一案件给我们的教训,建立严格而完整的预警机制,以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14.
11月30日,卫生部通报,截至2008年9月30日,中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例264302例。而据卫生部等单位估计,中国现存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病人约70万,这其中可能有44万人已被感染但自己尚不知晓。这个消息让人沉重,但最近关于艾滋病也有"好"消息传来。  相似文献   

15.
《科技园地》2004,(4):35-36
今年的“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的活动主题是“控制结核病,让每一次呼吸更健康”。专家指出,只要懂得了结核病的传播途径,掌握了科学的防范知识,就能有效预防和遏制结核病的传播.从而避免自己被感染。同时,结核病人更需要注重饮食调理。  相似文献   

16.
1.《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对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出了具体工作目标,即“到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新生入学预防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处方发放率达100%;普通初级中学要将艾滋病、性病预防知识纳入健康教育课程,各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的学校开课率为100%,县(市)或以上学校的开课率为85%以上,乡(镇)或以下学校的开课率为70%以上”。  相似文献   

17.
1.《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对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出了具体工作目标,即“到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新生入学预防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处方发放率达100%;普通初级中学要将艾滋病、性病预防知识纳入健康教育课程,各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的学校开课率为100%,县(市)或以上学校的开课率为85%以上,乡(镇)或以下学校的开课率为70%以上”。  相似文献   

18.
《青年科学》2009,(5):48-49
儿童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已不是个小问题。自1983年首例儿童艾滋病报道后,引起了全球对其的关注,20年来,全球艾滋病感染儿童达150万。由此可见,要预防儿童艾滋病,关键在于母亲,预防原则为减少传染源,干扰传染途径。  相似文献   

19.
唐云江 《科学世界》2004,(12):F006-F006
每年的12月1日是国际艾滋病日,今年已经是第17个艾滋病日了。设立艾滋病日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不断地提醒人们,艾滋病魔还在我们身边肆虐,艾滋病还是很可怕的,我们要远离那些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陷阱。由于艾滋病对人类造成的伤害是巨大的,世界各国都为遏制艾滋病的蔓延投入了大量的费用,  相似文献   

20.
相信您不会忘记那个不平凡的2003年,春暖花开、莺歌燕舞的季节,一场突如其来的传染病席卷了大半个中国。“SARS”成为当时恐惧的代名词。这种传染病气势汹汹地向我们扑来,冲击着人类平静的生活,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恐慌和震撼。从此,这场疾病的幕后操作者、我们的实质性敌人——病毒以其特有的方式让更多的人深刻地记住了它。人类与病毒的战争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只有更多、更深入地了解它,才能将这隐而不见的敌人制服,避免人类世界更大的浩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