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类白近及远、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决定了人体及其器官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础。在汉语人体成语中,含有“头”字的成语占成语总数的十分之一。与“头”搭配最多的器官或部位是“脑”,其次是“足”和“脸”。按照单字隐喻、合成词隐喻及多部位搭配隐喻三种方式对成语中“头”的隐喻义进行归纳,发现“头”在成语中具有一定的转喻原则。  相似文献   

2.
成语,简炼含蓄,警策动人,是创造形象,传神写照,表达感情的立体化语言珍品。列宁曾经指出;“常常有这样的成语,它能出人意料的恰当,表现出相当复杂现象的本质。”①历代语言大师,对成语都惜之如金,用之如磐。鲁迅先生的小说,博大宏深,贯古今而 缕中外。《呐喊》、《仿徨》共收二十五篇小说。其中“出人意料的恰当”的成语,比比皆是。笔者初步摘录,不下二百左右。“大珠小珠落玉盘”的个个成语,为“表现出相当复杂现象的本质”起了不可估量的艺术作用。把先生的小说比作千里茫茫的大海,凝聚着先生心血的个个成语,恰如海浪撞击而进溅出的浪花;把先生的小说比作深邃无垠的夜空,闪烁着先生智慧的个个成语,胜过熠熠发光,目不暇接的群星。遍览古今文苑,先生在小说中对成语的运用,可谓是“一枝红杏出墙来”。  相似文献   

3.
歇后语杂谭     
歇后语在古代是古人引用成语或前人语句,隐去后文,只用前文示义的一种熟语。如只说“姜太公钓鱼”,以示“愿者上钩”;也可以前后文并列,如“骑驴看唱本——走着瞧”。后来有人把成语“牛头马面”写成“牛头马”,略去“面”字,以“牛头马”代“面”。又有人把成语“叶落归根”拆开,改“梧桐叶落”,略去“归根”,以示不忘本源,告老还乡。这种省略,隐含“歇”义,是真正的“歇后”,于是“歇后语”一词由是而生。  相似文献   

4.
《现代汉语词典》四字成语的意义及释义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成语是现代汉语的固定语中表现最生动、最为广大民众所喜用的部分之一 ,是现代汉语词汇中的重要成员。作为现代汉语语文辞书的代表 ,《现代汉语词典》收录了为人们所常用的成语 ,尤其是四字成语。《现代汉语词典》“是记录普通话语汇为主的中型词典”,“是为推广普通话、促进汉语规范化服务的”1,因此它所收录的成语词目、成语的意义以及释义都有很强的代表性、权威性和引导、规范作用。本文拟对《现代汉语词典》(二版 ) (以下简称《现汉》)中的2 736条四字成语进行分析 ,探讨它们的意义及释义特征。二成语的意义不同于百科语词 ,也不同于…  相似文献   

5.
成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承载了丰富的文化信息,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祖国语言里璀璨夺目的明珠,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瑰宝。为了帮助学生积累成语,提高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学时把成语作为一个新的课程资源来开发。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安排了“熟记成语”,集中出示的一组成语,读起来琅琅上口,自成韵文,便于学生诵读和记忆,亦称作“成语歌”。[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汉语成语是汉语修辞潜能的重要载体。汉语成语的语义与修辞的密切关系表现在:多数成语的语义构成包括字面义和实质义,有的还包含辞源义,这是成语富有修辞潜能的基础;成语的语义表达方式有直陈式、比喻式和形容式,这充分体现了修辞性;复义成语具有含蓄性,因为其字面义小于整体义,适成了“语义空白”。  相似文献   

7.
数词,顾名思义,是“表述数目”的词。人类的生产劳动、科学研究、日常生活,无时无刻不在使用数词。数词,除了表述一种数量概念,在语言交流中,还有修辞意义,或用来比喻,或用来夸张等,使语言表达变得更丰富、更生动、更形象。数词的这种修辞意义,不仅在汉语中随处可见,在英语中也可信手拈来。比如:汉语成语“百里挑一”,英语成语是“onein 8 thousand”。又如:形容人数不多的汉语成语有  相似文献   

8.
(接上期) 就材料而言,考生们也并不匮乏。下列成语、俗语、名言、古今的传说、故事以及对习惯性观念剖析等等,只要思维活一些、角度变一下(有的并不需变),都是可以写进文章的。如果写“感情影响认知”的立意角度,以下材料可用: 1.成语——①“敝帚自珍”;②“爱屋及乌”;③“亡(金夫)疑邻”等。  相似文献   

9.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惯使用的形式简洁、内容精辟的词组或短句。古代汉语中的成语和现代汉语的成语有渊源关系,也就是“源”和“流”的关系。人们熟识爱用。究其原因有三:一是源远流长,丰姿多彩;二是生命力旺盛,表现力极强;三是有着浓郁的修辞色彩。三者密切相关,不能分割。四字格是成语的最基本的形式,既可容纳复杂的概念,又可体现多样的结构关系,还显示出音乐的美感,民族风格也较为突出。现就它的修辞色彩的问题作简要的释析。  相似文献   

10.
一提学英语,有些同学缺乏信心,总会摇头叹气说:“单词记不住,今天记了,明天又忘光了。”至于学习掌握英语成语,信心不足的理由更充分了。因为成语是“人民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短句。”(见《现代汉语词典》),其意义和用法比单词更难掌握。这种想法不无道理,但,它只看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一个消极的方面,而忽视了问题积极的方面,即:英语成语的趣味性。本文力图通过英语成语和汉语成语对同一意义的不同表达方式的对照,谈谈学习英语成语的趣味性:  相似文献   

11.
汉语成语不同于英语的“id iom”一词,在进一步澄清汉语成语界定的基础上,分析比较,探讨在一定的语境下汉语成语的翻译问题及对策。成语的翻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直译法、套译法和意译法。根据不同的方法对成语的翻译进行了归类,有助于我们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正确使用成语。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的“吃”却与文化密不可分 ,在“吃”中古人造出了许多与“吃”有关的成语。在这些成语中我们既能感受到古代社会生活的画面 ,又能体味古人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13.
填成语     
你能在空圈中各填一个字,组成首字是“一”、第三个字也是“一”的6条成语吗?  相似文献   

14.
汉语符号系统中所映射出来的是汉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成语是汉语符号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汉民族文化的精华,在它的形成与演变中,汉民族具象性的思维方式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成语中包含大量的“象”,生动而具体,它们所具有的性状和特征就是这些成语所要表达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5.
《论语》是一部先秦重要典籍,也是汉语史研究的重要文献材料。作为古汉语“活化石”的成语有很多就来源于《论语》。本文试从形成方式、语法结构、词义演变等不同的角度对源于《论语》的成语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在语言运用中,有时可以凭借语言本身(如形、音、义)的某种联系,故意把原来在甲义上运用的同一个词句形式移换到乙义上来用,以达到特定的表达目的。我们把这叫做“换义”。例如成语“鱼肉人民”,原是说“(旧社会统治阶级)把劳动人民当成鱼肉,任意宰割残害”,内部为动宾关系。而有人在进餐时见有鱼有肉,便说“我们是‘鱼肉人民’了”,成语表面形式虽一样,内部却成了偏正关系,意思是“(吃)鱼肉的人”,显得活泼风趣,表达了轻松愉快的心请。  相似文献   

17.
广告中活用成语是广泛运用而且效果明显的宣传手段。夸大广告中的成语活用给全民语言造成的“污染”是不必要的。这是混淆了言语活动(langage)中语言(langue)和言语(parole)的区别。  相似文献   

18.
在俄语中有很多成语性感叹词,长期以来它在俄语教学中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通过对几个带“BOT”的成语性感叹词的论述,分析了成语性感叹词的句法功能、意义及汉译等,从而阐明其在俄语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巧填成语     
2004年(二零零四年)己经笑眯眯地向我们走来,请分别以“二”、“零”、“零”、“四”四字作词尾,写出6个成语。巧填成语@王永  相似文献   

20.
丁海亮 《科技信息》2010,(9):247-247
在韩国.从2001年开始每年都有推选“年度成语”的传统,以呈现当年韩国国内的社会现象。由韩国各大学教授、报刊专栏作家和知识界名流共同推选的年度成语在《教授新闻》上统一发布。通过浏览每年的年度成语我们可以看出中韩两国文化的不可分割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