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标》)的颁布和实施,使我们更清晰地了解了语文的本来面目。学语文,不能只靠课堂,还要走向生活实际。社会时时是语文课堂,处处有语文信息,只有树立“大语文”的教育观,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使语文活学活用,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还语文以本来的面貌,让语文“走向生活,走向实践,走向综合,走向智慧”,引领语文走向返璞归真之路。让学生充分享受语文,享受快乐。让语文的知识魅力吸引学生;人文魅力倾倒学生;智慧魅力熏陶学生,使语文成为学生心中难以割舍的情愫。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标准突出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新课程几年来的实践也证明了学生的语文能力不仅仪是在课堂这个小舞台上、教材这个小世界中练成的。“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留心处处皆语文”等,很好地诠释了语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新的语文教学要求我们除了在语文课堂上和课本中学习语文外,还要从生活中学习语义,从生活中汲取语文知识。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可开发利用的语文学习资源。生活有多宽,语文就l仃多广。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让学生接触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重视各种语文学习的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观察生活、记录生活、思考生活,尝试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进而改变生活、创造生活。这是新课改下语文教师的努力方向。[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此话不无道理,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加强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模式研究不仅会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且也会提升学生的语文运用水平。  相似文献   

4.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可见,作文教学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那么怎样让孩子喜欢作文呢?我认为:应该让习作训练成为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让学生用生活的理念指导自己的习作,把日常生活和习作练习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以创新为核心,贴近生活、凸现个性、充满生命活动的、开放式的习作大课堂”。  相似文献   

5.
黄海珠 《科技知识动漫》2009,(24):153-153,106
生活是学生学习的源泉,让语文“回归生活”,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也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让语文教学返璞归真,语文教学须回归生活,在语文教学中联系和渗透学生的生活。文章就语文教学生活化方式提出了几点实践意见。  相似文献   

6.
一日一老师提问学生:“假如在你的一生中只剩一天的光阴,你准备怎样度过?”一生答日:“带上足够的钱周游世上的名胜古迹。”另一生答日:“到豪华宾馆大吃一顿,美美地享受一下。”第三个学生答日:“上一天语文课。”老师听了很欣然,又问:“为什么?”“因为上语文课有种度日如年的感觉。”哈哈——他的话引起了学生的大笑,那位老师也尴尬地笑了。这仅仅是一则笑话吗?不是!它说明了语文课堂的枯燥无味,也映射了我们语文教学的种种弊端:语文教学并没有真正跳出应试教育的圈子,仍徘徊在“不考的便是不教的,不考的便是不学的吼隆圈里。我们语文老师往往一面忙于教改,一面又疲于应试,无异于带着枷锁的舞蹈。语文中的素质教育在课堂上也难以实现。所以目前首要任务就是转变语文老师的教学观念,更新教学内容,改革不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发展的教学方法,教给学生学法,让学生在书中找答案,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要做到这一点就应当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导者。  相似文献   

7.
怎样进行强有效的阅读教学,常常困扰着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目前农村语文阅读教学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目的偏离,将阅读囿于识字、释词、释句、分段和重记忆等。学生到头来不会读书写文;(2)过程简化,以“讲”代“读”,不能让学生“自求、自得、自探、自结”。到头来当然不会“自己读书”;(3)阅读教学教法单一,千篇一律;(4)开拓乏术,拘守课文,局限课堂,偏离考试,情境封闭,路数量化。  相似文献   

8.
中学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农村初中实施新课改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小处入手,“每节课都让学生有一点收获”;注重语文活动课,让学生感受“生活处处有语文”。农村初中实施新课改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围绕某个问题展开辩论,做到动而有序,有针对性地去质疑、探究问题,真正学而所获。  相似文献   

9.
朗读是语文传统的一种教学方法。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曾指出:“书声琅琅应当成为一堂好课的首要特征。”由此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走进小学语文课堂,我们可以听到朗朗的读书声;走进初中语文课堂,我们偶尔还能听到阵阵的读书声;走进高中的语文课堂,我们只能听到老师无休止的讲解,而学生只是默默无声。老师的讲解固然可以保持知识的系统性和深刻性,但它会造成学生的被动状态,使学生不易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长期下去,则不利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使学生越来越厌恶语文课,丧失学习语文的兴趣。有些学者指出:“不读是语文的百病之源。”所以,高中语文课堂呼唤朗读的回归。  相似文献   

10.
教育家第斯多蕙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着语文教学。一、走进生活,学习语文“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教学的外延就有多大”,这句话充分显示了语文教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在我们的记忆中语文教学只注重字词句段篇的学习,围绕语文课本来教学,很少站在学生的视野高度来思考语文教学活动,致使学生几年下来,只学会了写字,读书写作说话却成了一种负担,毫无乐趣可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新课标的实施,让我们再一次面对语文学习,领悟语文的重要性。语文是我们的母语,它独有的开放性和实践性,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语文,承载着人类文明的精华,美丽的传说,瑰丽的风光,精妙的语言,广阔的视野,丰富的人文情感,让我们赞叹不已。但传统的语文课堂,往往是教师在讲台讲的津津有味,学生却茫然无知,随着阅读和作文的较深,学生更是望而生畏,渐渐就失去对语文学习的热情。爱因斯坦说:“我认为对于一切情况,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小学语文老师应该努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热爱语文,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相似文献   

12.
教育家陶行知谈到培养目标时说:“千教万教,教人学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们认为“真人”就是人格高尚的人。“先成人,后成才;既成人,又成才”,是教育的宗旨,而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担负起这一重任。语文教学是老师和学生之间活生生的人的关系,是用智慧培育智慧,用生命呵护生命,用创造栽培创造的事业。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人格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张小静 《奇闻怪事》2007,(9):21-21,20
小学语文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学科,它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拓宽,它不仅是人的交际、思维、生活的工具,还是人认识世界、持续学习的工具;同时该学科又有着强烈的人文性,刘学生品格的培养、情感的陶冶、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有着独特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根据语文学科“文道结合”的特点,在学生认知的学习过程中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达到既“教书”又“育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相似文献   

14.
人们常说语文是“老师教着辛苦、学生学着叫苦”。在应试教育的笼罩和传统教学手段的束缚下,语文教学仍局限于分析、归纳、总结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以至于一位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特级语文教师顾老师说:“我们语文课的一大弊端就是每篇课文都从头分析到尾,每本书也从头分析到尾,没有时间去感受文字的魅力”。我经常会觉得很痛苦,痛苦于感受不到职业本身带给自己的尊严,痛苦于不能把自己认为最美好的、最应该给学生的东西教给学生。  相似文献   

15.
说写作是“享受”,实在是勉为其难,学生怨声载道不说,大概多数老师也对作文课、对作文本叫苦不迭。反过来再想,既然老师都谈不上喜欢,他能教出喜欢写作、进而享受写作的学生吗?答案是:否也。所以思来想去,还是把“享受个性写作”当作我们每个老师追求的目标,力争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实现它,进而引领我们的孩子在学习、生活中能用语言文字去表达他们具有个性的喜、怒、哀、乐,让这种形式更好地为交流情感服务。这里我谈一点有关个性写作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6.
部分语文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作为母语的语文,作为无处不在的语文,作为高考重头戏的语文,现已几乎沦为弱势学科,很多学生平时运用不好,体会不到语文的存在,几乎看不到学生研习语文的身影……也经常听一些老师抱怨:很多很多学生上语文课时不愿去想问题,总是习惯坐等老师的答案;在进行讨论式教学时,  相似文献   

17.
将接受美学的观点运用于我们的语文教学,让老师成为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让学生成为教学中的主体,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营造一个开放性的课堂,让学生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激烈的探讨中擦出思维的火花;开展演讲和朗诵会,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变“我要学语文”为“我爱学语文”,让语文课堂真正走入学生的心灵.  相似文献   

18.
语文,从生活中来,还应该回到生活中去。语文学习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能放松,更要注重的是培养学生对文章、对生活的感悟。在体验文境、品味文本、感悟文思的过程中再现情景、享受生活、形成语感,感受到语文生活的快乐。简而言以文育人,就是引导在学生文化、文明、文学的熏染下,让学生在宽松、交际的氛围里,体验语文的乐趣,重组学生的生活认知,形成健全的人格。我们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准确理解“以文育人”的思想内涵,把握“找寻阅读快乐”这一原则,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9.
刘志伟 《科技资讯》2014,(28):174-175
语文这一学科包罗万象,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从古到今,不受时间限制;从国内到国外,不受地域约束;既有浓郁的亲情,又有纯美的风光,富于生活气息,具有时代风貌。可以这样说,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教语文就是教生活。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曾指出:语文教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实质上内涵很丰富,做起来更难。在具体的实践中正确运用教学中的“活”,把“活”字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让学生能始终沉浸在乐学、乐思的长河之中。  相似文献   

20.
在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该做一个怎样的语文教师?我认为,课堂是学生展露锋芒的舞台,我们应愿做“懒”老师,甘做“笨”老师,学做“矮”老师,并具“三心二意”的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