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思想包含着丰富的内容,也有着严密的结构。崇尚法治、否定人治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思想的核心;正确处理法治建设中的三个关系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思想的主体;弘扬法治精神、提高公民法律素质是邓小平主义法治建设思想的灵魂。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邓小平法治思想形成的背景、主要内容,其理论和现实意义,提出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的必然和当前改革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回答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把邓小平法制思想阐述得更具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实行法治的历史必然,实行法治的基本思路,大力提高全党的法治意识,稳步推进法治进程等三个主要方面,探讨了邓小平同志的法治思想的基本内涵及其蕴含的对于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规律构成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公平的社会、稳定的社会、人本的社会、利益协调的社会,更是一个法治的社会。和谐社会的实现和运转需要法治机制支撑。法治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应通过立法、守法和司法等重要环节,加强法治建设,彰显法治精神,协调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的法治思想是实现当代中国政治模式现代化转型的理论指南,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确保人民当家作主,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十六字方针,党的领导和法治建设的关系,经济建设和法治建设的关系。这些内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法学说的理论宝库,指导我国初步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7.
腐败是一种权力之癌。邓小平强调,反对官僚主义,克服特权现象,防止党内和国家权力机关腐败的滋生蔓延,要解决思想问题,也要解决制度问题,而且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可以说,制度反腐是邓小平法治思想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邓小平依法治国方略的思想支点。沿着邓小平指引的方向,我国在推进反腐败的总体思路上正逐步实现由权力反腐败向制度反腐败的转变,在推进依法治国进程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方面迈出了实实在在的步伐。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行政法治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理论依据。本文认为,邓小平行政法治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一、法律制度是根本,必须变“人治”为“法治”;二、健全行政组织法律制度,使政府职能和编制法定化;三、严格行政执法,实现国家行政管理法制化。为此,必须克服“衙门作风”和官僚主义,正确处理以下几个关系:立法与执法的关系;行政执法与监督制约的关系;依法行政与党的领导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明代方孝孺和黄宗羲是我国法律思想史上极具代表性的人物,他们创造性的提出"民主法治"的命题,在封建社会是独树一帜的,他们将皇权重新定位,将权力限定在法律的范畴之内在封建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也是我国传统民主法治理念的滥觞。  相似文献   

10.
我国社会正处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现代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呼唤与之相适应的高效、公平、廉洁、开放的行政系统,以求实现市场与政府间的良性互动。国家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主要方面已基本上做到了有法可依,但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我国的行政法制建设还比较滞后,行政管理的某些方面还存在立法空白,立法质量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1.
法制和法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法治是动态的法制。分析了邓小平法治思想的核心内容以及邓小平法治思想的四个本质特征,最后,阐述了邓小平同志实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必须从根本上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制度的思想。  相似文献   

12.
本文梳理了西方古代、近代、现代法治思想的发展过程,认为近代西方法治是一种形式法治,现代法治则是由形式法治向实质法治的转变。中国正处于形式法治阶段,法治建设中应重点理顺好权力与权利的关系,注重法治与德治的结合,同时宜采用“推进型”法治道路。  相似文献   

13.
法制和法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法治是动态的法制。分析了邓小平法治思想的核心内容以及邓小平法治思想的四个本质特征,最后,阐述了邓小平同志实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必须从根本上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制度的思想。  相似文献   

14.
坚持和倡导社会主义法治原则是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的重要内容。一方面,邓小平明确提出并深刻论述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根本原则;另一方面,在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中也体现和贯穿着社会主义法治的其他具体原则,如平等原则、民主原则、权力制约和监督原则等。  相似文献   

15.
简析中国社会主义的民主法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蕾 《科技信息》2011,(36):I0034-I0035
民主,是多数人的统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法治,是依法对国家实行治理或统治。法治是社会主义国家实现民主的保障,民主是法治建设的基础,二者相辅相成。本文首先简明阐述了我国的民主法治现状,进而分析了民主法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探讨了继续推进民主法治建设的进程中应采取的举措。  相似文献   

16.
建国60年来,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和法治建设取得的辉煌成果,概括起来就是"一个基本方针"、"四项政治制度"。"一个基本方针"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是由当代中国民主政治的社会主义方向所决定的。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民主政治要通过法治作为实施条件和保障。"四项政治制度",即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我们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四项政治制度"是"一个基本方针"的制度载体。在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必须坚持走这条由我们党领导人民经过长期艰辛探索开辟出来的中国民主政治发展道路,实施依法治国战略。法制包含于民主政治之中,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就必须加强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7.
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没有民主法治就没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当前我国在民主法治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因此必须切实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等理念,这就意味着,要在一个县的范围内实现法治化,就必须要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都要以法治规则为先导.  相似文献   

19.
荣玲鱼 《长春大学学报》2012,(7):857-859,863
我国的法治建设是建立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我国的法治建设遵循唯物主义有关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反映的客观规律;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世界观基础,反映无产阶级的根本经济政治利益的、自觉的、系统化的思想观念体系,是对当前我国基本国情的科学反映。那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我国的法治建设二者有没用关系呢?如果有,那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本文将试图通过论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我国法治建设中的作用,以期客观地揭示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法治理想的实现具有进化性,法理念对于法律进化和普遍守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法理念是法治进化的基础,法治要求正义信仰的法理念,法治社会的权威是正义的司法,法官的正义判决使“纸上的法律”成为人们的信仰,因而法律工作者的正义信仰是实现法治的最终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