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维C银翘片复方药渣为主料,替代常规培养料中的玉米芯,分别以熟料(药渣80%、麦麸10%、玉米粉6%、其他4%)、发酵料(药渣70%、牛粪20%、麸皮5%、其他5%)两种栽培方式栽培毛头鬼伞(Coprinus comatus).结果表明,两种栽培方式下菌丝均能正常生长发育,在菌丝长速、污染率、覆土后菌丝布满土面时间、第一茬采菇时间、子实体产量及生物学效率等方面与常规培养料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将该复方药渣应用于实际生产具有可行性;采用发酵料栽培,菌丝满袋时间、单位袋料基质湿重产量显著优于熟料栽培(P0.01),但菌丝长速显著(P0.05)、生物转化率极显著(P0.01)差于熟料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2.
为了攻克污染率居高不下这一难题,摆脱了传统香菇栽培采取完全熟料,绝对无菌的培养模式,并结合发酵料栽培其它食用菌的原理,以香菇发酵料为基质,采用不同的热力处理方式,对香菇菌丝和两种主要霉菌进行接种培养,结果表明香菇发酵料经100□热力处理0.5至5小时,可有效抑制两种主要霉菌的生长,同时对香菇菌丝生长发育无明显不良影响.这一结论将会使香菇代用料袋栽建立一种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3.
《河南科学》2016,(4):517-520
以悬铃木落叶、悬铃木落叶+辅料、悬铃木发酵叶、悬铃木发酵叶+辅料、棉籽壳(对照)为培养料,开展落叶资源在平菇栽培中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种植在经发酵处理叶片上的菌丝要比没有发酵叶片上的菌丝生长速度快,出菇时间早,收获时间早,但生物效率和品质没有差异;2添加以麸皮、过磷酸钙、尿素和石膏粉为主要辅料的处理,要比没有添加辅料的处理(干叶、半发酵叶)菌丝生长的速度快,现蕾时间早、采收时间早、结束采收时间提前,产量高,生物效率高;3作为对照的棉籽壳培养料,其菌丝生长的速度、现蕾的时间、采收的时间、产量、品质和生物效率都优于树叶的各种处理,但结束采收的时间晚于发酵叶的两个处理,其产品的品质与发酵叶+辅料处理相当;4虽然悬铃木叶的各种处理栽培菌菇的效果不及棉籽壳,但悬铃木树叶资源量大,价优,栽培成本低,可变废为宝,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不同温度、pH值、CO2浓度、相对湿度、培养料含水量和光照等多种处理,研究了上述培养条件对柱状田头菇[Agrocybe cylindracea(Dc.ex Fr.)Mairde]苗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柱状田头菇菌丝体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最适的pH值为5.5,适宜范围为4~8;当CO2浓度超过0.18%时菌丝生长明显地受到抑制:最适相对湿度为96%,适宜范围为85%--100%;在培养料的料水比为1:1.4时,菌丝生长最快;黑暗条件下,苗丝体生长快速,强光条件下菌丝体生长将受到一定程度地抑制。  相似文献   

5.
利用PDA培养基对现有5株平菇菌种进行复壮,并扩大培养,得到生长健壮的菌种。通过驯化培养对复壮菌种进行驯化,选择出能够在较大盐度环境下生长的菌种。驯化结果表明,菌种50596在盐度较大的培养基中生长状况最好,初步选定菌种50596为混合料栽培的母种。经过母种、原种、栽培种各代的培育,最后将栽培种接入经过稀释海水拌料的八组不同配比的培养料中进行培养。结果表明,第四组配比的培养料中菌丝生长最快且最浓密,菌丝长满瓶大约15-20天,出菇时间可比对照组提前10天左右,并且产菇量和生物转化率均较大。整个实验表明海洋低等植物的发酵产物对菌丝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试验选取CTP-5和多菌灵两种消毒剂,设计了020 000 mg/L 7种浓度梯度组,对食用菌培养料进行处理后接种平菇菌种进行培养,通过观察食用菌菌丝的生长情况以及杂菌的生长情况,以研究CTP-5消毒灭菌效果。结果表明:CTP-5和多菌灵两种药剂处理培养料都具有明显的防污染效果,CTP-5和多菌灵的有效消毒灭菌浓度分别是10 000 mg/L、8 000 mg/L。但药物处理组与高温灭菌组对照比较,其菌丝生长较慢,CTP-5与多菌灵处理组比较,消毒效果和菌丝生长差异不明显。CTP-5是无毒\无残留的新型消毒剂,可代替多菌灵在食用菌培养料中进行辅助消毒,防治污染。  相似文献   

7.
袋栽平菇在通气不良条件下,可发生细菌性污染,细菌性污染进一步恶化了通气条件,因此,菌丝生长受到抑制,不能长满全袋,造成减产。一旦遭受细菌污染,只要改善通气条件,平菇菌丝仍能恢复生长,并可长满全袋,正常出菇。  相似文献   

8.
在已长满菌丝的菌袋中,挑选出菌丝长势较均匀的81袋,采用墙式立体覆土栽培、沉袋栽培和塑料袋栽培(CK),进行栽培对比试验,每个处理9个菌袋,重复处理3次,总产量依次为51.1623,48.3732,42.1119kg.前两者产量分别比对照产量提高21.49%和14.87%.不同处理袋产量用新复极差测验,与对照之间的产量差异均达显著水平,而前两个处理之间的产量差异并未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培养料配方,处理方式及菌种的接种量,三十烷醇浓度等因素对平菇菌丝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以棉籽壳为主的培养料产量最高,菌种用量以10%左右为宜,培养料中添加2.0%石灰处理杂菌效果最佳,三十烷醇浓度以0.5 ̄1.0μg/mL最合适。  相似文献   

10.
茶枝屑代料培育灵芝原种的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茶枝屑代料培育灵芝原种。在灵芝原种培养料中加入不同比例的茶枝屑进行对比试验,通过测量灵芝原种菌丝萌发速度及生长速度,观察菌丝色泽、粗壮程度及浓密度等性状,结果表明:当茶枝屑比例在45%左右时菌丝生长速度快、浓白、粗壮,菌丝性状优良。  相似文献   

11.
温差刺激法对菌床采用白天盖膜共温,傍晚或早晨揭膜降温,菌丝生长前期相对湿度控制在70%以下,后期保持在85q—90%,该措施有利于菇耳的形成。药物刺激法配制培养料时,适当加入磷酸盐*磷酸一一氢钾、过磷酸钙*、硫酸批硫酸镁、硫酸钙*、维生素B。等,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在菌丝生长后期,用0.l—0.Zrng*三十烷醇喷于培养料面上,可促进生长.出菇,增产s彦—吕东。接触法用旧报纸、麻布袋、细土等夜盖在培养料面上,通过压力刺激可以促拼菌丝迅速生长。惊菌法当增养科长满菌丝后,用掉性强的木板敲打挤压!拍打震动料面,操作时…  相似文献   

12.
周到 《科技园地》2004,(3):32-32
1 菌糠饲料。人工栽培食用菌时,每100公斤培养料可剩余60公斤菌糠,菌糠是猪的好饲料。其制法是:先将菌糠中霉变料清除,选用菌丝多而粗白,菇味浓的糠块,晒干后粉碎。喂前每100公斤菌糠加40公斤米糠,用适量水搅拦均匀,放入缸内发酵1-2天,待有香味时即可饲喂。  相似文献   

13.
碳氮比(C/N)是指食用菌培养料中碳源和氨源适当浓度的比值。一般认为在营养生长阶段碳氮比以20:1为宜;子实体生长发育期政氮比以30~40:1为佳。食用菌种类及培养材料不同,对碳氮比的要求也不同。如蘑菇在菌丝生长阶段堆制原料时的碳氮比为对:1,子实体分化和发育期的最适碳氛比为门:1;草菇的碳氛比为巩~觎:1;香菇木屑培养料为25:1、木材为2朋~6皿:1。实验表明,碳氛比值过大,食用菌很难形成菇蕾即不出菇;碳氛比值过小,虽能形成菇蕾,却往往在成熟前停止发育。因此,恰当的碳氛比对食用菌生长发育十分重要。现以蘑菇堆料…  相似文献   

14.
培养基配方与栽培方式对灵芝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培养基配方、栽培方式、复合肥含量等因素对灵芝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的影响 .结果表明 :母种菌丝在PDA加 ρ =2 0 0g·L- 1的树枝煎汁或加 ρ =5g·L- 1的酵母膏等培养基中生长最好 ;产量在以棉籽壳为主料的培养料中最高 ,栽培方式应选袋栽 ,复合肥以w =1%~2 %为宜 .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用酒糟栽培双孢蘑菇的可行性,当酒糟单独堆制发酵或与稻草一起发酵后都不能得到符合质量要求的培养料,证明酒糟不适合用来栽培双孢蘑菇.然而用酒糟作为主要饲料的马粪(简称2型马粪)则是一种效果很好的栽培原料.栽培实验结果表明:由2型马粪和稻草组成的培养料中的粪草比例(干重比)与双孢蘑菇产量之间呈极显著的负相关性(r=-0.9714),而由1型马粪(即以秸秆作为主要饲料的马粪)和稻草组成的培养料中的的粪草比例与双孢蘑菇产量之间则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性(r=0.9438),通过测定培养料中的菌丝胞外漆酶活性,证明马粪质量对双孢蘑菇产量的影响作用主要是靠影响菌丝生长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凤尾菇肉肥味美,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及多种维生素,能够提高人体免疫力,是具预防癌症作用的食用菌.本实验采用垃圾遗弃或燃烧的稻草和棉籽壳代替木屑栽培凤尾菇.用不同的栽培料配方配置了5个实验组,以传统培养料配方为对照组(CK),每个处理5个重复进行了栽培实验,通过对菌丝生长、子实体生长和产量等指标的考察,分析了不同配方对凤尾菇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D组优于其它组,其菌丝生长速度较快,菌丝生长势较好,子实体的重量也较大,生物转化率最高为42.42%.用稻草、棉籽壳部分代替木屑栽培凤尾菇具有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培养料和温度对茶薪菇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实验室内,以PDA为培养基接种茶薪菇,置于梯度为5℃、10℃、15℃、18℃、20℃、25℃、28℃、30℃、32℃、33℃、35℃、36℃的恒温箱中,培养观察茶薪菇菌丝生长。用配方I:棉籽壳77%、麦麸20%、石膏粉2%、蔗糖1%;配方Ⅱ:茶支屑77%、麦麸20%、石膏粉2%、蔗糖1%;配方Ⅲ(对照):阔叶树木屑77%、麦麸20%、石膏粉2%、蔗糖1%,作为培养料接种茶薪菇,培养观察茶薪菇的菌丝生长和产量。以配方I为培养料,含水量设55%、60%、65%和70%,菌丝生长熟后置于温度为15℃、18℃、20℃、24℃、26℃培养室内培养,分别观察含水量和室内温度对子实体的影响。结果表明,茶薪菇菌丝生长比较适合的温度为18-28℃,子实体发育较适温度为18-24℃,培养料含水量以65%较好,配方I和配方Ⅱ适合茶薪菇生长,产量也较高,生物学效率达73.5%和65.6%。  相似文献   

18.
深层培养,即让食用菌菌丝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本试验即以马铃薯、玉米粉、麦粒作为深层培养基质,接入平菇、香菇和猴头等菌种,进行试验,以固体培养料作为对照。结果表明:食用菌菌种在液体培养基中其生长速度比固体培养的快。从菌种质量上比较:液体菌种具有生长周期短,量大,菌龄一致,接种后发菌快的优点。用液体菌种即可替代斜面母种用于原种生产,又可代替固体原种用栽培种生产,而且培养液体菌种污染率低,还可连续多次扩大培养,对菌丝的生长速度,菌种质量无不良影响,适合于大规模工厂化生产。  相似文献   

19.
冬季室内平菇堆袋发菌,是指在冬季将拌好的培养料装入大量的平菇栽培袋中,不经灭菌(即生料)而接入平菇栽培种,然后将其堆积在室内发菌的一种新方法。该方法属于生料发菌,其特点是:①生料本身杂菌量大,发菌污染率高;②大量生料堆袋发菌,可产生发酵热,在春秋正常季节生产,容易造成“烧料”,生产受到损失。此研究可克服杂菌污染和“烧料”问题,并能在冬季充分利用发酵热,节省冬季发菌需外加热源的费  相似文献   

20.
对传统湿热高温灭菌和微波灭菌培养料栽培的平菇生长及产量进行了对比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微波处理的培养料,菌丝满袋时间和出菇时间都明显缩短,平菇生长及产量也明显提高,同时其生物学效率,节能率及投产比明显优于湿热高温灭菌,其中微波处理8 min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