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言不尽意”是中国特有的话语生成和理解规则,它既表达了语言的局限性,同时肯定了这种从无生有的无限性,这一辩证思想对中国文化社会生活影响深远。歌词话语拥有悠久的历史,不仅是当下社会和人民生活的镜子,同时具有高度的艺术文学鉴赏性,“言不尽意”的思想理念,在歌词话语中有着非常直观的折射。  相似文献   

2.
道家思想对中国古代诗学解释学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庄子的“言不尽意”论和王弼的“得意忘言”论体现出来的。庄子的“言不尽意”论从哲学本体论的高度对语言和意义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且对语言,作为达“道”的工具的局限性有着充分的认识;而王弼的“得意忘言”论则进一步指出:对意义的理解和把握不仅要摆脱言、象的牢笼和陷阱,而且还要诉诸“忘言”、“忘象”的内心体验。庄子的“言不尽意”论和王弼的“得意忘言”论共同影响和铸成了中国古代诗学解释学“得意忘言”的诗性阐释方式。  相似文献   

3.
言意之辩是源于中国先秦而盛于魏晋的热门话题。言意之辩有三个核心问题:“言尽意”、“言不尽意”、“得意忘言”。“言尽意”的体认和教育的可行性,“言不尽意”的体认和教育的局限性,“得意忘言”的体认和教育的创造性,是饶有意味的对应关系,认识这些对应关系有助于对当今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作出一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谈综合英语初级阶段的教学刘芳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学习语言,是为了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更好地进行思想交流,情感表达和信息的传递.然而,在中国,不少具有十年以上英语“学历”的学生仍然感到用英语进行交际十分困难,甚至一些英语成绩很好的学生,在实际交...  相似文献   

5.
【背景分析】《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任务型”教学思想,主张把对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中。下面是根据“任务型”教学原则设计的一堂课例。  相似文献   

6.
扬森茂先生美学论著《艺品论稿》中的“视象诗情”关学观,隐含了深刻的哲学观念和美学思想,提出“把物象的表现与诗境的本质特征结合在一起”,主张以“情感”打动人,以“意趣”摄人心魄,凸显了他对近现代美学学科的审视与人文走向的敏锐思考,是对我国传统美学创造性的继承。  相似文献   

7.
潘莉 《咸宁学院学报》2008,28(2):108-109
中国是一个十分重视心理健康的国家,在长期的心理健康维护实践中形成了非常丰富的心理健康思想。如注重身心协调,把心理作为“整体人”的组成部分;强调“时中”的中庸思想,把“平”作为心理健康的标准;讲究人际关系和谐,注重“群”在心理健康中的作用;主张调息静养,通过“静”的方式来维护心理健康。这些思想现在对于维护心理健康仍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第一,认为语言不可能表达思想的全部内容。《易.系辞上》:“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言,其不可见乎?”第二,魏晋玄学命题。与“言尽意”相对。魏荀粲等提出“言不尽意”说,认为“象外之意,系表之言”都是“蕴而不出”的,所以“六籍(六经)虽存,固圣人之糠秕。”第三,西晋哲学家欧阳建提出“言尽意”的学说,认为“形不待名而圆方已著,色不俟称而黑白以彰,”客观世界是离开人的概念和语言而独立存在的。语言概念是人们用以说明客观事物的工具。他说:“诚以理得于心,非言不畅,物定于彼,非名不辩。”驳斥了魏晋玄学家“言不尽意”的论点。欧…  相似文献   

9.
情感是人类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言中抽象情感是建立在人体感知基础上的隐喻表达。日常语言中用“火”词语来表达情感在英汉两种语言相当普遍,探究其意义产生和拓展的理据是揭示两种语言情感概念系统异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园林设计是一项艺术实践活动,虽然它的整体艺术构思需要借助于某种哲学观念的引导,也就是所谓的“立意”,就是主人情感的寄托之处。于是,表达这种意境的理想方式就成为中国古代的艺术家和设计师的追求。在有限的空间内,某些传统的设计手法如“借景”,在园林的空间布局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样重要的还有一些微妙的不可见因素,中国古典私家园林中那些质朴、简陋的事物能够产生惊人的美感、无尽的联想和丰富的情感。这样的主题的划分不仅是考虑到了一般景观设计的过程,更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中国古典私家园林的环境美学思想与现代环境设计观念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1.
作文能力是当今青少年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青少年的作文水平,使之成为他们心 灵的自由、灵活的表达方式和个性的彰显,将作文写活。"五个提倡"的主张是对新型作文教学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2.
歌唱是一种表达思想、抒发情感的艺术形式,情感是歌唱的灵魂和支柱,在歌唱中占主导地位。深刻而又生动地表达歌曲的思想情感,这是歌唱表现的最终目的。我们在重视对学生演唱技巧训练的同时,还应进一步加强学生音乐情感培养,并把情感培养作为教学中的最终目标,使学生的演唱技巧、审美意识和精神境界达到完全统一。  相似文献   

13.
牡丹与寒梅:以两种花卉阐释唐宋士人的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古代,历来有花卉鸟兽抒情明志的传统。在特定历史时期中,某种自然物象同特定的情感和意义之间建立了相对稳固的关系,经过社会的认同,物象便转化为人的情感符号而失去了自身客观性质的特征而成为时代的一种标志。牡丹与寒梅就是唐宋两代士人给予充分观照的审美对象,前者艳绚丽、神采外放,代表了唐代建功立业、开张扬厉的时代精神;后者瞿瘦淡雅,外枯中膏,可与宋人淡泊收敛,质朴深微的心态相契合。唐人爱牡丹,宋人重寒梅,从两种花卉的分析中,可对唐宋的时代精神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14.
歌唱的目的是情感抒发和表达,而其中起支撑作用的基础是呼吸,歌唱的呼吸是建立在自然呼吸的基础上的有控制的呼吸,只有在做到正确的呼吸的基础上才能将歌唱的艺术情感表达如意。  相似文献   

15.
梁敢  陆勇 《韶关学院学报》2009,30(10):108-112
思维是人类具有的共同能力之一。不同的民族运用不同的身体的器官来思维和表达情感并形成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对这些文化差异的认知,我们可以通过语言层面做具体深入的分析比较获得。就思维器官跨语言文化比较角度而言,英语民族倾向于用脑智“mind”(脑),汉族倾向于用心智“heart”(心),而壮族则倾向于用喉智“hoz”(throat喉咙,即用喉咙思维和表达情感)。通过跨语言文化比较,可以加深我们对文化差异及文化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活动。  相似文献   

16.
英语人名习语:来源及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小阳 《科技信息》2009,(13):191-192
语言是人类用来表达思想、传递感情的交际工具。语言中的词汇与民族文化息息相关,词汇中的习语是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变化最为敏感的部分。回顾和探索习语的来源及其涵义。使我们能从语言中学习文化,又从文化中习得语言。本文从英语中含有人名的习语去探索语言与文化,习语与语言的关系,从英美民族文化侧面考察英语习语来源及其意义的引申。  相似文献   

17.
英、汉情感隐喻认知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隐喻作为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在各种语言中均有所体现,而情感这一抽象概念常常是用隐喻来表达。英、汉两种语言都有大量表达情感的隐喻,这些情感隐喻既存在着一定的共性,也存在着个性,共性是源于人类相同的生理特征和情感体验,而个性,而是源于不同的地理位置,气候变化,风俗习惯,文化差异等。  相似文献   

18.
王逸《楚辞章句》有很强的抒情色彩。这与它的语言特点有关。其抒情性一方面是借助特殊的句子衔接来实现的;另一方面,语言修辞方法的多样性也避免了平铺直叙,强化了表情力。此外,语言上诗行造型特点,与对偶、排比等句式结合,形成了匀称协调、富于变化的风格,也有利于充分地表达情思。可以说王选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作为注解所能达到的抒情功能,适应了《楚辞》的“题旨和情境”。从抒情特征看,《楚辞章句》与《楚辞》本文形成了和谐、紧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在语音情感识别系统中,语音情感特征的提取尤为重要,本文在前期已有对EMD分解研究的基础上,将EMD分解与Teager能量算子相结合,用于语音情感识别。文中首先利用EMD分解得到一组IMF分量,再对各阶IMF分量提取Teager能量,然后通过对不同语种的不同情感语音的Teager能量在Mel频率的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情感特征:基于EMD分解的Mel频率的Teager能量谱系数(ETMC),最后利用SVM分类方法对不同语种的不同情感进行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有很好的识别结果。  相似文献   

20.
惠山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唐时,有众多的文人墨客在此驻足流连并题诗留恋。通过对这些诗歌的分析阅读,今人仍可领略到当时惠山的风貌,文人对此地的眷恋和一贯的借诗抒怀的情境,而这些对地方史的研究无疑是有较大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