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梦与病征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多年来,人们根据自身对梦境的回忆,总结出"思"与"梦"之间的内在联系。但近年的科学研究表明,这种认识是肤浅的。梦境并非白天思维的简单重复,而是白天思维的反顾与延伸。大多数情况下,梦境是以潜意识和意识的双重角度,尤以潜意识为主出现。由于意识思维多集中于日常工作与生活,体内器官发生障碍时,很可能先以潜意识思维通过梦境表露出来。最新研究显示,躁动症、孤僻症、抑郁症等精神  相似文献   

2.
话说潜意识     
意识这个概念解释起来似乎很简单,就是我们大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对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综合,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的思维,它是只有人类才具备的反映现实的高级神经活动形式。最近,有神经科学方面的专家认为,人类行为95%以上都是出自意识之外的大脑活动,即潜意识的驱使。这样的断言令人疑惑,这个数字却由不得你不信,它或许正发生在你身上。  相似文献   

3.
母亲 W:我的孩子今年刚两岁,但有个坏毛病,就是老爱动手打人,而且是常常无缘无故打别的小朋友,你说他这是怎么回事?智云:2~3岁的孩子,他的意志还处于一种非理性的状态。他的行为往往不表现为理性支配,而是表现为情感支配或潜意识支配。一些行为在成年人看来似乎难以理喻,觉得好像是一种"无缘无故"的行为。其实孩子这种行为的背后是情感或潜意识在起作用,并非真是无缘无故。像你孩子的这种情况,可能有两种缘由:一种是盲目模仿,在电视里或者生活中看到一些动手打人的场景觉得有趣  相似文献   

4.
在梦中你大嚼山珍海味!你的牙齿恐怖地脱落!你愤怒地与人争吵!你悲伤地哭泣……你怎么了?梦中可能发生的情景实在是千奇百怪,于是针对梦境的主题,笔者专访了几位曾有过奇异而难以理解之梦境的读者,并透露其最难忘的梦,也邀请到解梦专家来解梦,你可以参考他们的经验,也许你们也曾有过类似的梦境……梦是什么?人类自从对万物的性质产生了兴趣,就一直对梦的奥秘不断索解。但至今对于梦这个奇特的现象仍有许多不同的争议,也有众家学派的多方说法。有人认为梦是潜意识于睡梦中想传达给我们的信息,有些人则以为纯粹是大脑在一天的辛劳后所做的发泄。  相似文献   

5.
外国一所监狱别出心裁,在对付暴躁易怒、好侵犯别人的犯人时,并不是动辄关他几天禁闭,而是分配给他一项别致有趣的工作——驯服野马。在与更加暴烈的野马的较量周旋之中,磨炼他们的忍让和耐心。想出这个绝妙办法的人或许没想到,他的方法恰好符合"行为心理学"的理论。跟抱着"精神分析学"不放的心理学家迥然不同,行为心理学家们干脆抛开"潜意识"、"内在精神症结"不谈,而将着眼点放在可观察的外在行为和可具体描述的心理状态上。他们认为,人的心理障碍、疾患的形成是由于人的习惯行为和思维的缺陷造成的。用约瑟夫·伍尔帕的话说:"许多人都已经成了自己那些恶劣习惯的奴隶。"他发现,习惯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条件反射。当你熟练地用计算机写文章时,你的思想完全集中在文章内容上,而不必思索每个手指头应放的位置。这是习惯带给我们的财富。可是,一旦沾上某些不良习惯如考试恐惧症、口吃、嗜烟酒等,简直就如鬼缠身,人怎么会任由  相似文献   

6.
左脑和右脑     
你是一个善于左脑思维的人?还是一个善于右脑思维的人?或者是一个左右脑思维都兼具的人?请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它或许可以帮助你做出一个判断。  相似文献   

7.
科学研究证实,每个人的大脑都蕴藏着各式各样的潜意识。心理学上认为,潜意识是一种没有主观的心理活动,是有机体对外界刺激的本能反应。也有人认为,这种潜意识伏在主观意识下的精神实质,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支配人的某些思想和行动。  相似文献   

8.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柯云路,据说还是“中国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因此,他应该称得上是“科学家”了。又因为他出版了《柯云路新疾病学》,我想称他为“医学家”也是不会错的。我这个人就有点不信邪——你信,我不信。对于柯云路先生的许多著作拿来读一读,就会发现,他的所谓“破译”,不过是伪科学而已。说得不客气些,柯云路在科学的殿堂内,只能算得上是一个伪科学的鼓吹者。别的不说,就说他的新疾病学。尽管他写了洋洋十几万字,归根到底他总结为一句话叫:“你想病,你就生病”,或者叫“疾病都可以归结为潜意识制造的”。这是一个十…  相似文献   

9.
世界上的每种语言都是独一无二的,以独特的方式折射出人类历史的文化。语言会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吗?人们对事件认识的差异与语言的差异有关吗?科学家们在寻找答案。你所讲的语言会影响你的思维方式吗?你所讲的语言是否有助于确立你的世界观?不管怎样,所有曾经尝试着掌握一门外语的人都考虑过这种可能性。那些曾经与外国情人闹过别扭的人也许会坚信这一点。乍看之下,这种想法似乎是完全可信的。想象一下,有人要你数数桌上有几支钢笔。如果你讲英语,只需数一数,然后报出数字——比如11支。但是俄罗斯人还要想想钢笔是阴性还是阳性(是中性),然…  相似文献   

10.
什么叫思想?打开《现代汉语词典》,看到的是:1.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2.念头;想法。3.思量。当一个7岁的孩子问你:“妈妈.什么叫思想?”你如果按照词典上的解释去回答,孩子会明白吗?那么,究竟该怎样回答呢?  相似文献   

11.
心理学的本质是探索人类自身的奥秘。在心理学世界中,人们尝试用各种工具来了解人类。图画就是一种了解人内心的工具。在这里,图画是指在平面上用线条、颜色等组成的作品。图画技术在心理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在心理测量中它可以用来测量智力、人格;在心理咨询中,它可以是诊断及了解信息的工具;在心理治疗中,它可以是治疗工具。心理学家可以从你随手涂鸦的一幅作品中解析出你的一些内心世界,这就是神奇的心理学的奥秘所在。图画技术基本理论有三个:第一,图画是一种投射技术,它能够反映人们内在的、潜意识层面的信息。图画技术之所以能成为…  相似文献   

12.
确实,学武之人最忌练功时被打扰,而干扰也成了高三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巨大障碍。因此,我们要有意识地在有干扰的环境下进行集中注意力的锻炼,要努力使思维被书上的知识吸引,一旦你努力思考问题,就会淡化周围干扰你的声音。  相似文献   

13.
<正>爱因斯坦曾说过":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里的"准备"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知识的积累,没有广博的知识,要发现和捕捉机遇是不可能的;二是思维方式的准备,只具备知识,而没有现代思维方式,就看不到机遇,只会任凭它默默地从你身边溜走。相传鲁班被茅草划破手指,从中得到启示,发明了锯;牛顿见苹果落地,触发了灵感,发现了万有引  相似文献   

14.
倪光炯 《科学》2003,55(1):22-25
现在不是爱因斯坦和玻尔的时代了,许多物理学家不重视哲学,甚至认为哲学与他们的研究没有什么关系.然而事实是,在一般意义上,任何人(更不用说科学家)都离不开哲学.问题在于你是自觉地从人类全部思想文化宝库中吸取营养呢,还是实际上囿于某种哲学思维的局限性而没有意识到?  相似文献   

15.
你是否会因情绪问题而影响学习状态?你是否想好好学习,但很难专注? 我们知道,想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不仅要有好方法,更要有好状态.但许多同学都会遇到的问题是:学习状态容易被各种因素影响.想学习,但静不下心来.这期我们就和大家探讨一下:如何通过制作"自由发散"思维导图,来疏导情绪、释放压力、激活自己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6.
学会喝牛奶     
牛奶是人们喜爱的饮品之一,因其营养及保健作用无可比拟而具有“白色血液”的美称,下面就先来看看它的哪些功能是你不知道的。防癌抗癌牛奶中的β-酪蛋白,具有较强抗癌变的功能,牛奶在胃内形成乳酪,而乳酪中的共轭亚油酸有软化血管、降低血清胆固醇和抗胃癌的功能。常饮牛奶特别有助于防止乳腺癌。  相似文献   

17.
华罗庚 《科学通报》1984,29(18):1089-1089
各类产品的价格,如何决定?当然有人会立刻回答,取决于市场需要,特别是我们不能离开国际市场的正当和不正当的(指投机、倾销和垄断等)变化而独立,其中包括人对人,智囊团对智囊团的勾心斗角,任凭你挖空心思寻得妙着,但诚恐还有高手想到了你之所想,提出了更高明的对策,对此事,我们何能多说。  相似文献   

18.
<正>就在昨天,我们还在幻想未来的家庭生活究竟是什么样的,当你推开家门时,灯光会自动亮起,电视播放的是你喜欢的节目,热水器开始工作,窗帘也自动拉上,冰箱温馨地推荐着营养菜谱……这些曾经只存在于我们想象中的智能家居,随着科技的进步开始逐渐走入千家万户。也许在许多中国用户看来,智能家居的形象仍然比较"高冷",而事实上随着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设计思维的逐渐完善,智能家居已转变成了一个平易近  相似文献   

19.
正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的行星物理学家萨拉·斯图尔特(Sarah Stewart)最近赢得了麦克阿瑟基金会奖金——众所周知的"天才奖"。因她在月球起源方面的工作,颠覆了之前几十年的理论,而被授予625 000美元奖金。她对《鹦鹉螺》(Nautilus)杂志谈起关于奖金的授予:"仅仅说要给你机会做一些事情,而不告诉你要做什么,这是令人惊讶的概念,自由且不同寻常。"她对这个奖项的表彰感到特别激动。基金会访问了她的若干同事,这是审查过程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0.
<正>提高记忆力的简单技巧如果让你记忆一个电话号码或记住一系列事实,你会怎么做?很有可能你的做法是错误的。一个有趣的事实是,即使我们都拥有认知能力,但却并非完美,部分原因是因为我们的反省性思维存在精神盲点,比如关于如何更好地学习记忆,我们的认识就存在有很大的盲点。事实上,我们很难认识到如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