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种植物源农药对南美斑潜蝇的生物活性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花蒿、狼毒根及茎叶、棘豆和茵陈蒿四种植物源农药对南美斑潜蝇成虫的生物活性以狼毒茎叶较高,其校正防效达到64.5%。对南美斑潜蝇幼虫的生物活性以黄花蒿、狼毒根和狼毒茎叶的效果较好,校正防效分别达到72.05%、68.9%和66.95%。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大花棘豆在河北省的新分布,并通过对标本、资料的研究,对De Candolle所建立的大花棘豆的三个种下分类单位进行了修改.认为大花棘豆应包括二个变种分布于西伯利亚与我国河北省的原变种大花棘豆var.grandiflora和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及东北地区的变种狭翼大花棘豆var.leptoptera DC.  相似文献   

3.
东北棘豆(Oxytropis mand shurica Bge.)的分类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产于我国北部的东北棘豆 (Oxytropis mandshurica Bge.)及其相似种进行了探讨 ,同意产于我国北部的是东北棘豆 (Oxytropis mandshurica Bge.)而不是蓝花棘豆 (O.caerulea(Pall.) DC.)的观点 ,并将一直难于区分的东北棘豆与亚镰形棘豆 (O.subfalcata Hance)主要特征数据绘成散点图 ,经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亚镰形棘豆 (O.subfalcata Hance)应该作为东北棘豆 (Oxytropis mandshuricaBge.)的一个变种 (O. mandshurica Bge. var.subfalcata(Hance) G.Z.Qian)处理 .  相似文献   

4.
张扬  赵建军 《甘肃科技》2005,21(2):173-174
通过对甘肃天祝草原金强河地区毒草的调查发现,黄花棘豆的危害面积大,且黄花棘豆锈病的发病率也比较高。研究表明,该病对黄花棘豆的生物防治有极其重要的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前言镰形棘豆(Oxytropis falcata Bunge)为豆科棘豆属植物,藏名大夏,以其干燥全草入药。据《藏兽医经验选编》记载:本品“性寒味苦、甘、酸。镇痛、退热、生肌愈创。治高烧、喉炎、便血、热痢、炭疽。亦可外用治刀伤。系藏兽医常用药物之一。为探讨其药理和为扩大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我们就镰形棘豆煎液对细胞免疫的影响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镰形棘豆煎液对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细胞免疫呈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从植物种类的分布及生态型的角度分析了包括内蒙古、山西、河北、北京、天津等华北地区的棘豆属植物的起源及分布结构,提出华北棘豆属植物与西伯利亚属同一起源中心,内蒙古是华北地区棘豆属的发育中心.  相似文献   

7.
青海省三种常见棘豆主要营养成分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王凯 《青海大学学报》1998,16(2):5-6,16
采用标准方法对青海省的甘肃棘豆,黄豆棘豆和宽苞棘豆风干样的主要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为:甘肃棘豆,粗蛋白12.6%,粗脂肪1.8%,粗纤维16.7%,无氮浸出物53.2%,粗灰分9.4%,钙0.85%,磷0.22%,黄花棘豆:粗蛋白15.2%,粗脂肪1.3%,粗纤维19%,无氮浸出物48.3%,粗灰分9.7%,钙0.80%,磷0.14%,宽苞棘豆:粗蛋白13.4%,粗脂肪1.6%,粗纤维18.7  相似文献   

8.
1、青海自然概况青海省天然草场面积3160万公顷,占全国可利用草原面积的15%。全省年平均气温在-5.6℃~8.7℃左右,气温、降水地区分布差异大。其独特的大陆气候导致了草地植被非常脆弱,一旦破坏则需要长时间的恢复。随着放牧强度加大,致使大面积草地日趋退化,毒杂草大量侵入草场,特别是豆科棘豆属植物的大量生长,不仅侵占吞并了大量的优质牧草,而且家畜误食后常引起中毒,甚至死亡,给畜牧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棘豆防除工作已刻不容缓。2、棘豆2.1棘豆属的地理分布棘豆属(Oxytropis)为豆科,蝶形花亚科植物,多为草本、半灌木或矮灌木,生境较广。…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棘豆属植物分支分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以内蒙古棘豆属植物为对象,应用分支分类的方法,对豆科棘豆属的植物系统演化关系做了初步的探讨.根据文献和标本按外类群比较,和谐性分析等原则确定了性状极性,利用最大同步法对棘豆属植物进行了分支分析,得出了分支分类支序图,并编写了检索表.  相似文献   

10.
经大田试验筛选,可杀得、仙耙稻丰收两种药剂对水稻稻曲病有较好的防效,防效可达63.22%、61.59%,曲残败和井冈霉素防效一般,防效可达43.26%,41.22%。建议使用可杀得、仙耙稻丰收防治水稻稻曲病。  相似文献   

11.
杀虫抗菌素26号是Streptomyces grisoolus 26产生的具有杀虫活性的胞内的代谢产物。S.grisoolus 26是浙江农科院从土壤中分离所得。经过全国十几个省市几年的试验表明,它对棉蚜、高梁蚜、豆蚜、菜蚜、烟蚜等,都具有一定的防效。我们在有关单位的协助下,对26号杀虫素的深层发酵、提纯、理化性质以及对菜蚜的防效,进行了一些初步的研究,本文就是这方面工作的总结。  相似文献   

12.
一、幼畜地方性肺炎1.处方组成陇蜀杜鹃 400.0镰形棘豆 400.0高山辣根菜 200.0麻黄 200.0柴胡 300.02.方义陇蜀社鹃据“青藏高原植物图鉴”称:该品种有广泛的抗菌作用,对肺炎双球菌,金色葡萄球菌抑制尤优;镰形棘豆亦然,藏方中常作为重要的清热解毒药使用,现代研究证明属于广抗菌谱的草药。高山辣根菜祛痰消炎,润肺制泌;尚有镇咳作用,助陇蜀杜  相似文献   

13.
为比较粉锈宁、禾果利对小麦条锈病防治效果.进行了此试验。试验表明:粉锈宁防效8.3%、增产率10%,禾果利防效92.4%.增产率18.4%,粉锈宁和禾果利交替使用防效达93.4%、增产率达26.9%.  相似文献   

14.
郭致杰  郭满库 《甘肃科技》2005,21(5):9-10,4
50%“玉富来”可湿性粉剂(WP)100-250g(商品量)播后苗前土壤处理对玉米田阔叶杂草具有优良防效,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85.9—100%,优于常用药剂2,4-D丁酯乳油。且对玉米安全无药害。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开展了6种茎叶处理剂在紫花苜蓿苗期田间杂草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5%管除水剂防效好,对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都有很好防除效果;其次是48%灭草松水剂,对阔叶杂草防效好;而25%阔萎水剂虽然防效好,但药害严重,不能在苜蓿田使用。  相似文献   

16.
试验结果表明、艾割15~20ml—金秋10~15g防除连晚抛秧稻田杂草的效果优良,总杂草株防效达87.4%~99.0%.鲜重防效97.5%~99.1%.与对照农药丁苄120g相接近,可在连晚抛秧稻田推广应用.使用剂量以艾割20ml 金秋10g为最适。  相似文献   

17.
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治害螨对于茶叶生产十分重要.在泸州市纳溪区选择不同树龄的3个茶园进行喹螨醚防效试验.结果表明:每667m2用200g/L喹螨醚SC 33mL及10%喹螨醚EC 67mL对茶叶害螨均有良好的防效,施药后3,7,14,21d前者防效分别达到70.56%,79.00%,78.59%,87.20%,后者分别为64.08%,80.39%,77.93%,88.14%,均显著优于目前我区茶叶生产上使用的主要药剂73%炔螨特EC.同时,喹螨醚具有触杀和胃毒双重功效,药效时间较长,不但能杀死幼若螨、成螨,还可直接杀死螨卵,是一个防治茶叶害螨较理想的新药.  相似文献   

18.
黄花棘豆的毒性生物碱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离子交换和吸附柱层析方法,从宁夏黄花棘豆(OxytropisochrocephalaBunge)茎叶的总生物碱成份中,首次分得四种化合物,根据其理化性质、波谱分析并与文献对照,确定同属喹诺里西啶(quinolizidine)类生物碱,分别鉴定为黄华碱(thermopsinc,I)、臭豆碱(anagyrine,Ⅱ)、白羽扇豆减(lupenine,Ⅲ)和鹰爪豆碱(sparteine,Ⅳ).  相似文献   

19.
施药机械施药后对棉叶螨的防效7天内一直处在上升阶段,7天后至第15天防效稳定在100%,而常规施药机械施药后5天内防效处在上升阶段,5天后防效开始下降。施药机械防治棉叶螨效果比常规施药机械好,并且防效持久。使用施药机械在棉花整个生育期可减少施药次数1-2次,降低了防治成本,确保了棉花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20.
为了筛选高效安全的烟田除草方式,在广西烟区开展3种除草剂和除草膜及其组合对烟田杂草防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除草剂50%敌草胺可湿性粉剂对杂草株数总防效较好,施药后30 d和45 d防效分别为59.3%、89.94%;异丙甲草胺乳油对杂草鲜重总防效最好,施药后45 d,防效为89.47%;盖黑膜对杂草的鲜重和株数防效均显著高于白色膜与双色膜,白色膜与双色膜无显著差异,防效均不佳,仅为30%左右。盖黑膜的处理组烟叶长势差且出现明显的灼伤现象,黑膜不适用于广西烟区;除草剂结合地膜组合处理组中,50%敌草胺可湿性粉剂+双色地膜的防效最高,药后45 d杂草鲜重总防效为83%、株数总防效为83.26%。综合对烟田杂草防除效果和对烟草的生长影响情况,建议在广西烟区推广除草剂50%敌草胺可湿性粉剂和物理防控双色地膜结合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