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晋南朝两性关系在继承以往的风俗之余,在男女定位、婚姻以及妓女产业和通奸方面又增添了新的内容和特点,士人也在情与礼中挣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早已形成的礼教继续扩散其影响,影响着社会的运转;社会观念的变迁,审美之风的转变;时人耽于内部的争权夺利之中,困惑于人生的短暂、人事的无常,因而更加注重追求生活的乐趣与享受. 相似文献
2.
3.
4.
马现诚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1990,(4)
佛教自东汉明帝传入中土后,在经历了与中国传统儒道思想的长期冲突与融合的过程之后,至东晋南朝时期,佛教很快由依附于魏晋玄学而传播的初期发展成取得独立地位并在东晋以后的南朝哲学思想领域中占居绝大优势的局面。正如王国维指出的:“自汉以后……儒家唯以抱残守缺为事……佛教之东,适值吾国思想凋弊之后,当此之时,学者见之,如饥者之得食,渴者之得饮……。”在长期的中外文化冲突和融合过程中,佛教的义理渐渐 相似文献
5.
王友敏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1)
本文是对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一个特定宗族所作的个案研究,试(?)从社会史的视角探求这一宗族长盛不衰的原因以及该时期宗族制度的若干特点。 相似文献
6.
虽然四句为一偈之说广见于历代佛教经疏中,但一偈并非皆由四句构成。随着佛教渐然融入中国人的生活之中,“偈”逐渐用来命名具有宗教意味的哲理诗。汉魏以来的七言佛偈的译入,尤其是东晋南朝大量七言佛偈的传译,为七言偈颂式诗歌提供了“通体七言”和“两句两句衔接贯连”的结构形式,加之与本时期中土四言及五言诗“隔句押韵”方法的长期共同作用,为梁代作家如萧绎、庾信、刘孝威等人提供了可以遵循的成熟的七言诗范式。这一范式的形成奠定了七言诗发展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7.
东晋南朝时期,以围棋,投壶,山水之游为代表的传统的高雅体育大行于世,从而形成当时社会体育化高雅化的鲜明特色;同时,这些高雅体育的运动技术,规则乃至价值观念也藉此而获得长足的进步,遂为我国古代体育化的丰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之所以如此,归根结底是当时上层社会普遍崇尚高雅,追求娱乐的特殊风气使然。 相似文献
8.
马现诚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1991,(4)
成为当代的圣贤,他们把老子取代孔子,东晋南朝是中国古典美学理论发展和演变的时期,也是佛教思想在中国广为传播并被文人接受和理解的时期.在经历了漫长的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的历史进程后,佛教至东晋南朝时期逐渐涉及政治领域,形成了强大的统治思想.与此同时,佛教以其精深缜密的义理影响中国 相似文献
9.
论东晋南朝时琪琅邪王氏之家风与家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琅邪王氏是两晋南朝时期最兴盛的世家大族。以“与时推迁”为突出特色的家风,使其家族在频繁的王朝更迭中少受冲击。其家族化尤重礼法制度,在宗族内讲求孝友,于国家则擅长朝仪典制。在化思想方面又注重广泛的包容性,使其家族能够长时间充满活力,保持较高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10.
庐江何氏家族世代崇尚儒学,精擅礼学,自两晋至南朝,其代表人物皆参预讨论国家典礼,特别在丧服制度和朝仪方面。何氏经师的这一学术风格体现了当时世族社会的文化倾向和特征。在家族内部,何氏尊礼集中地表现为崇尚孝友之道,目的在于维护家族内部的和谐。此外,在玄学思潮的影响下,何氏家族自东晋开始明显玄化,玄学积累不断丰厚,至南朝出现了玄学方面的代表性人物。就其门风而言,东晋南朝时期,何氏家族出现了一些著名的隐逸名士,使其家族保持着清流风雅的特征,从而获得了很高的社会声誉。这种儒玄双修的家族文化风尚,使何氏家族形成了富于弹性的互补的文化结构,有利于其家族地位维系与延续。 相似文献
11.
刘海荣 《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6):44-49
杜牧是近体诗、古体诗兼工的唐代诗人。其古体诗成就十分突出,并且呈现出与近体诗不同的艺术风格,即尚雄的审美倾向,具体表现为“意象雄豪”和“动词雄健”两个方面。杜牧古体诗这种审美倾向的产生与其出身名门、胸怀天下、性格雄豪以及杜甫和韩愈劲健诗风的影响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13.
李燕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23,(3):66-71
南朝乐府民歌呈现了江南地区的独特景观,譬如南方山水、采莲活动与民间祭祀之类。在景观基础上,南朝乐府民歌建构固定型和流动型两类地理空间。从审美呈现上而言,南朝乐府民歌偏好吟咏爱情,风格缠绵柔婉,其在建构地理空间时或以自然间江、河、湖、池等水域营造柔美感,或以封闭、私密的室内空间体现情感的细腻幽微。从价值角度而言,南朝乐府民歌地理空间的建构具有宏观与微观两方面的价值意义。以宏观而论,南朝乐府民歌将南方地区独有的景观纳入文学创作的视野中,其地理空间的建构是中国文化地理空间南扩的体现之一。以微观而论,南朝乐府民歌的情感、主旨皆可通过其地理空间的建构得以更好地展现。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四十年来,苏联共产党和苏联政府不断地改进教育制度,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来培养人民自己的专家:对旧知识分子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并把他们吸引到苏维埃这方面来;把工人阶级和农民中的优秀分子提升到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领导地位,并使他们有机会接受实际的技术教育;对一般青年则增设高等和中等技术学校,使他们充分获得专门知识。革命前的俄国,文化落后、文盲众多,在欧洲算是最落后的国家之一。只有半数的儿童进入初级小学和二十分之一的儿童受到中等教育。1914—15学年,在普通学校、中等技术学校和劳动预备学校里受教育的还不到一千万人,而1955—56年已达到五千万人。更重要的是,在苏维埃政权时代,学生总数增加了二倍半,而5—10年级的学生人数却增加了二十五倍。这就说明了中等教育的巨大成就,可以说,这些中等教育差不多都是苏维埃国家从新建立的。目前,苏联已具备客观条件 相似文献
18.
南朝民歌对南朝文人诗有较大影响,主要表现在南朝文人诗的通俗化倾向。文人大量拟作民歌,诗作中注入民歌化因素,在诗歌的主题、语言、情调上向民歌靠拢。其成因主要在于当时统治阶级的好尚、及时行乐的社会思想观念以及当时的文学观念影响。正因为如此,文学史上才出现了一种新体诗——宫体诗,且成为绝句形成的标志,推动了文学进步的潮流。 相似文献
19.
李谟润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5,(1)
针对学界对诗僧的界定的模糊,论者重新进行了界说,并审视了东晋文人与僧人的诗歌,得出它们共用了一个相同或相似的话语系统的结论。东晋诗僧的出现,忽如一夜春风来。究其原因,主要是老庄玄学与大乘佛学的契合交通为僧人与文人搭建了一个平等对话的平台,而大规模的对话及对话与赋诗同步,直接导致了诗僧的出现,并形成了东晋诗僧与文人诗歌话语系统的同一性或相似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