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哥白尼“日心说”的传播,与近代早期德意志的天文学研究兴趣密切相关,德意志也成为第一个出版《天球运行论》的国家。德意志的天文学研究从15世纪晚期开始蓬勃发展,在“日心说”的推动下迎来重要转折:从翻译介绍转变为理论创新。《天球运行论》的出版过程分为观点介绍、部分出版和全文面世三个阶段。在《天球运行论》节选本和全本的出版地维滕贝格和纽伦堡,学者们在积极参与出版的过程中,也展开了一场热烈的天文学学术讨论。梳理《天球运行论》早期版本,辅以分析十五六世纪天文学作品在德意志的出版数据,既可加深对近代早期天文学知识谱系的了解,也有助于重新认识德意志科学发展的历程。  相似文献   

2.
该文从分析“元嘉历”作者何承天的天文学知识结构入手,讨论了何承天在“元嘉历”中所进行的五项改革,指出何承天在“天嘉历”中的改革是印度天文学首次比较明显地影响中国古代天文学的证据。  相似文献   

3.
《夏小正》星象年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小正》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星象物修历,也是流传至今的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天文学文献。文章将该历按月给出的17个星象分为昏旦南中,伏见和星座指出3个部分其使用年,结论是:《夏小正》中各星象的年代是一致的,该历普被用于周代,其起源可以上推至夏代,但确认后者还需要其它方面的证据。  相似文献   

4.
《几何原本》曾是元代钦天监所用书籍,为何它所代表的西方科学思想核心未能影响古代中国思想传统?本文提出三个尚未见系统涉及的假设。第一是语言的障碍,元代阿拉伯天文学家的母语是阿拉伯语,他们来中国后的入乡随俗,应当是随"操蒙语的蒙古人"之俗,而不是随"操汉语的汉人"之俗。第二是元代中西天文学展现出"差异",它没有像明末清初中西天文学凸显出"冲突",这是由于回回历法服务于伊斯兰信徒,以及回、汉天文台独立运行,客观上减弱了交流的动力。第三是李约瑟所说的古代科学带有种族烙印性质,具体而言,回汉天文学缺乏共同的数学语言,古代中国天文学和数学均具有坚强的传统,使得《几何原本》只有留待近代科学的兴起后才重新在中国被赋予意义。  相似文献   

5.
十七、十八世纪中国天文学的三个新特点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天文学一向是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中最发达的学科之一,但在明代却趋于衰落。然而从明末开始,天文学又再度繁荣,而且在规模、程度等方面都远出历代之上。本文对十七、十八世纪中国天文学三个最突出的新特点及其原因作初步探讨。这些特点皆为前代所未有,相互之间又有密切的联系。一、天文学研究空前时髦  相似文献   

6.
《科技术语研究》2009,(1):21-22
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的任务中,有一项审定新词。《自然科学术语研究》《科技术语研究》和《中国科技术语》从1991年到2008年分九批共刊登了天文学新词1815个。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收集审定了第十批新词99个,希望读者提出意见和建议,以期更好地完成最终审定。  相似文献   

7.
哈勃和他的天文学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刚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4,26(1):74-79,60
艾德温·哈勃 (EdwinP .Hubble)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天文学家之一。他给我们带来了一场关于宇宙结构的知识革命。哈勃在天文学中的贡献大致分为两个方面 :1 )他在现代银河系外天文学领域做出了关于宇宙基本结构的最关键的贡献 ;2 )他也是第一个为宇宙大爆炸理论提供观察证据的人。可以说 ,他是当代天文学范式的奠基人。本文将采用案例研究 (CaseStudy)方法 ,首先对他在天文学中的工作 ,尤其是第一方面关于银河系外星云的工作 ,作一个历史的论述 ;然后我将试图用该历史案例来检验科学哲学中库恩的范式理论及其有关哲学结论的恰当性  相似文献   

8.
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的任务中 ,有一项是审定新词。《自然科学术语研究》(内部刊 ) 1 991年第 1期刊登了天文学第一批新词 36 2个 ,1 994年第 1期刊登了第二批 2 98个 ,1 997年第 1期刊登了第三批 4 2 5个。《科技术语研究》1 999年第 3期刊登了第四批 1 0 3个。下列是第五批天文学新词 1 2 5个。希望读者提出意见和建议 ,以期更好地完成最终审定。下列天文学名词仍按汉语拼音顺序排列。  相似文献   

9.
波普哲学在中国的早期境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学界译介波普哲学的早期历史研究中,存在着大量流传甚广的史实错误和似是而非的说法。本文依据文献证据,发现:第一,波普哲学进入中国始于“文革”之前而不是“文革”之后;第二,波普哲学最初进入中国学界的领域是西方哲学而不是自然辩证法;第三。波普哲学最初在中国被错归入了逻辑实证主义而非批判理性主义;第四,在中国出版的第一部有波普署名的著作并不是其科学方法论著作,而是他与马库塞合著的《革命还是改良》;第五,波普思想进入中国的进程是从政治哲学到科学哲学而不是相反。  相似文献   

10.
对中国近代数学落后原因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数学在古代曾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到近代却落后了。落后的主要原因是:(1)中国作为一个农业社会,已没有多少问题需要数学去解决了,因此就不能再推动数学前进了。(2)中国古代数学的主要动力天文学,到了近代基本上耗竭了。(3)中国数学发展的内在动力,也变得极其微弱。这三个原因的综合作用,导致了中国近代数学的落后。  相似文献   

11.
城市文化是由实体性要素和人文性要素构成的统一体,它具有地缘性、民族性、时代性、历史性、包容性、多样性、集聚性、大众性等特点。伴随休闲时代的即将到采,城市发展在注重城市文化的实体性要素的同时。必须对城市文化的人文性要素予以更多的重视;必须坚持地缘性与多样性的统一、民族性与包容性的统一、时代性与历史性的统一、大众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吴琳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23(2):23-26,58
“语言作为符号系统”和“语言作为存在的家”,二者都以语言为出发点和研究对象,但究其实质还是有所不同。语言作为符号系统,是解决认识支点问题的必然选择,这是寻求认识客观性的必然结果。然而,这种符号系统的精致分析,无疑容易踏上语言的迷途,而惟有将语言作为存在的家,对之进行形而上的审视,才能使语言还乡。  相似文献   

13.
风险观念视野下的科技观立足于对“技术公害”等现实问题的反思,揭示了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复杂矛盾。这对于我们超越传统科技观,富于启发意义。但这种科技观的后现代主义消极立场,决定了其诸多的局限性。本文意在表明,我们应当把化解风险危机作为现代化发展的动力,作为新型科学技术发展的契机,切实实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工程风险是指影响工程活动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的集合。工程风险的原因存在于对工程风险的认知,对工程主客体的判断,工程主体的工程思维,工程活动中的自然、政治、经济、技术因素,以及工程风险管理方法之中。工程风险的规避机制包括经济、法律、管理、伦理等机制,伦理机制尤为重要。规避工程风险的伦理机制应综合多种伦理原则,建立起一种涵盖工程师个人、工程共同体和整个社会的应对工程风险的伦理。  相似文献   

15.
涉及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的转基因作物推广争议,是政府、科学共同体、媒体与社会公众等多主体多元叙事的结果。政府对科普工作的主导不力、科学共同体单向叙事的失效、媒体对信息层级化的编码与操控以及社会内部社群分化的加剧,合力促成了这场社会性的科学争议。在现代性的心理焦虑下,公众对以转基因育种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风险的恐惧与拒斥,在激进的心理对抗、文化对抗和社会对抗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反转"氛围。整个社会迫切需要一场科学精神的启蒙,在理性中审视和适应常态化的不确定性风险。  相似文献   

16.
张丽  王勇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22(12):100-103
本文用系统辨证论和系统自组织理论论述了系统非优存在的客观性、系统之优与非优的转化问题,指出系统的转化是熵增、涨落、信息、突变、结构等多动力非线性相干的结果,且在分析了每种动力的产生机制的基础上指出系统之优与非优转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国区域经济政策和区域经济发展,经历了“三次”公平与效率转换变化。在落实西部大开发方针的同时,有必要根据公平与效率互动的原则,发挥东部、西部比较优势,搞好东西部的合作。处理好区域经济中的公平和效率问题,就是如何处理好各区域主体在经济活动中的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区域经济利益主体的积极性,使各区域资源获得有效地配置。  相似文献   

18.
戊戌维新时期,以鼓动维新变法而著名的<知新报>、<时务报>等维新派报纸,也是科学技术的宣传阵地.它们跟踪世界科技发展动态,介绍最新科技成果,阐述科技进步对社会的推动作用,揭示科技发展的社会环境.事实证明,维新派报纸对科学技术的介绍和宣传对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是有贡献的.  相似文献   

19.
人文思想在自然科学发展中重要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科学和人文学科的发展在本质上是相互促进的,人文学科中的哲学、美学、宗教、伦理学和文学艺术等都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对自然科学起促进作用。这至少表现在四个方面:人文学科的许多基本原理成为自然科学的理论基础;人文学科的思想和意境是科学发现的灵感和动力;人文学科的许多思雏方法成为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人文学科的许多概念和表述方法被自然科学使用。我们应该有意识促进自然科学和人文学科之间的大融合。才能创造出更加灿烂辉煌的文化。  相似文献   

20.
试论科学知识、技术知识与工程知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首先通过对实证主义知识论的批判来建构立足于生活实践的知识论立场,在科学、技术、工程三元论的架构下,沿着知识论的两个基本追问——何谓知识?知识何以可能?即知识基于什么样的活动得以产生的追问,来分析已往科学知识、技术知识、工程知识的研究在流行的知识论框架下存在的问题与缺失。从立足于生活实践的知识论立场看,科学知识作为描述性知识,其目标与意图就是在于理解世界,描述世界的存在方式;技术知识作为行动的程序性和规范性知识,其目的在于解决实践过程中"做什么"和"怎样做"的问题;而工程知识作为造物行动中的情境化知识,其目的在于人工物在现实中的成功建造。三者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存在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