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豆异黄酮对油脂氧化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大豆异黄酮的抗氧化活性,通过对猪油油脂的POV值、TBA值的测定,发现大豆异黄酮对猪油油脂的自动氧化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同浓度的游离型大豆异黄酮的抑制作用比糖苷型强,接着分析了大豆异黄酮对猪油油脂自动氧化抑制作用的生物活性以及糖苷型与游离型的活性差异与其化学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针对含油食品的易氧化问题,研究了芦荟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发现芦荟提取物在一定温度下是一种良好的油脂抗氧化剂,其具有抗氧化能力的成分主要集中于叶和茎部;采用乙酸乙酯可以将其有效成分提取出来。比较几种抗氧化剂,芦荟提取物对油脂的抗氧化能力和荼多酚相当。同时研究了芦荟提取物对鱼油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香辛料有机溶剂提取物对油脂的抗氧化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6种香辛料的不同有机溶剂提取物对猪油和花生油的抗氧化能力,发现这些提取物猪油的花生油均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但效果差异较大,其中生姜提取物的效果最佳,相当于1.5g生姜干粉的甲醇,乙酸乙酯等的提取物对猪油,花生油的抗氧化效果均优于添加质量分数为0.005%的BHT(二丁基羟基甲苯)与DLTP/(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此外,不同极好的有机溶剂所提取的香辛料抗氧化组分,其抗氧化效果有明显的不同,甲  相似文献   

4.
以大豆油、菜籽油和猪油为原料,研究微波辐射场中油脂的抗氧化稳定性。结果发现在微波作用下油脂的抗氧化稳定性与场的强度、作用时间、油脂的不饱和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5.
柄海鞘Styela clava中的甾醇化合物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GC-MS技术从青岛海域产丙第鞘Styela clava中分离鉴定出5种甾醇化合物,分别是:(22Z)-26,2-二降-麦角甾-5,22-二烯-3β-醇(1),胆甾-5,22-二稀-β-醇2),胆甾醇(3),胆甾烷醇(4)(22E)-麦角甾05,22-二烯-3β-醇(5)。  相似文献   

6.
海鞘中抗肿瘤活性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了海鞘的生态特征,并按肽类、生物碱类、聚醚类、大环内酯类、萜类化合物类、多硫化物类等化学结构分类.介绍了国内外对海鞘抗肿瘤活性成分的研究。显示了诱人的研究开发前景,为开发和利用海鞘资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乳状液的界面层是水相与油相的接触区域,是乳化体系中油脂氧化至关重要的区域,对乳状液稳定性具有显著影响.因此,了解乳状液界面性质及氧化理论的研究进展对提高乳状液稳定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总结了影响乳状液中油脂氧化的关键因素,重点归纳了界面电荷、厚度、组成及界面膜粘弹性四个方面影响乳状液界面氧化稳定性的相关研究.同时简要阐述了通过添加天然抗氧化剂及多糖和多酚抑制界面氧化的方法,旨在为乳状液界面氧化稳定性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茶多酚对自由基抑制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循环伏安法测定自制茶多酚及标准儿茶素的氧化峰电位.结果表明,前者高于后者,即后者还原能力较强.经加温强化处理的各种食用油,分别加入同量、不同量的上述两种试样;不同来源的食用油加同量的标准儿茶素,用ESR方法测试它们随温度、时间条件的改变引起自由基强度变化的规律.结果说明:茶多酚、儿茶素均有很强的自由基抑制效应,儿茶素更强(和还原能力较强相一致).该研究对于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并用于食品工业,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应用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徐艳  童万平  孙雪萍 《广西科学》2013,20(4):276-278
为研究冠瘤海鞘(Styela canopus Savigny)的抗卤虫活性部位及有效成分,采用卤虫致死活性筛选模型,对冠瘤海鞘的提取物及甾体粗晶进行了生物活性测定,并采用GC-MS技术对石油醚相进行了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乙醇提取物和各有机相均有明显克生活性,冠瘤海鞘甾体粗晶的克生活性是石油醚相的3.2倍;从冠瘤海鞘石油醚相中鉴定出12个化合物,主要为脂肪类和甾醇类化合物,而且冠瘤海鞘抗卤虫活性成分主要在乙酸乙酯相和石油醚相中,石油醚相中的甾醇类化合物是冠瘤海鞘的克生活性物质之一.  相似文献   

10.
天然抗氧化剂因具有安全性高、低毒、抗氧化性强的特点,而使其具有很大的应用市场;综述了天然抗氧化剂的分类和天然抗氧化剂对植物油脂的抗氧化机制,以及植物油脂中天然抗氧化剂的应用研究进展,旨在为天然抗氧化剂的开发、利用、植物油脂储存、保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丹参根部活性成分的分布规律,为丹参药材质量控制提供依据。将丹参根部分别从横向和纵向切段,采用HPLC测定其中7种活性成分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丹参根部活性成分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性,根部从外向内各成分含量均呈降低趋势,表皮中含量最高。根部从上至下水溶性成分含量呈降低趋势,上部含量最高;而脂溶性成分含量则呈升高趋势,下部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2.
采用单因素法和L_9(3~4)正交试验法,优化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丹参花挥发油的提取工艺,考察不同提取溶液、浸渍时间、蒸馏时间和料液比对丹参花挥发油收率的影响;应用DPPH法研究丹参花挥发油的抗氧化能力,并比较不同提取溶液所得挥发油的自由基清除能力。结果表明,影响丹参花挥发油收率的主要因素为蒸馏时间,其次为料液比、浸渍时间;最佳工艺条件为饱和氯化钠溶液、浸渍6 h、蒸馏8 h、料液比为1∶18,此条件下丹参花挥发油的收率为0.0935%。DPPH实验表明丹参花挥发油具有显著的抗氧化能力;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其抗氧化能力与挥发油浓度呈正相关性,蒸馏水、饱和氯化钠溶液、pH=1的硫酸水和pH=1的饱和氯化钠硫酸水4种提取液所得挥发油对DPPH的IC_(50)值分别为1.07、1.03、1.45、1.40 mg/m L。通过验证实验表明,优化所得丹参花挥发油提取工艺稳定、易行。  相似文献   

13.
丹参水提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丹参水提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体外研究。方法:分别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水杨酸法比色法测定丹参水提物对超氧阴离子、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并与阳性对照品VE进行比较。结果:丹参水提物还原能力随浓度增加而增强,对超氧阴离子、羟基自由基均有较强的清除作用,且呈剂量效应关系。结论:丹参水提物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4.
15.
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法研究不同浓度(0、0.1、0.5、1.0、5.0 g/L)的1年生、2年生丹参和白花丹参根及根茎水浸液对黄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 丹参和白花丹参根及根茎水浸液对黄芩种子萌发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表现出相似的影响趋势,即低浓度时促进种子萌发,随浓度增加化感抑制作用增强,浓度为5 g/L时抑制作用强烈。白花丹参根及根茎水浸液对黄芩种子萌发率的化感指数绝对值小于丹参。丹参和白花丹参根及根茎水浸液对黄芩幼苗苗高和根长表现出相似的影响趋势,高浓度时对幼苗鲜重的抑制作用较为强烈。白花丹参根及根茎水浸液对黄芩幼苗苗高和鲜重的化感指数绝对值小于丹参。丹参和白花丹参对黄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表现出低促高抑的双重效应,且白花丹参对黄芩的化感潜力小于丹参。该研究比较了丹参和白花丹参对黄芩的化感效应,可为优化复合种植模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丹参嫩茎组织培养及无性系建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护濒危植物丹参,实现人工栽培,以嫩茎为材料,进行了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试管苗生根、继代、移栽和定植研究.结果证明:MS+6-BA0.3 mg.L-1+2,4-D2.0 mg.L-1+NAA0.8 mg.L-1是丹参嫩茎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和继代培养的理想培养基;1/2MS+AgNO30.2 mg.L-1和1/2MS+AgNO30.2 mg.L-1+6-BA 0.1 mg.L-12种培养基是丹参颗粒状愈伤组织块分化培养的理想培养基;以经过浓度为10mg.L-1的NAA溶液处理3 m in的不定芽为材料、以1/3MS+IAA0.4 mg.L-1为培养基的方法是丹参不定芽生根培养的理想方法.试管苗移栽成活率为92.7%,定植成活率为99.2%.定植的试管苗保持了野生丹参的所有生物性,建立起丹参的无性系.  相似文献   

17.
丹参叶片无性系快速繁殖及植株再生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不同光质和温度对丹参叶片启动率、愈伤组织和芽形成率均有不同的效应,以绿光诱导芽形成频率最高,达96%。30℃条件下芽的诱导频率提高,可达99%,一般。从丹参叶片接种到植株再生只需30 ̄40d;每块0.5cm^2的叶片可产生20 ̄40个芽。试管苗移栽后的存活率为90% ̄95%。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性状异常丹参是否具有利用价值。采用HPLC法,Diamon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乙腈-0.026%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70、286 nm,流速为1.0 mL·min-1,测定各样品中活性成分含量。结果表明,患病、变色等性状异常的丹参仍含有迷迭香酸、丹酚酸B、丹参酮ⅡA、丹参酮Ⅰ及隐丹参酮等活性成分,部分活性成分含量甚至比正常丹参高数倍,可以作为工业化提取迷迭香酸、丹参酮ⅡA、丹酚酸B等的原材料。  相似文献   

19.
采用单因子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设计对丹参糖蛋白的水提醇沉工艺及一般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试验了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盐浓度对丹参水溶性糖蛋白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糖蛋白得率的主次因素为料液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盐浓度,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0,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4h,0.1 mol/L的NaCl,Savage法脱蛋白7次,80%乙醇醇析.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糖蛋白得率为5.03%.理化性质研究结果表明,提取物是糖含量为26.24%、蛋白质含量为37.34%的高中分子量范围内的酸性糖蛋白.  相似文献   

20.
丹参毛状根诱导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发根农杆菌C58C1,A4,R1601为试验菌株,叶片、叶柄、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了菌液浓度、共培养时间和乙酰丁香酮(AS)等因素对丹参毛状根转化频率的影响,并用PCR对诱导出的毛状根进行了阳性鉴定.试验结果表明:菌株和外植体类型对丹参毛状根诱导率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最佳共培养时间为3—4d,乙酰丁香酮(AS)浓度为400μmol/L有利于促进毛状根的产生.为进一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中药丹参的品质改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