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储层解析气研究的突破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永昌  张晓莹  沈平  刘文汇 《科学通报》1998,43(17):1895-1897
GC-C-MS(色谱-燃烧-质谱)同位素在线分析仪的出现以及对这一仪器的开发,使10^-2 ̄10^-3μL量级的烃类气可以较好地测定其碳同位素。应用这一技术,测量了吐哈盆地艾参1井三叠系油砂层脱附气C1 ̄C3的碳同位素组成,其值分别为δ^13C1=055.1‰,δ^13 C2=-38.6‰和C3=-35‰。根据吐哈盆地天然气和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结合盆地的地质背景,认为该储层解吸气为该层原油受生物  相似文献   

2.
准噶尔盆地大地热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王社教  胡圣标  李铁军  汪集  赵文智 《科学通报》2000,45(12):1327-1332
根据 117口钻井的测温数据和 119块岩石样品热导率测试结果,计算了新疆准噶尔盆地首批35个大地热流数据.该盆地地温梯度变化于11.6~26.50℃/km,岩石热导率变化较大(0.17~3.6W/mK).热流值变化范围为 23.4~ 53.7 mW/m~2,平均值为(42.3 ± 7.7) mW/m~2.热流分布的格局表现为隆起区较高,坳陷区较低.控制热流高低及其分布的主要因素包括盆地的类型、基底的构造形态、沉积盖层及其放射性生热等.盆地现今低热流特征反映了准噶尔盆地晚第三纪以来快速挠曲沉降和岩石图增厚的构造-热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3.
冻融作用对犁底层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实验室对北京壤质粘土犁底层原状土柱进行模拟冻融处理,观测冻融对其容量,孔隙度,导水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冻融处理后犁底层容重降低3.5%-9.3%,孔隙度增大6.1%-16.3%,饱和导水率提高1.4-7.7倍。冻融土容重变化与冻土温度和土壤含水率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青藏高原西部地区的总体输送系数和地面通量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以1997年9月至1998年12月青藏高原西部改刚和狮泉河地区近地层自动气象站连续观测的梯度资料的基础,确定出两站的平均地表面粗糙度分别为2.7和2.9cm。采用廓线-通量法计算出观测期逐日的总体输送系数、两站1998年动量总体输送系数的年平 4.83*10^-3和4.75*10^-3,进一步用总公式计算出两点逐日的地面动量,感热和潜热通量,欺 次平均值分别为3.4*10^-2和1.8*10^2N  相似文献   

5.
()张启芳  ()喆生  ()施倪承 《科学通报》1998,43(18):2000-2005
绿辉石的化学式可以表示为(MⅡ)(MⅠ)(Si,Al)2O6,MⅡ位代表Ca或Na,Na/(Na+Ca)值在0.2-0.8之间。MⅠ位代表八面体配位的阳离子Mg,Fe^21+,Al,Fe^3+,Al/(Al+Fe^3+)〈0.5。已发现绿辉石的空间群有C2/c,P2,P2/n,P2/c,晶胞参数:a0=9.600-9.630A,b0=8.750-8.830A,c0=5.230-5.290A,β=1  相似文献   

6.
两种蹄蝠回声定位频率与体型的相关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大蹄蝠和中蹄蝠在飞行状态下回声定位叫声合能量最高的频率分别为 74.1和92.1kHz.大蹄蝠的头体长、前臂长和体重分别为 82.9, 89.7 mm和 59.1g;中蹄蝠的头体长、前臂长和体重分别为 68.4, 61.3 mm和 19.7 g.两种蝙蝠含能量最高频率与头体长、前臂长、体重 3个体型参数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6,-1.58和-2.19.研究证实,两种蹄蝠叫声频率与体型大小之间成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青海囊谦盆地新生代火山岩的K-Ar年龄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邓万明  孙宏娟  张玉泉 《科学通报》1999,44(23):2554-2558
报道囊谦盆地新生代火山岩9个样品的K-Ar同位素稀释法定年的结果。全岩或单矿物黑云母的表面年龄均在32.04-36.50Ma的范围之中。放射成因Ar与K构成了相关性良好手一条等时线,表明样口中既无过乘Ar,也没有放射成因Ar的丢失,即上述年龄值为真实的成岩年龄。  相似文献   

8.
基于油气勘探中所积累的地质,地球物理新资料,对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第三纪盆地进行了构造,沉积充填,热及深部背景的综合研究和定量动力学模拟,提示了南海北部裂隙大陆边缘的非被动性质及西部边缘的转换-伸展性质。在此基础上对盆地演化进行了动力过程分析,阐明了裂陷期我幕伸展及裂后晚期10Ma以来构造-热事件及其对盆地特征和油气聚集的重要影响,其中是5Ma以来吕宋岛弧的向西碰撞,在珠江盆地产生的密密断裂系和与深部  相似文献   

9.
中国海相盆地的形成与演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海相沉积盆地的形成与演化主要经历了两大构造期和5个构造演化阶段.两大构造期是指早古生代板块离散-漂移控制下的海相盆地形成和晚古生代以来板块聚敛-碰撞控制下的盆地叠加改造这两大构造期.5个演化阶段如下:①元古界-中石炭世,小陆壳板块在大洋中的漂移和以碳酸盐岩沉积为主的海相盆地的形成;②晚石炭世-中三叠世,陆壳板块向北的拼合聚敛和海陆交互相沉积盆地的发育;③晚三叠世-早白垩世,板块拼贴以后的构造稳定阶段和陆内沉降控制的湖相沉积盆地的叠加;④晚白垩世-古近纪,受新特提斯洋和西太平洋板块活动的影响,海相沉积盆地经受陆内变形,发生埋藏、隆升剥蚀或破碎;⑤新近纪以来,受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及其远距离效应的影响,海相沉积盆地边缘发生前陆挤压和盆山耦合作用.构造演化过程控制了中国海相沉积盆地的石油地质特征,古生代海相沉积盆地的形成奠定了油气藏形成的物质基础,中新生代的构造叠加与改造决定了油气成藏与保存的关键条件.晚元古代-早古生代,漂移在大洋中的古板块上沉积的深水相泥页岩和陆缘海碳酸盐岩层序中,发育了优质的海相烃源岩和礁滩相储集层.晚古生代,陆壳板块聚敛并上升成陆,克拉通盆地内部的古隆起成为油气运移、聚集和储集的良好空间,同时海陆交互相沉积的煤系地层形成了区域性的封盖层.中新生代的构造稳定性决定了古生代海相盆地的保存条件.具有前寒武系结晶基底,构造活动相对稳定,盆地改造程度低的海相沉积盆地和其中古油气藏容易保存,例如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等都是有利于海相油气勘探的地区.  相似文献   

10.
丁亮  张德清  徐伟  金祥林  朱道本 《科学通报》2001,46(14):1166-1169
如何控制基于有机分子的自旋单元在晶体中的排列方式并导致自旋间铁磁性相互作用,以及增加自旋相互作用的维数和强度,从而使有机化合物呈现宏观铁磁性,并具有高铁磁相转变温度,是有机铁磁体研究领域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研究了含有4个氮氧自由基的铜碘络合物Cu2I2(p-PYNN)4(p-PYNN:p-Pyridine Nitronyl Nitroxide)和 Cu4I4(m-PYNN)4(m-PYNN:m-Pyridine Nitronyl Nitroxide)的合成、晶体结构及磁性,并讨论了磁性与结构之间的关系.Cu2I2(p-PYNN)4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P-1,a=1.3668(3)nm,b=1.4280(3)nm,c=0.7273(1)nm,α=90.18(3)°,β=101.86(3)°,γ=91.09(3)°,Z=1.Cu4I4(m-PYNN)4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P-1,a=1.5569(9)nm,b=1.6247(7)nm,c=1.5103(9)nm,α=94.48(5)°,β=116.15(5)°,γ=83.07(5)°,Z=2.通过SQUID磁强计对两个化合物的磁性研究表明,Cu2I2(p-PYNN)4  相似文献   

11.
利用 DNA体外重组技术构建了蓝细菌Synechochstis sp PCC 6803缺失突变株ORF4_(4690),其染色体DNA中与不依赖于光的叶绿素合成途径相关的ORF_(469)片段被红霉素抗性基因所取代.该突变株细胞内叶绿素的含量完全受培养过程中光的控制.培养获得的叶绿素含量分别为9.427μg· mg~(-1)和 0.695 μg· mg~(-1)的两类藻细胞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了热模拟降解,分析了热解产物烷烃生物标志物特征,发现两类细胞在类异戊二烯烃的相对含量上差异明显.低叶绿素含量的蓝藻样品热解产物中Pr/nC_(17)和Ph/nC18值为0.192和0.216,分别是高叶绿素含量蓝藻样品的1/3和1/7。实验结果为叶绿素分子是植烷和姥鲛烷等类异戊二烯烷烃的分子来源提供了直接的证据,并进一步证实了藻细胞中脂类分子是决定其热解产烃量的主要控制因素.实验结果表明,现代分子生物学与有机地球化学的结合可以为某些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分子来源研究提供新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2.
β-环糊精与对苯二酚包合物的合成与晶体结构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合成了环糊精与对苯二酚包合物[(C_(42)H_(70)O_(35)·(C_6O_2H_(6))_3·(H_2O)_(21.2)·(CH_3OH)_2],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晶体结构.该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 P1,晶胞参数:a= 1.550 0(1) um,b= 1.553 6(1) um, c= 1.824 6(1) um, a= 113.17(2)°,γ= 99.12(2)°, γ= 103.37(3)°, V= 3.773 9(4)um~3, Z= 1; Dc= 1.343 g/cm~3, μ= 0.124 mm~(-1), F(000)= 1594, R= 0.079 5, S= 0.963 9.晶体结构测定表明,客体分子在主体分子空腔内的位置以及主-客体包合物稳定存在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客体分子的极性基团的溶剂化程度.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我国黄土高原2个末次间冰期剖面的石英粒度分析,发现的这一时段由粗粒含量增加所指示的重复粉尘堆积事件有九次:DE1(70-71ka)、DE2(74.5-75ka)、DE3(81.3-83ka)、DE4(90-91)ka)、DE5(101-102ka)、DE6(106-107.7kg)、DE7(110kg)、DE8(113.5-115ka)、DE9(119-121.6ka)并且和东北大西洋V29  相似文献   

14.
用脉冲辐解法研究藻胆蛋白与羟自由基反应动力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竞争反应动力学方法研究,3种藻胆蛋白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其中C-藻蓝蛋白(C-PC)和变藻蓝蛋白(APC)从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中提取; R-藻红蛋白(R-PE)从多管藻(Polysiphonia urceolata)中提取;羟基自由基通过脉冲辐解水产生.实验结果表明, 3种藻胆蛋白对羟自由基有强的清除作用;测量得到清除反应速率常数在(2.8~5.6)×10~9L·mol~(-1)·s~(-1)之间。  相似文献   

15.
纳米管TiO2的形貌结构和物理化学特性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张顺利 《科学通报》2000,45(10):1104-1108
对新型纳米管状TiO2的形貌结构和物理化学特性进行了考察,发现此种TiO2纳米管由2~5个单层TiO2分子组成,管内径在4.2~5.9nm之间,有很高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分别这379m^2g和1.431cm^3/g),对染料活性艳红X-3B的脱色活性可比DegussaP-25TiO2提高约2倍,是一种很有希望在光催化和复合纳米材料等方面应用的新型TiO2材料。  相似文献   

16.
晚更新世萨拉乌苏组时代的新认识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萨拉乌苏组是由法国人P.德日进和E.桑志华早年建立的我国北方晚更新世河湖相标准地层,但在时代归属上一直存在分歧。通过萨拉乌苏河滴硝沟湾剖面地层层序划分和年代测定,结合黄土-古土壤研究的最新成果,初步建立了可与黄土,深海沉积记录和冰期气候对比的萨拉乌苏地层序列。认为河湖相的萨拉乌苏组形成于140 ̄70ka,城川组风成沙形成于70 ̄10ka,湖沼相大沟湾组发育于9.7 ̄3.8ka和滴硝沟湾组形成于3.  相似文献   

17.
大别山造山带与合肥盆地的构造耦合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王清晨 《科学通报》1997,42(6):575-580
对大别山造山带和合肥盆地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综合研究表明,大别山造山带是中生代碰撞造山作用的产物,合舅地是这一造山带隆起时开始形成的,经历了凹陷-断陷-构造反转3个阶段,造山带的“去根”过程与地幔上涌控制着大别山的隆起和合肥盆地的发育。  相似文献   

18.
穆援越  刘红  张杰  刘淑红  吴燕  汪家政  范明 《科学通报》1998,43(15):1631-1634
将人NT-3基因插入pPAK9中后与Bsu36Ⅰ酶切的Bac6昆虫杆状病毒基因组DNA共转染sf21细胞,以空斑法分离重组病毒。狭缝杂交、细胞免疫化学染色和背根节无血清培养证明NT-3整合入Bac6DNA中表达并分泌至胸外。  相似文献   

19.
La0.7Sr0.3Mn0.9Fe0.1O3纳米固体中的压致碎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凡磊 《科学通报》1998,43(5):491-494
在高压压制的La0.7Sr0.3Mn0.9Fe0.1O3纳米固体内部观察到明显的压致晶粒碎化现象,在4.5GPa的压力下,其内部的平均晶粒尺寸下降46%。随着晶粒尺寸的下降,纳米固体的饱和磁化强度下降40%而矫顽力增加35%。La0.7Sr0.3Mn0.9F0.1O3纳米固体的这种压致晶粒碎化现象与其晶粒内部存在的氧缺位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宫颈脱落细胞的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体玉  李俊  慈云祥  董建强  阚秀  郭振泉 《科学通报》2000,45(17):1841-1845
应用Fourier红外光谱(FTIR)分析方法,对354个宫颈脱落细胞的普查样本进行分析。根据970和1170cm^-1吸收峰出现与否,可将谱图分为两大类:T1和T2.T1占83.1%,被诊断为正常细胞或在正常范围内的良性变化的细胞(PapⅠ)。T2占16.9%,其中,被诊断为PapⅠ和不正常的样品分别占28.9%和71.1%。不正常的样品中有3例(占5.0%),分别诊断为严重炎症、宫颈疤痕和宫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