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田印红  于慧慧 《科技信息》2012,(22):43+46-43,46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伴随于长时期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在我国西部,中小学教师普遍存在着职业倦怠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作者分析了形成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和产生的不良影响,并提出了预防和解除西部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8,(6):115-118
近年来,关于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成为教师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采用Maslach和Jakson职业倦怠理论,从教师情绪状态、人格状态和个人成就感三方面分析当前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探究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发现教师多重压力过大、地位和薪酬与付出不符、职业理想目标缺失等是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从教师自身构建强大的职业动力和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两个方面,提出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3.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在经受持久压力体验时情感、态度和行为的某种情绪衰竭状态,中职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既有社会和学校的原因,也有教师个人的问题,中职教师职业倦怠阻碍着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会使教师整体素质降低,进而影响到人才的培养。分析和克服中职教师职业倦怠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对中小学心理教师调查的结果显示,中小学心理教师职业倦怠整体程度不高,尤其表现为职业成就感降低;教龄10-20年是职业倦怠最为严重的阶段;学校安排的心理教师职业倦怠程度明显高于那部分立志从事该职业的心理教师。  相似文献   

5.
张俊华 《科技资讯》2011,(34):228-228
社会舆论具有重大的影响力,社会对一个行业的舆论在某种程度反映着人们对于这各行业的认可度,而当代关于教师行业的社会舆论占上风的并不是誉美之词。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大,教师职业倦怠日益凸显。本文围绕社会舆论现状和教师职业倦怠成因,讨论当前关于教师行业的社会舆论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教师职业倦怠是当前教师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职业心理问题,也是一个困扰教育界的比较头痛的问题.从心理和社会角度分析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从教师、学校、社会三个层面提出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以实现教师的心理与职业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李瑞 《甘肃科技纵横》2007,36(3):180-181
在现代社会,教师职业倦怠成为教师心理健康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本文探讨了引起教师职业倦怠的根源,提出了避免和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教师职业倦怠不仅影响自身身心健康,而且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是一个系统工程,本文从社会、组织、个人三个层面探索教师职业倦怠的干预方法,以期有效地缓解教师的倦怠心态,更好地提高教师的职业生活质量和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教师职业倦怠是当前职业教育应重视和解决的问题,它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及社会发展都会带来较广泛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熊慧娟 《科技信息》2010,(10):72-73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伴随长期压力体验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与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状况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论述了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危害,并从社会、学校和教师个人三个方面分析了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以及针对这三个方面提出了预防和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帮助教师更好地调控自己的行为和心境,减少面对困难、挫折时的不良心理倾向,从而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减轻教师的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1.
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不但极大地危害了教师的身心健康、教师专业发展,而且严重影响教育事业、整个社会的发展。本文笔者结合课题研究体会,拟从教师的心理健康情况分析入手,重点分析引发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并从学校管理和教师自身调适的角度对如何解决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陈静 《长沙大学学报》2011,25(6):123-125
通过分析心理应激与教师职业倦怠的总体表现及差异,探讨心理应激与教师职业倦怠的特点及关系,分析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特别是心理应激对教师职业倦怠的潜在影响。这既可以为有效预防和缓解高职教师群体的职业倦怠提供思路和借鉴;也能为探求教师培训工作的有效途径与对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最终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切实提高,并进一步提出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曹晶 《科技信息》2012,(17):157-158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现有教育形式的重要补充,但是由于我国对于中职教育的不重视使得我国中职教师现阶段职业倦怠的问题越来越明显,而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地影响了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教师的心理健康,本文通过阐述我国中职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背景,结合对中职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的相关文献,从学生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个人因素和人际关系因素五个方面,指出了我国中职教师职业倦怠发生的原因,最后根据上述分析提出了解决中职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相关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14.
教师职业倦怠作为职业压力的一种对教师专业发展起着消极的作用。以中学英语教师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考察英语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学英语教师的职业倦怠情况并不十分的严重。在英语学科中,男教师职业倦怠程度略低于女教师;年龄在40~49岁教师职业倦怠相对严重;职称与是否获奖是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所在学校是否重点以及学段对教师职业倦怠没有明显的影响。最后,根据调查状况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职业倦怠”不仅伤害高职教师的身心健康,而且严重影响教育和教学质量,进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通过调查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目的是为有效缓解高职教师职业倦怠提供理论依据,并提出调解和控制高职教师职业倦怠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用MBI对西昌地区末尔乡中心校和托觉镇中心校的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进行调查,探讨并分析了教师职业倦怠与各相关变量如性别、教龄、学历等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①中小学教师有一定的情绪衰竭,去人性化程度一般,成就感较高,职业倦1怠情况不明显。②教龄在职业倦怠3个维度上差异均不不显著。③不同性别教师在职业倦怠3个维度上差异均不显著。④学历在低成就感维度存在主效应,随学历的升高,成就感有降低趋势,学历在其他两个维度上不存在主效应。  相似文献   

17.
沈翰 《科技信息》2008,(18):184-184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存在,对当前正在推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来了不利影响。它降低了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热情;损害了教师的身心健康;影响了教师队伍的稳定和构成;阻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破坏了原本稀缺的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18.
西部地区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教师身上表现出的职业倦怠对教师自身、学生的成长以及整个社会都产生了消极影响。循着教师个人因素、组织因素、工作因素和社会因素,探讨教师职业倦怠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危害,以期为西部地区中小学教师预防、减少职业倦怠现象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职业倦怠会降低教师的工作热情,危害教师的身心健康,进而影响整个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本文从改善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根源入手,提出借鉴马斯洛(Maslon)、赫茨伯格(Herzberg)、亚当斯(Adams)、斯金纳(Skinner)等人的激励理论,对缓解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提出了以下管理对策:尊师重教,落到实处;提高成就感,激发上进心;公平竞争,创新机制;柔性管理,人文关怀;进修提高,自我发展;自我激励,心理平衡。  相似文献   

20.
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界的现状及其种种迹象表明,现有教师队伍的心理健康不容乐观,"诲人不倦"已是难能可贵,教师职业倦怠之病症正在严重地冲击着当前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因此,探讨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寻求对策,促进教育的发展就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了.缓解、解决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主要是:社会支持、组织支持和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