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2 毫秒
1.
技术创新取决于众多外部条件和内在因素的交互作用。本文以陶范铸造和失蜡法为例,说明铸接、分范合铸和失蜡法等工艺手段源自“执简驭繁”、“模之可失”等技术观念,观念转变是技术创新的内在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2.
以我国丰富的木本油脂、松脂、蓖麻等生物质资源为原料,针对非粮油料生物质利用过程中存在的技术瓶颈问题,开发木本油脂、蓖麻生物质资源的预处理、催化转化、深加工制备功能产品表面活性剂、能源产品蓖麻基润滑油、关键化工中间体癸二酸中间体等环境友好制备工艺。研究生物基表面活性剂制备工艺技术,创制松香双子表面活性剂、油脂基阳离子和水溶性表面活性剂、漆脂基乳化蜡及表面活性剂、稳定的水果和包装纸用乳化蜡等新产品;建立中试示范生产线。通过对示范工艺系统优化和技术集成,实现木本油脂、非粮非木质生物质蓖麻的综合利用,将为木本油脂高值利用、替代石油的蓖麻基可生物降解能源产品的产业化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为我国生物基材料的发展起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中国造纸术的源流,文章以实地调查资料入手,对中国近十个少数民族的传统造纸工艺进行了工艺分析。从造纸的各个步骤分析比较后认为,中国的传统手工造纸有两种不同的造纸法:一是抄纸法造纸,二是浇纸法造纸。这两种造纸方法在技术工艺和关键步骤上截然不同,所造出的纸也有明显不同的特征,应分属不同的造纸技术体系。通过对陕西、甘肃、新疆等地的古纸进行实地考察和分析,发现两种造纸方法有不同的源流和外传路线,其中浇纸法为非蔡伦系的造纸法,抄纸法为蔡伦系的造纸法。直到现代,这两种造纸方法的遗存仍有不同的地理分布。  相似文献   

4.
海峰 《科学大观园》2013,(13):26-26
根据英国科学家进行的一项新研究,学名“Galleriamellonella”的大蜡螟拥有动物世界最强大的听觉,灵敏度是人类耳朵的150倍。英国科学家发现大蜡螟的耳朵虽然构造简单,但所能听到的声波频率范围却超乎我们想象,最高可达到300千赫,是所有已知动物中最高的。  相似文献   

5.
化石能源制氢最普遍采用的是天然气或汽油蒸汽转化法.为了解决化石能源短缺问题,主要对制氢原料、催化剂、工艺等3方面进行改进,以处理高硫石油焦和沥青等劣质原料的非催化部分氧化POX制氢工艺结合电汽联合循环工艺(IGCC)是发电、供热和制氢3者结合的优化工艺路线.采用等离子体法烃类化石能源分解成氢气和炭黑的工艺路线制氢,是优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制糖清净工艺是指借助清净剂和加热所起的化学和物理化学作用,并通过固液分离方法,尽可能除去混合汁中影响蔗糖结晶的各种非糖物质,获得色值较低、清晰、较纯净的清净汁。我国制糖企业中90%以上采取亚硫酸法清净工艺,此工艺已有上百年历史,优点是工艺和设备简单,但它存在着糖汁清净效率低的缺陷。几十年来,我国制糖工作者在如何改进亚法制糖工艺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例如强碱亚硫酸法、中间汁亚硫酸法、低硫高磷法、脱氧澄清法,以及结合气浮澄清技术开发的蔗汁气浮法和结合某些澄清助剂开发的澄清工艺等。有些新工艺虽然在生产上应用取得良好效果,但由于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而最终未能在糖厂推广。  相似文献   

7.
公元6世纪时后魏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是我国一部杰出的农业科学典籍,其中比较全面、系统地记载了23种制醋工艺。这是迄今有关制醋的记载。该文运用现代微生物学和酿造学的知识在讨论黄衣曲的使用和制备的基础上,从制醋工艺中原料的处理、发酵水份、温度、湿度、酒精度、卫生和成醋的保存方法等条件入手对书中前15种制酢法的工艺进行了分析比较。最后还对贾思勰选自《食经》的八种苦酒法的工艺也进行了概述对比。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成果》2014,(1):63-63
全球碳平衡是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核心问题。科学家们在全球碳平衡研究和估算时发现,有近20%的二氧化碳排放去向不明,这就是全球变化与碳循环领域的“二氧化碳失汇”问题,也被科学家形象地称为“碳黑洞”。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成果》2013,(10):87-87
目前,我国甘蔗制糖生产主要采用亚硫酸法工艺,普遍存在清净效率低、工艺适应性较差、白砂糖色值高、二氧化硫残留量高及不耐贮存等缺点,因此,采用优化、改良、强化系统控制技术等来对亚硫酸法澄清系统进行改良,提高清汁质量,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是我国甘蔗制糖行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一、主要技术内容 新工艺合成法生产的甘露醇,由于产品的微生物指标优,特别适合于配制甘露输液,正逐渐取代海带提取法生产的产品. 该合成法工艺,是以蔗糖为原料,经水解、氢化、分离结晶得甘露醇和山梨醇;或以葡萄糖为原料,经异构后加氢、分离结晶得甘露醇和山梨醇.该工艺与传统海带提取生产方法相比,具有原料来源丰富且不受季节限制,工艺简单,污染少,收率高,生产成本低,产品不含热原、澄清度高等优点,特别适合于大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醛酮比、磺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加料方式对合成SAF减水剂的影响。通过试验比较分析,选取了最佳合成工艺。在确定合成工艺条件下,对合成SAF减水剂性能及与其他减水剂复配进行比较分析与研究,复配产品已应用于实际工程,可配置不同标号混凝土。  相似文献   

12.
我国目前铬盐生产采用传统“硫酸法”工艺生产红矾钠,存在污染重、副产物量大、难处理等问题,极大地限制了铬盐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而碳化法生产红矾钠,采用二氧化碳代替硫酸酸化,实现了二氧化碳减排、副产物循环利用,是一种清洁化生产新工艺。通过本项目的研究,将为我国铬盐产业升级及铬基新材料研发提供引导作用,项目具备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成果》2012,(21):22-22
针对传统的生物处理工艺对于难降解废水处理效果欠佳的问题,结合催化铁还原预处理难降解工业废水和生物处理工艺的技术优点,通过开展催化铁与水解酸化、催化铁与活性污泥、催化铁与生物膜法以及混凝沉淀等方法的组合工艺研究,获得了适用于高有机物浓度、高毒性、难生化、高pH值、高氨氮工业废水处理的催化铁/水解酸化一好氧生物膜工艺,  相似文献   

14.
从发展清洁能源的角度看,氢是最理想的载能体.氢是可再生的,如果与利用太阳能结合在一起,则其资源量几乎是无限的.氢在燃烧时只生成水,可以实现真正的"零排放".常规的制氢方法主要有水电解法、水煤气转化法、甲烷裂化法等,这些方法均需耗费大量能量.生物制氢技术作为一种无污染的清洁生产项目,已在世界上引起广泛重视.日本、美国等一些国家为此还成立了专门机构,并建立了生物制氢的发展规划,以期通过对生物制氢技术的基础性和应用性研究,在21世纪中叶使该技术实现商业化生产.利用高浓度有机废水生物处理工艺制取氢气,不但具有开发新能源、节省能量消耗及净化废水的重要意义,为社会带来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而且对当今生物技术革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废水处理生物制氢工艺,不但可以提高对有机污染物质的处理能力,同时还可回收数量可观的氢气和高质量的甲烷气,产生显著的能源回收率.因此,我国科学家建立的发酵法生物制氢技术,有着十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意义.目前看来这一技术是所有生物制氢工艺中,产业前景最为看好的新工艺,目前已经进入产业化示范阶段,继续领先国际同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以我国隋唐及以后的建筑石作工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唐宋时代采石技术及石作加工能力的变化,指出了扁棱技术在唐宋时代的新发展.以宋代<营造法式>、清代<河工器具图说>和近世<营造法原>为依照,探讨了宋元时代石作技术的进步及地方石作工艺的发展,并重点对清代的石作技术和工艺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成果》2000,(4):39-47
一、主要技术内容 凝点(SP)和冷凝点(CFPP)是柴油低温使用性能的重要指标,凝点是表明油低温时失去流动性能的温度;冷凝点是表明柴油通过发动机供油系统滤网的最低温度.对轻柴油来说,冷滤点指标比凝点指标显得更加重要,因为冷滤点与柴油的低温使用性能直接相关.目前改善柴油流动性的方法,有调入煤油、脱除蜡组份、临氢降凝、加氢裂化、加入化学改进剂等多种方法.调入煤油要耗用大量宝贵的煤油资源.脱蜡将会使柴油十六烷值大幅度下降而影响燃烧性能.临轻降凝和加氢裂化则对技术要求高,设备投资和操作费用大.加入化学降凝剂的方法,则克服了上述的一些方法的缺点,只要在柴油中加入很低浓度(几百ppm)的降凝剂,就可大大改善柴油的低温流动性,具有操作灵活简便、费用低等优点,同时保留了高十六烷值的蜡组份.加入化学改进剂的方法对增产柴油、节约轻油、提高炼厂生产灵活性和改善柴油低温使用性能具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7.
张荣富 《科学大观园》2009,(15):I0001-I0001
蜡像的制作被普遍认为源于西亚,而盛行于欧洲。据说古巴比伦人首先掌握蜡制人像技艺,因为那里盛产石油,用蜡塑形是可信的。公元前四世纪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夫帝曾请人为他制作蜡像。占埃及殡葬仪式中亦把蜡像放在墓穴里。  相似文献   

18.
《齐民要术》是我国首部详细记载制曲工艺的综合性农学著作,其中的神曲工艺以神曲独特的发酵和糖化能力被视为中国古代制曲技术的代表。神曲工艺流程涉及择时、选料、培育等方面的内容不但与现代制曲工艺的科学性相耦合,且其自身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神曲工艺是中国古代制曲工艺与传统文化的综合体,深入分析其催生因素时,可以发现神曲工艺与其所处的社会的环境、技术和社会文化等密切相关。神曲工艺及其催生因素的综合分析揭示了传统技术与社会文化互动关系的新图式,促进了传统技术研究视角的演进。  相似文献   

19.
眼睛的快速跳动(扫视)引起多种瞬态的感知变化,它们可能是伴随放电造成的后果。本文揭示的扫视伴随放电神经回路,能对家鸽整个视觉系统的活动进行调节。扫视伴随放电致使端脑上皮质、视觉丘脑和顶盖前扁豆核(nLM)的放电活动先受抑制后被增强,但副视觉系统基底视束核(nBOR)的反应则与其相反,即先被增强后受抑制,这使丘脑神经元失活导致端脑神经元的扫视反应消失,而nLM和nBOR两者同时失活则消除丘脑神经元的扫视反应。脑干中缝核复合体与扫视有关的全向暂停神经元抑制nBOR并兴奋nLM,其失活导致视动神经元和丘脑神经元的扫视反应消失。研究表明,端脑神经元的扫视反应由伴随放电信号产生.这些信号从脑干神经元经由视动神经元和丘脑神经元传递到端脑,可能在视觉感知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一、主要技术内容 以涤纶工业织物为基材的PVC新型篷盖材料逐步取代棉、维纶、涤短传统型篷布已是当今世界发展主流.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对篷布涂布工艺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该项目正是针对我国目前篷布生产现状,立足国内设备,结合国内现有涂层设备制造技术与该院在涂层工艺研究中多年来的丰富经验,选定合适的涂层工艺线来加工生产涤纶工业丝织物PVC新型篷盖产品,并根据产品性能来设计材料结构与涂层工艺,达到优化成本的目的,从而提高该产品在我国的竞争力.该产品具有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