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7 毫秒
1.
该文是为纪念龚育之先生逝世10周年而作。龚育之是中国自然辩证法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是俄苏科学技术哲学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半个多世纪以来,他搜集整理了大量关于苏联自然科学哲学领域学术论争的资料,并基于这些资料和中国的现实进行深刻反思,得出在处理哲学与科学、政治与学术关系的若干历史经验教训,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龚育之为俄苏科学技术哲学研究制定的三条指导原则,在推动这一领域的健康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将龚育之开创的学术事业发扬光大是对其最好的纪念。  相似文献   

2.
《科学大观园》2006,(15):73
博士间谍:理查德·佐尔格当理查德·佐尔格因间谍罪被捕,人们不敢相信,这名在东京德国使馆内拥有单独办公室并与大使亲密无间的德国记者,竟然为莫斯科工作。佐尔格的母亲是俄罗斯人,他3岁时举家迁往德国。大学期间,受左翼思想影响,加入德国共产党。1924年苏联情报部门将佐尔格收为特工。1941年德国对苏联不宣而战,之前佐尔格已经向苏联政府报告这一消息,却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战争打响后,日本声明有意在远东地区开辟战场,令苏联腹背受敌。莫斯科陷入极度恐慌之中。佐尔格和他的同伴进行了大量情报分析,得出结论:“苏联远东地区可以认为是安全…  相似文献   

3.
岳南 《科学大观园》2009,(20):56-57
1949年8月29日,晨曦之中的苏联塞米帕拉汀斯克大草原,在一个50米高的塔架上,吊起一只形同圣诞树玻璃球的巨球,它就是被美国人称作“乔1号”苏制原子弹。数秒之后,它就化作了一朵巨大的彩色蘑菇云。  相似文献   

4.
徐元 《科学大观园》2011,(10):60-61
当年日本战俘劳改营看守斯维里多夫的评价是:"日本战俘在泥炭开采场工作,干活非常卖力,从不偷懒。"研究日本战俘问题的俄罗斯观察家日尔诺夫也指出:"日本战俘的工作效率要比苏联工人和苏联囚犯好得多,因此在很长时间里苏联都不太愿意释放这些日本战俘回国。"  相似文献   

5.
李翊 《科学大观园》2010,(12):58-59
<正>苏联劳改营曾频传异国恋情1945年8月8日,日本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法西斯轴心国的失败告终。1945年秋,几十万日本战俘陆续被从中国东北押解到苏联境内,开始了漫长的劳役岁月。俄罗斯《莫斯科共青团员报》曾刊文《日本武士的俄国坟墓》说,最初,日本战俘踏上苏联国土的时候,随身携带的行李里藏有橡胶女娃,用于解决本能需求。可是,他们一下火车就遭到了早在车站等候多时的苏联居民的哄抢,因为战后的苏联百姓也非常贫穷。  相似文献   

6.
杨爱华 《自然辩证法通讯》2013,35(1):69-75,86,128
20世纪50年代向苏联学习的途径之一是派人赴苏留学,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了学习苏军先进的军事指挥经验和军事工程技术知识,派遣了大量军事留学生赴苏军院校学习.本文以军事留学生这一群体为视角,对这一时期赴苏学习的军事留学生的数量规模与派遣程序、分布院校与学习情况、留学费用与生活情况进行了系统考察,最后分析了军事留学生归国以后在军队建设、国防工业及地方等各个领域中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2022年是苏联著名科学哲学家科普宁诞辰100周年。科普宁是马克思主义传统的科学哲学家和逻辑学家,科学哲学“基辅学派”的创始人,他关于科学认识论和科学逻辑的研究成为苏联哲学中最富有创造性的成果之一。科普宁是坚定的认识论主义者,反对哲学是关于“整个世界”的科学;他促进了苏联科学哲学从本体论向认识论的转向,指出科学研究就是科学认识的过程,即感性与理性、经验与理论、知性与理性的辩证统一;他坚持辩证法、逻辑和认识论“三者一致”的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研究的逻辑”和“观念”的范畴,与波普尔的“科学发现的逻辑”和库恩的“范式”概念相得益彰。在任何艰险的环境之下始终坚持独立思考而不是随波逐流,是科普宁留给我们最宝贵的哲学遗产。  相似文献   

8.
<正>二战末期,德军战败投降,苏联终于有时间可以来处理来自日本的威胁。苏联考虑到自己刚经历大战不久,国家还处在恢复期,若此时直接对日作战,势必会损失很大。于是,为了尽可能地减少损失,苏联秘密制定了一个惊人的计划。若计划成功实施,则可以直接毁灭日本!苏联制定的这个疯狂的计划叫做引爆富士山计划顾名思  相似文献   

9.
布哈林(Николай Иванович Бухарин)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政治活动家、苏联国家政治体制的缔造者,他还是科学理论家和科学活动家.1920年代末起他逐渐淡出苏联最高决策层,开始了他对苏联科学的重大影响时期.  相似文献   

10.
“狐蝠”不辞而别1976年9月6日,苏联海参崴东北的萨哈罗夫空军基地一片惊慌。“068丢失!”地面监测人员发出惶恐的叫声。“马上组织拦截!”几乎没有任何犹豫,苏军最高决策层就下达了命令。下午1时10分,经过近一个小时超低空飞行后,苏军飞行员别连科中尉驾驶着编号068的米格-25“狐蝠”战斗机飞抵了日本海上空。此时,日本北海道千岁空军基地的指挥官下令出动战机拦截这位“不速之客”。几乎同时,苏联的拦截飞机也跟踪追了上来。眼看别连科就要陷入绝境,但一大片突如其来的厚云层救了他。在云层干扰下,企图实施拦截的苏联和日本的战机连同日本…  相似文献   

11.
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宣告了人类空间时代的到来.从1958年开始,美、苏超级大国为了争夺空间霸权和开展冷战对抗的需要,在月球探测与载人登月领域展开了激烈的竞赛.1958年,美国先后发射了“先驱者”号系列的4个月球探测器,苏联发射了“月球”号系列的3个探测器,但全部失败了.  相似文献   

12.
在宋代,书法艺术欣欣向荣。不仅有北宋的书法四大家苏黄米蔡,皇帝赵佶更独创瘦金体,岳飞与秦桧这对“不共戴天”的仇家,也都是一流的书法高手。其中,影响后世的最大贡献便是“宋体字”的出现。据说“宋体字”的创立者正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南宋宰相秦桧。他对自己的身后骂名始料不及,但对自己的历史贡献,却是很自信的。他生前常自我解魄“功名富贵不过是过眼烟云,  相似文献   

13.
右派分子徐芻认为马列主义不能作为科学的指导思想。他攻击马列主义的办法是首先污蔑苏联的科学成就,然后说苏联科学是由于马列主义思想指导坏了。他对他的学生说:“你们无知,教材都是苏联的,以为苏联了不起;我看的书多了,以英文为主,眼界深了,深知英美之厉害,不单水平高,而且发展也快”。他说:“美国科学在总的方面大大超过苏联,无论在人员配备、设备和门类方面”。他并且以电视台为例,说美国有几十个电视台,古巴有九个,而苏联只有八个。对于许多主  相似文献   

14.
塔姆是苏联著名物理学家,他在量子力学、固体物理、辐射物理、分子物理等领域都做出了突出贡献。塔姆发现的固体表面存在一种特殊状态被称为"塔姆能级"。他创立了核力互换理论,提出研究核力的方法被称为"塔姆-丹科夫方法"。塔姆与弗朗克解释了"瓦维洛夫-切莲科夫效应",由此,他与切莲科夫、弗朗克于1958年成为苏联最先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科学家。塔姆是苏联研发氢弹的理论工作负责人,他与萨哈罗夫建立了托卡马克等离子体阻滞理论,为苏联理论物理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在公认的维特根斯坦思想发展前后两个时期之间,事实上存在着一个与前后期都有所不同的中期阶段。而他在这个时期的重要思想之一,就是对哲学性质的重新认识,即对通常所认为的哲学性质的彻底否认。根据中期维特根斯坦的看法,哲学完全是我什1误用语言的结果,因而哲学研究的真正目的,就应当是消除对语言的误用,由此就消除了哲学本身。  相似文献   

16.
布哈林是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杰出的科学管理者.作为政治活动家,他一生命运曲折多舛;作为苏联科学院的第一批共产党人院士,人们对他的了解则很少.他曾经担任苏联科学院自然科学和技术史研究所第一任所长,在科学史研究领域是一位具有重要影响的人,引领苏联学者开创了科学外部史研究的新路向,为独具特色的苏联科学动力学派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秦朝 《科学大观园》2010,(11):59-59
在上个世纪20年代的时候,苏联发生了一件事情,引起了苏联以及整个国际社会的震动:苏联的索洛维茨岛劳改营有一个犯人从岛上逃走了。不久,他在英国出版了一本自传式的书《在地狱岛上》。此书披露了大量虐待、侮辱劳改人员的状况。这个犯人的这本书,引起了世界的轰动,  相似文献   

18.
《科学大观园》2010,(15):66-68
大约在明朝中期,日本的织田信长成功地控制了近畿地方为主的日本政治文化核心地带,使织田氏成为日本战国时代中晚期最强大的贵族,由于他施行农兵分离。造就出了日本最早的专业士兵,对外极力扩张,使得他所在的地区成为日本最强大的部族。1582年,日本中部尾张国主织田信长被刺死,部下大将丰臣秀吉继续了他的统一事业。  相似文献   

19.
《科学大观园》2010,(7):42-43
近日,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刊登了一篇专访。被采访者是一名已经去世的老人,退休的莫斯科大学教授亚历山大·斯皮尔金。他在临终前,向媒体披露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斯皮尔金生前拥有一系列令人称羡的头衔:心理学和哲学博士、俄科学院哲学所的主任研究员、莫斯科大学教授等。另外,他还参与了《苏联大百科全书》的编写工作。但人们不知道的是。他还是苏联科学部“生物信息”实验室的首任领导。  相似文献   

20.
《科学大观园》2011,(3):74-75
1950年:爱德华兹·戴明对战后日本产业起死回生功不可没 1950年的爱德华兹·戴明在美国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统计学家.之前仅到过日本一次,但是他却清楚地知道如何解决日本战后的经济问题。戴明指出,对质量的追求是提高生产力、获得更多利润、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的关键。他表示,如果日本公司采取他提出的14个质量管理原则的话,它们的产品在5年内将达到世界级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