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3年12月30日,我国"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简称双星计划)的第一颗卫星--探测1号卫星(又叫"赤道卫星")发射升空,发射获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2.
日本用于商业的太空开发政策是由政府独立自主地制定.过去十五年来,日本政府实施的发展项目是以独立发展整套卫星技术为目标,从发射设备、追踪站、火箭制造到卫星研制全由日本包办.但这一发展的规模尚不能满足一些卫星服务的用户,尤其是日本电讯公司(NTT)的需求.现在日本面临的问题是,要末靠国外的火箭来发射重量体积越来越大的卫星,要末自己来制造更强有力的火箭;前者将有悖于日本主张的独立自主的政策,后者则会使日本投入更大的资金并耗费更长的时间.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国际通信年”。与此合拍的是日本在今年跨入卫星通信时代。日本国内通信卫星“樱花2号——a”发射成功,并计划在明年发射广播卫星。从宇宙进行通信和广播,电波事业的前程是无限广阔的。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个有关日本的日地物理学(STP)研究活动的贡献和将来计划的报告。此报告曾在1982年5月在加拿大首都渥太华召开的日地物理讨论会上宣读过。回顾过去,我们参加国际磁层研究(IMS)计划和太阳峰活动。在IMS期间发射了EXOS-A、EXOS-B和ISSb三颗磁层——电离层探测卫星。我们希望它们对了解磁层做出较大的贡献。在1981年发射的ASTRO-A卫星,它的任务是对太阳耀斑进行X-射线照象,以便得到若干个有趣的耀斑事件的图片。  相似文献   

5.
位于日本九州南端的种子岛数年前还是个少为人知的弹丸小岛,而前不久日本国产第一枚H2大型运载火箭在这里发射成功却使它名声大震,被载入了日本航天工业的史册。 日本人造卫星的历史 日本于1969年10月成立了宇宙开发事业团以后,从科学实验卫星发射技术入手开始了空间科学的研究开发。第二年2月,发射了第一颗卫星“大隅”号,可是这颗仅重24公斤的卫星并没有进入预定轨道,而且只运行了20个小时信号就  相似文献   

6.
太空扬帆     
2008年8月,美国宇航局在太平洋一座小岛上进行了一项发射试验.按照计划,该试验将用火箭将一颗小型太阳帆卫星发射升空,然后在空间进行太阳帆展开试验.  相似文献   

7.
象征着欧洲人"空间独立自主精神"的"伽利略"计划终于迎来了它"飞天"的那一刻.2005年12月28日,"伽利略"计划首颗名为"Giove-A"的实验卫星在哈萨克斯坦境内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欧洲舆论普遍认为,这将为"伽利略"计划总共30颗卫星的陆续发射奠定坚实的基础,"伽利略"计划由此迈出了关键一步.  相似文献   

8.
日本国产新型运载火箭伊普两龙号于2013年9月14日从鹿儿岛县的内之浦宇宙窄问观测站发射升空.随后.搭载的卫星准确进入近地轨道。由日本字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历时12年研发的伊普西龙号全长约24米,虽然长度只有日本主力火箭H-2A的一半,而且发射之前还因机位检测出现异常而一度中止发射,但是.存小型卫星发射市场以及火箭发射疗式的变革上都让人眼前一亮。,  相似文献   

9.
红外天文卫星是美国、荷兰、英国联合研制成功的一颗天文卫星,1977年开始研制,计划1981年发射。由于碰到一系列技术问题,发射一再推迟,实际是1983年1月25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上天,轨道高度900公里,是太阳同步准极地轨道,绕地周期103分钟。卫星上载有一架反射式望远镜,口径60厘米。望远镜焦点处放有三种红外线探测元件,总计62个,组成探测器,可以按4个波段(8—15微米、15—30微米、46—78微  相似文献   

10.
据专家们预测,如果各国所有的卫星发射计划都能成功,2001年前将有1000多颗新的应用卫星进入地球轨道。众所周知,目前世界上只有包括中国在内的少数几个国家具有航天发射技术。有资料显示,在发射能力有限的欧美门前等待发射的卫星,已经排成望不到尾的"长龙",我国的火箭发射中心也是"顾客盈门"。  相似文献   

11.
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点火,神舟七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中国航天新的蓝图展开了。而在2007年10月24日,我国成功地发射了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此前一个多月,日本发射了类似的卫星"月亮女神"。  相似文献   

12.
自然信息     
美国宇航局已拟定探测木星的“伽利略计划”,打算在1984年发射探测木星的宇宙飞船“伽利略号”。“伽利略计划”的目的是收集木星的大气层、磁场以及木星的卫星和辐射带的科学数据。飞船计划在1984年  相似文献   

13.
象征着欧洲人“空间独立自主精神”的“伽利略”计划终于迎来了它“飞天”的那一刻。2005年12月28日“,伽利略”计划首颗名为“Giove-A”的实验卫星在哈萨克斯坦境内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欧洲舆论普遍认为,这将“为伽利略”计划总共30颗卫星的陆续发射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1960年8月19日苏联成功地把第二个宇宙飞船发射到地球卫星的轨道上。除去火箭载体的最后一级外,整个卫星式飞船重4,600公斤。发射第二个卫星式宇宙飞船的基本任务是进一步研究保证人的生命活动,以及人的飞行安全和返回地球的系统。预先安排了在飞行期间应进行的一系列医学生物学实验,完成了宇宙空间的科学考察计划。为使带有生物的第二个卫星式宇宙飞船成功  相似文献   

15.
2012年12月12日,朝鲜在西海卫星发射场,用银河3号运载火箭将光明星3号卫星成功送入地球轨道,引起世界巨大反响.就在朝鲜卫星升空的同时,美国在佛罗里达发射基地,向太空发射了一架极其神秘的小型航天器——X-37B.这次发射的时间点耐人寻味.发射目的虽然三缄其口,但依旧无法阻止人们的种种猜测:有人认为这是例行试验,旨在验证太空飞行中的某些相关技术;也有人猜测,这是为了偷窥中国的天宫一号太空实验室;还有人相信,这是美国在向朝鲜"亮肌肉",以示警告.  相似文献   

16.
2007年10月下旬,我国成功地发射了嫦娥一号探月卫星,举世瞩目。在随后不久,我国又提出了将于2009年与俄罗斯合作发射火星探测器的计划。这一系列的行动激起了国人了解太阳系甚至整个宇宙的欲望,一股探索太空的热潮正在悄然  相似文献   

17.
日本与中国接踵发射探月卫星,大有夺标竞赛之势。还有在一旁默默暗使劲的美国和印度等国家。作为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月球,近来一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各国探月计划相继实施,用不了20年,沉寂的月球就会不断迎来人类的造访。到底是什么使人类突然认识到月球的价值?难道仅仅是能源吗?  相似文献   

18.
阿国 《科学24小时》2009,(10):13-13
(1)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按预定计划卫星进入轨道运行.开创了人类星际航行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随着“伽利略”计划首颗卫星的成功发射,欧盟与美国的空间竞赛由此开始。这颗名“为Giove-A”的实验卫星由俄罗斯“联盟”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根据欧洲航天局计划,这颗实验卫星将在升空至距地面2.3万km处脱离运载火箭,以每天环绕地球2周的速度开始测试工作。“Giove-A”质量为60  相似文献   

20.
<正>印度高中生设计全球最轻卫星2017年6月21日,在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中,"卡拉姆号"和其他参与实验的卫星从美国宇航局(NASA)位于弗吉尼亚州瓦勒普斯岛发射升空。该卫星的主要目的是展示碳纤维3D打印技术的表现,检测3D打印的轻质外壳的持久性,证明碳纤维材料能否适应卫星发射和收回进程中的恶劣环境。一旦通过测验,这无疑将变成3D打印技术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卡拉姆号"卫星在发射后将进入亚轨道飞行,整个任务时长4小时。在这段时间内,卫星将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