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禁忌作为一种典型的民俗文化现象 ,往往渗透着人类初民的思维意识 ,同时显示出文化的民族性特征。全面考察土家族饮食禁忌的各种形态及其文化成因 ,认为这些禁忌形态是土家人构建民族性的外化形式之一 ,体现了双重建构的民族文化心理 :表层结构是把饮食本身作为首要生存要素的饮食天命观 ,深层结构是个体融入民族总体之中构建民族性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2.
土家族民间舞蹈是土家族文化的一种表述形式,在文化人类学视野中,它是一种文化象征。在早期,土家族舞蹈形象以祭祀形式存在,同时也表现出土家族民俗文化的具体形态,成为人们表达与宣泄情感的最佳载体。在土家族舞蹈的形象中,我们发现它反映了土家族发生、发展、生活、繁衍的历史和民族传统文化的变迁,其文化形态也体现了土家族舞蹈艺术传承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土家族是一个典型的山地民族,吊脚楼是土家族山地文化的表征之一,它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既折射了土家人的"祖先崇拜"与宗教思想,又暗含了土家人"天人一体"的宇宙观和伦理观,等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化水平提高,建筑技术的进步,土家族吊脚楼的生存发展空间越来越小,土家族吊脚楼文化面临的危机日益凸显,我们应当采取具体可行的保护措施,才能及时抢救这一民族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4.
肖灿 《科技信息》2007,(18):251-253
土家人民以自己特有的淳朴厚实、粗犷豪放性格,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创造了古老的文明和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灿烂文化,摆手舞就是其优秀文化之一。本文通过对土家族摆手舞的起源,土家族摆手舞的舞源的阐述,分析了土家族的摆手舞主要形式与特征,其主要形式有内在和外在形式两种,其主要特征表现在服饰、动作、音乐方面。  相似文献   

5.
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产生流传于达州市宣汉县境内,是土家族的一种伴随劳动生产,声乐与器乐相结合的民间艺术形式,它在土家族的生产生活中世代相传、特色鲜明.具有突出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生动而形象地记录和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宣汉土家族人民的性格、情感和审美情趣,是研究巴渠社会生活、风俗民情、精神面貌、民间艺术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6.
张佳 《科技信息》2009,(13):131-132
禁忌在中国社会的生产生活中一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人民心理活动和信念上的传承,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禁忌多是在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出于对吉凶祸福等命运的迷信派生出来的趋吉避凶观念所形成的,由于生活条件和生活习惯不同,禁忌事项五花八门、千奇百怪。而在性别方面的禁忌尤其是对妇女的禁忌更是名目繁多,数不胜数。本文试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解读性别禁忌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农村自杀避讳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传统的陈规陋习。农村自杀避讳的原因主要有:恐惧心理,传统文化心理,禁忌民俗,宗教信仰,社会从众心理等。自杀避讳对农村社会生活的影响是:造成社会交往疏离,形成文化创新障碍。  相似文献   

8.
土家族哭嫁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功能。在土家族传统社会,哭嫁是女性的一种生存智慧,在祈求幸福婚娴生活、帮助新娘实现身份转换、传递女性婚姻经验和密切人际交往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而得以代代相传。在现代化进程中,土家族女性逐渐解构了哭嫁文化的原初内涵,哭嫁淡出婚仪。  相似文献   

9.
徐明 《科技信息》2010,(32):I0390-I0391
本文禁忌语是英汉两种语言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不同的禁忌语反映了不同的社会价值观念和社会心理状态以及与之相应的文化传统。本文从数字禁忌、颜色禁忌等方面对英汉语言禁忌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研究,减少跨文化交际活动中禁忌语造成的交际障碍.有助于跨文化交流的成功。  相似文献   

10.
“摆手舞”是土家族最具代表性的民族舞蹈.它是土家族生产劳动和祭祀文化的生动反映,体现了土家族自强自信的奋斗精神,同时发挥了凝聚人心和身份认同的重要作用.作为一种多元文化复合体,土家族摆手舞具有珍贵的民族历史价值、体育健身价值、娱乐休闲价值.  相似文献   

11.
布依族传统节日是一种旅游文化资源,是一股可以推动布依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文化力量。坡落布依古寨"祭山"节庆活动,对于传承布依族传统文化,建设"美丽布依村寨"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鄂西土家族地区小城镇经济发展刍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鄂西土家族地区的总体地理位置和历史与现实情况出发,着重分析其经济发展的优势及困境,提出了该地区小城镇经济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民间文艺知识是传统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家族有着丰富的民间文艺知识,这些知识是构成民族乡土文化资源的宝贵财富。开发和利用土家族的民间文艺知识,对提高民族的文化自觉意识,保护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土家族民间文艺知识的文化创新与利用、乡土教育中的开发与利用、产业化开发与经济利用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同时,就民间文艺知识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对文化资源的误用、盗用和滥用等不良现象进行反思。开发和利用土家族的民间文艺知识,必须要重视知识的"本真性",只有回归了知识的"本真性",激活了"民间"这块有机的土壤,提高了民族的文化自觉意识,土家族民间文艺的开发和利用才能可持续,才会焕发出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4.
论罗平布依族禁忌习俗中的生态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禁忌是一种社会心理层面上的民俗信仰,它是一种十分复杂的认知心态。对罗平布依族山水崇拜等禁忌习俗中的生态意识进行梳理,并对其客观功效进行分析,可以使我们深层次的认识布依族特有的生活环境,从而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强化具有生态功能的禁忌习俗,实现罗平布依人的生态、经济与社会的良性循环,加快罗平布依族的现代化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5.
试论土家文化对语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家语不仅是土家族的重要特征,而且还是受本族文化影响的有声符号系统。本文从早期思维及认识水平、历史进程、山地耕猎文化等3个方面讨论了土家文化对土家语的影响,同时也正由于纷繁多变的历史及文化背景,土家语的发展和变化才不致于失去活力而枯竭。  相似文献   

16.
“毕兹卡”是土家语对土家族的自称,“毕兹卡”的具体翻译成汉语是什么意思?最传统的说法是“毕兹卡”是“本地人”的意思。但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考察,土家语“毕兹卡”与汉语“本地人”没有对译关系,也就是说,土家语“毕兹卡”中没有汉语“本地人”对应词来对译。从语言学、民俗学和历史学的角度看“毕兹卡”是“男人哭嫁的民族”的意思。  相似文献   

17.
土家族服饰历史分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成长于复杂恶劣的地理条件下的土家族服饰,在中原族类先进丈化的影响下,呈现出阶段性的演化形态。它体现为土家族服饰外观形式上的一些急剧变化,这种急剧变化的原因,直接来自于外来民族(主要是汉、满族)强势的影响.干预乃至强制。并且它又是以土家族自身的弱小为基础的。与此同时,在这种急剧变化的服饰历史的背后,土家族自身的社会规范强化为维护民族尊严的坚强决心。因此说,土家族服饰在外在的层面体现了外来强大民族丈化的直接影响和干预,而又在内在的层面意蕴着土家族自身的民族性格。  相似文献   

18.
传统知识和民族传统文化的前景和命运取决于现实的界定和辨析之间的活动结果.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传统"的认识的不断提高,传统知识和民族传统文化这一对概念已经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提及.但就其本质而言,两者之间究竟有何共性和区别,已经成为在对传统知识和民族传统文化进行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的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改土归流在土家族历史上是一次划时代的政治经济变革。改土归流政策的实施,客观上促进了土家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土家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促进了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及商业的繁荣发展。当然,该政策本身的局限性也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其历史经验和教训可为当今土家族的经济开发提供某些方面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随着多元文化的激荡与演进,土家族道德教育必须在新的发展契机和挑战中深化改革,既要增强道德教育目标和内容的民族特性,坚持社会主导价值导向;又要挖掘土家族文化教育资源,打牢其文化基础与群众基础;还要促进各种优秀文化的本土化,强化个体的思想品德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