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荧光或延迟荧光法研究了题示新的光敏离子载体与Li+ 、Na+ 、K+ 、Mg2 + 、Ba2 + 和Pb2 + 的主客体识别性质,测定了乙腈或水溶液中对应主- 客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和识别敏感因子.由于香豆素上甲氧基的供电子性和羰基可能参与冠醚与金属离子的配位作用,稳定常数有了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2.
魏先红  吕涛  郑静  汪敦佳 《河南科学》2005,23(2):194-197
以苯甲醛、4 甲氧基苯乙酮为原料,经缩合,加成,成环,水解四步反应合成了4 甲氧基二苯甲酰基甲烷.较系统地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对产品收率的影响.实验表明:苯亚甲基4 甲氧基苯乙酮(Ⅰ)用甲醇作溶剂,NaOH(ωNaOH=10%)作催化剂,反应温度50~55℃,反应时间50min时收率可达92%.4 甲氧基二苯甲酰基甲烷(Ⅱ)用二甲苯作溶剂,0.08mol的CH3ONa/CH3OH(ωCH3ONa/CH3OH=30.0%)和HCl(ωHCl=37.0%)作催化剂,加成,成环,水解反应时间为1h,1h,2h;反应温度为48~50℃,80℃,80℃时收率达58%.产品总收率为53.4%.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以甲基苯酚为原料,经过溴代、甲氧基取代和氧化反应,成功地合成了2-甲氧基-6-甲基-1,4-苯醌(4α)及2,6-二甲氧基-3-甲基-1,4-苯醌(4b),总产率分别为74%和65%。它们的结构经光谱数据证明。此外,我们对甲氧基取代溴代苯酚上的溴的过程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以对甲苯胺和香草醛为原料,通过室温固相反应一步合成Schiff碱N-(4-羟基-3-甲氧基苯基亚甲基)-对甲苯胺(C_(15)H_(15)NO_2),反应在15 min内完成,产率92%,分别用元素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产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N-[4-(2-羟基苯亚甲基亚胺基)苯甲基].单氮杂-12-冠-4锰(Ⅲ)配合物(MnL1/2).研究了MnL1/2Cl化PNPP水解的动力学,分析了反应体系的紫外光谱变化,提出了催化反应的机理.结果表明,在中性、碱性和室温(25℃)条件下,MnL1/2Cl能够有效地催化水解PNPP.在底物浓度大于配合物浓度10倍以上时,PNPP催化水解的表观一级速率常数遵循方程kob=kK[S]/(K [S]).  相似文献   

6.
5-(4-甲基)亚苄基-噻唑烷-2,4-二酮的溴代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4-甲基)亚苄基-噻唑烷-2,4-二酮为原料,在Br2:原料:CCl4=1mmol:1mmol:20mL的优化反应条件下,白炽灯光引发下发生自由基溴代反应顺利生成新化合物5-(4-溴甲基)亚苄基-噻唑烷-2,4-二酮,产品通过重结晶纯化,收率达到70%.  相似文献   

7.
报导了一种新化合物1—(4,4’—二甲氧基二苯基)—亚甲基—3,6—二甲氧基环丙萘(简称DHBM)的合成,测定了该化合物的质谱、紫外光谱、红外光谱、^1H和^13C的核磁共振谱,并进行了表征,该化合物中与萘稠合的三元环,引入苯亚甲基后,呈现出更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多齿配体1,1,4,7,7-五(2'-苯并咪唑-2-亚甲基)三氮杂庚烷(DTPB),运用红外、紫外光谱及元素分析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用分子力学程序构建出了DTPB的计算模型.利用Gaus-sian98量子化学计算程序优化后,在HF/6-31G基组水平上对该配体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该配体能够与金属离子配位.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1-(4-硝基苯基)-3-(4-羟基-6甲基-嘧啶)-三氮烯(NPHMPDT)的合成及其与汞的显色反应.在OP存在下,pH10.5的Na2B4O7-NaOH缓冲溶液中,该试剂能与汞发生显色反应,汞与NPHMPDT形成摩尔比为1:5型的淡黄色配合物,在440nm处有一最大正吸收峰,在540nm处有一最大负吸收.以450nm为参比波长,530nm为测量波长进行双波长测定,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46×105L·mol-1·cm-1,汞的浓度在0~480μg/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用拟定方法测定废水中的微量汞,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采用H6P2W18O62/SiO2为催化剂,以对羟基苯甲醛、乙酰乙酸乙酯、尿素为原料合成5-乙氧羰基-4-(4-羟基苯基)-6-甲基-3,4-二氢嘧啶-2(1H)-酮.探讨H6P2W18O62/SiO2对本反应的催化活性,较系统地研究了反应物物质的量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四因素对产物收率的影响.实验表明:H6P2W18O62/SiO2是合成5-乙氧羰基-4-(4-羟基苯基)-6-甲基-3,4-二氢嘧啶-2(1H)-酮的良好催化剂;在n(对羟基苯甲醛)∶n(乙酰乙酸乙酯)∶n(尿素)=1∶1.5∶1.5,催化剂的用量占反应物料总质量的1.5%,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60 min的最佳条件下,其收率可达94.4%.  相似文献   

11.
 4-二苯膦代苯并-18-冠-6是水两相催化体系中的一种新型水溶性膦配体.文章以Benzo-18-Crown-6为原料,经碘代及二苯膦取代等3步反应合成这一膦配体,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新显色剂1-(4-甲基-6羟基嘧啶)-3-(偶氮苯基).三氮烯(MHPPAT),并研究了它与镍的显色反应.在pH=10.5的Na2B4O7-NaOH缓冲溶液中,Tween-80表面活性剂存在下,试剂与镍生成1:1型紫红色配合物.配合物的最大吸收峰位于54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16×105L·mol-1·cm-1.Ni2 浓度在0~440μg/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用拟定方法测定铝合金中微量镍,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二环己基18-冠-6(DC18-C-6)与K2[Pd(SCN)4]反应得到配合物[K(DC18-C-6)]2[Pd(SCN)4],通过熔点测定、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其晶体结构.该配合物为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体学数据a=1.050 6(4)nm,b=1.205 1(4)nm,c=1.267 4(5)nm,a=103.386(5)°,β=106.856(5)γ=105.393(5),v=1.395 5(9)nm3, Z=1,Dcalcd=1.383g/cm3,F(000)=608, R1=0.054 5,ωR2=0.159 0. 该配合物是由两个配阳离子[K(DC18-C-6]+和一个配阴离子[Pd(SCN)4]2-以两个K-N键及静电相互作用形成的中性配合物.  相似文献   

14.
结合噁二唑优良的电子传输性能,以对甲基苯甲酸和水合肼为原料,经过环化、溴化、醚化合成了一种新型主链含噁二唑单元有机聚合物电致发光材料重要中间体2,5-二[4-(4-溴苯氧基亚甲基)苯基]-1,3,4-噁二唑,其化学结构通过IR、1H NMR进行了表征.产品总收率22.6%.  相似文献   

15.
从4-氯-2,6-二乙酸吡啶,经4步合成了N,N’-二(2,6-二乙酰吡啶-4-基-)-N,N’-二甲基-1,6-己二胺,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热分析确定了它的分子的结构式。  相似文献   

16.
以甲苯和间苯二甲酰氯(IPC)为原料,经傅-克酰基化反应,合成1,3-二(4-甲基苯甲酰基)苯(DMBB),产率85%;将DMBB在KMnO4/吡啶/水体系中氧化合成中间体1,3-二(4-羧基苯甲酰基)苯(DMBA),产率96%;DMBA和氯化亚砜反应以91%的产率合成一种新型的芳二酰氯--1,3-二(4-甲酰氯苯甲酰基)苯(DMBC),三步总收率为74%.产物结构经FT-IR、1H NMR、元素分析等技术表征确认,DSC分析表明目标产物具有较高的纯度.  相似文献   

17.
详细研究了在还原剂抗坏血酸存在下,新有机试剂4-(6-甲氧基-8-喹啉偶氮)-间苯二酚(简称MQAR)与钴的显色反应,确立了Co(Ⅱ)与MQAR显色反应的条件,并用于药品中钻的测定,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对文献报道的以对甲苯酚为原料.三氟乙酸为溶剂,利用改进duff反应合成2,6-二甲酰基-4-甲基苯酚的反应过程进行了研究,改进了合成方法,缩短了反应时间,简化了操作步骤,提高了反应产率.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标题化合物C9H17NOS,它的晶体结构已经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晶体属正交晶系,P212121空间群,晶胞参数a=0.670 4 (1) nm,b=0.816 7 (2) nm,c=1.826 7 (4) nm,V=1.000 0 (3) nm3,Z=4,Mr=187.30,Dc=1.244 g/cm3,F(000)=408, μ(MoKα)=0.279 mm-1.晶体结构用直接法解出,经全矩阵最小二乘法对原子参数进行修正,最终的偏离因子为R=0.029 5,wR=0.064 2.结构测定表明标题化合物是单螺化合物.由C(1)、C(2)、C(3)、C(4)、C(5) 和C(6) 构成的六元环取椅型构象, 由C(1)、S、C(7)、C(8) 和N构成的五元环取半椅型构象, 两个环共用的螺原子C(1)用sp3杂化轨道与其他原子成键.晶体结构分析表明存在着分子间氢键.  相似文献   

20.
用循环伏安法和方波伏安法研究了铜离子在4 甲氧基 2,6 二(3,5 二甲基吡唑) 1,3,5 三嗪(简称MBDT)吸附型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通过吸附在玻碳表面的配体与铜离子的配位作用,对Cu(Ⅱ)和Cu(Ⅰ)进行了电分析,结果表明,Cu(Ⅰ)在修饰电极上表现出比Cu(Ⅱ)高得多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