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大自然》1991,(3)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人们赞颂黄河,因为它的中、下游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古文化的摇篮.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的光辉灿烂历史,都与黄河息息相关.然而,眼下的黄河已成了我国最大的"忧患"!它的含沙量每立方米就达37.6公斤,洪水期每立方米竟达651公斤.每年除了沿途泄滞10多亿吨泥沙之外,还携带泥沙入渤海9.3亿吨.河床目前已高出地面3-10米,成为世界上著名的"悬河".而今黄河之水全靠两岸数  相似文献   

2.
河南黄河放淤固堤工程效益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广运 《科技信息》2009,(13):324-324
黄河以泥沙之最著称于世,下游河道不断淤积抬高,成为名副其实的“地上悬河”。放淤固堤就是利用黄河多泥沙及“悬河”的特点,将浑水或人工拌制的泥浆引至沿堤洼地或围堤内,降低流速,沉沙落淤,加固堤防。几十年来,放淤固堤作为处理黄河泥沙、巩固下游堤防的一种基本手段,既消除堤防险点隐患,又在背河侧起到压渗作用,同时又加宽了堤防断面,大大提高了提防的防洪能力,淤区顶部种植花木改善了生态环境又可以产生经济效益。对加固黄河堤防,确保下游防洪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3.
开封城市的兴衰与黄河变迁关系密切.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黄河决溢围困开封洪水事件,是开封城市发展史上黄河7次入城当中仅次于崇祯十五年(1642年)的重大城灾事件,亦是距今最近的一次灾害,对开封城市影响深远.结合《汴梁水灾纪略》绘制出多幅黄水决溢围困开封形势图,总结出灾害的发生具有漫水灌城、大溜分股浸城、大溜冲射危及西北城隅和堵御黄河决口等阶段性特征.从水情、地形以及人文因素等探讨灾害发生的原因,"虽由天灾,实为人祸",是这场灾害的真实写照.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复原出灾害的地理空间场景,为重新解读灾害事件拓宽了新的学术视角,也可为今日黄河水患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黄河     
在那浩荡的河水中,在那咆哮的河床边,多少民族情在此渐长,多少英雄泪洒落其中,啊,黄河!你目睹了五千年的风雨,就让你洗去我们的悲愤,成就华夏民族的精神。啊,黄河!汹涌磅礴是你的外表,自强不息是你的主旨。黄河!你的坚强不屈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们要向你学习,向你学习!黄河$安  相似文献   

5.
王铁民 《创新科技》2002,(11):36-37
<正>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来,她孕育了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铸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灵魂。她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积淀,也是五千年辉煌历史的传承。黄河是源远流长的河、博大浑厚的河、深邃久远的河。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m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  相似文献   

6.
清水出,黄河宁:谈用生态环境地质规律根治黄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景星 《科技潮》1999,(12):62-65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一条震撼世界的河。黄河全长5464公里,流经9省、市(自治区),流域面积75.2万平方公里,是养育着9000多万人口的世界级大河。人们还记得,黄河在1997年一年内竟断流226天,断流河道长达700公里,330天无水流入渤海,全世界为之震惊。黄河从黄土高原倾泻而下,闯出孟津关,踏进了华北大平原,像一位跑到了终点的马拉松冠军一下子瘫软了,把它所携带的19.7亿吨泥沙,卸落在河床上,抛撒在渤海边,制造了一条河床比地面高出5~20米(郑州新乡)的世界第一悬河。黄河养育着它的亿万子民,也抛下了无数的灾难,我们如何以科学创新的精神去治理黄河,来建树21世纪更加辉煌的治黄业绩,这是中华民族、学子们处心积虑地思索着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黄河断流灾害的影响、特点和成因,并提出了缓解和根治黄河断流灾害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玛多县地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西北部,被与誉为“中华水塔”的三江源保护区黄河沿草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蕴育了华夏文明,她为中华民族的掘起、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因此保护和修复“黄河沿”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已成为当务之急,对于保护和更好地开发利用黄河,实现黄河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牛大庆 《创新科技》2002,(11):38-39
<正>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流域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一直是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同时,黄河又是世界上最复杂、最难治理的河流,频繁的水旱灾害给沿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被称为"中国之忧患"。因此,对黄河的研究和治理一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件大事。人民治黄50多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黄河存在的三大  相似文献   

10.
张爱 《甘肃科技》2006,22(3):32-34
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中,黄河一直水患不断,加之中上游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下游大量泥沙淤积,每年输入黄河泥沙达16亿吨,其中4亿吨淤积在下游河道中,使黄河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悬河",洪灾威胁一直是两岸人民的心腹之患。2003年国家决定投资830.6亿元全面启动淤地坝工程建设,但对利用路桥和在大支流上筑坝均未立项,深感不足。如果全国都利用路桥改修淤地坝,将很快减少江河泥沙和泥石流之害,淤出很多土地,且节省投资以数百亿计。除此之外,还可以在黄河入海口拉深河床,从而形成上游拦,下游冲,使黄河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1.
河南黄河标准化堤防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黄河下游地上悬河引起洪水灾害的严重性、河南黄河防洪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建设黄河标准化堤防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黄河下游地上悬河引起洪水灾害的严重性、河南黄河防洪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建设黄河标准化堤防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黄河观赏石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流经九省,干流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达75万余平方公里,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被誉为母亲河。“南有雨花石,北有黄河石”,这两种有代表性的观赏石,则是长江、黄河赠送给儿女们的珍贵礼物。南宋杜绾所著《云林石谱》“兰州石”条目称:“兰州黄河水中产石,有绝大者,纹采可喜。间于群石中得真璞。外有黄络,又有如物像墨青者。极温润,可试金。”该书“洛河石”条目称:“西京洛河。水中出碎石。颇多青白,有五色斑斓。入船和诸药可烧变假玉或琉璃用之。”现代观赏石开发,振兴于本世纪80年代,也以兰州石和河洛石(即杜绾所称洛河石)最盛,每至双休日,成百上千人在河畔觅石。兰州与洛阳均建起石馆,并形成奇石市场,每块3元~5  相似文献   

14.
王佰案  常楠 《科技信息》2011,(33):I0364-I0364,I0347
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也是我国西北、华北地区的重要水源。随着流域内工农业的发展,黄河两岸年用水量由上世纪50年代的122亿m^3猛增到90年代的300亿m^3左右。从1972年起到1999年的28年间,黄河下游有22年断流,根据预测:正常来水年份情况下,2010年黄河流域缺水40亿m^3,2030年缺水110亿m^3,2050年缺水160亿m^3左右,由此可见,用水需求已超出了黄河水资源的承栽能力,水资源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缺水已成为沿黄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加强水资源管理,通过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技术和教育等手段,对黄河水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保护是实现黄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保证。  相似文献   

15.
李照民  刘岱  聂伟杰  王芳  王辉 《科技信息》2011,(25):336-336,278
黄河凌汛灾害是黄河下游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历史上曾以频繁决口、难以防治而著名。黄河下游河道上宽下窄,弯曲连绵,险工、控导交错对峙,容易形成冰塞、冰坝的河段较多。人民治黄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和沿黄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黄河防凌工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彻底改变了历史上凌汛期五年两决口的严重局面。由于黄河凌汛具有影响因素多,突发性强,难预测,难抢护,抢险难度大等特点,加上防洪工程和非工程措施方面都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黄河凌汛威胁依然存在,小凌情也可能造成大灾害。  相似文献   

16.
黄河凌汛灾害是黄河下游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本文认为,凌汛期应坚持以防为主,积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7.
黄河,你曾经远上白云,雄浑磅礴。黄河,你曾经一泻千里,奔流到海。但是,黄河滚滚的奔腾已然成为昨天,如今的黄河,已是断流!曾经有160位院士向有关方面提出,黄河断流对黄河下游的经济发展影响极大。1999年,当科学家们再次发出呼吁的时候,则是呼吁在黄河大旱之后要防大涝。  相似文献   

18.
我们的祖先炎帝和黄帝,就是生息在黄河两岸,我们一直把黄河称作母亲河。你能料到吗?黄河,其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是埋在我们中华民族脚下的一颗定时炸弹!因为,黄河仍然存在着下游决溢的潜在危险。地上悬河,悬着我们的心黄河是世界闻名的高含沙河流,  相似文献   

19.
李民  张雪芹  陈刚  黄晶  许俭 《科技信息》2011,(31):I0347-I0347
黄河洪水灾害的发生有一定的规律性,黄河防汛工作就是根据掌握的洪水特征,有针对性地做好预防工作.采取积极预防措施.减少洪水灾害损失。对于汛期黄河洪水,首先是立足于防,按照“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认真做好汛防汛准备工作.做到有备无患,是战胜洪水.是做好黄河防汛工作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一般地说,都认为黄河除河套外,自古罕河运之利。但隋唐时期,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黄河的中游一段,却成为国家最主要的交通运输线,经济的大动脉。黄河河运的通塞,影响重大深远。甚至可以说,河运的盛衰,就是国家盛衰的表现。 黄河中游的河运记载,始于西汉。《史记》卷一九《河渠书》:“河东守番系言:‘漕从山东西,岁百余万石,更砥柱之限,败亡甚多,而亦烦费’。”隋唐时期的河运,亦取西汉故道,但与西汉时的河运有所不同。它不仅输山东之粮,而且输东南之粮食和物资,以济关中,是作为沟通关中和东南的大运河的一段而出现的。 自昔迄今,言隋唐时期运河者,皆注目于隋炀帝所开的,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南达余杭的大运河。但是,纵观隋、唐三百余年的运河交通,如果执着于炀帝所开凿的以言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