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世界》2015,(3):1
<正>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着生产和利用方式转变的重大任务,为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我国提出了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的发展目标。电力是我国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水电、风电、光电、核电等清洁能源开发,有效增加非化石能源供应,对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2014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提出,到2020年,我国力争常规水电装机达到3.5亿千瓦左右,风电装机达到2亿千瓦,光伏装机达到1亿千瓦左右,核电装机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核电和随机性、间歇性的风电、光电等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对电力系统的调峰和安全稳定运行提出了新挑战。  相似文献   

2.
正核电和火电、水电被列为世界三大电力支柱,近年核能发电量约占全球发电量的11%。目前中国核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3.6%,与世界平均水平仍有较大差距。核电技术分为核聚变和核裂变,目前的核电技术路线均为核裂变。1983年由原国家计划委员会(2003年改组为国家发改委)、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1998年改名为科学技术部)联合召开的"核能发展技术政策论证会"(又称回龙观会议),讨论确定  相似文献   

3.
文章研究水电、火电与核电发电量随时间变化的时序关系及各发电量与三大产业增加值的量化关系.利用国家统计局2000—2015年的电力年度数据,借助Eviews 6.0软件,建立Brown单参数指数平滑模型并对电力发展短期趋势进行预测;建立双变量弹性分析模型并预测三大产业增加值对水电、火电、核电发电量产生的影响;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发现水电、火电、核电发电量与三大产业增加值为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电力作为二次能源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20多年来福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有赖于电力技术的不断更新和进步.通过分析发电领域各专业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轨迹(水电、火电、气电、核电、可再生能源发电等),可以展望今后一段时间的发展趋势并指导后来的科研和生产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5.
为应对气候变化,我国承诺到2020年将单位GDP的CO2排放比2005年降低40 %~45%,广东省也有必要采取相应的减排措施.为此构建了广东省电力系统的能源技术模型以分析广东省电力的CO2排放和减排对策.应用模型分析了在三种减排约束下广东省至2020年电力的发展情景,以及相应的能源消费和CO2排放趋势.分析结果显示广东省电力部门至2020年合理的CO2减排目标可在将单位供电的CO2排放比2005年降低25%左右,主要减排措施包括:继续发展核电,核电装机的比例由2007年的5.8%提高到20%左右;关停200 MW以下小火电约8 000 MW;大力发展风电,风电装机比例由2007年的0.4%提高到10%以上;此外,还需适当发展天然气发电.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应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优化电源结构,由煤占主导地位的电源向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发电等协调发展的趋势进行转变,保证电力工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阐述了我国的能源形势与电源结构问题,分析了我国的电力可持续发展与电源结构调整,指出优化电源结构重在技术突破和电力工业发展统一规划。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我国近40年来电力事业的发展概况;提出了本世纪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目标及其实现途径;着重说明了增加电力投资,增大水电核电比重在发展我国电力事业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根据国家能源发展规划,2020年中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从8.9%升至15%左右,新能源发展已进入提速阶段。与风电、水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相比,核电具有容量大、运行小时数高、发电波动性小、经济成本低的优点,能满足工业化大规模使用,可有效取代煤电,其产业化前景十分可观。2008年4月,国家电网称核电设备国产化率已从50%跨越至70%,然而核反应堆压力壳内介质循环主泵等关键设备并未完全实现国产化,作为其核心部件的机械密封系统更是完全依赖进口。  相似文献   

9.
21世纪初我国电力发展趋势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现阶段我国电力发展的现状、各种资源条件及其分布特点 ,对 2 1世纪初我国电力在火电、水电、核电、电网及输变电技术、特高压输电、新能源应用等方面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得出了以煤炭发电为主的火电在 2 1世纪相当长的时间里仍是电力生产的主角的结论 .  相似文献   

10.
发展火电和核电是目前世界各国解决能源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两种途径.从短期来看,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两种电源之间存在激烈的竞争,每种电源取长补短,相互弥补,使各自在电力市场化改革初期获得可持续、不断加强的竞争优势.但从长期来看,核电将以其优势成为我国电力很重要的电源,将成为构建"两型社会"的重大举措之一.文章以我国两种电源煤电和核电为研究对象,借鉴波特"钻石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方法得出核电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采集的759份苔藓植物标本进行鉴定,首次报道了花鸟山岛苔藓植物种类组成,区系地理成分及特点.研究结果表明:1)花鸟山岛共有苔藓植物103种,其中苔类植物8种,隶属于4科5属,藓类植物95种,隶属于22科41属;2)花鸟山岛中丛藓科(Pottiaceae)为第一大科,有9属18种;真藓属(Bryum)为第一大属,有10种;3)花鸟山岛中苔藓植物区系成分是以东亚成分为主(占总种数的36.96%),温带成分次之(占总种数的35.87%),热带成分再次之(占总种数的20.65%);4)花鸟山岛苔藓植物生态分布类型复杂多样,以土生类型(占总标本数的61.92%)最多,石面薄土(占总标本数的12.87%)和砂土生(占总标本数的7.77%)、石土生(占总标本数的7.25%)、石生(占总标本数的7.11%)次之,树生(占总标本数的1.84%)和墙面薄土生(占总标本数的1.32%)再次之.  相似文献   

12.
同CFB锅炉相比,链条锅炉热效率低(50%~60%)、煤单耗高(标煤180 kg/t以上)、出汽率低(70%左右),不能满足节能和环保的要求.介绍了太重兴业热力公司将2台35t/h链条锅炉改造为CFB锅炉的主要改造内容,包括具体元件的选择及实施.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能源     
水电中国的发电量为过去三十年的六倍,1978年总发电量达到2565亿度。发电装机容量中,水电比例逐渐增大,1950年是14%,1978年约达38%。发电量中,1978年水电约占17%。中国水力蕴藏量估计为5800万千瓦,相当于15亿吨煤的能量。煤主要产在北部地  相似文献   

14.
窦艺成  易雯辉 《科技信息》2010,(20):I0356-I0356,I0358
火力发电在我国电力市场中占据80.1%的巨大比重,二氧化碳的排放成为我国电力行业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要求我国对现有电力结构进行调整,发展无污染、可持续的清洁能源.水电资源作为清洁能源,有着良好的可持续性和发展的可行性.因此探讨低碳经济下促进我国水电发展方式有利于优化我国的电力结构,是实现我国低碳发展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5.
福建一次能源短缺,又远离煤、气产地,客观上存在发展核电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加快核电建设步伐,建立水、火、核"三源互补、三足鼎立"的电源结构,对于减少污染排放、改善生态环境,保持福建经济与环境长期协调、可持续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高温气冷堆是第四代核能系统的先进堆型,它在安全、高效、经济等方面的技术经济优势和在未来核能制氢新兴清洁能源工业中的发展前景,应引起我省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从系统层面构建以电代煤减排效益分析模型,为验证以电代煤实施的减排效果提供理论依据。该模型以Vensim为建模平台,以能源消费、经济发展和环境减排之间的关系为纽带,建立以电代煤减排效益模型图,在控制煤炭消费总量一定的情况下计算以电代煤的实施减排效果,为制定以电代煤相关政策提供量化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实施以电代煤确实可以降低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通过调整电煤消费比重、电力消费比重、火电比重、火电煤耗率都可以有效减少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当电煤消费提高20%时,可以减少工业二氧化硫排放11%;当电力消费比重提高20%时,可以减少工业二氧化硫排放18%;在一定范围内,降低火电煤耗率也有助于减少工业二氧化硫的排放。  相似文献   

17.
从传统能源的角度来看,水电一直被列为“绿色电力”.但开发水电造成严重的生态伤害,环境损失很大。水电开发是实施西部大开发和“西电东送”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计到 201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水电强国。目前.长江从东到西的各大支流——岷江、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到流出境外的澜沧江、怒江.正在被各个水电开发集团列入“势力范围”。从传统能源的角度来看,水电一直被列为“绿色电力”.但开发水电也会造成严重的生态伤害,环境损失很大。为此.也有专家认为.水电算不算“绿电”还有待研究.不能盲目上马。那么.该怎么用“可持  相似文献   

18.
在预测中长期我国用电量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燃煤发电、水电、核电、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天然气发电的供应能力,阐明了中长期我国电源发展的原则和目标,提出了中长期我国电网发展模式,并指出要以智能配用电、智能调度、大规模储能、超导电力、分布式供电等新型电力技术为支撑实现我国中长期电力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9.
海南霸王岭自然保护区叶附生苔类植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野外考察和文献考证,发现霸王岭自然保护区有叶附生苔类植物6科20属59种,并对叶附生苔类植物的类型和区系组成进行了研究.Radula cavifolia和Radula gedena为海南苔类新记录.霸王岭的典型性叶附生苔类植物有37种,占总数的62.71%.细鳞苔科(Lejeuneaceae)是最大的科,其中种数最多的是疣鳞苔属(Cololejeunea),共21种,占总种数的35.59%.该区区系成分中热带成分48种,处主导地位,占总种数的81.36%,东亚成分10种,占总种数的16.95%.  相似文献   

20.
 国家“十五”规划纲要关于电力规划中指出,“积极发展水电、坑口大机组火电,适度发展核电”,并提出“支持发展大型燃气轮机、大型抽水蓄能机组、核电机组等新型高效发电设备”。但是,据了解,有关部门在制定我国核电发展的具体计划过程中多次反复,至今仍悬而未决。“十五”期间我国核电如何发展已引起了核电界内外的高度关注。核电作为人类电力供应的重要组成,近10多年来在世界许多地区发展很不顺利,原因是多方面的。核电在各种主要电力供应中发展历史相对较短,在其发展过程中确实出现过一些问题,但进入21世纪后人们对核电仍有疑虑,主要是认识上存在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