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3 毫秒
1.
1.针刺(电针和手针)动物鼻唇沟,对正常动物的血压和失血性低血压,都有加压效应,而对失血性低血压的加压作用更较明显。 2.为了引起动物的加压反应,必须有一个结合不同动物个体的适宜刺激量。针刺有抗休克的作用。 3.针刺对心脏有良好的作用,改善心脏的生理机能,增强心脏收缩力量。 4.针刺的加压效应是通过神经——体液因素来完成的。  相似文献   

2.
实验采用中缝大核(NRM)内微量注射、胃内压记录、针刺调节胃运动变化等方法,研究NRM相关神经递质、受体及细胞因子与电针影响大鼠胃运动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电针显著抑制胃收缩幅度,对胃收缩频率无影响.NRM内分别注入5-HT和IL-6均能加强针刺对胃收缩幅度的抑制效应.NRM内注入纳洛酮可反转针刺效应.NRM内注射L-NAME能加强针刺抑制胃收缩幅度的效应,而NRM内注射L-Arg则可减弱或反转针刺效应.结果表明,电针足三里穴可明显抑制胃收缩幅度,针刺效应可能是通过NRM中阿片肽实现的,并通过NO调节针刺效应.NRM中的5-HT及IL-6可影响针刺对胃收缩幅度的调节作用,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系统共同参与了针刺作用.  相似文献   

3.
静息态脑区的活动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但是,静息态机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实验中,被试者可能会受到各种噪声的影响,因此,统计分析所得到的静息态脑区的活动强度和体素数都可能受此影响。为了更进一步研究静息态脑区的活动特点,分别对16名被试采集了8′14″的静息态fMRI数据,将这些数据按照时间等分为5个部分,对每个部分分别采用低频振幅方法进行分析。实验结果显示:楔前叶和后扣带皮层包含活动体素的个数随时间变化较小,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额内侧皮层和顶下小叶中活动体素个数随时间变化差异较大,处于不是很稳定的状态。实验结果表明,静息态脑区中,楔前叶和后扣带皮层对于外界噪声的干扰不敏感,额内侧皮层和顶下小叶对于外界噪声比较敏感。  相似文献   

4.
电针刺激对大鼠吗啡依赖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利用观察电针刺激对大鼠吗啡依赖的影响。给大鼠连续注射递增量吗啡8d,建立吗啡依赖大鼠模型。停药后第2 d开始给于强度为2 mA,频率2-100 Hz混频刺激。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脑组织内β-内啡肽含量。观察电针足三里(ST36)和三阴交(SP6)穴对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症状的影响和血液、脑组织中β-内啡肽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电针刺激可明显抑制大鼠的戒断症状,4次电针组效果优于一次组(P<0.05)。且4次电针组下丘脑β-内啡肽含量高于模型组(P<0.05),效果优于一次电针组,说明针效有累加作用。  相似文献   

5.
大鼠丘脑中央下核神经元对不同刺激的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丘脑中央下核(Sm)神经元对伤害性机械刺激,手针和电针刺激的反应特性。方法:在麻醉大鼠,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的方法,观察Sm神经元对上述刺激的反应。结果:大多数对手针刺激反应的神经元一般地也对伤害性皮肤或肌肉机械刺激发生反应,这些神经元也对电针刺激穴位发生反应,其反应随刺激强度、串长或重复次数的增加而加强,揭示针刺与伤害性机械刺激具有相同的属性。结论:Sm可能在针感形成及针刺兴奋细胞纤维产生的镇痛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电生理学方法,以大鼠丘脑束旁核痛兴奋神经元(PEN)和痛抑制神经元(PIN)的电活动变化为才旨标,在细胞水平上研究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与电针镇痛和电针耐受机理的关系.结果表明:电针大鼠“足三里”穴位可抑制PEN和兴奋PIN的电活动,产生镇痛效应;脑室注射CCK-8可取消电针对PEN和PIN放电的影响;而无硫CCK-8对呈现电针效应的PEN和PIN的电活动无影响.长时间电针(六小时)可使PEN和PIN的放电对再次电针无明显变化,亦即产生对电针镇痛的耐受效应.推测,内源性CCK-8可能参与电针耐受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本工作在电针大鼠双侧“足三里”而引起镇痛的基础上按Curzon的莹光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不同针效大鼠针后扣带回前部(32区及其邻近)5-羟色胺含量,并与中缝核团区作了比较。观察到电针效果与扣带回前部(32区及其邻近)的5-羟色胺水平具有正向关系,这种关系在中缝核团区也存在,且更明显。这就从中枢递质活动的水平进一步证实了扣带回前部与针刺穴位镇痛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工作在电针大鼠双侧“足三里”而引起镇痛的基础上按 Curzon 的莹光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不同针效大鼠针后扣带回前部(32区及其邻近)5-羟色胺含量,并与中缝核团区作了比较。观察到电针效果与扣带回前部(32区及其邻近)的5-羟色胺水平具有正向关系,这种关系在中缝核团区也存在,且更明显。这就从中枢递质活动的水平进一步证实了扣带回前部与针刺穴位镇痛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探讨平衡针的中枢作用机制.方法:选择10名健康志愿者,于针刺平衡针前后分别进行磁共振腩功能成像扫描,应用功能连接方法处理功能磁共振(fMRI)成像数据,针刺前后两组数据采用组间配对t检验统计分析.结果:针刺后的双侧颞中回、双侧眶上同、双侧尾状核头、双侧岛叶、左侧腹背侧核、双侧额上回...  相似文献   

10.
用两只具有巴氏小胃的成年犬,研究了针刺足三里穴对于组织胺性胃液分泌量、总酸度、游离盐酸及结合盐酸的影响。得到了如下结果: 1.针刺后胃液分泌量及总酸度的平均值既大于对照实验的平均值,又大于实验当日针刺前的平均值。针后两狗胃液分泌量平均值比对照实验的平均值分别增加44%及22%;比实验当日针前平均增加37%及58%。针后两狗胃液总酸度平均值分别高于对照实验平均值的%及11%;分别平均高于实验当日针前平均值的10%及68%。 2.针刺对于组织胺生胃液分泌量及总酸度的增加作用可持续十多天。 3.针刺使胃液中游离盐酸增多,而使结合盐酸减少。 4.针刺足三里穴皮肤表层,或夹该处皮肤作为痛刺激未能发现规律性变化,这意味着穴位不分布在皮肤表层,而位于皮肤深部组织中。作用于穴位的有效因素不是痛刺激。 5.针刺前肢相当于足三里穴位处对胃液分泌量、总酸度及游离酸的影响与针刺足三里穴位的效果相反,具有抑制性作用,表明足三里穴对胃功能的影响有特异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电针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炎症局部阿片肽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以佐剂性关节炎大鼠为炎症痛模型,选择悬钟,昆仑穴位,采用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电针(EA)对大鼠炎症局部阿片肽前体物质前阿黑皮素(POMC)和前脑啡肽原(PENK)mRNA的表达,结果EA可以促进炎症局部免疫细胞中POMC和PENK mRNA的表达,使阿片肽的合成和释放增加,以实现外周炎症局部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基于Granger因果检验和PCA的脑网络效应连接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脑功能效应连接网络检测的可靠性,提出了一种基于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主成分分析(PCA)的功能磁共振(fMRI)数据效应连接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PCA提取感兴趣区域内fMRI信号的时间主成分,以此特征作为时间参考信息,然后计算参考信息与大脑其余每个体素之间的Granger因果关系,并映射到全脑,形成Granger因果图(GCM).理论推导阐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采用该方法研究人脑运动功能脑区在手动任务下的效应连接GCM,结果验证了运动功能神经网络理论.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基于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主成分分析的fMRI数据效应连接方法,并将两种方法有效联合研究手动任务下激活皮层的因果效应连接。该方法首先由统计参数图法(SPM)组分析得到任务激活脑空间图,选取感兴趣区域(ROI);其次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ROI内fMRI信号的时间主成分,以此特征作为时间参考信息;最后计算参考区域与大脑其余每个体素之间的Granger因果关系,并映射到全脑,形成Granger因果图(Granger Causality Map,GCM)。理论和试验结果阐明了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及可靠性。运用该方法研究人脑运动功能脑区在手动任务下的效应连接GCM,验证了运动功能神经网络理论。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电针干预对早期阿尔茨海默病小鼠脑组织间液(brain interstitial fluid,ISF)及海马组织中可溶性Aβ_(1-42)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6只雄性5月龄APP/PS1转基因阳性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针刺组,将8只同窝、同性别转基因阴性小鼠设为正常对照组,采用电针"百会"、"涌泉"或同等条件束缚作为干预手段,以脑微透析技术获取小鼠海马组织间液,应用ELISA法检测3组小鼠海马组织以及海马ISFβ淀粉样蛋白1-42水平,分别在干预后的6,7,8,9 h观察其是否发生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海马组织以及ISF中可溶性Aβ_(1-42)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小鼠ISF可溶性Aβ_(1-42)降低(P0.05),海马组织Aβ_(1-42)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在电针治疗后6~9 h样品ISF中Aβ_(1-42)含量的检测结果没有随时间变化而变化(P0.05).结论电针可降低AD模型小鼠海马ISF可溶性Aβ_(1-42)水平.  相似文献   

16.
电针对大脑中动脉阻塞大鼠一氧化氮合酶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课题旨在探讨电针对动物急性脑缺血时神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由于NO的作用在脑缺血不同阶段及细胞来源而有所不同,因此,观察了电针对脑缺血后各型NOS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针刺可能通过抑制脑缺血后nNOSmRNA,iNOSmRAN的过量表达而起到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正交设计的实验方法,以双酚A型环氧树脂(E-44)为基础树脂,丙烯酸单体(AA)为改性剂,合成了溶剂型环氧丙烯酸树脂(EA),探讨合成工艺条件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和阻聚剂的加入量对丙烯酸单体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95 ℃,反应时间4 h,催化剂和阻聚剂的加入量与E-44量之比分别为1.0%和0.075%(wt%)时,丙烯酸单体具有较高的转化率。在此基础上,通过顺丁烯二酸酐(MA) 与环氧丙烯酸树脂(EA)上的羟基反应,在EA上引入了羧基亲水性基团,制备了水溶性环氧丙烯酸树脂(EB)。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分别对中间产物EA和目的产物EB进行了结构表征,进一步证实了AA与E-44开环酯化反应生成了EA,以及MA与EA上羟基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了EB。  相似文献   

18.
Neurophysi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basis of the fMRI signal.   总被引:116,自引:0,他引:116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 is widely used to study the operational organization of the human brain, but the exac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easured fMRI signal and the underlying neural activity is unclear. Here we present simultaneous intracortical recordings of neural signals and fMRI responses. We compared local field potentials (LFPs), single- and multi-unit spiking activity with highly spatio-temporally resolved blood-oxygen-level-dependent (BOLD) fMRI responses from the visual cortex of monkeys. The largest magnitude changes were observed in LFPs, which at recording sites characterized by transient responses were the only signal that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haemodynamic response. Linear systems analysis on a trial-by-trial basis showed that the impulse response of the neurovascular system is both animal- and site-specific, and that LFPs yield a better estimate of BOLD responses than the multi-unit responses.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BOLD contrast mechanism reflects the input and intracortical processing of a given area rather than its spiking output.  相似文献   

19.
帕金森病(PD)是发生在中老年期的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针灸被广泛地应用于PD的治疗,然而其机制并不清楚。结合近年来电针防治PD大鼠的研究成果,从电针对多巴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和电针对运动行为的改善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探讨电针防治PD的相关机制,旨在对针灸治疗PD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电针镇痛对小鼠脑细胞游离Ca2+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探讨电针镇痛及钙通道阻断剂盐酸异博定(verapamil)、硝苯吡啶(nifedipine)对小鼠海马细胞及突触体游离Ca^2 浓度的影响.采用荧光染料Fura-2/AM测定在电针镇痛期间,小鼠海马细胞及突触体内游离钙浓度([Ca^2 ]i)的改变.结果表明电针镇痛时,海马细胞内[Ca^2 ].升高,而突触体[Ca^2 ]i降低,向分离出的突触体培养液内加入钙通道阻断剂盐酸异博定、硝苯吡啶,突触体[Ca^2 ].明显降低.提示电针的镇痛效应可能与海马神经细胞膜内、外钙离子浓度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