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熊虫的惊险太空之旅 2007年9月,一批水熊虫搭载欧洲航天局发射的"光子-M3"无人飞船进入太空,接受严峻的生存考验."光子-H3"飞船在距离地球表面258 km的高空绕地运行,它的主要任务就是搭载一些生物进行太空实验.研究人员希望用一些容易生存的物种,来测定太空中严酷环境下的生物反应.在能够立即让人类和其他绝大多数生命体丧命的太空环境中,水熊虫虽然停止了一切生物活动,但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一些水熊虫居然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相似文献   

2.
人类探测宇宙的历史已有几千年了,在此期间,科学家一直在推测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50年前,人类开始向太空抛掷“物体”,不过它总是在几分钟内就落回地球;40年前,当人类再次把物体送入太空时,它们留在了那里。而现在,地球人终于也可以停留在太空中了。 在探测宇宙过程中,人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人类在宇宙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呢? 在地球上的实验室中,通过模仿宇宙形成早期的情景,我们了解了那个时期的生物是如何在宇宙中生存的,以及它们在地球上繁衍生  相似文献   

3.
<正>21世纪初的太空,一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样热闹,浩渺无垠的宇宙,强烈地吸引着地球人的目光。飞离地球,奔向太空,寻找新的生命与生存空间,成了人类探索太空的新使命。正如霍金所言:"我们正处于人类发展史上最危险的时刻。发展的技术摧毁了我们所生存的地球,而我们还没有发展出逃离地球的能力。"今天,人类的太空探索事业有了很大变化,关注热点从卫星上天、载人飞船、登上月球转向探索火星、土卫六、  相似文献   

4.
<正>自从地理大发现以来,太空成为人类最后的边疆。在人类进军太空的历史上,各类航天器上演了大气磅礴而动人心魄的一幕。其实,人类的航天活动早就不限于做地球的"表面文章"了,美苏两国在太空竞赛伊始便"探骑四出",以"第二宇宙速度"冲出地球引力,造访太阳系的各位"邻居"。  相似文献   

5.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人类自古以来都生活在这个蔚蓝色的摇篮中。当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卫星1号"于1957年发射成功后,人类便敲开了太空之门,走上了探索太空的艰难旅程。如今,随着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逐渐加深,随着载人航天技  相似文献   

6.
目前,地球周围的太空中,源于人类航天活动的火箭和卫星的残片总效已达百万。俄罗斯空间科学家阿托纳利·库辛也预计:如果轨道碎片继续每年以2%~5%这一令人忧虑的速度增长,那么到2030年,人类将不能向地球轨道发射任何东西,请出"太空清洁工"已刻不容缓。为此科学家们现已研究出两种方案。  相似文献   

7.
1968年12月,人类第一个近距离看到了月球的人--宇航员弗兰克·博曼这样描述月球:"它是一个巨大、孤独、令人生畏的实体,地域空旷、辽阔,看上去就像是云,绝对不像是一个能吸引人来这里生活的地方."然而30年后的今天,一座正在修建之中的国际空间站却即将在距地球400公里以外的太空沿轨道运行了,如果一切按计划进行的话,最迟到2004年就应该有人生活在太空了.可是人类要想在太空中生活,有许多问题还需要解决,如何使人的生理状况适应太空的环境就是科学家面对的挑战之一.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人类的科技进步和对太空研究的深入,人类能"触及"的星球会越来越多,所涉及的太空领域也会越来越广。然而,当人类沉浸在这种"征服"其他星球的美好感觉时,另一个严峻的现实立即会呈现在人类面前,那就是如何才能实现在其他星球上更长时间的生存。目前,人类所能想到的主要有三种方法:其一,宇航员须自带所需物资,这是目前所有载人航天器所采用的方法。这种方法成本很高,升空的时候须携带大量生活必需品,返航时还须携带宇航员产生的各类垃圾。其二,  相似文献   

9.
李良  张雯 《科学之友》2007,(2):19-19
移民外星是出路 移居外星球是人类一个长久的梦想。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日前在接受英国皇家学会颁发的科普奖章时表示,人类必须移民其他星球以摆脱灭亡命运。霍金认为,只要人类被困在一个独一无二的行星上,人类的长期生存就处在危险中。小行星撞击地球和核战争等威胁迟早会将我们消灭殆尽。但如果我们向太空扩展并建立自给自足的聚居地,我们的未来应该是安全的。太阳系没有一个类似于地球的地方,因此我们必须寻找另外一颗星球,并采用更先进的太空火箭帮助人类移居到适宜生存的星球上。这已经是他半年内第二次发出类似的惊人之语了。  相似文献   

10.
请"瓦力"上太空 许多年以后,地球上堆满了垃圾,变得荒无人烟,草木不生,人们被迫转移到了太空船上居住,并请机器人清理地球,机器人"瓦力"就这样干起了清理地球垃圾的工作.在日复一日的单调工作中,"瓦力"渐渐有了意识,开始向往爱情生活.有一天,一个叫"伊娃"的女机器人从天而降,"瓦力"爱上了它,并和"伊娃"一起帮助人类重返地球…… 这是电影《机器人总动员》(Wall·E)中描述的情节.在电影中,堆满地球的垃圾来自人类社会高度的物质化,而今天遍布地球轨道上的"太空垃圾"也同样如此,它们包括各种退役和失效了的人造卫星、大小不一的卫星碎片、各种散落于轨道上的卫星零部件等等.这些东西不仅对运行中的卫星构成了威胁,还有可能坠入地面.2011年10月,德国的X射线观测卫星"伦琴"就让人们大吃一惊.这颗于1999年退役的废弃卫星重约两吨,于2011年10月23日坠入孟加拉湾,尽管这颗卫星在进入大气层时烧掉了一部分,但剩余部分依然十分可怕.经过计算,如果"伦琴"再晚10分钟进入大气层,那么它的坠落地点就不是孟加拉湾,而是北京了.  相似文献   

11.
今天,太空业的本质就是开拓新的经济领域。自从人类首次进入太空迄今仅仅四分之一世纪,就已有数百家公司直接参与了太空商业活动。今后二十五年里,太空商业活动的规模将可与今天的电子计算机工业相媲美。未来学家们指出,此后的二十五年将会取得更伟大的成绩:在太空设置的太阳能板组可通过微波把电能传送到地球上;在月球和其他星球上开采矿物;也许,人类还会在火星上定居。位于马萨诸塞州坎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人类航天技术的日益发展,越来越多的太空垃圾已集聚在地球轨道上。这些被称为"太空杀手"的家伙,影响着舱外活动宇航员的生命安全,甚至阻碍到人类太空探索的进程。日前,一款由清华大学工程师设计的"太空清扫器"成功问世。它不仅能够清除太空垃圾,还能将这些垃圾作为燃料使用。"太空清扫器"能使用网状装置捕获  相似文献   

13.
1903年 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最初设想 1903年,俄罗斯火箭理论家、航天理论奠基者——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首次提出了建立空间站、制造人工重力的卓越设想.在人类最简单的飞机还没有上天之时,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就充满激情地预言:"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能总是生活在摇篮里.""在并不太遥远的将来,透过云雾将会出现令人无法想象的、极为美妙与壮观的前景……那时,人类将进入深邃的太空.这将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通过探索太空,人类不仅将得到比地球丰富数十亿倍的能量,而且也将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4.
应对地球的资源枯竭,太空是一个不能忽略的选项。从空间太阳能到小行星采矿,科学幻想者们一直试图向天索取,但是实际进展却总是雷声大、雨点小。伴随着近日天外飞石"袭击"地球的新闻被广为传播,太空采矿这一设想再次进入大众的视野,成为热议的话题。而著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以及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和埃里克·施密特对太空采矿业务进行投资的消息,更为这支太空狂想曲吹响前奏。人类的手,能否拉开天幕觅得全新的淘金场?  相似文献   

15.
载人航天的终极目标之一是向太空移民。 所谓太空移民,就是在地球以外开辟不依赖地球的人类栖息地。为什么要向太空移民?向何处移  相似文献   

16.
沙漠中的研究基地 英国科学家霍金曾经说过:"除非我们移民太空,否则,我不认为人类在未来一千年还能幸存下来,因为会有太多意外事故降临到地球上.不过我是个乐天派,我相信人类会走出去,找到适合居住的其他世界."当然,推动人们移民外星的动力并不一定是灾难,寻找新的资源或许是近期人们探索外星的重要因素.在移民外星的过程中,火星很可能是第一站. 航天员在开始正式的航天飞行之前,要在地面进行大量的模拟飞行训练.与此类似,人类要移民外星,也要先在地球上进行大量的模拟生存训练.美国有一批研究人员就是这样的先驱者,他们在犹他州一片不毛之地忙碌着,模拟未来的火星生活.他们天不亮就出门工作,穿着笨重的宇航服四处采集标本、绘制地形图、研究大气状况,夜晚回到狭小的太空舱里,在睡觉之前还要研究白天获得的资料.  相似文献   

17.
<正>在很多影视剧中,人们在宇宙飞船上走动就像在地球上行走一样。然而,在现实的太空任务中,宇航员是处于漂浮状态的。影视剧中呈现的虚构的世界存在着人工重力,而目前,在现实世界的太空飞行中,人工重力还未出现,但它可能离现实并不遥远了。有质量的物体相互吸引,质量很大的物体,比如地球,会把周围的物体向自身的中心吸引,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能脚踏实地的缘故。不过,重力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小,所以当人们离开地球去月球或火星旅行时,地球的引力很快减弱,这就是宇航员在太空漂浮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地球上的海啸、火山喷发、地震等自然灾害频繁危害人类,这些灾害给人类带来了无法估量的损失。我们知道人类都生活在地球的表面,矿工在矿井中劳动,一般也不过深入地下几百米。顽强的微生物可以在几千米深的地下水中生存,看来这就是很深的地方了。其实,这也不过是地球的表皮。如果拿地球比作一个苹果,那么,这点厚度还比不上一层薄薄的苹果皮。  相似文献   

19.
人要生存不可没有食物,地球上是这样,太空中也是这样。在世界上第一位宇航员尤里&#183;加加林飞天的时候,太空食品就提到了议事日程。那么,太空食品是些什么样的食品呢?  相似文献   

20.
<正>火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是地球的"近邻"。从20世纪开始,人类对火星的探索就从未停止。"火星人"一说曾风靡一时,它暗示着人类坚信地外生命的存在。火星是距离地球最近、与地球最相似、最容易探测和研究的行星,通过研究火星大气的演化过程,有助于正确认识和把握地球环境的变化趋势,对人类保护地球环境、从而在宇宙中永久生存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