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5 毫秒
1.
基于系统动力学分析方法,根据RD联盟企业隐性知识转移过程的特点,分别构建了联盟企业之间以及联盟企业内部的知识转移模型并进行仿真,揭示了RD联盟企业在不同阶段隐性知识转移的规律。研究表明,联盟企业之间的隐性知识转移过程呈S型曲线,并且这一阶段知识转移程度会直接影响下一阶段企业内部知识创新的速度。而企业内部的知识转移系统最终会达到稳定的均衡状态。联盟企业之间以及内部的隐性知识转移和创新的程度均受到研发人员之间的接触率和知识吸收能力的正面影响,但是研发人员知识遗忘率对其有负面影响。此外,持续创新能力对于企业创新程度的提高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组织通过外部学习进行隐性知识转移的模型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针对隐性知识的特征及其传播特点,用微分动力学方法建立了组织通过外部学习进行隐性知识转移的分析模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影响组织隐性知识转移渐近解的主要参数控制.模型揭示了组织通过外部学习进行隐性知识转移的规律,指出了组织获得外部隐性知识的条件及隐性知识在组织中传播的条件,同时也阐明了一些能改进隐性知识转移效果的途径,文中最后还分析了模型对管理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联盟中知识转移效率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卢兵  廖貅武  岳亮 《系统工程》2006,24(6):46-51
探讨了联盟中的知识转移效率问题。文中首先给出了知识转移效率的概念,并将联盟中的知识转移效率区分为获得知识的主体数效率和所获知识的丰富度.效率两类,并且从不同维度分别对这两种效率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知识转移效率的数学模型,给出了知识转移效率的计算公式。最后指出了一些能改进联盟中知识转移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隐性知识是现代企业竞争优势的战略资产,具有更高的价值。本文基于小世界网络中SIR模型为基础研究隐性知识传播规律,采用更符合实际的"S"型曲线作为变化遗忘率函数,构建遗忘率随时间变化的隐性知识传播复杂网络模型,使得该模型更能准确预测企业内部隐性知识传播过程;还采用随机抽样方式对C企业的所有员工发放调查问卷4500份,最终回收问卷4320份,获取C企业知识传播网络参数,对其隐性知识传播过程进行案例仿真。研究结果显示:遗忘率及其函数参数的变化对隐性知识传播的最终规模有重要影响。越大的初始遗忘率使得企业隐性知识传播的最终规模也越小,遗忘速度越快,隐性知识传播范围也越小;相比常数遗忘率的模型,考虑变化遗忘率的隐性知识传播随时间变化的最终规模要大。  相似文献   

5.
协同设计中人力资源、组织和知识管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场景的角度分析了组织、成员、它们的知识和CSCW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强调了其重要性,提出一种基于角色的知识建模和管理的方法,最终实现了一个原型系统.该方法实现了对组织结构隐性知识的学习和团队与成员的知识管理,从而为协同设计中的知识管理和重用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6.
知识转移与网络组织的动力学行为模式( 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过去的研究表明知识转移与网络组织的结构特征和行为模式之间存在互动作用.但是,许多研究只从微观层面上探讨了网络组织中的知识转移过程,而对知识转移过程中网络组织呈现的宏观动力学行为特征以及微观与宏观之间的联系还缺乏相对细致的考察.利用虚拟实验,在规则系统的基础上,探讨了知识转移与网络组织的动力学行为模式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7.
“不确定”问题是决策科学中碰到的难题,在决策模型中引入模糊知识的概念,为解决概念模糊不确定性问题提供了启示,本文介绍一种智能决策系统获取知识的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围绕决策目标逐层进行分解,以获取决策问题的特征知识以及特征的语言变量知识,特征与相关的语言变量进行组合,形成模糊模式,决策过程就是一系列模糊模式的识别及综合过程.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信号调制方式的开集识别问题,基于生成对抗网络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一维信号数据的重构判别网络模型,该模型由重构网络和判别网络组成,分别用来重构和判别输入信号。两个网络在相互对抗的训练过程中,对已知调制方式信号的数据分布形式充分学习,使得重构后的输出不仅能够呈现已知调制方式信号更多有用的信息,而且能够扰乱未知调制方式的信号,从而增强判别网络对输入信号调制方式的判别能力。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实现信号调制方式的开集识别,而且在信噪比大于0 dB时,对已知调制方式和未知调制方式信号的识别率均大于93%。  相似文献   

9.
契约视角下的隐性知识转移研究仍有不足,为探究正式/非正式契约对隐性知识转移的系统性影响,提炼出4项转移机制:信任程度、交易成本、专利风险和契约刚性,并构建SD模型,应用Vensim PLE进行仿真和灵敏度分析.结果 表明:正式/非正式契约的影响路径与影响效果存在差异性,在中低水平正式契约和中高水平非正式契约的协同效应下...  相似文献   

10.
企业中过程性知识的获取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中存在一种个人的、隐性的、过程性知识 ,对于这部分知识企业往往很难掌握。文中针对这一问题 ,提出了一种基于业务流程技术的过程性知识获取方法。该方法使用了多因素流程图 ( MFFC)和多层次文本 ( MLD)两种工具对过程性知识进行表示。对过程性知识的获取步骤从概括到具体 ,符合人类的认知过程。最后给出一个实际应用案例 ,对如何应用该方法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cit knowledge and informal networks has not been fully explored.Tacit knowledge cannot be well managed directly,because it is deeply embedded in individual actions and experiences.This study proposes an approach to managing informal networks as a new middle way to facilitate the sharing and transferring of tacit knowledge,owing to the fact that tacit knowledge is mostly shared and transferred through informal networks.To support the idea of the approach,an empirical case study of applying the approach to management of a large scientific project is also included.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informal networks play essential roles for management of tacit knowledge,and thus good management of informal networks can lead to efficient sharing and transferring of tacit knowledge.  相似文献   

12.
隐性知识反馈环结构是创新研究系统的核心结构,运用组织管理系统动力学理论,进行科研创新系统隐性知识生产转化系统仿真研究,以南昌大学系统动力学创新团队研究系统为例,分析确定该系统的隐性知识量、显性知识量、创新投资量、团队人员数和创新成果量五个核心变量,运用新建的逐枝建模和逐树仿真技术建立五棵流率基本入树模型及其等价流图模型.运用枝向量行列式新增反馈环计算法,计算出系统包含创新成果流位作用于隐性知识流入率的第一类反馈环五条,团队成员数作用于隐性知识流入率第二类正反馈环十条.然后,结合模型的仿真曲线和仿真数据,对第一类反馈环进行极性转移仿真分析和主导反馈环转移仿真分析,对第二类正反馈环进行正反馈环的作用分析,以及"原始创新度"低对这十条正反馈环的制约分析,并基于上述十五条反馈环特性仿真分析结果提出四条创新研究系统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针对网络组织的知识转移过程中知识释放者与吸收者之间的双向互动作用,根据知识的吸收能力提出了网络组织中成员的知识释放能力的概念,分析了网络组织中成员的知识释放能力的差异性,进而分别从随机性和确定性释放能力两个角度,利用仿真分析,探讨了知识转移过程中网络组织结构的动力学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14.
The purpose of this project is to explore a way for systems practitioners to learn the skills necessary to employ a particular systems model in practice. Reflection-in-Action is one way to embark on a double-loop learning cycle and, thus, develop the tacit skills and inarticulate knowledge needed to employ a particular systems model. Through Reflection-in-Action, a Viable Systems Model (VSM) of the San Francisco Zoo was constructed. This project involved three phases of research; for each, a VSM using the data available was constructed. During each phase, the questioning of current assumptions and operating norms led to changes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research. This led to the construction of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VSMs for each phase.  相似文献   

15.
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决策是一类应急状态下的复杂系统决策问题,快速生成应急决策知识是解决这类问题关键.本文从不同科学域的共性整体特征出发,构建应急决策知识元模型,为多领域、多学科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表示与融合提供支持.在此基础上,本文首先基于知识元模型生成个体知识,然后通过GRA-T(grey relation analysis and TOPSIS)方法确定决策主体考虑问题的权重,再使用WGRG(weight grey relation grade)融合算子将专家知识整合成系统性的应急决策知识,为保证应急决策的及时性、科学性和有效性提供知识支持.最后,通过数值算例和地铁火灾突发事件案例分别验证GRA-T和WGRG方法的优越性以及应急决策知识表示和生成方法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6.
SYSTEMS INTUITION:ORIENTAL SYSTEMS THINKING STYLE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This paper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systems intuition. In the paper, features of intuitivethinking are described at first. Then the origins of Oriental intuitive thinking from the ancient Chinesephilosophy are explored. Finally put the focus on new concepts: systems intuition and collectivesystems intuition as well as the relation between intuition and tacit knowled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