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冷季或过渡季节采用冷却塔供冷技术对建筑物有内热源区域进行供冷是既节能又环保的技术.利用哈尔滨地区的气侯条件,采用冷却塔直接供冷方式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影响冷却塔供冷效果的因素以及节能效果.实验证明,当以室外湿球温度10℃为冷却塔的转换温度时,系统的节能率可以达到14.8%.  相似文献   

2.
住宅用冷暖地板空调系统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我国夏热冬冷地区住宅用暖通空调设备能耗较高的状况,提出将地板辐射与新风空调机组配合用于室内供冷除湿及采暖的新型空调方式,这种把地板辐射在夏季用于供冷,在冬季用于采暖的系统称之为冷暖地板空调系统。介绍了住宅用冷暖地板空调系统的形式、构造及管材使用的注意问题。阐述了冷暖地板空调系统的优缺点及设计方法,该系统可提高住宅室内环境的舒适性和能源的有效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3.
冷却吊顶空调系统在我国应用的预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常规系统及冷却吊顶系统进行了供冷季的运行模拟.在模拟结果的分析中,考虑了冷却塔供冷、气象条件等因素对系统能耗的影响,对冷却吊顶系统在我国不同地区的应用作了初步的评价,提出了冷却吊顶水系统与新风水系统相独立这一新的系统形式,模拟计算表明该方案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4.
针对成都地铁某车站采用的空气-水系统、复合式屏蔽门系统、冷却塔供冷系统,详细阐述了这三种通风空调系统的原理,计算分析设备运行能耗及节能效果,为地铁通风空调系统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冬季冷却塔供冷在我国很多工程实例中得到了应用,节能效果显著。本文就冷却塔冬季供冷的原理、技术参数与存在问题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6.
结合辽宁阜新某商场中央空调系统工程实例,从中央空调系统设计和节能两个角度探讨.中央空调系统设计主要包括工程概况、空调系统工作原理和主要设备三个方面.空调系统节能主要从夏季调整室内温湿度参数、过渡季节采用冷却塔供冷两种方案分析.进一步得出结论:夏季将室内温度设定值提高1~2℃,节能比例至少为12.7%,至多为37%;过渡季节采用冷却塔节能方案,尽管存在管路堵塞问题,但从整个空调系统的运行成本来看,还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节能环保以及室内环境的舒适性是现代暖通空调技术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毛细管辐射空调由于其舒适性高、导热能力快、不占用建筑使用空间、节能效果明显等优点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在此背景下,提出通过建立置换通风+毛细管地板辐射的热传导模型,数值模拟该复合空调供给的热湿环境参数,并与实验测得的温度、湿度、速度、PMV、PPD值进行对比,得出不同供水温度与换热量的关系,分析该复合空调的供冷能力.该研究为促进供暖/供冷一体化技术在长春地区的发展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单位建筑面积排热量较大的城市办公建筑空调制冷系统的排热规律,采用现场实测的研究方法,选取位于深圳市及北京市城市中心区的4座典型办公建筑作为实测对象,并将空调制冷系统通过冷却塔的排热分为显热排热和潜热排热这两类进行细致分析.结果表明:实测办公建筑空调制冷系统的单位建筑面积全热排热量在85~106 W/m2范围内,其中显热排热所占比例很小仅为1%~5%,而潜热排热占绝大比例为95%~98.85%,建筑空调制冷系统通过冷却塔的排热主要以潜热排热方式向外排出,从而显著增加了建筑周围大气相对湿度,并且城市范围内的高温高湿气候条件不利于建筑空调制冷系统向大气环境排热排湿.  相似文献   

9.
从经济的角度综合考虑,基于动态年折算费用法建立了区域供冷系统供回水经济温差的优化模型,并以夏热冬冷地区某小区区域供冷系统为例,分析了用电价格、比摩阻、供冷距离以及空调负荷等因素对供回水经济温差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供回水经济温差为6.3℃时,年度费用最低,此时供水温度为5.9℃,与常规设计温度7/12℃相比,每年可节约2.4万元,经济温差随电价的增加而减小,随比摩阻、供冷距离、空调负荷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0.
鲍劲松 《工程与建设》2005,19(6):514-515
从保护环境、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的角度出发,对于人口密集、空间紧张的城市来说,建筑物空调需要的冷热源采用区域集中供给(DHC)是城市中央空调的发展方向。文章就城市住宅区区域供冷供热从技术优势、需解决的问题及落实必要条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利用随机模拟的方法探讨了地理位置和季节性环境参数的变化对闭式冷却塔热效率的潜在影响.首先,通过试验设计对不确定性随机变量进行量化和表征以确定合理的采样方案.以北京和广州为例,统计了当地各季有代表性的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数据,结合核密度估计和皮尔逊积矩相关系数法来计算原始数据的累积概率分布函数以及相关系数矩阵,再利用哈默斯利序列采样将随机变量离散化以确定样本方案.接下来,将生成的样本方案传递到闭式冷却塔的过程模型中,使用COMSOL软件实现对其热质传递过程的三维严格模拟,并得到采样空间内的热效率概率分布模型.随机模拟结果显示,使用现有确定性设计方法有较大概率导致闭式冷却塔处于设计不足的状态,不同城市间环境参数不确定性的差异会对闭式冷却塔热效率概率分布有较大影响,这表明需要对闭式冷却塔进行详细的柔性设计.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冷煤气站中凉水塔的重要作用及其现状、运行形式的介绍,提出了存在问题及改造方向,并认为WTZ系列玻璃钢风筒式自然吸风凉水塔可作为今后煤气站凉水塔改造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3.
ANSYS在冷却塔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工程实例介绍了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在双曲线冷却塔结构设计中的应用.计算分析表明:风荷载是冷却塔结构设计中的控制荷载;人字柱截面设计一般由拉弯工况控制;设计地震7度时冷却塔一般可以不作抗震验算仅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4种可能的冷却塔平面布局方案,分别为单一冷却塔布置、矩形布置、一字型布置以及S型布置。针对不同的布置方案,应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scSTREAM提供的RNG k-ε湍流模型,开展污染物大气扩散模拟分析。对于单一冷却塔布置,在释放点与冷却塔之间的距离段内,其污染物分布为标准的高斯分布,同时其浓度也高出其他3种布置方案1个数量级。除了S型布置方案,其他3种方案在冷却塔背风侧均形成阶跃效应。冷却塔背风侧污染物的分布中,单一冷却塔布置方案的浓度结果小于其他3种方案,主要是因为大量污染物进入到冷却塔体,然后从冷却塔顶部排出,造成其背风侧浓度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15.
以横流湿式冷却塔为分析对象,基于冷却塔热湿交换原理,结合其热湿传递四变量模型以及所构建的冷却塔热湿交换性能评价指标,以冷却塔额定工况的热湿交换能力为比较基准,重点分析了季节和室外气象参数(温度、湿度等)变化,对冷却塔热湿交换性能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南京、武汉、重庆三地区全年运行的适宜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冷却塔变水量条件,三地区夏季负荷高峰期(7,8月份)冷却塔运行适宜的水气比为μ=0.5~1,夏季负荷平谷期(6,9月份)适宜的水气比为μ=0.3~1;过渡季节,重庆地区不适宜运行,南京和武汉地区适宜运行的月份为3月和11月,水气比为μ=0.4~0.6;冬季(1,2和12月份),三地区适宜的水气比为μ=0.5~0.76.  相似文献   

16.
In order to get thermal flow field of direct air-cooled system, the hot water was supplied to the model of direct air-cooled condenser(ACC). The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ery (PIV)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to get thermal flow field of a ACC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in low velocity wind tunnel, at the same time, the recirculation ratio at cooling tower was measured, s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low field characteristics and recirculation ratio of cooling tower can be discussed. From the results we can see that the flow field configuration around cooling tower has great effects on average recirculation ratio under cooling tower. The eddy formed around cooling tower is a key reason that recirculation produces. The eddy intensity relates to velocity magnitude and direction angle, and the configuration of eddy lies on the geometry size of cooling tower. So changing the flow field configuration around cooling tower reasonably can decrease recirculation ratio under cooling tower, and heat dispel effect of ACC can also be improved.  相似文献   

17.
冷却塔噪声污染防治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却塔噪声污染防治应从前期冷却塔选址及选型阶段就开始严格要求、科学评估,并伴随整个冷却塔安装、运行过程.在产生噪声污染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理,避免扰民现象的发生.该文通过对冷却塔噪声污染问题的剖析,系统的提出了冷却塔噪声污染防治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对运行状态下的某超大型双曲冷却塔的内表面平均风压进行了CFD数值模拟.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采用DPM模型结合UDF函数方法加入源项来研究某超大型冷却塔内表面平均风压分布;塔中水相采用了拉格朗日方法模拟,而空气相采用欧拉方法模拟,较好地实现了冷却塔运行状态下的内外流场计算及其与传热传质的耦合计算,分析了运行状态下冷却塔横风向来流时的内压分布规律.无侧风工况下计算结果显示,塔运行过程中的内表面压力对称性良好,出水温度与实测结果相符,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塔运行过程中的传热传质计算方法的正确性.侧风工况下得到塔内压力系数沿高度方向相应变大,而沿纬向变化不明显.同时讨论了中国规范对内表面压力系数的取值不完善之处,给出了建议取值,为超大型冷却塔设计过程中的内压计算提供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19.
 某钢厂带钢连续热镀锌线上的冷却塔高达60余米,结构复杂且其上设备繁多,其动特性对工艺段带钢抖动的贡献不可忽视。为了更好地研究冷却塔的动力学特性及其可能带来的对带钢抖动的影响,本文以相似理论中的π定理为基础,对冷却塔进行模型相似设计,并用LMS模态测试系统测试模型塔动态特性,结果发现,模型和原型的动力学特性基本相似,这为进一步在实验室建立抖动试验装置、更深入地研究热镀锌工艺段的带钢抖动问题提供了可靠的塔模型。  相似文献   

20.
 结合张花高速澧水大桥索塔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根据热传导和有限元基本原理,应用MIDAS软件建立了澧水大桥索塔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温控计算模型.根据计算结果确定了温控方案,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全过程进行实时温度监测,实现了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的信息化施工,为混凝土冷却水通水和保温保湿养护等温控措施提供了依据.大体积混凝土浇注完成后,索塔基础未出现温度裂缝,达到了预期目标.工程实践表明本文采用的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方法和流程有效,可供桥梁索塔基础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