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三种福建产砂仁的生药学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砂仁,在祖国医学上常作为治疗某些消化道疾病及一些有虚寒症状的药物,用途广,需求量大。历代传统用的砂仁,多以越南产的缩砂及广东阳春县产的阳春砂为正品。它们系属于姜科Amomum属不同的二种植物(A.xanthioides Wall.,A.villosum Lour.)的种子。我省长泰县栽培的长泰砂仁,经鉴定亦被认为属于阳春砂(A.villosum Lour.),药用上也作为正品。砂仁在传粉与受精方面存在着很多难关,因此果实产量很低,经常脱销。  相似文献   

2.
砂仁及其常见混淆品分类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砂仁及其常见混淆品37种分别属于姜科植物2属6亚属,本文按照属和种进行分类,同时编制砂仁及其常见混淆品的检索表,旨在对砂仁及其常见混淆品进行完整的分类,为鉴别砂仁提供一些较为全面的资料。  相似文献   

3.
以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下生长的砂仁(Amomum villosum Lour)为材料,研究了人为调控源库关系对砂仁产量和植株可溶性糖、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去叶减源和去花减库均使砂仁根、茎和叶的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下降,果实产量降低;去笋减库使叶、根的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稍有升高,对其他参数影响不大;人工授粉增库使茎和叶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降低、根的升高,砂仁产量显著提高;去果减库使砂仁产量显著降低.砂仁叶片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与果实产量呈正相关,根和茎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与果实产量呈负相关,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表明热带雨林环境中的砂仁植株光合源对砂仁产量的影响不大,库容是限制砂仁产量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4.
艳山姜(土砂仁)与几种"砂仁"的鉴别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艳山姜(土砂仁)进行了形态学的研究,并与国内主要几种作为“砂仁“香料的植物进行了比较研究,从而辩明了民间称为“土砂仁、砂仁“的艳山姜与砂仁、广西豆蔻、红花砂仁、红壳砂仁、红草果等“砂仁“的形态鉴别特征。  相似文献   

5.
砂仁提取物的抗菌及抗氧化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阳春砂仁(Amomun villosum)为原料,经过研磨过筛,超声浸提,分级萃取,得到砂仁粗提物.研究提取物的抑菌性和抗氧化性,结果表明,砂仁提取物对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沙门氏菌(Salmonella)、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实验显示,砂仁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以乙酸乙酯层提取物的抗氧化效果最好,质量浓度达到18 μg/mL时,导致0.1 mmol/L DPPH自由基下降到13.99%,其清除率为86.01%.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本团队对新疆北疆和东疆地区的本土与外来杂草进行了野外实地调查,在胡杨河市和哈密市发现鳢肠(Eclipta prostrata L.)、在哈密市发现石胡荽(Centipeda minima(Linn.) A.Br.et Aschers.)、在伊犁地区发现抱茎棘头花(Acanthocephalus amplexifolius Kar.et Kir.)等菊科3种新记录植物,利用《新疆植物志》、Flora of China、《中国植物志》等相关资料和形态分类学研究确定其为新疆新记录种和中国新记录种。本研究发现菊科鳢肠(Eclipta prostrata L.)、石胡荽(Centipeda minima(L.) A.Br.et Aschers.)2种为新疆新记录种和外来入侵植物;抱茎棘头花(Acanthocephalus amplexifolius Kar.et Kir.)为中国和新疆本土新记录种;鳢肠属(Eclipta L.)和石胡荽属(Centipeda Lour.)为新疆新记录属。鳢肠在胡杨河市车排子垦区、哈密市伊州区等地均有分布;石胡荽在哈密市伊州区有发现;抱茎棘头花在伊犁霍城县有...  相似文献   

7.
周士锋  闫双喜 《河南科学》2011,29(5):541-541
报道了河南蕨类中国蕨科(Sinopteridaceae)植物-新记录属和-新记录种:薄鳞蕨属(Leptolepidium Hsing et S.K.Wu)和华北薄鳞蕨Leptolepidium kuhnii(Milde)Hsing et S.K.Wu.  相似文献   

8.
用PCR直接测序法测定和分析不同产地野生和种植品种的高良姜(Alpinia officinarum Hance),以及山姜(A. japonica(Thunb.) Miq.)、华山姜(A. chinensis (Retz.) Rosc.)和大高良姜(A. galanga (L.) Willd )等三种混淆品的rDNA ITS区序列,为高良姜种质资源研究和真伪鉴别提供分子数据。经测序、比对和排序得到812bp序列,包括18S3’端部分序列,ITS1、5.8S、ITS2全部序列和26S5’端部分序列。序列分析结果显示,高良姜种内序列高度一致,同源性达100%,测序结果中发现杂合位点,而广西样品杂合位点的两个碱基各占的比例与其它地方样品的不同,显示了高良姜种内rDNA ITS序列的细微差异。高良姜和混淆品的812bp序列中共有61个变异位点,60个是信息位点,同源性达96.32%,其中ITS1和ITS2中的11个位点在高良姜和混淆品中差别明显,可以鉴别高良姜和混淆品,因此rDNA ITS序列是高良姜真伪辨别的有效标记。基于DNA序列的高良姜和混淆品的系统分类结果与形态学的分类结果不完全一致,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9.
蒙古高原天门冬属植物分支系统演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最大同步法对蒙古高原天门冬属植物进行丁分支分类研究,将本属植物分为2个亚属,天门冬亚属分为2个组.其结果与《苏联植物志》的分类系统一致.亚属、组的进化顺序为:Subgen.Asparagopsis→Subgen.Asparagus;Sect.densiflorus→Sect.Archiasparagus→Sect.Asparagus.蒙古高原天门冬属植物除Subgen.Asparagopsis中的栽培种A.setaceus和Subgen.Asparagus中Sect.Archiasparagus的A.schoberioides两种外,其余11种均属于Sect.Archiasparagus的Ser Foliati lljin.根据分支演化树系图,又可分为Subser.Brdchphyllus和Subser.Persicus.本属的进化趋势为:花两性→花单性;叶状枝具中脉→不具中脉;花梗由短→长;由肉质纺锤状根→绳状根;短粗根状茎→细长根状茎.本文编制了蒙古高原天门冬属植物的分亚属、分组、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0.
报道了草海水生维管束植物3个新记录种:小果荨麻Urtica atrichocaulis(Handel-Mazzetti)C.J.Chen、尖萼车前Plantago cavaleriei Lévl.和水朝阳旋覆花Inula helianthus-aquatilis C.Y.Wu ex Y.Ling。在此基础上,根据Flora of China的标准,对草海已记载的水生维管束植物的名称进行校对和梳理,结果表明草海共有水生维管束植物30科54属86种,其中,栽培种4种,外来入侵种3种。  相似文献   

11.
勐养保护区砂仁种植区GIS分析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砂仁与海拔、小地形、植被的关系,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研究了砂仁的现状种植区和潜在适宜种植区.提出功能区内禁止种植砂仁、实验区控制种植砂仁的建议,分析预测砂仁种植的扩大范围  相似文献   

12.
采用液-液分级萃取分离春砂仁中的不同极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各个萃取相的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通过数据库中储存的标准图谱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经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百分含量.结果表明,利用液-液分级萃取可以将春砂仁的化学成分较好地分开,挥发油大部分可以被正己烷萃取,并且在该相中首次发现2-甲基-3-丁烯-1-醇,吡喃,新二氢香苇醇,吉马烯,-β倍半菲兰烯,-α香柠醇等成分,还首次发现在春砂仁中含有系列有机酸.这一结果为进一步从春砂仁中寻找有用的临床先导化合物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对贵州省花江峡谷地区发生的砂仁病害进行实地调查和室内实验研究,根据病害发生的症状特点和病原菌形态特征,确定该病害为砂仁叶枯病,其病原菌为(Pestalotiopsissp.);杀菌剂对其病原菌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10%苯醚甲环唑对砂仁叶枯病菌菌丝生长有很好的抑制作用,EC50为7.7243μg/mL.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砂仁叶枯病病原菌(Pestalotiopsis sp.)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温度能促进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pH值为6;麦芽糖和葡萄糖为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硝酸铵为最适氮源;蔗糖最易促进孢子萌发;通气条件能促进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的萌发;连续光照易促进分生孢子产生.无氮源和无碳源条件下菌丝生长不良;相对湿度在95%以下时,分生孢子不萌发.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砂仁叶斑病病原菌(Phyllosticta glycines Thum.)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表明:适宜的温度和酸碱度有利于病菌的生长;病菌生长的温度范围为5~35℃,菌丝生长的最适p H值为7;孢子萌发的最适p H值为6;病菌菌丝在含淀粉和硝酸钙的Czapek培养基上生长最快;分生孢子萌发的最佳碳源是乳糖;菌丝对光照条件要求不严格,但紫外光能促进分生孢子的形成;无碳、氮源时,菌丝生长不良,长势差;RH95%以下时,分生孢子不能萌发;菌丝和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分别为55℃和60℃。  相似文献   

16.
 利用共轭置换子群的概念来研究有限群的可解性问题,获得了一个群为可解群的若干新刻画.特别,得到了:① 若M<·G,且M的极大子群均在G中共轭置换,则G可解;② 设群G无截断PSL2(7),M<·G,且|G:M|=pα,若M的2-极大子群均在G中共轭置换,则G可解.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中国地杨梅属植物进行了研究,记载了3个亚属,4个组,2个系,16种和1亚种,3变种,其中有5个新种和1新变种。同时还简述了本属植物的地理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