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1 毫秒
1.
依据当下生态政策发展趋向所需,立足于岭南传统文化,借鉴岭南建筑"被动生态"原理的精髓,通过分析岭南地区乡村生态建筑的建筑空间分布、建构格局、民居室内物理环境等方面因素,查找当下岭南地区乡村建筑的适应性问题.结合现状,以微观介入的形式,运用现代生态建筑技术,试图提出岭南地区农村建筑的生态化改造策略,以求推动岭南地区乡村民居建筑生态性发展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
依据当下生态政策发展趋向所需,立足于岭南传统文化,借鉴岭南建筑“被动生态”原理的精髓,通过分析岭南地区乡村生态建筑的建筑空间分布、建构格局、民居室内物理环境等方面因素,查找当下岭南地区乡村建筑的适应性问题.结合现状,以微观介入的形式,运用现代生态建筑技术,试图提出岭南地区农村建筑的生态化改造策略,以求推动岭南地区乡村民居建筑生态性发展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传统民居建筑与当代人、当代生活方式及当代文化之间的关系,分别从当代人的思想观念、生活模式及传统民居建筑文化的传承3个方面对传统民居建筑空间与现代生活方式适应的理论研究进行梳理和比较分析;对传统民居建筑其内部空间改造的重点技术问题以及改造的方向问题进行讨论,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总结,指出研究的方向应与可实用性、审美性与传承性相辅相成,建立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框架并界定相应的研究范围,而设计方法的发展则表现在4个方面:科学技术的介入、人文情怀的影响、地域文化的发展和历史传承的引入。  相似文献   

4.
潮汕独具特色的建筑工艺是地方文化的缩影,是历史留下的鲜活印记.文章分析研究了传统潮汕民居的平面布置构成、建筑装饰、建筑材料等特点,总结出传统民居的改造原则和改造策略,让改造设计既能盘活传统的潮汕民居建筑,又能有效地保护建筑本身的历史肌理和风貌.在楼房林立的新城市规划建设中,找到老建筑存在的位置和价值,让传统建筑重拾生机...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青海东部地区在新民居建设中出现的生态环境破坏和地域特色丢失等问题,本文分析了青海东部地区庄窠式传统民居的生态经验和多民族的地域文化特色,提出了适用于当地新民居建设的可行性措施,以期运用到当地今后的新民居建设中,使传统民居的生态价值和地域文化价值得到延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陈颖  曹荣林 《河南科学》2010,28(3):360-364
针对城市建设中出现的"千城一面"问题,从分析中国传统民居的平面布局、建筑材料、装饰细部、建造手法的地区差异性着手,提出出现地区差异性的原因和所蕴藏的文化内涵,继而提出城市地域建设需要借鉴传统民居的建造手法来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内涵的想法,最后提倡现代城市建设应尊重地方文化,与地域特征相协调,以此创造健康、优美、宜人的人居境域,促使生态、人性和文化和谐统一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民居的生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妍  张福昌 《科技信息》2009,(3):163-163
中国传统民居是中国建筑文化中的瑰宝,它朴素的建筑思想具有现代性的生态意义。为现代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8.
刘芳  薛勇 《科技咨询导报》2008,(12):138-138
传统民居是中国传统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的载体,一直被人们关注着。太行地域文化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地方特色,民居建筑作为当地民俗生活的物质载体,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受到环境的影响必然也形成了独特的地方建筑文化特色。而太行地域周边环境的研究必然为我们揭示地方建筑特色产生的渊源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乔  徐翠翠 《科技信息》2012,(33):846+841
本文结合丽江古城民居改造理念对民居建筑提出相应的改造方案并评价其设计结果,试图从这个案例中获得对民居改造原真性的更深层次的理解。点明古建中的民居改造工程是中国文化传承中不可缺少的载体,并探索民居保护性改造行之有效的保护政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旨在借助青海东部地区危房改造建设的有利时机,推进农房绿色民居建设,提出该地区民居建造不但应借鉴、传承原有的符合地域气候等条件的材料及技术,同时有机结合现代绿色建造技术,改造、提升其在规划、建筑结构设计及建筑节能方面的技术做法.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一体化的浪潮中,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保持传统文化与地域特色的重要性;尤其是5.12汶川大地震后,如何对传统的地域文化进行传承,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文章从传统民居装饰对古建的研究和修复、对地域文化的传播和展示、对建筑历史文脉的传承等几个方面对川西传统民居装饰的现实意义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秦岭山地民居墙体构造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起源和发展于经济技术落后的农业和手工业社会,历经千百年来自然与社会变革的影响,逐步演变进化成为地域特征强烈的乡土居住建筑体系。从与资源和环境的关系来审示,传统民居具备结构简洁、就地取材和施工建造方便等优点;从与气候的关系来看,具有适应地区气候、冬暖夏凉的生态性能;从以人对居住的需求来看,能够满足基本的舒适和健康标准要求。目前我国每年乡镇新建住宅已逾10亿m^2,应该将传统民居中的生态建筑经验在新建住宅中得以继承。本文针对传统民居的代表之一——秦岭山地夯土墙民居建筑墙体材料、裂缝、防水、稳定性等问题,通过实验室试验和理论分析,得出其构造技术体系上的一些量化结论和定性做法。这对有地域代表的民居给予了技术上的肯定,对于民居的建造具有指导意义(已用于当地民居建造),同时将为我国乡土民居相关设计标准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从闽南民居独特建筑风格的研究入手,分析地域文化对当地建筑的影响,以及对中国传统民居的继承与发展,从而确定保护传统、保护地域性建筑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刘柯 《科技资讯》2009,(6):225-226,228
本文从苏州传统民居门窗功能,分类入手,归纳和总结了苏州传统民居门窗装饰的营造工艺和装饰的题材,深入探讨了传统门窗所传达的文化心态,封建礼制和伦理道德,并试图从门窗折射出的空间意义和人文内涵中寻求借鉴,影响和启示中国现代本土建筑营造。研究苏州传统民居门窗装饰艺术有助于理解传统建筑装饰艺术,并深刻理解建筑装饰对表达文化所起的重要作用,从中汲取有益营养,融古今文化于现代建筑中。  相似文献   

15.
徽州民居是古建筑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至今仍保持着那些在上个世纪已经消失或改变了的乡村的面貌。江南民居和徽州民居同属于中原文化,有着相同的信仰对象和艺术审美情趣,他们本身在平面布局、建筑外形、结构用材等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然而由于徽州文化更为内向、尚祖,徽州民居得以完整的保存下来,但是江南民居则因为被破坏或分化而不成气候。在整个中原文化的大基调下,徽州民居"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造之精,文化内涵之深"是现存古代民居中并不多见的。本文着重通过江南民居和徽州民居艺术手法的对比,研究它们文化传统和特殊艺术风貌,为更有效地保护我国现存的古建筑遗产提供一种思考的方式与参照依据。  相似文献   

16.
宁夏地区乡村民居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冬季室内温度低、舒适性差、采暖能耗高、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缺乏有效利用.针对问题,通过问卷与入户调研掌握民居现存缺陷,立足太阳能富集特点,利用现代建筑技术,提出适合地方特点的太阳能被动利用设计方案,并在碱富桥村生态民居设计中进行了实践探索.通过比较分析,证明了太阳能被动利用技术在西北地区乡村民居中可以提高冬季室内温度,减少煤炭消耗,在经济与技术上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民居是劳动人民在与自然共生共存的生活中提炼创造的,在此过程中,结合不同地区的传统文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造出了无数优秀的民居建筑。如何传承这些民居建筑中的优秀文化,在现代环境设计中更好地服务于当今社会,是设计师应注重研究的领域和课题。本文以闽南民居的研究为着眼点,阐述学习传承传统民居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传统民居的生成和发展相对于千篇一律的现代民居建筑而言,是人们对当地气候及其它自然条件长期适应的结果。本文以土掌房、窑洞和吊脚楼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其存在特征和生态优势,探讨了其存在的价值,并指出它们存在的一些缺陷,提出一些解决方案,使现代民居建筑既能符合现代文明的要求,又能保持传统民居的合理因素。  相似文献   

19.
关中民居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求关中民居从历史传统中走出富有特色的发展道路.方法 运用理论研究结合实地调查,以及文字释义等方法多角度研究.结果 关中民居顺应自然气候,根植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由礼教而中正,因黄土而厚重.但是面对其衰败的现实,应保有地域文化特色,并从内部空间、设施与外部空间等方面入手,改变狭小的厦房、封闭的外观等与现代生活不适之处.结论 立足建筑现代化,传承地域特色,材料更替、空间变化和设施改进是主要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0.
当前,住宅节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十分重大.文章通过对皖南传统民居建筑与空间的生态适应性分析与研究,从民居建筑单体的空间设计与布局和建筑外部空间环境布局这两大方面分析皖南民居的生态适应性设计,以期对当代建筑"绿色建筑"、"生态建筑"的发展提供极有价值的经验和依据,更好服务于人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