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Er3+掺杂浓度不同、煅烧温度不同的纳米晶ZrO2(CaO)∶Er3+系列发光粉体,所制备的粉体均具有Er3+离子特征强室温荧光发射.同时观测到Er3+离子的上转换发射.讨论了上转换发射的跃迁机制,976 nm激发下的上转换过程是双光子过程.荧光强度与掺Er3+浓度关系研究表明:在相同条件下,用378nm荧光激发,分别测量了Er3+不同浓度800℃煅烧样品的发射谱,掺Er3+浓度达0.6%(摩尔分数)时达到最大,然后又随之降低.  相似文献   

2.
利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纳米ZrO2粉体,观测到样品晶相随煅烧温度升高逐渐由四方相转化为单斜相.在室温观察到纳米ZrO2有较强的峰值分别位于380 nm和470 nm的蓝紫、近紫外发射.同时观测到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和颗粒尺寸的增大,两个发射谱带的强度变化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3.
报道了一个简单的均匀的、单分散的50 nm银溶胶的合成方法,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了其形貌和尺寸,用紫外-可见(UV-Vis)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以罗丹明6G(R6G)作为探针分子研究在银溶胶纳米粒子上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性质,结果表明合成的银溶胶具有较强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效果.  相似文献   

4.
采用恒电位阳极氧化法,用含氟的二甘醇溶液作为电解液,制备了分离的TiO2纳米管阵列,并结合紫外光还原法,制备Ag纳米颗粒负载的TiO2纳米管阵列.用SEM、XRD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对Ag-TiO2纳米管进行表征,并以甲基橙为污染物测定其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随硝酸银浓度的增大,TiO2纳米管表面被银覆盖的面积更多,紫外吸收强度增强,光催化效率增强.  相似文献   

5.
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硅衬底上合成高产的Zn O纳米带,采用微栅模板法得到单根Zn O纳米带半导体器件,通过溅射Au纳米颗粒对单根Zn O纳米带进行表面修饰,测得器件在紫外光和暗环境下的I-V特性曲线,研究了影响单根Zn O纳米带光电流和暗电流的因素.结果表明:Au纳米颗粒对两种环境下的电流变化的影响是不同的,光电流随Au纳米颗粒的增多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而暗电流随Au纳米颗粒的增多呈现持续增大的变化趋势.讨论了影响电流变化的可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6.
将丙烯酸共价聚合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表面,并利用全反射红外吸收光谱和原子力显微镜对其进行表征.丙烯酸中的羧酸吸附铁离子,利用硼氢化钠还原可以得到铁磁性纳米粒子,并在垂直方向下的静磁场作用下形成微米级别的海星状团簇.利用简单的一步法可以得到可控的铁磁性纳米颗粒,并同时有序的在表面形成微米级别的图案.  相似文献   

7.
用“两步法”的简单路线制备银纳米粒子包覆的聚苯乙烯(PS)球的复合纳米粒子,并可以随意调控银壳的密度及对其光学性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第一步是包含金属离子(AgNO3)、还原物质(聚乙烯亚胺)作为核的聚苯乙烯(PS)球胶体三者混合物的胶体;第二步是通过加热使前驱体溶液转换成金属银包覆的聚苯乙烯(PS)球的复合纳米粒子.通过改变实验参数,可以控制金属银壳的覆盖率,且复合纳米粒子的光学性质可以进行调控.此方法实验步骤简单、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8.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Gd~(3+)、Ho~(3+)和Yb~(3+)共掺的Y_2O_3纳米晶.随着Gd~(3+)掺杂浓度从0 mol%增加到20 mol%,Ho~(3+)的绿色上转换荧光发射强度明显增强,红色上转换荧光发射强度几乎没有发生变化.当掺杂20 mol%Gd~(3+)时,Ho~(3+)的绿色和红色上转换荧光的抑制比增大到了没掺杂Gd~(3+)时的3倍.透射电镜(TEM)实验表明,绿色上转换荧光强度的增强不是由于晶粒尺寸改变引起的.理论研究和时间寿命实验表明绿色上转换荧光强度的增强来自于Ho~(3+)的5I6能级和Yb~(3+)的2F5/2能级寿命的增加.  相似文献   

9.
利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纳米CaMoO4∶Eu3+发光粉体.并对不同掺杂浓度和不同煅烧温度下所制备的CaMoO4∶Eu3+发光粉体进行室温发光性质的研究.在室温下观测到CaMoO4∶Eu3+样品具有较强的Eu3+离子特征发射.通过对不同煅烧温度下样品发射谱的对比,发现800℃下煅烧的样品,荧光强度最强,样品的晶相与发射性质的研究表明:所制备的样品经不同温度热处理后,晶相与标准卡07-0212一致,荧光强度与Eu3+离子掺杂浓度关系研究表明:在不同掺杂浓度中,Eu3+离子浓度为20%时,其相对发射强度最强.在四个不同的煅烧温度中,经800℃煅烧的样品其发光效果最好.此外,还观察到基质与Eu3+之间的能量传递.CaMoO4∶Eu3+与CaWO4∶Eu3+的激发谱、发射谱进行比对,并且通过计算发现M6+-O的共价键比W6+-O结合的强.  相似文献   

10.
通过胶体球混合溶液界面自组装结合液面转移的方法制备单层聚苯乙烯(PS)胶体球阵列,以此为模板,采用离子束溅射沉积金膜,形成Au@PS的球壳结构,PS与二氯甲烷在不同的反应时间下,形成开口大小不同的非对称结构金属纳米球壳,其表面等离共振透射峰的位置随着开口大小的增加产生微弱的红移现象,透射强度随着开口大小变大而不断增强,该结构在生物传感、非线性光学及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方面有潜在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噻吩浓度对陶瓷和石英为基底的CVD法制备碳纳米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二甲苯为碳源,二茂铁为催化剂,分别在陶瓷和石英基底上进行化学气相沉积(CVD),制备出多壁碳纳米管(MWNTs)及大面积的碳纳米管列阵膜。结果表明,噻吩的加入量对能否生成碳纳米管及其产量具有重要影响。对于不同基底,噻吩浓度对碳纳米管生长的影响亦不同,石英基底对噻吩浓度的敏感性更强,在石英基底上能够生长出碳纳米管列阵膜。  相似文献   

12.
室温下测量了以石英为衬底的ZnO薄膜的吸收光谱及发光光谱,从谱图可以看出,样品具有较好的结晶状态.另外,样品在紫外有较强的吸收,而其光致发光也是较强的紫外发射,这表明带间跃迁占了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3.
通过高温退火处理获得了具有在原子尺度范围内平坦化表面的Gd3Ga5O12(111)基片。在此基片上生长的Y3Fe5O12薄膜的表面光滑度有明显提高。与商品的Gd3Ga5O12(111)基片相比,超平坦化的Gd3Ga5O12(111)基片在生长石榴石结构材料薄膜方面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高能球磨法制备石英纳米粉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高能球磨法制备石英粉纳米粉的机理,提出了提高球磨强度是关键;对制备石英纳米粉的设备行星式高能球磨机的工作原理及特点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论证了高能球磨法制备石英纳米粉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M2M通信中存在的能量问题,主要研究一种能耗均衡的联合分簇-休眠管理策略. 为了解决LEACH分簇算法中存在的节点间能耗不均衡等问题,利用经纬线对簇头节点所处区域进行非均匀划分,以保证所有簇头节点的能耗相同. 分析网络中的最优分簇数目,并提出基于失真度的节点休眠调度进一步降低能耗,综合设计了联合分簇-休眠管理策略. 仿真及分析表明,所提出的策略能降低并均衡M2M通信的网络能耗,延长网络寿命.  相似文献   

16.
铜微团簇及其离子的结合能和异构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了相对论有效原子实势模型(RECP),在密度泛函方法(DFT)下,使用量化计算软件Gaussian03进行模拟计算,研究了铜微团簇Cun(n=2~10)及其正负一价离子在稳态下的结合能,并对铜微团簇Cun出现异构体的临界原子数n进行了寻找,发现当,n≤4时团簇结构是唯一的,不存在异构体,当n=5时团簇开始出现异构体.  相似文献   

17.
基于广义惠更斯-菲涅尔原理、交叉谱密度函数,利用修正von Karmon 谱模型以及
ITU-R 颁布的大气折射率结构模型,首先推导出部分相干高斯-谢尔光束在大气湍流中斜程和
水平传输时的光强分布以及光束扩展解析式,然后分别从归一化光强分布和相对束宽的角度
讨论并对比了斜程和水平传输时天顶角、湍流强度、光束相干长度等参数对光束光强分布和
扩展的影响,并给予相应的物理解释. 研究表明:1) 部分相干高斯-谢尔光束在自由空间中水
平传输时的归一化光强与斜程传输时的光强分布相同;2) 天顶角越小,光束的归一化强度分
布越集中,峰值光强越强,同时所受湍流的影响也越小. 3) 在斜程传输情况下,天顶角、湍流
强度、光束相干长度等参数对光束扩展的影响与水平传输几乎一致.  相似文献   

18.
用溶胶-凝胶法和快速退火工艺在SiO2/Si(111)基片上生长了钙钛矿结构BaTiO3薄膜.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技术(XPS)和角分辨X射线光电子能谱技术(ARXPS)研究了薄膜的表面化学态以及最顶层的原子种类和分布状况,结果显示在热处理过程中薄膜表面形成一层富含BaO的非计量钛氧化物层,并且钡-钛原子浓度比随着探测深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9.
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方法成功地合成了不同Al掺杂浓度的ZnO纳米线.从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可以看出纳米线的直径约为100 nm.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主要的衍射峰都与ZnO的晶面对应,为纤锌矿结构.当掺杂浓度达到2.0 at%时,在背散射拉曼光谱中观察到由于Al掺杂而引起的640 cm-1处的峰.光致发光谱表明,随着掺杂浓度的增加,紫外与可见发光的强度比值逐渐变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