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通过对福建省某师范大学参与CBI课程改革的26名英语专业教师为研究对象,旨在调查研究高校英语专业CBI课程教师教学能力的现状,并探讨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途径。结果显示:高校英语专业CBI课程教师对自身的教学能力评价较高,专业背景与CBI课程一致的A组教师的教学能力要强于专业背景与CBI课程不一致的B组教师,且两组教师在教学能力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组建"专业学习共同体",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针对实践课程区别于传统课程教学,对实践教师的知识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文应用学科教学知识(P C K),以《科技创新训练》实践课程为例,确立了PCK课程构成要素和课堂教学决策,总结出实践教师增强课程执行力的根本原因是对教学知识所表现出的不同“转化”能力,实例分析了应用PCK进行有效教学情境的方法,提高了教师对课程教学的认知深度,以及PCK生成和发展的空间,研究表明PCK能够有效提升教师课堂教学决策能力和教学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3.
教师教育系列课程教学团队介绍四川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系列课程教学团队"2008年被批准为国家级本科教学团队,是全国第一个以"教师教育"命名的国家级教学团队。该团队以教师教育系列课程为载体,依托学校"教师  相似文献   

4.
中小学校本课程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可以赋予教师课程自主权,能激发教师教学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其专业成长有重要推动作用.就呼图壁县第二中学校本课程教材《家乡美》编制中乡土课程资源开发的调查研究,探讨参与校本课程乡土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中的教师专业成长途径、在课程资源开发中的收获、教师对教学研究的看法等,期望能通过教师的亲身经历,了解校本课程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影响作用,能对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成长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5.
研究教师个体的课程意识应该回到教师的教学生活世界,由此才可能发现教师在其教学实践中已经形成的个体化的课程意识。只有对教师这种潜在的课程意识有所认识和关注,才能在新课改的进程中逐步发展出教师“自为性”的课程意识。当前我们应着力于促成教师个人课程权力的实现及课程能力的提高,从而促进教师个体课程意识从“自在”向“自为”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基础教育中科学、人文综合课程设置下相关综合课程教师需求问题的出现,对教师教育提出了培养综合课程教师的任务.为此,高校在认识到综合课程教学的专业性、综合课程教师需求的急迫性下,通过对传统学科专业教师教育的弊端、综合课程设计及其实施的理念等分析,为培养综合课程教师而推进系列创新:课程重设,设置以核心课程为主干的课程体系;内容重组,组织以教学主题为中心的内容体系;教学创新,设计以问题解决为纽带的协作教学;管理变革,相关专业教育部门的职能整合.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高职院校基础化学项目化课程的改革入手,探讨了本门课程的说课应该从课程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教学方法手段、学情及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学程序设计和教学过程等的方面进行剖析,向同行和专家阐明课程教学的有关问题。说课是教师进行课程项目化改革,是教师吃透大纲和教材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8.
研究教师个体的课程意识应该回到教师的教学生活世界,由此才可能发现教师在其教学实践中已经形成的个体化的课程意识。只有对教师这种潜在南课程意识有所认识和关注,才能在新课改的进程中逐步发展出教师“自为性”的课程意识。当前我们应着力于促成教师个人课程权力的实现及课程能力的提高,从而促进教师个体课程意识从“自在”向“自为”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高校"水课"问题已引起了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淘汰"水课",打造"金课"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弄清"谁往课程里面掺了水"。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对高校"水课"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对10位学生和9位教师的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和编码,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水课"是教师的个体特质、教师的教学设计以及课程本身的特征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教师的个体特质包括教学态度和教学能力;教师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课程本身的特征包括课程时间设置和课程重要性。教师个体特质是"水课"形成的充分条件,教师教学设计是"水课"形成的必要条件,课程特征是"水课"形成的催化剂。"水课"是现有学分制教学体系下学生和老师"共谋"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影响课程改革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师如何处理课程所使用的教材.这是指在有了明确的课程目标之后,教师在教学中所持有的科学观和教学观对课程改革目标的实施有重要影响.任何好的课程都要通过教师授课这个媒介传递给接受课程学习的学生,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是在教学过程中统一起来的.笔者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对数学经典课程授课中的某些问题.重新作以教学上的审视.旨在说明,教学的科学性不仅仅限于对学科知识科学性的要求.它还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做再创造处理.使课程内容得到升华,得到提炼.成为思想性的材料,为学生所容易吸收和消化.  相似文献   

11.
《数学学科教学论》网络课程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学学科教学论>是数学专业师范生学习数学教学理论,掌握教师技能的主干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数学学科教学论>网络课程,要根据实际需要,体现课程的理论指导与实践示范功能;网络课程的教学资源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便于教师适时更新、灵活重组;网络课程的师生交流要具有便捷性.<数学学科教学论>网络课程由三个模块组成,即数学教学资源模块、教师与学生交流互动模块和数学教学专题研究模块.这些模块具有学科特点,便于教师设计、组合教学内容,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网络课程应发挥网络的技术优势,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让网络课程与课堂教学相互补充、相互配合和提高.  相似文献   

12.
陈京京  张武卫 《科技信息》2010,(36):193-193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和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高等职业学校教学组织形式正在发生一些新变化。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应具有课程教学能力,还应具有课程开发的能力,同时强化教师对企业工作过程的分析及高度概括的能力;学习性工作项目的开发与设计能力,而教师对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是课程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根据多年《数据结构》课程的教学实践,发现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因此,本文将网络教研方式引入到《数据结构》课程的教学中,并设计、开发《数据结构》课程教研平台,这样,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和互动。同时,教研平台还包含教师个人博客,帮助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以及教师之间的教学经验交流。  相似文献   

14.
根据多年《数据结构》课程的教学实践,发现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因此,本文将网络教研方式引入到《数据结构》课程的教学中,并设计、开发《数据结构》课程教研平台,这样,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和互动。同时,教研平台还包含教师个人博客,帮助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以及教师之间的教学经验交流。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模块化教学在高职食品专业课程改革中的实践应用,以《发酵食品生产技术》课程为例,基于行业的发展,由校内教师和企业教师共建了模块化课程教学团队,团队合作共同实施课程改造,重构教学内容,修订课程标准,并开发动画、助学软件、教学视频等课程教学资源,完成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根据教师专长,分配教学内容模块。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基于现代化教学资源探索实施了模块化教学,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教学、企业生产一线现场教学等教学模式,获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专业教师是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力军,其教学能力直接影响课程思政的效果。因此,要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增强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提高专业课教师的政治素养,发挥课程思政示范课的引领作用,对接就业岗位需求,持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构建课程思政育人效果的考核评价体系,从而提升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整体设计能力,使之将思政元素更好地融入专业教学,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实现专业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机统一。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7.
研究性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指导思想,既适合于活动课程的教学,也适合于学科课程的教学.学科课程的研究性教学不仅有益于传统教学、现代教学和未来教学的贯通,有益于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而且有益于民主型、创造型和发展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公共教育学课程既是教师教育专业的公共课程,也是核心课程,它在教师职前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对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关于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现状的调查,结果表明:学生一致认可公共教育学课程的作用与价值,基本满意教育学课程教学,但在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学生学习动机与方式等方面也存在不足。因此,采取措施改进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9.
电子科技大学《微机原理》课程采用研究性教学思路,对课程实践十分重视,《微机原理》课程中的课程实践又有自身的特点。教师所从事的科研,是产生课程设计题目的理想途径。结合科研和教学,根据实践经验,提出微机原理中从教师科研项目中提炼课程实践题目和实验方法,并给出具体的例子。  相似文献   

20.
教学的构成要素包括教师、学生、课程和教学的物质条件四个方面,它们构成了教学系统的空间结构,是教学系统得以运行的前提.培养双师型教师,是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必需要素;课程设置中,确立新的评价机制,考虑文化课的教学要与专业相结合,课程类型及开课形式多样化;教学环境和专业设置要匹配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