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微机芯片8031为主体部件设计测温系统,输入信号采用三线式桥路输入方法。实现了温度自动监测和记录打印。  相似文献   

2.
为实现路灯按需照明和实时监控管理的使用需求,设计以CC2530为控制器,采用ZigBee和GPRS通信的路灯无线监控系统.各路灯节点可工作于环境光照模式、设定时间模式或上位机指令模式.LED调光电路采用PWM调光方式,通过CC2530芯片产生低频PWM调光信号,采用调光芯片HV9910对路灯节点进行调光控制.实际装置的调试与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装置能实时监测路灯故障信息,路灯亮度可调节,可实现单灯开关控制,能够实现对城市路灯工作状态的集中监控.  相似文献   

3.
设计一种基于新一代运载火箭出厂测试总体网系统,实现了测试过程中的有效进舱管理。以Micros Visual2012为编辑环境,系统测试前端控制软件和测试后端上电提示软件实现了记录进舱操作人员工作、数据库管理进舱登记、实时发布进舱信息和箭体上电信息等功能。控制软件通过串口通信控制以51单片机为核心的控制模块,实现了实时监控并显示测试现场温湿度数据、发出超差报警信号和进舱指示灯信号等功能。  相似文献   

4.
为弥补国内在水下开孔技术领域与国外的巨大差距,研制了海底管道开孔机。海底管道开孔机在传动系统、压力平衡系统及远程自动控制显示系统采用了创新设计,满足了开孔机水下无人操控的作业要求。压力平衡系统设计要求平衡管道压力、防止海水渗入机体及避免密封机体内部因运动造成的阻尼过大等作用。远程自动控制系统采用电气控制和液压控制相结合的设计方案,利用电磁编码器采集工作状态信息,简化了机械计数装置,提高了监测和控制精度。通过开孔试验验证,开孔机工作正常,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单片机的研究,针对实际设计出以AT89C51为核心,辅以其他的芯片和器件,实现测量压力和控制压力功能的系统。硬件作为物理连接层,要为软件运行提供基础环境。设计硬件的目的,主要是实现对压力的采样、压力信号和电压信号的相互转换、加热器的开关控制、LED显示器的数字显示等功能,并为芯片之间的连接分配合适的管脚,通过编程运行实现恒压供气的智能控制。  相似文献   

6.
文章提出了一套基于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核辐射监测系统的设计方案。以CC2530芯片为核心,通过核辐射探测器终端节点与ZigBee协调器的无线通信,实时采集并无线传输多个节点位置的核辐射剂量率信息,实现了对一定区域核辐射剂量水平的自动远程监测。该系统具有性能稳定、组网灵活、布置方便以及低成本、低功耗等优点,在测试试验中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7.
流体管道压力信号的高精度实时滤波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流体管道压力数据的特征,设计了管道泄漏实时高精度检测与定位的压力信号采集方法;在此基础上基于对压力信号的分析,设计了一种压力数据高精度实时组合滤波方法,分别应用低通滤波、陷波滤波和小波滤波对压力信号进行实时滤波处理,并给出了滤波方法中每个步骤的选择依据,以及参数选择方法.该滤波方法在滤掉压力信号中噪声的同时,较好地保留了压力变化的幅值和相位信息,从而有效提高泄漏定位精度.通过流体管道试验仿真系统和实际管道数据的仿真验证和试验,证明了该滤波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一种Zigbee无线通信的自动校准电子时钟集群控制系统。该系统通过物联网Zigbee协议实现自组网络,设定主时钟时间通过上位机网络校准后,通过无线传感网络使其它时钟接受主时钟的信息,并自动修正时间,与主时钟保持一致。下位机采用STM32VC106 ARM微处理器芯片实现电子时钟制作,利用LED显示屏进行时间显示,并可实现网络实时文本信息播报和音频信息播报。  相似文献   

9.
郎科伟  董兴法 《太原科技》2010,(7):81-82,85
笔者应用MSP430单片机与CRX14射频芯片实现无线环境监测装置设计,通过对输出信号进行采集,实时检测出监测装置所在位置的环境信息,并通过无线传输的通信方式把数据发送至主站以进行环境信息检测及控制。  相似文献   

10.
采用TIMSP430芯片开发的低谷电供暖温度控制系统,设计了成套的硬件系统,通过C语言编程实现对温度和压力信号的分不同模式进行自动采集,自动控制系统在夜间的加热和放热过程。通过大量模拟实验和实际加热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实现预期的功能,控制精度高,适合居民小区的低谷电供暖需求。  相似文献   

11.
利用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技术设计信号发生器,输出的信号频率分辨率高、相位信息连续、频率转换的时间短、可靠性高等优点。系统以单片机和DDS芯片为核心,采用高性能的单片机实现整个电路的控制。本文介绍了DDS的典型结构,根据需求选择性价比较高的DDS芯片AD9852。最后给出DDS信号源设计的结构图。本系统通过软件编程和较少的辅助电路实现信号发生器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Zig Bee无线通信及Lab VIEW软件的远程医疗健康监测系统,可实现用户端血压、脉搏、体温三种典型生理参数的实时远程监测及健康报警.系统本地节点采用STM32小型嵌入式控制器实现传感器信号的采集与处理,再通过Zig Bee无线通信网络将生理信息传给PC服务器端.PC服务器端采用Lab VIEW编程控制串口通信,实现生理信息的实时监测及GSM短信报警.测试结果表明,生理参数测量结果基本准确,系统运行稳定.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模型以油船水下破舱油品泄漏过程机理研究为目标.运用流体力学相似准则进行试验模型舱尺寸的确立及实验油品的选择,并在统计以往油船水下破舱原油泄漏事故的基础上进行破孔尺寸和破孔位置的设计.本试验采用液位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高清摄像机组成的测试系统,进行液位和压力实时监测和记录,获得研究模型舱中油品与水运动行为的必要数据.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初步分析,验证了油船水下破舱油品泄漏模型试验符合基本物理规律,说明试验模型可以实现研究目的.  相似文献   

14.
设计一种高性能、低功耗、低成本的矿井无线报警系统.MSP430单片机为系统控制器,CC1100模块实现信息的无线收发,LCD12864和键盘模块构成人机交互平台,语音芯片ISD4002-120实现报警信息的语音播报,详细叙述了系统设计方案.当矿井中发生突发事故时,可实现自动或手动报警,系统中各报警模块以接力传递的方式将报警信息传递到各个工作点及地面上的监控中心,工作人员根据LCD显示或语音播报信息获得事故种类、事故地点等完整信息,为逃生或抢险提供帮助.通过测试,系统运行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5.
微流体控制和驱动技术是微流控芯片(Microfluidic Chip)的发展和应用的关键技术之一,介绍了一种基于STC90C516RD+系列单片机控制和驱动微流控芯片内管道内液体的电路结构设计。设计的微流控芯片上集成了微管道、微阀和气动微泵等结构,单片机通过外部的独立按键选择和控制电磁阀,实现对微流控芯片内的进样管道选择和流体控制。该系统结构简单、稳定可靠,适宜作为独立的系统实现微流控芯片的复杂控制。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以FPGA为核心逻辑控制器的高速信号采集系统的设计,采用Cypress公司的USB总线专用接口芯片CY7C68013实现与上位机的通信,增加了系统的可靠性及灵活性。整个采集系统可实现4路低速模拟信号、10路高速模拟信号和8路数字信号的采集。  相似文献   

17.
研制基于单片机AT89C52的智能控制掺铒光纤放大器.设计泵浦源驱动电路,具有手动和自动调节驱动电流、功率范围内任意点光功率控制、激光器保护等功能;采用MAX1968芯片设计热电致冷器驱动电路,利用PID电路调节致冷器驱动电流,可实现0.1 ℃的控制精度;对放大器8个参数进行监测和显示,并能根据所设工作模式和输入信号功率,自动调整前后向泵浦源的工作电流,以实现低噪声放大.  相似文献   

18.
在钻井过程中为了实现溢流早期监测,需要实时测量井筒内液面深度,回声测距是目前常用的液面监测方法。本文基于COMSOL软件,模拟了钻井液面回声监测,该模型耦合了一维管道声学和三维压力声学,并采用参数化建模,通过控制变量方法对比分析声波频率、激发压力、管道压力、液面深度等因素对回声信号的影响。结果表明:声波频率在特定管道系统中存在最佳值,超过该值后,频率越高,信号衰减越快;激发压力越高,获得越强回波信号,可显著提升测距量程;液面深度过浅,激发波与回波重叠,会导致后期识别困难;液面深度过深,回波较弱,低于设备灵敏度。为钻井液面监测次声波传播机理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9.
基于压电传感器的管道泄漏监测仪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通过提高输油管道泄漏信号的信噪比进而提高泄漏检测的可靠性和灵敏度的方法;在定量分析、比较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和压电式动态压力传感器各自信号的特征和信噪比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压电传感器的管道泄漏监测方法。阐述了基于压电传感器的管道泄漏监测、定位原理以及基于MSP430F149单片机的管道泄漏监测仪软、硬件设计方法及实现。现场泄漏检测试验结果表明,基于压电传感器的管道泄漏监测仪可以较好地提高泄漏检测的可靠性和灵敏度。  相似文献   

20.
为实现茶树生长过程中需水信息的准确检测和茶园精准灌溉的自动控制,设计了一套以Cortex-M3为内核的系统。该系统采用SD存储卡和服务器两种方式存储数据,GPRS传输数据,可实现茶树在不同生长阶段所需水分的自动监测和调控。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可靠、操作简单,具有较强的可拓展性,市场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