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球上是否就存在我们人类这一种智慧动物呢?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的回答都是肯定的。但进入20世纪以后,根据一些科学家和探险家的考察,认为地球上还存在着另一种神秘的智慧动物——海底人。 1938年,在爱沙尼亚的朱明达海滩上,人们发现了一个“鸡胸、扁嘴、圆脑袋”的“蛤蟆人”。当它发现有人跟踪时,便迅速地跳进波罗的海,其  相似文献   

2.
宋涛  张亮 《世界科学》1999,(4):35-36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既给人类带来幸福,也带来灾难。现代化兵器的不断涌现就是这样。如今,现代武器如核武器、生化武器、制导武器以及将要在未来战争中出现的激光武器、微波武器和等离子武器对人的致命性越来越大,正在迅速减弱单个士兵的机智与勇敢所起的作用。如何制造一种机器,用以代替士兵执行日益危险的军事任务,成了各国军事家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因此可以说,机器人士兵的诞生与现代化兵器的发展密切相关,武器杀伤力的不断扩大必然催生出机器人士兵这个“婴儿”。在战争中迅猛成长军用机器人可定义为:用于完成以往由人员承担…  相似文献   

3.
正人们对世界海量文化的了解正在动摇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研究的基础。在世界上工业化西方国家之外的许多地方,个人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个人本身——非常重要。巴基斯坦的一个乡村就体现了这一观点,那里的大家庭通常一起住在有两到三个房子的家里心理学的学科主要发展自北美和欧洲。有人可能会说,心理学在理解是什么驱动了人类的行为和思维过程方面非常成功,这也得到人们普遍认可。但近几十年来,一些研究人员开始质疑这种方法,他们认为,许多心理现象是  相似文献   

4.
最新数据显示,温室效应已经影响到遥远的南极深海。科学家对此感到吃惊,因为这超出了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在2007年所做的最坏估计。有关专家指出,所有的迹象都暗示,地球可能已进入一个气候剧变的危险时代。除了气候剧变,地球还受到其他全球性灾难的威胁。这些威胁有些来自于自然,有些则是人类自己干蠢事埋下的隐患。至少有五种灾难,其中任何一种出现都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地横扫地球上的一切文明。  相似文献   

5.
梦是入睡后普遍出现的一种心理现象,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有关梦的研究,对于认识梦的机制和本质,揭示人脑的活动规律有着积极的意义。自从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对于梦有许多不同的理解和信  相似文献   

6.
许汉奎 《自然杂志》2006,28(5):279-282
关于人类的发源地目前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则以国外学者为主的非洲起源说,依据是古生物学家认为目前最早期的古人类化石——南方古猿(早期猿人)只发现于非洲,故欧洲、亚洲的直立人(晚期猿人)应从200多万年前后由非洲迁徙而来;国外生物学家根据近年来在各大洲调查人类的各种遗传基因得出:世界各地的人都是20多万年前后由非洲人迁往各地的。一则以我国学者为主的认为人类的发源地既在非洲、也在东亚,即多地起源说,其依据是从大量古生物化石,以及非洲说存在的不足。在亚洲东部也是人类发源地的基础上,近来我国学者又进一步提出苏皖地区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  相似文献   

7.
近来介绍"测谎"技术和"测谎仪"的文章多了起来。许多报道对"测谎仪"的神奇渲染过度,给人造成一种"一测就灵"的印象。人们不禁要问,测谎技术果真如此吗?诞生于19世纪末、发展于20世纪初、成熟于二次大战后的测谎技术是基于人类心理学、生理学、伦理道德观的基本原理,运用微电子学、生物电子学、电子计算机等技术手段,通过提取被测试人在被询以特定问题时的生理反应变化的物理参数间接判断心理情况的一种讯侦手段。它的发明和运用都源于人们简单的生活事实。正如当小孩做了错事,在受到大人查问时,总会表现出脸红、身体扭动不安等惶恐态一样。我国明代有过这么一个案例,江苏吴江城外一家小  相似文献   

8.
<正>"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睡意昏沉;当你老了,走不动了,炉火旁打盹,回忆青春……"这首温情的歌曲道出了人们对年华老去的无奈和对青春无限的追忆。衰老死亡是自然规律,人类都无法逃避最终死亡的命运。但是,人们总是不愿意面对这一现实,他们更愿意相信神话故事中长生不老的说法。从古至今,人们都希望能找寻到一种长生不老药,秦始皇甚至专门派人寻遍天下。而普通人似乎更倾向于对所谓"青春之泉"的追求,在科学和医学领域都有人在不断探索。历经数千年,科学家们终于窥得其中的一些奥秘。原来,衰老是  相似文献   

9.
自然信息     
猫有“友好基因”吗任何一个熟悉家猫的人都知道,它们之中有些对人类比另一些更友好一些。“友好”是一个笼统的概念,但苏黎世和剑桥大学的新近研究表明人们能确认哪些猫是较友好的。而且似乎友好的猫常常有同一些父亲——即使猫仔和其父亲从未见过面。因此对人类友好之奥秘是否存在于基因中?  相似文献   

10.
传说在三国时期,曹操率领大军追击刘备,张飞横矛立马,独立当阳桥头大吼一声,吓退曹操百万大军.后人在京剧中有唱词赞道:"当阳桥头一声吼,喝断桥梁水倒流."民间流传的故事毕竟是一种文学创作,充满了怪诞的夸张和神奇的想象.即使有人能用物理学中的声波共振原理来解释张飞"喝断桥梁",却也根本无法解释河水如何能倒流.在人们的主观认知里,河水倒流就意味着时间倒流,这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但从地理角度来看,河水倒流的现象确实存在.  相似文献   

11.
女儿的启蒙     
当女儿以她第一声呐喊向世界宣告她的存在时,她也以此为我戴上了"母亲"这个世界上最神圣的瑰冠。然而,世上所有的荣耀都与担负的责任密不可分,生育带给母亲一份无上的喜悦,同时也托负了一种神圣的职责。每个人都是一株智慧的花树,都可以开放出满树的心灵花朵。人脑接受环境和教育提供的信息刺激,能产生感知、记忆、想象、兴趣、意志、能力等极其丰富的心理现象,有时细微如丝,有时浩瀚无边。记得还是在怀胎的时候,我便有意识地听音乐,我收集了各种音乐盒带,如理查德的钢琴曲.贝多芬、斯特劳斯的曲子,华彦军的二泉映月、春江花月  相似文献   

12.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句名言,至今仍被一些人推崇,并以此诲人律己。诚然,这句话有它积极的一面,但也不可忽视它的副作用。 一个士兵,以将军的头衔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无可非议。如果死抱着“非当将军不可”的念头,就会带来心理健康方面的许多问题。 “想当”,是主观愿望,即“动机”,是推动人们向目标奋斗的内动力;“将军”,是客观目标。从动机到目标,是每个社会人处理生活问题和参与社会活动的心理过程和行为  相似文献   

13.
海浪一次次拍打着海边的石块,使石块一天天变小、变圆、变光滑,这些变化都是缓慢的、连续的,人们把这种现象叫做渐变。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还有另一种现象。比如,水热到100℃会突然沸腾;地壳运动积聚了一定的能量,会突然爆发地震;人类社会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经济危机、社会革命。这些都是突然的变化,人们把这种现象叫做突变。  相似文献   

14.
生活中有一种现象,他人碗里的美味佳肴可能是置你于死地的毒药,因为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和基因是不同的。如今,这种现象更进一步扩大到人和动物。用于人类的治病良药却可能是灭绝动物的毒药。双氯芬酸(扶他林)就是这样一种药物,它会不会成为第二个DDT很难说,但是对于其他生物的副作用已显现出灾难迹象。人类的良药双氯芬酸(Diclofenac)是瑞士汽巴-嘉基公司研制的苯乙酸衍生物,于1974年首先投放日本市场。人们使用双氯芬酸30多年的实践证明,它是一种高效、低毒的抗炎药。双氯芬酸的药物机理是通过抑制环氧合酶(COX)来阻断前列腺素的产生,从而…  相似文献   

15.
口腔溃疡是口腔黏膜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病症,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可达30%以上。有些人常会口干舌燥,甚至会因“嘴破”而痛到连喝水、吃东西都有困难。医学界目前发现,口腔溃疡病原为病毒感染,导致口腔溃疡的病毒有两种,分别为人类巨细胞病毒和EB病毒(非洲淋巴细胞瘤病毒,一种疱疹病毒)。人类巨细胞病毒潜伏于血液中的T淋巴球,EB病毒则是潜伏于血液中的B淋巴球,在正常情况下不发病,当人体处于以下三种情况时就会诱发口腔溃疡。1.免疫系统异常:医学研究发现,导致口腔溃疡的病原为原发性病毒,人们被感染后进入人体内,藏在表皮下的血管里,并在细胞…  相似文献   

16.
穿的学问     
有位心理学家说,服装好似你的一张履历表,至少向别人暗示了诸如经济水平、受教育程度、可依赖性、社会地位等多方面的信息。也许,仅仅凭表面感觉判断人似乎太肤浅了。然而,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对一切事物都会迅速作出反应,在乍一见面、匆匆一瞥的瞬间,还有什么比服装、举止和风度等形成的“先入为主”的总体形象更具体、更形象、更难以让人忘怀呢?  相似文献   

17.
《大自然探索》2004,(12):76-76
科学家最近发现,被认为早在上一次冰期就已灭绝的许多种类的糜鹿,事实上都活过了那次恐怖的严寒。这一发现暗示,人类在更新世时期(160万年前-10000年前)的哺乳动物大灭绝中的确起了作用。爱尔兰糜鹿是一种巨型糜鹿,其鹿角架宽度可达3.7米。在它生活的时期,地球就像一个巨型动物园,充满了巨型的哺乳动物,其中包括  相似文献   

18.
1683年,凶狠的奥斯曼帝国军队冲到了维也纳城下。守城的奥地利工程师林普勒加固了城墙和棱堡,并且用大炮回击入侵者。土耳其人用地道和炸药破坏城墙和棱堡,维也纳危在旦夕。这时, 一种士兵投掷的爆炸物出现了。它在土耳其士兵中爆炸,杀伤力很大。守军凭此坚守,直到基督教援军赶来。这种称作“手榴弹”的武器出现了,直到现在,它依然是陆军士兵的标准武器。  相似文献   

19.
日前,美国科学家利用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将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的NOVA1基因导入人类多能干细胞.他们将这些细胞培养成直径达5毫米的类脑组织块,并与正常的人类大脑进行比较.该成果有助于科学家理解人类大脑进化的基因路径. 人类与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的关系比与任何现存的灵长类动物的关系都密切,而且,尼安德特人40%的基因组仍然存在于人类身上.但是科学家研究这些古人类大脑的手段有限.了解这两种古人类的基因与人类的不同是很重要的,因为它有助于研究人员理解是什么使人类成为独一无二的高等动物.  相似文献   

20.
除人类之外,其它物种究竟有否发明创造能力?这始终是动物学家们感兴趣的一大课题。 难道地球上只有人类才拥有发明创造的能力、惟有人类才具备荣获发明创造奖的资格?一种有创造力的思维真的需要像市场上流行的那种绉绉巴巴的汗衫和人们喜闻乐见的咖啡因那样会成为时尚?就大家的习癖来说,无论是他,还是她,亦或它,是否又都需要或反对如非得将咖啡因盛在杯子里来品尝呢? 每天每天,我们身边都充斥着革新和创造发明。每个人都受惠于汽车的发明,但为什么人类还在孜孜不倦地探求更为简便快捷的运输工具?如果将全球性的发明创造物累积起来,为什么人类仅仅突出和偏爱自己的发明家爱迪生,而健忘了诸如猴子、乌类、鱼类等的发明创造之贡献呢?这显然太欠公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