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技艺"是古希腊哲学理论中十分重要的概念,其涵义对于研究者来说不甚明朗。本文选取古希腊"灵魂学"、"自然生成-存在论"及"神学"的视角阐释"技艺"概念之涵义,从哲学理论构思层面解说"技艺"概念之于理论体系的地位与被设置的意义,从而取得其涵义的整体性解说。古希腊哲学对"技艺"概念的构思,解决了多个理论体系之间的关联问题,即人类"认知"与"行为"的关联、人类"制作"与自然"生成"的关联、人类"目的"与"善意义"的关联。同时,古希腊哲学也从"灵魂"、"自然"、"善"的角度分别阐释了"技艺"之于"人"的意义,通过"技艺"展示哲学家对"人"生存的"自由"意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城市中"生态景观"的精致与泛滥并存、生态化的主题与非生态效果间的"尴尬"对立,这构成了本文所探讨的主题"生态景观"的"伪生态化"。对此,哲学反思的着眼点在于:城市生态景观"形式"与"功能"的二元性存在,即"自然性"与"人为性"、思维的"比拟"与"想象"及其辩证关系;其逻辑内容在于:一是"非-自然"的界限意识,二是"自然-生态性"的"想象"思维形态。最终,城市生态景观在对自身进行"限界"的同时,才能实现"自己(生态性)"。  相似文献   

3.
墨子的自然观是对前人的继承和发展,实现了从"天命"、"天德"到"天志"创造性的转变。其自然观主要包括"天志"、"兼爱"和"明鬼"三个基本价值结构体系。"天志"是基础,"兼爱"是核心,"明鬼"是实践监督力。从历史价值的向度来看,墨子的自然观具有正义性、平等性和道德性。从现实价值的向度来看,墨子的自然观是"双重失败",既是自然科学主义"不科学"的失败,又是没有实现自然人文精神"超越性"和"突破性"的失败。  相似文献   

4.
社会记忆的技术向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展示为"质料"与"形式"内在统一的建构性"存储-提取"过程的人的社会记忆,在由"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和"人的社会关系"与"精神关系"的历史互融构成的质料性层面、由"文本形式"和"器-物形式"及"仪式"共同构成的形式性层面、由"形式建构"与"权力建构"整合构成的建构性层面,归因向技术.对人的社会记忆的技术归因,不宜在"工具性"维度理解,因为它标志着社会记忆存在于技术的构造中.在这个意义上,社会记忆是技术的一种功能.  相似文献   

5.
近代中西文化交流是历久弥新的重大问题,如何理解"本土"与"异域"之间的知识融通,也构成探讨"西学东渐"与"西器东渐"的重要议题。透过晚清"采西学"中的"显微镜知识"与本土回应的历史文本,或可发现问题的关键所在。无论是"走出去"的国人"海外奇谈"式的记述,还是"引进来"的"西书"呈现出的不同的知识分类和知识认知方式,均呈现出"旧识"与"新知"之间的往还,这其中包含着"显微镜知识"的生产与再生产的复杂历史情节,这也是审视中西文化之调适与回应的枢机所在。  相似文献   

6.
中国媒体通常将体育赛事项目中的"体操"与"artistic gymnastics"等同起来,而将"艺术体操"与"rhythmic gymnastics"等同起来。然而,从语言逻辑上来说,这种翻译存在问题。为了避免引起误会,无论从语言自身逻辑自洽角度而言,还是为了实现同国际接轨,都应当将"rhythmic gymnastics""再约定"译作"韵律体操",而将"artistic gymnastics""再约定"译作"艺术体操",实现语言回归。翻译语言的"约定俗成"不是一劳永逸的。为了实现语言逻辑自洽,翻译语言"约定"之后局部需要"再约定"。翻译核心概念时,应重视语言逻辑问题,既要重视语内连贯,也要重视语际连贯。  相似文献   

7.
工程之"程",现代学者的解释"等级""长度单位"等,恐非确切。"程"非以"禾"而应以"呈"表义;"呈"下非"王",而是"■",因此本无上报之意;"■"上亦非"口",其上部扁"■"形(由"臣"而来)实为眼珠之象形;是故"■"本为人立于土丘上观察。《说文》"程,品也"误删一程字;释"品"之"众庶也",亦非曰多曰丰;"庶"不是"屋下众",其上之"■"实际是"石","庶"之本义理应为"煮";"品"因此既非"品评"也非"众口",而是器皿,盛可煮之物以为祭祀;"■""品""庶"等字既明,乃可知"程",其本义实为观测、衡量田地之产,并由此引申出十数种动、名、量词等不同词义。《新唐书》有语"工程严促",以往学者引用最多,被认为是中国"工程"一词的源头。然而此处"工""程"虽连缀使用,但还不是"词",而是句子,"程"作谓语,考核监督之义。  相似文献   

8.
张载以天人贯通为视域,阐述"性与天道合一"的儒家天道人性同一论,建立了一种横纵经纬的天道本体与人性相贯通的天人一体观。在多样性的"两一叁"的天道本体论图景中,由"气"所形成的造化万物以"感"相互联系,以"通"相互区别,以"性"实现个体的动态生成,以神为"动力",以"学"实现个体升华。"合二为一"的天人关系开创了宋明理学"天人合一"的儒学高级形态,在传统观点的基础上推进了人与自然以及人之精神的中国思想之探索。  相似文献   

9.
通过从霍克海默到凯尔纳的"技术资本主义"再到"技术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研究起点与脉络梳理,认为针对凯尔纳的"技术资本主义"理论,描绘出"技术社会主义"的概念图式和"社会图绘",并构建出"技术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对于我们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方式架构来解决当代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至关重要。在解析了"技术资本主义"理论及其理论图绘的基础上与"技术社会主义"在意识形态的内在结构中的认知-解释、价值-信仰和目标-策略三个层面进行对照,构建出一个超越"技术资本主义"的"技术社会主义"的分析框架,同时,通过在意识形态的内在结构中的认知-解释、价值-信仰和目标-策略三个层面对"技术资本主义"的价值进行批判和"技术社会主义"价值的回归,寻找价值导向上"技术资本主义"的劣势和"技术社会主义"的优势。进而从主体性、表达性、技术性等要素与"谁在说-说什么-怎么说"体系的角度构建出"技术社会主义"的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0.
通过"大科学"与"小科学"的概念,科学建制在社会规模上自然地会延伸出来另外两个概念,即"大科学建制"与"小科学建制"。于此同时,借用社会、政治、军事学中"强势"与"弱势"的概念,又可以将科学建制划分为"强势的科学建制"与"弱势的科学建制"。这样,对于科学建制这个概念而言,就存在着"大"、"小"、"强"、"弱"四种情况。我们可以通过大与小来分析科学建制的社会规模,并通过强与弱来分析科学建制的社会存在状态。  相似文献   

11.
日本的"月亮女神"已经上路,印度人准备"靠近"月球,美国计划重塑"阿波罗"的辉煌,俄罗斯、欧盟也在行动。在"探月热"全球涌动之时,中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出发了!  相似文献   

12.
工具理性源自西方古希腊理性主义传统,是启蒙精神、科学技术和理性自身演变和发展的结果,也是人类行为手段与最终目的、事实与价值相分离的产物。医患关系中工具理性的过度膨胀和价值理性的退场,导致人自身、人际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进而出现了:基于"超然模型"的"去情感化"的医生、基于交换的"物化"的医患关系和基于"简单化约"的"医学万能"观。克服医患关系中的工具理性主义并不要求全盘放弃工具理性,而是要让它回到自己的合法范围内,最终重建:基于"人是目的"的"情感回归"的医生、基于"信任委托"的"对话"的医患关系和基于"敬畏自然"的"医学有限"观。  相似文献   

13.
从“格致”到“科学”——浅识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一词的溯源及其理念的讨论 "science"(科学)一词,源于拉丁文"scientia""scientin",系指知识、学问之意,相当于希腊文的"sophia",乃"智慧"之意,叠词的"philosophia "系为哲学,18世纪后,在西方演变为广义的"科学 ".法文为"science",德文为"Wissenschaft",俄文为"Нayкa".  相似文献   

14.
英文"science"最初的含义是知识或学问,进入十九世纪后用来特指自然科学,实证主义兴起之后又开始用来泛指基于数学分析和经验研究的一切学问。在作为"science"译语的"科学"由日本传入中国之前,中国主要用"格致"来对译"science"。这样,"格致"除继续指代与"正心"、"诚意"相关联的修身、明德方法之外,还被用来指称自然哲学、自然科学以及物理学等。当"science"在实证主义科学观的影响下演变成泛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概念之后,要不要扩大"格致"的解释范围以适应"science"概念的演变便成了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结果是熟悉西方科学发展情况的严复和梁启超都选择了"科学"。于是,放弃语义多歧的"格致",选用"科学"便逐渐演变成了一种社会潮流。  相似文献   

15.
"形而上学"是哲学的最初含义。"我思故我在"属于形而上学的先验层面,这是哲学研究的原初领域;"我造物故我在"属于物理世界的经验层面,这是哲学研究的引申领域。从"非人类中心主义"看"造物之殇",造物活动应当从属于生态系统的整体尺度,人类社会的延续需要尊重自然的内在价值。"我造物故我在"可以这样理解:通过"造物"来拷问"我在"、显现"我在"。"造物"既是人的精神力量"物化"的过程,更是"我在"的价值之镜。只有"造物"创造的是一个价值世界并达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我在"才显现出来,否则"我在"就是被遮蔽的。  相似文献   

16.
1.日本人不送4朵花,因为日文中"4"的读音与"死"相同,"6"和"9"的读音与"无赖"、"劳苦"相近。探望病人用的花,切勿送仙客来或其他带根的花,因为日文的"根"发音与"困"相近,使人联想起一病不起。在日本的一些地方的民俗中,荷花是不受欢迎的花,应避免用。  相似文献   

17.
东汉都城洛阳在周秦故城基础上营建而成,但汉明帝为了彰显东汉政权的正统性,有意在都城的营建过程中"象天设都"。东汉都城洛阳南北宫制的形成,一定程度上法象了"太一"紫宫与太微宫的布局;洛阳金市则因取法"天市"的布局而改变了都城"面朝后市"的规制,使洛阳城内两宫、一市的格局与"三垣"形成对应。围绕洛阳南北宫而建造的三公府、离宫、别苑、太仓、武库、监狱等宫苑、机构,则与"三台"、"营室"、"咸池"、"天枪"、"天棓"、"贵人牢"、"贱人牢"等星宿相对应。通过"象天设都"观念在洛阳城营建过程中的实践,东汉统治者将"天命在汉"的观念贯彻到了都城的空间布局中。  相似文献   

18.
在汉语中,表示"0"概念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0",也可以用汉字小写"〇",以及汉字大写"零"。而在英语中,除使用数字"0"外,通常使用英语单词"zero"。此外,数字"0"在英语中还可以用cipher、cypher、love、nil、nix、null、nothing、naught、nought、O等表示,但它们的使用场合不尽相同。因此,在同一种语言中,需要考虑数字"0"概念的词语选择,而在汉英互译时,也应注意彼此表示"0"概念的差异性,选择准确的词语。  相似文献   

19.
休闲的社会学研究必须奠基在"休闲何以可能"之上,不然,一切的休闲社会学研究都是主观的,至少是没有根基的。本文依据海德格尔的存在论阐明:对于"被抛"于世的人而言,休闲是不可能的。之所以不可能,乃因为人无法逃离"在世"之天命,"在世"即意味着"烦"。而中国传统的心性学认为人不但有"在世"的"小我",还有超越的"大我",故人可以逃离"在世"之天命,休闲亦得以可能。所以,休闲乃奠基在中国传统心性学的"大我"之上。  相似文献   

20.
<正>2013年9月,谢清果博士的新作《道家科技思想范畴引论》由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在新书中,作者认为道家科技思想之所以如此深刻且富有特色,是因为它创造性地运用了一系列范畴。在探索宇宙生成的过程中,道家使用了"道"、"德"、"太一"、"混沌"等范畴,来指称"宇宙"的本源,解释宇宙演化的过程;在构建诠释世界的话语系统中,道家以"气"为万物的质料;以"阴阳"为运动变化的动力;以"五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